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动物病理教学改革探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畜牧兽医动物病理教学改革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畜牧兽医动物病理教学改革探讨

1.《动物病理》课程教学现状

1.1教材与课时分配。

《动物病理》课程是使用由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李家瑞编写的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本教材共十一章,内容包括疾病概论、应激反应、血液循环障碍、水盐代谢及酸碱平衡紊乱、细胞和组织损伤、代偿、修复与适应、炎症、发热、休克、黄疸和肿瘤。该课程开设时间为第三个学期,周课时是4节,总课时为89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9学时,实训课26学时,教学实习14课时。

1.2教学方法与手段。

《动物病理》课程教学方法主要采取讲授法、演示法、示范讲解法、讨论法和练习法;教学手段多采用传统的黑板板书、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和标本展示。讲授、讨论教学法和黑板板书、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用于理论教学;示范讲解、演示、练习教学法和播放视频、标本展示教学手段用于实践教学。

1.3课程成绩评价。

《动物病理》课程成绩由理论成绩(100分)和实践成绩(100分)组成。理论成绩中平时成绩占20%,由平时的作业、学习出勤表现组成;期中考试试卷成绩占30%;期末考试试卷成绩占50%。

2.《动物病理》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观念守旧。

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职业院校教学观念较为传统守旧,主要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填鸭式”教学为主,以个人的教学习惯和思路牵着学生鼻子走。对于《动物病理》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来讲,传统守旧的教学观念,讲课面面俱到,重点不够突出,很难把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也就导致学生对这一学科没有特别的兴趣了,这是教学观念转变不到位所造成的教学问题。

2.2忽视学生主体性。

教师在教学中以书本知识为依据,以教师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以讲完书本内容为主要教学任务,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有深入分析和了解学生,未能做到因材施教,教学难度和深度与学生的接受能力不符,忽视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2.3教法单一,师生互动不够。

一般情况,教师在教学中最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把教学内容讲完,附带一些简单的提问和解答,就布置作业。师生互动在平时的教学中显得尤为不足,教师很少会利用讨论、任务驱动等方法进行互动教学,使得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不够。

2.4教学内容重点不突出。

《动物病理》课程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各种病理现象的定义、发生原因、病理变化等内容和动物尸体病理解剖与处理技术等实践技能。一般情况,教师没有认真钻研教材,未精准把握教学重点,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泛泛而谈。

3.《动物病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3.1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现代职业教育目的主要是为了发展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为社会提供实用的专技人才。教师要从原来的中专教育模式转变过来,改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根据现在职业类学生实际,在课程教学中因材施教,由易到难、由浅及深,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好地掌握该课程的知识和技能。

3.2把实践课搬进理论课堂,把理论课融入实践课堂。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在讲授各种病理现象的病理变化时,可以尝试将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相互渗透,把实践课的一些内容搬到理论课堂中来,把理论课的部分内容融入到实践课堂,使理论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做到知识与技能完美结合,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3改革教学内容。

理论课教学中要突出病理现象的概念、发生原因、病理变化等重点内容,适当增加学时,让学生掌握各个病理现象的概念和发生发展的规律,明确病理现象对机体的影响,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实践课中以动物尸体病理解剖与处理技术等为重点,使学生能运用尸体剖检技术和相关技术方法研究疾病发生原因、发病机理和患病动物机体内所呈现的代谢、机能及形态结构的变化,为日后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

3.4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实践教学操作,尽可能多地应用讨论式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法进行教学,实训实习课多让学生动手,教师指导的方式,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告别“课本上养猪,黑板上喂鸡”的普教教学模式。采用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和图片,使学生直观地掌握该课程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课堂上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通过提问加强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3.5加强实验实习。

为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应加大实验教学的比重,充分利用各种病理标本、挂图、幻灯片等辅助设施,结合新鲜的病畜尸体或病料,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直观感觉,掌握该课程涉及的预就业岗位综合技能,实现与就业岗位职业技能的“零距离”对接。

3.6改革课程评价体系。

在该门课程的考核中,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各为100分。理论成绩由平时成绩(20%)、期中考试(30%)和期末考试(50%)成绩组成;实践成绩由平时实践成绩(30%)和期末技能考核(70%)成绩组成。在学期末,尝试举行动物病理知识和技能的操作评比,凡综合成绩排前5的同学可免掉参加期末考试的待遇。让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从被动变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者:李晖 单位: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