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与畜牧兽医专业教育深度探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劳动教育与畜牧兽医专业教育深度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劳动教育是把劳动和教育有机结合的教育方式,是“五育并举”方针的重要一环。立足于当前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开展劳动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劳动教育与畜牧兽医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必要性,探索劳动教育与畜牧兽医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模式,以提高劳动教育实效,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技、以劳创新的劳动教育目标。

关键词:高职劳动教育;畜牧兽医;专业教育;深度融合

为全面推进劳动教育的贯彻落实,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高等学校开展劳动教育要“坚持因地制宜”“充分挖掘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可利用资源,宜工则工、宜农则农”“要结合学科和专业积极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1]。这为高职院校创新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模式指明了方向。现代畜牧业要求的是高技术技能型、高知识技能型、高复合技能型、高经营管理型的“四高”人才[2],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以培养能够从事畜禽繁育、畜禽饲养管理、畜禽疾病防控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差是畜牧兽医行业的现实写照,大部分工作岗位除了需要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外,还需要具备吃苦耐劳、爱岗敬业、适应性强等职业素养[3]。只有具有劳动精神,在工作中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学生才可能真正地在畜牧兽医行业扎根岗位。因此,探索基于畜牧兽医专业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将专业教育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对于提高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职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劳动教育意义不明确

劳动教育是以体力和脑力相结合为途径,培养具有正确劳动价值观的人和“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活动,是“五育”并举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4]。但当前,劳动教育在“五育”中不被广泛重视已成共性问题[5]。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的的教育,培养的是对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保障人才培养质量,高职教育往往出现“重技能、轻劳育”的失衡现象,忽视了劳动教育独特的育人价值。

(二)劳动教育实施载体单一

有效开展劳动教育,必然需要有效的实施载体。当前,有些高校结合思政教育以“红色革命基地”作为劳动教育的实践基地;有些高校以校园的卫生值日周作为劳动教育的载体。《意见》指出,劳动教育要大力拓展实践场所,满足各级各类学校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高职的劳动教育不应该与专业教育分裂,不应该单纯地以劳动为目的或单纯地以思想教育为目的,而应结合专业实践活动,与专业教育互连共通,增加创造型、专业型、服务型的劳动,使劳动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

(三)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缺乏

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劳动相关的课程学习、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实训、生产生活劳动等,培养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同时,使之获得劳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活动。在德智体美劳“五育”考评体系中,德育、智育、体育均有专门的课程成绩,美育的考核融合在人文素质类等综合素质选修课程中,只有劳动教育没有课程成绩和独立的考评体系[6]。劳动教育有没有劳动,有没有真正起到育人铸魂的作用,核心在于劳动课程内容设置是否科学。只有劳动,没有教育,其育人的作用和价值会大打折扣[7]。

二、劳动教育与畜牧兽医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必要性

一方面,从专业教育来看。畜牧兽医专业主要培养学生从事畜禽繁育、畜禽饲养管理、畜禽疾病防控、养殖设备使用与维护等工作。这就决定了该专业将来的工作需要学生具有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职业素养。而这需要长期潜移默化的培养来完成,否则就可能出现学生对就业岗位不适应或适应期加长、频繁跳槽等情况。高职院校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将劳动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敬畏感、对技术技能实践的迫切感,使之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这可以减少学生对工作中劳动的“排斥感”和“恐惧感”,缩短学生毕业后对工作的适应期。另一方面,从劳动教育来分析。高校开展的劳动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劳动活动。高校如果统一采用较为单一和枯燥的劳动教育活动,会降低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而要有效开展劳动教育,就需要合适的实施载体,能将劳动精神和劳动教育贯穿于其中。畜牧兽医专业的教育课程大多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专业教育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教学实习、生产实践活动。高职院校将劳动教育内容与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实习、实训结合起来,使劳动教育形式多样化,让劳动精神融入专业教育中,使专业教育有了“劳动气”,使劳动教育有了“专业气”。这样,通过优化资源整合,不但强化了学生的专业知识,使之学到了劳动技能,更有助于学生体验劳动的价值,提高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质量。

三、劳动教育与畜牧兽医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模式

《意见》指出,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区和学校实际,结合当地在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条件,充分挖掘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可利用资源,宜工则工、宜农则农,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劳动教育,避免“一刀切”。同时指出,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劳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理论教育、技能培养等方方面面,需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将劳动教育与畜牧兽医专业教育进行深度融合,就需要在专业教育过程中寻找合适的载体作为劳动教育的依托,使劳动精神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专业教育中体现,让技术赋能,为精神赋形。

(一)以课堂理论教育为载体,夯实劳动教育理论基础

除将劳动教育纳入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外,深度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等课程教学中蕴含的劳动教育元素,将劳动教育理论与课堂理论教学有机融合。

1、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在思政课的教学中,通过真实案例,教师让学生懂得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

2、通过专业基础课,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品质。如在动物生理课程的小组实训中,学生自行来计划、组织、总结实验,这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另一方面使其真正体会到“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3、通过专业核心课,激发学生积极的劳动精神。劳动精神来自劳动实践,就专业而言,它包含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如,教师在养牛与牛病防治课程奶牛泌乳期的饲养管理章节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泌乳是奶牛母性的表现,牛奶本是奶牛为哺育后代而产的,引导其在生产管理中应从环境、营养等各方面提供最积极周到的照顾,尊重服务对象,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

(二)以专业核心技能实训为载体,强化劳动实践专项技能

在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一些核心技能多需经过训练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才能在工作中保证准确无误。如,鸡的新城疫抗体水平测定这一技能,该项技能实践性强,技术要求高。从实验材料的准备,到采血离心,到血凝实验等,均需学生反复练习。他们只有每个环节精益求精,才能真正掌握该技能。这个过程不仅培养学生专业严谨的科学态度,还培养了学生刻苦训练、百折不挠的意志。

(三)以创新创业实践为载体,激发创新创业潜力

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需求,除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外,对一些创业意愿强的学生,学校免费提供场地、技术以及资金,支持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鼓励学生参与“互联网+”“挑战杯”大赛等,激发学生创造潜力,让学生形成勇于挑战的创新思维。如,河南农业职业学院2018级学生在学校孵化中心成立河南省天润宠物美容培训中心,后创建短腿庄园犬舍,开展宠物美容师培训和宠物牵犬师培训等,该项目荣获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四)以跟岗顶岗实习为载体,锻炼学生全方位就业劳动能力

跟岗顶岗实习是学生就业前的演练,是其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要熟悉和了解企业概况、管理模式、技术模式、生产流程等,对自己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是全方位的锻炼。通过实习,学生提高了自己相对独立参与实际工作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五)以专家讲座和企业文化为载体,弘扬崇尚劳动的精神

邀请时代楷模、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为广大青年学生开展主题讲座,通过榜样的力量,解读工匠精神。依托五大载体,探索劳动教育理论与专业教育实训相结合,校内劳动教育与校外劳动教育相结合,专项劳动技能与全方位劳动技能相结合,创新理念与创业实践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协同路径,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技、以劳创新的劳动教育目标。

作者:肖杰 王申锋 孙攀峰 李燕 刘亚光 单位:河南农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