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供给侧改革下畜牧业发展现状与特点,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达州市是四川畜牧业大市。近年来,随着畜牧业供给侧改革的持续推进,达州市现代畜牧业取得了较好成效,多项指标走在全省前列,畜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但是,随着民众对健康、绿色、生态的畜牧产品的追求,达州畜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矛盾与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与矛盾,必须持续推进畜牧业供给侧改革。
关键词:达州市;畜牧业;供给侧
0引言
达州市现辖有4县2区1市(即大竹县、渠县、宣汉县、开江县、达川区、通川区、万源市)是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幅员面积1.66万km2,总人口700万。近年来,随着畜牧业供给侧改革的持续推进,达州现代畜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多项指标走在全省前列,2017年,猪肉、牛肉产量分别居全省第3位(其中牛肉产量居全省农区第1位),禽肉产量居全省第4位,羊肉产量居全省第5位,畜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已成为区域脱贫攻坚重要的手段与途径。[1]达州畜牧结构中,主要以生猪、肉牛、白鹅、黑鸡、山羊为主,其中,蜀宣花牛、旧院黑鸡、开江白鹅、开江麻鸭等地方特色畜禽品种享誉省内外。
1达州市畜牧业发展的现状
1.1畜牧业经济主体地位巩固提升
近年来,达州市将着力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优势特色畜牧产业,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走安全、高效、节约、环境、生态友好的畜牧业现代化发展道路。2018达州市年出栏生猪550万头、肉牛46万头、肉羊133万只、旧院黑鸡650万只、开江白鹅500万只、开江麻鸭1000万只,实现畜牧业产值191.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2.5%,畜牧业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3900元,占家庭经营性现金收入的50%,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同时,全市畜禽规模化养殖场达30000个,其中新改扩建8500个,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0%。其中,全市生猪规模养殖50头以上的8000户、出栏肉牛10头以上的3500户、羊出栏20只以上的4200户,禽兔规模养殖5000户。全市7个县(市、区)均被省政府认定为全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在全省市(州)中率先实现畜牧业重点县全覆盖。如,达州市通川区是全省5个现代畜牧强县之一,拥有畜禽交易市场12个,畜产品流通市场25个,2017年全区生猪出栏75.6万头、牛5.08万头,肉羊出栏5.13万只,家禽200万只,实现畜牧业产值14.36亿元。截止到目前,全区有畜牧规模养殖户3108户,发展畜禽标准养殖小区164个,生猪、肉羊规模化养殖率达76.3%、64.8%。
1.2畜牧业区域化布局基本完成
为充分发挥达州畜牧业比较优势,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形成了以生猪、蜀宣花牛、黑鸡、鸭鹅为重点、山羊为特色、麻鸭为优势的畜牧产业结构,建立了屠宰加工、物流配送、饲料兽药等产业体系,形成了较为合理、相对集中、相互配套的区域化产业布局。在达州市畜牧业发展的产业基地建设中,明确了大竹、渠县、达川、万源为生猪产业基地;宣汉、万源、达川为肉牛、蜀宣花牛种源、奶牛产业基地;万源、开江分别为旧院黑鸡、鸭鹅产业基地。[2]同时,畜牧业产业建设上,形成了沿达渝、达陕、达万、达巴、南大梁等高速公路为主骨架的生猪、肉牛、黑鸡、肉羊规模养殖产业带。特别强调的是,作为达州市经济强县的达川区,为推动畜牧业发展,政府全力实施“稳猪禽,兴牛羊”战略,因地制宜分类成片发展畜牧产业。形成以“赵-双-木”环线、“金-管-石”走廊发展生猪产业;以管村、金檀、平滩、江阳为核心成片发展肉牛产业;以大堰、申家、江阳、万家为核心成片发展肉羊产业;以赵家、百节、河市、东兴为核心成片发展禽类产业。已发展畜禽规模养殖户6528户,其中:万头猪场9户、千头牛场5户、千只羊场6户、万只禽场20户。
1.3养殖规模化水平显著提升
