榛子在生态工程建设模式构建中运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榛子在生态工程建设模式构建中运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榛子在生态工程建设模式构建中运用

摘要:依据生态优先、适地适树及科学配置的原则,构建了榛子在荒山绿化、水土保持、农防林及庭院绿化中的11种应用模式。其中,示范构建的兴久石质荒山绿化示范应用、鲁河土石山生态经济型绿化示范应用、兴久固堤护渠林应用示范、新江实验林场庭院采摘及绿化应用示范等4种模式潜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显著;设计构建的乔灌株混或行混小流域治理护坡应用、灌灌块状混交小流域护坡应用、乔灌块状混交小流域护坡应用、株间乔灌混交农防林应用、行间乔灌混交农防林应用、株间乔灌行间针阔混交农防林应用、针阔乔灌行混农防林应用等7种模式取得良好成效,有望在防护林结构优化、功能提升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榛子;林业生态工程;应用模式;成效

榛子(Corylusheterophylla)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具有抗旱、耐贫瘠、适应性强、结实早的优良特性,是黑龙江省最具发展前途的乡土坚果植物资源之一[1,2]。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合理配置树种既可增强生态功能,又可提升经济效益。榛子以其特有的生态经济价值可在林业生态工程中得到应用,构建不同应用模式以提升林业生态工程功能与效益。因此,开展榛子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应用模式构建与效益研究不仅对有效调整林业结构、推动高效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提高生态经济价值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3-5],也可为未来黑龙江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1构建原则

第一,生态优先原则。林业生态工程主体功能是生态功能,榛子在生态工程建设中也同样应以其生态功能为主,在此前提下,再考虑其经济效益,从而构建生态经济型生态工程应用模式。第二,适地适树原则。应在适合生长的立地条件下应用榛子构建林业生态工程,不合适榛子生长的立地环境配置其他适宜树种,保证各种林木正常生长,提高林业生态工程的质量。第三,科学搭配原则。在树种搭配上,应根据榛子的生物生态学特性,与其他树种进行科学配置,既要成为林业生态工程的重要组建树种,又要使榛子正常生长发育,充分发挥其生态经济功能。

2主要模式构建及成效分析

在上述构建原则下,充分发挥榛子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在荒山绿化、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及庭院经济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构建榛子的应用模式。

2.1荒山绿化应用模式

利用平榛耐干旱、耐瘠薄的特性,在荒山绿化中将其与其他树种混合配置,以不同混交方式构建荒山绿化应用模式。

2.1.1兴久石质荒山绿化示范模式

(1)示范地点与规模。在黑龙江省甘南县中兴乡兴久村选择4块石质荒山坡面,坡面土层较薄(5~10cm),破土即石,草本稀疏低矮,零星分布榆(Ulmuspumila)、野刺玫(Rosadavurica)等,属典型的石质荒山。其地理坐标分别为坡面1:122°58′11.496′E,47°40′22.819″N,海拔277.2m,中上坡,南坡,坡度10°~15°,面积2.11hm2;坡面2:122°58′59.198″E,47°40′25.871″N,海拔260.5m,中上坡,南坡,坡度5°~7°,面积0.49hm2;坡面3:122°57′47.173″E,47°40′17.481″N,海拔259.8m,中上坡,东北坡,坡度15°~20°,面积1.1hm2;坡面4:122°57′32.972″E,47°40′10.431″N,海拔284.7m,中上坡,北坡,坡度12°~15°,面积0.69hm2。合计4.39hm2。营建时间2019年5月。(2)模式构建。选择红松樟子松异砧嫁接苗与平榛以株混方式配置。红松樟子松异砧嫁接苗株行距4m×3m,其株间栽植平榛。红松樟子松异砧嫁接苗为高50cm、嫁接2年后的容器苗;平榛采用2年实生苗,每穴栽植2~3株。(3)技术措施。壕式整地造林技术:采用机械沿山体等高线环山挖壕,壕宽0.8~1.0m,深50~80cm,先将表土挖出放于壕上沿,表土下面石块、砂石挖出放于壕下沿堆砌成高50cm、顶宽40cm、底宽80cm梯形坝,壕间距3~4m。然后将表土回填壕内,在壕内按照株距设置植苗点。造林时,将客土(草甸土或河泥土)按植苗点放于壕内,并与壕内沙土、表土混合,比例为草甸土(或河泥土)∶表土∶沙土=1∶1∶1,每穴添加客土30~40kg。保水剂应用造林技术:在造林前将干品保水剂用容器或袋子盛装,放入水中充分吸足水后运送到造林地点。根据不同树种、苗木规格定量添加到植苗穴苗木根系四周,如红松樟子松异砧嫁接5年生容器苗施用量1.5~1.8kg(10~12g干品)•穴-1,榛子2年实生苗施1.2~1.5kg(8~10g干品)•穴-1。然后培土踏实。成效分析:经调查,该示范模式红松樟子松异砧嫁接苗成活率93.3%,平榛成活率94.2%,红松樟子松异砧嫁接苗保存率85.8%,平榛86.7%。目前林木长势良好,随着林木生长发育,该4块石质荒山将逐渐实现绿色覆盖,同时3年以后平榛开始结果,7年后红松樟子松异砧嫁接苗也将开始挂果,其潜在生态、经济效益开始显现。

