草原畜牧业转型发展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草原畜牧业转型发展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草原畜牧业转型发展分析

【摘要】据统计,呼伦贝尔市牧业四旗的草地面积710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1.6%,占呼伦贝尔市草场面积836万公顷的84.9%。草原畜牧业有别于其他畜牧业,其最大特点就是其养殖方式的自然性及绝对数量的不可扩张性,属于自然畜牧业。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就是自然及环境容量问题。

【关键词】草原畜牧业;转型发展;生命共同体

呼伦贝尔市政府在重塑草原生态平衡、草原畜牧业转型发展方面经过多年的探索,特别是在2015、2016年发生重大旱灾的条件下,在发展大农业、大牧业,农村牧区联合行动理念的指导下,探索出了一条实践发展之路。

1北羊南饲打破行政壁垒发展大农业、大牧业

2016年,呼伦贝尔市牧区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灾。呼伦贝尔市政府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不仅政府纵向层级之间互相支援合作,政府横向层级之间也打破了壁垒,农村牧区开始互动,齐心协力对抗旱灾,可以说形成了政府网格化的互动。而农村牧区政府横向层级之间的互动合作,一方面会提高政府综合治理能力,危机就是转机,这种转机怎么转?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转向现代化,一个是转向反方向。所以,政府在推进这项工作时候是稳步推进,总体思想理念就是大游牧,牧区牲畜冬天转场到农村,第二年接羔时在回牧区。这个实践需要不断摸索,考验政府层级之间、职能之间的综合治理的能力,宣传、组织动员能力、政府之间的配合协同能力、群众工作的能力、市场调研的能力、转场对接协调企业的能力以及发展的能力等等。另一方面会促进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现代化的进程。呼伦贝尔市推行过《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规划》,各级政府和农牧业局都采取了许多措施,投入了大量资金,引导牧民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但效果不好。2016年旱灾发生,促使牧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农牧区实现牲畜异地越冬“大游牧”的生产方式逐渐形成。由于越冬饲草短缺,牧民资金捉襟见肘,在政府引导下,牧业四旗均出现了牲畜大规模异地越冬现象。据调查,异地越冬发生的费用主要是运输费用、租用农田茬地的费用。异地越冬费用每只羊大约在90元左右,而在本地过冬费用每只羊约大约在330元左右。异地越冬费用大约节约72%左右。

1.1树立以丰补欠的思想,合理利用好天然草原

目前,我们的草原不是不能够满足草原畜牧业发展的需要,而是我们对草原利用不科学、不合理。呼伦贝尔市牧业四旗有3000多万亩的打草场,正常年景这些打草场足可以提供草原畜牧业发展的需要,而且还有盈余。呼伦贝尔市牧业四旗是著名的天然牧草销售基地。丰年的年景牧区打下来的牧草,自用三分之一,销售三分之一,浪费掉三分之一。这与传统粗放式的生产方式密切相关。呼伦贝尔市为了提高牧草的使用效率、促进生产方式的转变,出台了《呼伦贝尔天然打草场管理使用办法》。呼伦贝尔市政府在牧区也建立了176个1000平米以上的饲草储备库,大约可以储存20万吨以上的牧草。探索通过市场进行资源配置,探索建立“牧草银行”来促进生产力提高、生产方式转型,促进产业升级。这种模式在陈旗、鄂温克旗进行了初步的尝试。“牧草银行”是由一个龙头企业在牧民丰收之年收储牧民多余的饲草,牧民缴纳一定的牧草保管费用,在有灾情的年景取回使用,也可以委托企业代为出售储存的饲草。“牧草银行”制度如果能成熟运行,可以促进牧区建立一套完善的饲草储备制度、促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发展、重塑草原生态平衡。

1.2充分利用现有耕地,大力发展人工草地

从世界各国的经验看来,集约化的草地畜牧业才是现代草业的发展方向,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人工草地的建设。建立人工草地是发展集约化草地畜牧业、实施生态恢复与重建以及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它采用适宜的优良草种及相应的农业技术措施,获得高产优质的饲草,可以补充天然草的不足,解决因季节变化造成草畜供求不平衡的矛盾。呼伦贝尔市岭西地区有400多万亩耕地,牧业四旗林缘地带耕地面积也在200万亩左右,目前这些耕地种植的作物大部分为粮食和油料作物,如果能把其中一部分改种饲草,可有效解决牧区饲草短缺问题,同时,生活在这里的鼢鼠,由于人为将其改为耕地,鼢鼠原有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它们另觅他处,移居到草原,会造成严重的草场破坏。因此,退耕还草会改善环境、重塑草原生态平衡。

1.3发展生态草牧业是实施牧区科技先导战略的必由之路

“草牧业”是传统草产业概念的发展,它在强调“草地生态”与“草牧产业”双要素的同时,更关注草地的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的协调发展。分析表明,我国草地生产与生态功能“双提升”的潜力十分巨大,通过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完全能够实现。通过发展生态草牧业,大力推进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创新,带动现代草牧产业技术升级,提高牧区组织化水平,充分发挥科技试验示范、辐射带动的积极作用,是实施当前牧区以科技先导、规模经营为发展模式的必由之路。发展生态草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自然、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等多个方面,并非某一政策、单一技术、某项措施、小规模示范等就能解决,必须以一个完整的社会经济单元为基本单位,进行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诸要素的整体设计和系统调控。在此背景下,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方精云院士提出在草原牧区建立“生态草牧业试验区”的构想,希望通过现代化治理,实现试验区内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全面协调发展。近年来,国家、中科院、内蒙古自治区和呼伦贝尔市在发展草牧业方面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草牧业示范区建设正式纳入周期为五年的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草牧业试验试点项目,获得每年1000万元的资助。农发办《呼伦贝尔草牧业科技示范-呼伦贝尔农垦核心区建设》,获得项目经费1.4亿元。呼伦贝尔市还承办了“首届草牧业论坛暨草牧业科技与示范区建设主题论坛”,论坛邀请中科院植物所学术所长方精云院士和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所印遇龙院士作主旨报告。论坛还设立了专题报告和技术报告,举办了草牧业成果展和现场参观活动。总之,呼伦贝尔草原的自然条件及呼伦贝尔政府发展生态草牧业的思路将从政策、资金等方面为草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与保障,在发展生态草牧业方面大做文章、大有可为。

作者:李海燕 单位:呼伦贝尔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