近年来,达州市坚持以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为核心,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畜禽规模养殖和现代设施畜牧业,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深刻变革,主导产业已基本实现养殖规模化,标准化规模养殖成为畜牧生产的主要形式。其中,生猪主导产业正处于快速转型期,养殖设施化正加快推进,2018年规模化养殖比重已达67%,高于全省7个百分点,全市年出栏万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场已达36个。达州天王牧业有限公司是达州市通川区首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该公司结合自身特点,2010年收购达川区双庙镇石门寺村华生养殖场开始从事生猪养殖以来,通过几年的快速发展,2017年建成生猪养殖基地40个,年出栏生猪达8万头以上,其中,达川区双庙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兴建了占地110亩(1亩≈667m2)的祖代种猪场,年生产优质种猪1万头;河市镇兴建了占地60亩的标准化生猪养殖场,年出栏无公害生猪1.5万头。达州丽天牧业有限公司投资22亿元,在达州通川区建成3000头原种场一座、存栏能繁母猪4万头的商品猪繁育场2个、年出栏育肥猪5万头以上养殖小区22个,实现年产值10亿元,每年纳税1500万元,直接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是达州规模最大的畜牧业养殖生产、加工集团。万源市恒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万源市规模最大的集黑鸡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畜牧养殖公司,也是四川省黑鸡遗传资源保种场,年孵化小鸡20万只,为市场提供商品鸡3万余只,黑鸡蛋10万枚以上,产值500余万元。
1.4饲养畜禽实现品种良种化
畜产品良种化是提高畜产品质量的关键所在,从2012年开始,达州市就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了畜产品良种化的系统工程,一是依托现有的畜牧改良机构进行良种培育;二是以项目的形式与省内外畜牧专家、畜牧院校、畜牧养殖机构合作公关,培育优质品种,提高畜产品质量和产量。通过几年的努力,先后完成了“生猪品质提升工程”、“畜禽良种推广工程”、“优质黄牛繁育工程”,共有23家家畜繁育养殖场先后接受省畜牧专业机构的检查验收,被授予优质《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的专业证书,获准向全省各地提供优质的畜禽品种。同时,为保证优质畜禽供给的常态化,全市在各县市的畜牧发展相对集中的乡镇建立家畜改良中心,建设猪、牛等畜牧授精站,其数量分别达到273个和216个,就地、便捷满足了农民对良种的需求。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市生猪改良面大88%,肉牛改良面达92%;山羊改良面达95%,推广各类良种家禽的数量超过1亿只以上。
1.5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保障体系逐渐健全
达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畜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建设现代畜牧经济强市的意见》(达委发[2007]4号)、《关于创新投入机制加快建设现代畜牧经济强市的意见》(达委发[2007]37号)、《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达委发[2016]12号)等一系列推进现代畜牧业试点和深化试点的文件,建立了财政投入支持现代畜牧业发展增长的长效机制,市、县两级财政投入畜牧业发展资金逐年增长。除政策对畜牧业发展予以扶持外,金融部门也大力服务于畜牧业发展。为推动达州现代畜牧业发展,市政府采取“财政引导、企业入股、多元投入、滚动发展”办法,市政府采取“财政引导、企业入股、多元投入、滚动发展”办法,2012创建畜牧业发展担保公司,截止到2017年底,担保公司资本金目前已达2.2亿元,已累计为畜牧业提供贷款担保30亿元。[3]同时,创新了以合作社为承贷主体的“金融支农”方式,农行总行把达州市作为金融支农试点市。并以畜牧业龙头企业为主,采取共同出资的方式,探索建立了达州广联等会员制担保公司,目前在保余额1.3亿元,有效破解了畜牧中小企业融资难,推动产业发展融资由政府独家担保向政府、社会担保并举转变。此外,在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建立方面,全市现有畜牧兽医技术服务推广机构和管理机构194个,其中市级3个,县(区、市)级19个,乡(镇)级172个。全市共有畜兽医牧科技人员1337人,其中高级师44人,占3.3%;中级师590人,占44.1%;初级职称703人,占52.6%。
2达州畜牧业发展的特点