2.1.2鲁河土石山生态经济型绿化示范模式

(1)示范地点与规模。在黑龙江省龙江县鲁河乡鲁河村水塔山,地理坐标123°00′15.2″E,47°27′41.1″N,海拔251.7m,距离鲁河乡政府3km,为土石荒山,面积8hm2。(2)模式构建。根据荒山不同坡位状况,分别采用红松樟子松异砧嫁接苗、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Litv.)、果树(沙果类)与平榛混交配置,示范构建3种配置模式:果树+平榛模式。在荒山中下坡,按株行距4m×3m的规格栽植果树,在果树株间加植1丛平榛;樟子松+平榛模式。在荒山中上坡,按株行距4m×3m、4m×2m规格栽植樟子松,在樟子松株间加植1丛平榛;红松(嫁接)+平榛模式。在荒山中坡及中上坡,按株行距4m×3m、4m×2m规格栽植红松樟子松异砧嫁接苗,在红松株间栽植1丛平榛。采用穴状整地,整地规格50cm×50cm×50cm,果树采用2年嫁接苗,樟子松采用3年生容器苗,红松为异砧嫁接苗。待主栽树种栽植3~5年后再在株间加植平榛,平榛采用2年实生苗,每穴栽植2~3株。营建时间2015年5月。(3)成效分析。在主栽树种株间加植平榛,形成针阔或乔灌异龄生态经济型混交林,增加了荒山绿化树种的多样性,为其生态功能稳定与提升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显著提升了荒山绿化的经济效益。目前红松异砧嫁接林木已开始零星结实,果树和平榛也已进入果期,开始产生效益。据调查,该示范模式面积8hm2,其中平榛产量可稳定在300kg•hm-2左右,按目前市场价30元•kg-1计算,仅平榛一年产值可达7.2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2.2水土保持示范模式

利用平榛根系发达、根蘖能力强的特性可构建不同形式的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应用模式。

2.2.1兴久固堤护渠林应用示范模式

(1)示范地点及规模。该模式试验示范点选择在甘南县中兴乡兴久村,地理坐标47°40′46.15″N,122°58′28.49″E,海拔240m。规模1000延长米。营建时间2019年5月。(2)模式构建方法。在堤坝顶面穴状栽植平榛,在堤坝迎水坡扦插灌木柳(Salixsaposhnikovii),形成固堤护渠示范模式。堤坝顶面宽4m,在其上穴状栽植平榛2行,株行距1m×2m,采用2年实生苗,每穴栽植2~3株。坡面菱形扦插灌木柳,菱形边长20~25cm。(3)模式成效分析。该模式刚刚营建,尚未成型,功能及效益尚未显现。灌木柳耐水湿,根系发达,萌蘖性强,将很快覆盖堤坝迎水坡面固堤护坡,而平榛通过其发达的根系及强萌蘖性在堤坝顶面固堤护渠,且随着结实而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2.2.2小流域治理应用模式

