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生态系统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课堂生态系统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课堂生态系统论文

一、课堂生态系统的内涵

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与课堂教学实践存在相互关系的要素之间以及要素与外部环境之间,形成的互相影响的复杂系统称为课堂生态系统。其中,要素间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而产生一种链状结构,这就是课堂生态链;要素与外部环境间因相互影响而产生的关系网络,这就是课堂生态网。课堂生态网的正常运行离不开课堂生态链的完美运作。不同类型的课堂生态系统,拥有不一样的课堂生态链。由于其教学目的的不同,即使是相同的课堂生态系统,其课堂生态链也会发生变化。

二、课堂生态系统的特征

(一)整体性

组成课堂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学生和老师,他们拥有不一样的生活背景、知识水平以及认知能力,是相互联系的独立个体。组成课堂生态系统的其他要素,具有不一样的时空位置、结构功能、属性,是相互影响的独立存在。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课堂生态系统。

(二)动态开放性

学生和老师是有生命活力的动态个体,为了满足其自身的需求而不断向前发展。因而由他们构成的课堂生态系统,与自然界的其他生态系统一样,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具有动态开放性。

(三)平稳性

通常来讲,某一教室内的学生、任课老师、班主任以及外部环境都是相对稳定的。这样的状态有助于班主任管理学生,有利于老师进行课堂授课,有利于学生提高接受知识的能力。若一个班的老师经常变动或学生经常更换,那么就很难形成这个班级的自身班级文化、课堂氛围以及管理规范。所以,通常意义上的课堂生态系统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

三、课堂生态系统的功能

(一)促进课堂内的“物质”流动

课堂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用具、媒体、语言以及文字,包含丰富的知识量。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有着共同的目标,就是怎样可以让学生学得更多、更快。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老师会准备许多教学用具,让学生通过使用教学仪器、借阅资料、观察模型等方式学习。在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学习的时候,会与信息载体之间发生物质流动。与自然界其他生态系统一样,课堂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动是循环进行的。在循环过程中,教学资源得到最大利用,提高教学效率。

(二)促进课堂内的“信息”交流

物质和信息是相互依存的,物质是传递信息的载体,而信息来源于物质。课堂生态系统中存在物质的流动,也必然存在信息的交流。学校密集着大量的知识信息,而课堂是这些信息交流的主要场所。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老师之间以及他们和环境之间,不断发生着信息交流。老师在授课时,通过借助教学仪器、资料、模型等物质载体,不断向学生传播知识;学生之间通过相互交流、探讨、研究等方式,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量;老师之间通过交流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授课方式。学生接受知识不是机械地接受,而是通过自己的理解、探索,主动去获取知识。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会和课堂生态环境发生信息交流。通过这样的交流,老师可以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

(三)利于课堂内情感交流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各个生态因子之间存在相互的情感交流。学生、老师以及课堂环境是情感交流的来源点。老师在课堂上的语气、动作、表情,甚至是一个细微的眼神变化,都会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如果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情绪高昂、热情洋溢,通过如此积极情绪的感染,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参与教学实践。反之,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若学生上课时兴趣盎然,积极与老师互动,也会对老师的情绪产生积极影响。学生之间通过相互讨论、研究,时刻发生着情感交流。他们之间发生的情感交流,伴随着知识信息的传递,在课堂生态系统内部不断流动,形成一个动态情感网络。

四、课堂生态系统管理与优化措施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注重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情感因素作为学生和老师之间信息交流的润滑剂和催化剂,对课堂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有效的情感交流可以使学生和老师得到心理满足。交流是以情感为基础,没有交流的课堂教学是毫无意义的,生态化课堂教学的特征之一就是充分的交流。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是主导者,学生是接受者。老师的授课方式、情感状态是影响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影响着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教师必须通过营造愉悦欢快的课堂气氛,加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情感交流。

(二)构建以学生为本的课堂

1.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性,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乔伊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完全没有展现学生的主体性特征。应充分借助现代教学技术,与时俱进的改进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多样化的方式呈现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老师和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合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提高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

2.加强学习理论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策略、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能力是自主学习的三个要点。学生是否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主要表现在是否了解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是否能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学习材料。老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促进者,应考虑学生接受知识程度的不同,合理有效对学生进行理论指导。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自主调整学习方法,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以达到顺利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的目的。

(三)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1.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构建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

在生态化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学习的策划者、督促者。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实现由注重“传播知识”向“引导学习”的观念转变;由注重“教学结果”向注重“教学过程”的思想转变;由注重“模式化”向注重“个性化”的授课方式转变。

2.教师应充分认识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教师有着怎样的学生观,就会有与之对应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学生作为一个有生命的独立个体,他们有不一样的生活背景、知识储量以及情感体验。老师应充分尊重、理解他们的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进步。老师应以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发展为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课堂环境

1.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模式变革。

课堂教学手段作为教学模式的技术支撑,是为教学模式服务的。实际课堂教学应以实效性为原则,结合现代教学技术,合理选择、及时优化教学手段,促进课程的不断完善。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可以讲教学内容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促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

2.借助现代科技教学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好的教学氛围。

老师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将小和大、近和远、慢和快等不同的事实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景。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的运用,为老师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老师应积极运用这些高效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好的教学氛围,培养他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作者:杨旻 姚伶 单位:昌吉学院经济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