(1)一批引领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崭露头角。截止2018年底,达州市已培育畜牧业市级及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5户,占全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32.5%,其中省级以上9家,占全市总量的39.1%。在肉牛生产加工方面,2018年达州有25家牛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市年外销活牛20万头以上、屠宰供应本地市场鲜销肉牛10万头以上。(2)多样化的经营模式大量出现,专业组织在畜牧业发展的主体地位逐步确立。在推进畜牧产业化发展中,达州市各县区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有利于本区域畜牧业发展的经营模式,在以“公司”+“农户”为核心的经营模式上,进行多元化的经营探索,公司+农户+基地、公司+农户+协会、公司+农户+协会+基地、公司+农户+养殖场、司+农户+科研院所成为各地经营模式较多的选择。2018达州市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2334家,资产总额23.5亿元,其中,国家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19家、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75家,专合社成员达14.38万户,辐射带动农户数达20余万户,畜牧业占比为36.5%。(3)建设畜牧原种场、构建畜牧繁殖体系、建立养殖基地、自建销售渠道成为一些畜牧企业走产业化发展的选择。达州畜牧龙头企业天王创意农牧有限公司,2013年筹资2000余万元在双庙镇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自建了占地110亩(1亩≈667m2)、圈舍面积7400m2的原种猪场1个,并于2015年7月正式投产。该种猪场建立完善了自动化供料、水帘式降温、锅炉式保温、恒温供水、废气智能化排放“五大”系统,年可提供优质种猪0.5万头、商品仔猪1.5万头;同时,自建生猪供精站1个,在建天园、天益生猪扩繁场2个,计划在2018年全面投产。(4)畜产品加工企业日益发展,畜牧产品交易市场发展较快,数量增长明显。随着畜牧业三产融合的加快,达州市畜产品交易市场发展迅速,在此背景下,推动了全市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的大幅增加,以畜产品加工为主体的产业园区在安岳镇建成,共吸纳了规模以上企业13家,总投资达到6亿多元,畜产品加工种类上,肉牛是主体,牛肉制品生产是龙头,每年产业园区具有加工10万头肉牛的能力,销售收入可达20亿元,2018年达州提出打造100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很明显畜牧产品加工必须上规模、上档次,必须在现有的全市18个畜牧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大规模发展畜牧加工企业,力争在2020年,规模以上加工企业数量增加到40个。(5)畜牧产业带动脱贫攻坚、精准扶贫作用日益明显。旧院镇是旧院黑鸡的原产地和种源地,该镇80%的农户都养殖旧院黑鸡,每户饲养规模在100~200只,按6个月商品鸡上市,50元/kg计算(专业合作社保底收购价),除去成本每户人家收入约1万元,饲养黑鸡成为当地农民脱贫的重要手段。而一些畜牧龙头企业,在精准扶贫方面,更是发挥了较为明显的作用,2016年以来,达州天王牧业有限公司采用“新型畜牧经营主体+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贫困户”发展模式,发展生猪产业项目,利用贫困户小额信贷资金作为流动资金与天王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生猪脱贫基地。公司对政府性投资给予股份分红,对贫困户贷款实行固定分红。目前,公司已领办石门寺、水口、石凼、金鱼等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16个,带动贫困户823户,已有44户贫困户在农商行申请贷款220万元,2018年公司已给22户贫困户分红8.8万元,动540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达州丽天牧业有限公司百万头生猪全产业链可持续循环发展项目,已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827户,增收968.76万元;宣汉金联生态农业公司推行种草养畜代养模式,已建肉牛养殖基地2个,种草180亩,带动贫困户300户。四川东川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组建7个养羊专业合作社,采取“配送种羊、全程服务、保底回购”的方式,带动2000余户养羊农户,2018年户均年增收1.2万元。