在小流域治理中,在流域坡面与其他树种混合配置,构建乔灌混交护坡或纯灌木护坡、固沟模式。基于此,可在黑龙江省丘陵黑土区典型小流域治理中采用平榛构建小流域治理应用模式。(1)模式构建方法。可在侵蚀沟底压柳沥水固沟基础上,在坡面密植平榛,株行距1m×1m,穴状栽植,每穴栽植2~3株2年平榛实生苗,构建灌灌块状混交小流域护坡应用模式;或与坡面樟子松株间(行间)混交,樟子松株行距3m×3m,采用2~3年生容器苗造林,樟子松株间或行间栽植平榛,株间栽植1丛2年平榛实生苗,行间栽植,株距与樟子松同为3m,与樟子松呈“之”字形配置。或在其他乔木林下、林间空隙补植平榛,如落叶松(Larixgme-linii)、云杉(Piceaasperata)、樟子松、杨树(Popu-lusspp.)等林间空隙或林下补植平榛,补植平榛密度应根据补植区域立地及小地形而定,株行距1m×1m,穴状栽植,每穴栽植2~3株2年平榛实生苗,使之快速覆盖地表,护坡固沟,构建乔灌块状混交小流域护坡应用模式。(2)模式成效分析。该模式建立后,随着平榛的生长发育,与原来小流域生物治理树种形成乔灌或灌灌混交林,将提高小流域生物治理树种多样性,增强群落的健康稳定性,从而提高其生态功能,同时将显著提升小流域治理的经济效益。

2.3农防林应用模式

榛子可作为构建农防林带的灌木树种,与主栽乔木树种构建疏透结构的生态经济型混交防护林带。可采用行混或株混,形成乔灌混交农防林应用模式。

2.3.1株间乔灌混交农防林应用模式

在原樟子松单行林带株间加植榛子,穴状整地,整地规格40cm×40cm,采用2年生以上实生苗,每穴栽植2~3株,与原樟子松林带构建株间乔灌混交农防林应用模式。该模式可调整完善原林带结构,提高防护效能,提升经济效益。

2.3.2行间乔灌混交农防林应用模式

在原樟子松单行林带阳面与原林带相距1m加植1行榛子,株距1.5m。穴状整地,整地规格40cm×40cm,采用2年生以上实生苗,每穴栽植2~3株,与原樟子松林带构建行间乔灌混交农防林应用模式。

2.3.3株间乔灌行间针阔混交农防林应用模式

在原樟子松杨树行混农防林带边缘,在樟子松行株间加植1丛榛子,穴状整地,整地规格40cm×40cm,采用2年生以上实生苗,每穴栽植2~3株,与原林带构建株间乔灌行间针阔混交农防林应用模式。

2.3.4针阔乔灌行混农防林应用模式

在原樟子松杨树行混农防林带边缘,在樟子松行外侧加植1行榛子,与原林带行距1m,株距1.5m。穴状整地,整地规格40cm×40cm,采用2年生以上实生苗,每穴栽植2~3株,与原林带构建针阔乔灌行混农防林应用模式。

2.4庭院经济及绿化应用模式

2.4.1示范地点

试验示范点在黑龙江省林科院齐齐哈尔分院新江实验林场家属区,地理坐标124°27′7.08″E,48°2′6.5″N,具备独特的森林小气候环境。

2.4.2模式构建

在家属区庭院采用耐寒平欧杂交榛2年生根蘖苗,株行距3m×4m,行间间作芍药、蔬菜等,构建采摘、多层立体庭院绿化生态园。

2.4.3成效分析

以榛子为庭院经济绿化树种,具有投资小、见效快的优点,能发挥绿化、采摘娱乐等多功能经济效益。目前已进入果期,每年平均株产2kg,按40元•kg-1计算,经济和绿化效益显著。

3小结

3.1示范构建了榛子在荒山绿化、水土保持及庭院绿化中的4种应用模式:兴久石质荒山绿化示范应用模式、鲁河土石山生态经济型绿化示范应用模式、兴久固堤护渠林应用示范模式、新江实验林场庭院采摘及绿化应用示范模式。其中营建较早的应用模式,已经开始发挥效益,营建较晚的应用模式目前林木生长良好,其潜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3.2设计构建了榛子在水土保持、农防林中的7种应用模式:乔灌株混或行混小流域治理护坡应用模式、灌灌块状混交小流域护坡应用模式、乔灌块状混交小流域护坡应用模式、株间乔灌混交农防林应用模式、行间乔灌混交农防林应用模式、株间乔灌行间针阔混交农防林应用模式、针阔乔灌行混农防林应用模式。这些模式通过对林带结构的调整与改善使之成为防护功能良好,兼具经济功能且相对稳定的生态经济型混交林带,有望在防护林结构优化、功能提升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力刚 张玉柱 崔琳 杨忠会 单位: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 赤峰市红山区城市管护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