3达州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畜产品供给的基础上,提升畜产品的质量与品质,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在新时代对美好生活的追求[4]。(1)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简陋,距离标准化畜牧基地建设有一定差距,家畜死样的规模化受限且饲养水平较低,一些行之有效的饲养方式、优良品种的繁殖与选育没有得到完全的认同与推广,粗放式的饲养经营方式较为普遍。同时,农户加入的大多数各类畜牧经济合作组织形式大于内容,有其名、无其神,很多合作组织本质上是松散的联盟,无任何约束机制,实质上依旧是农户的散养加单干。(2)多数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较差,加工品种单一,缺乏做百年老店的底气,即便在市场发展较好时期,由于规模有限,其加工能力弱、效率低、辐射能力弱的问题更易显现,因此,建设区域大规模的畜牧综合企业刻不容缓。(3)品牌的创建、培育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一些现有的知名畜牧产品的品牌是历史的沿袭,新品牌的知名度只有本地人了解,辐射的范围及其有限,市场的认知度不高,在市场同类产品多元存在的背景下,消费者只认驰名的牌子,陌生的牌子在畜产品市场竞争力低下,消费者无人问津,长而久往,造成企业经济效益低下,进而最终被市场淘汰[5]。(4)环保对畜牧业发展带来较大的压力。2018年各地开展的畜牧业环保督查,严格控制水源地和人口密集区域畜牧业的发展,相当数量的畜牧企业面临停业整改,在资金匮乏发、技术、规模存在问题的情况下,其发展面临困难。
4达州市畜牧业供给侧改革路径及对策建议
为确保达州市2020年与全省同步进入小康,畜牧业在发展理念上必须按照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要求,立足“调结构、降成本、补短板、去杠杆”,实现其现代转型升级。
4.1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调整养殖结构
依据达州市各县市自然地理及物产的差异性,因地制宜,在畜牧种类上有选择地发展,丘陵、山地县,草场丰富,重点发展草食畜牧业;平坝河谷地带,利用水网密布、稻田纵横的优势重点发展鸭、鹅等家畜;财政实力雄厚的县区,在环保投入到位的前提下,对猪、牛等家畜进行大规模饲养。同时,在家畜品质的选择上,培育和引进产量高、品种好的优质地方品种或外来品种,重点建设一批家畜种殖场或者种畜所,密切联系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利用其技术优势,加快区域优质畜牧品种的培育。
4.2强化养殖基地建设,促进畜牧产业化规模养殖
在保证现有畜牧产品数量、产能的前提下,以示范村、示范场、示范户的典型作用,推动区域猪、肉牛、山羊、黑鸡等家畜养殖的标准化。同时,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以政策引导、行业自律等形式,强化管理,推动畜牧养殖户主动调减祖代畜牧品种的产能,防治品劣、价低的低水平竞争。
4.3强化家畜疫病防控,增强动物卫生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
积极推进市、县、乡兽医体制改革,建立了公益性的乡镇畜牧兽医站和经营性的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加强口蹄疫、布病、炭疽、结核等为主的疫病防控,强化牛羊流通环节动物卫生监管,完善免疫、扑杀、无害化处理机制,推进市、县、乡、村四级家畜防疫网络体系建设。
4.4积极推进畜牧一、二、三产业的相互融合
推进产销衔接,提高经营效益。建立规范有序的肉牛肉羊活体交易市场,加强牛羊肉加工配送、冷藏冷冻、冷链运输等流通设施建设,鼓励批发市场、大型连锁超市等流通企业与屠宰加工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动产、加、销一体化发展,促进养殖、加工、流通等各环节利益合理分配。
4.5按照环保的要求,倡导绿色、生态、规范养殖,推进畜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关管理部门强化对畜牧养殖企业污水、粪便的监管,开展定期督查,科学划定养殖区和禁养区,支持、帮助畜牧养殖企业争取用于环保的资金,购买环保设备,构建污物处理系统,对其进行生态、科学的处理,使其达到环境保护的要求;养殖户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生态养殖的观念,杜绝污水、粪便对养殖区域周边土壤、水质的污染。
参考文献:
[1]徐通.达州市通川区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实践和探索[J].四川畜牧兽医,2018(4).
[2]达川区“五化”联动推进现代畜牧产业纵深发展[OL].中国农业网,2017-3-17.
[3]刘勇.达州市发展畜牧业的关键点[J].中国牧业通讯,2013(4).
[4]马友祥.加快推进畜牧业供给侧改革[N].农民日报,2016-3-26.
[5]李欣一.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析[J].中国畜牧杂志,2016(6).
作者:陈岗 单位:四川文理学院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