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探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探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摘要:随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意义重大。基于生态系统理论,针对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状况,该文从课程与教学的内容生态、组织生态、环境生态三个维度出发,遴选出课程内容体系、教育教学理念等共18个指标来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研究发现,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二级指标中的课程与教学生态权重最大。三级指标中的课程与内容体系、教育教学理念、组织协调机制、校企合作占有较大权重,并根据指标的总排序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指标确定;权重

1引言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实用型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创业精神、知识和技能的开创型人才。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凸显了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历史使命。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社会就业创业中的重要地位,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各高职院校顺应时代要求,积极探索并不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逐步生态化。但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中包括的创新创业课程、支撑体系、评估机制等,还未能形成一个相互贯通的完整链条。创新创业教育不是独立于高等教育体系之外的个体,因此,各高校应该以整体的、系统的、生态的角度,结合自身对应的生态环境与拥有的“资源位”,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生物与周围的生态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个整体存在的系统[1]。Dunn以麻省理工学院的创业教育为例,基于生态系统理论,提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新模式[2]。之后诸多学者从内涵、结构与作用上对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进行了研究。何郁冰、丁佳敏通过研究三所国外创业型大学,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以高校为主导,企业、社会同参与的多元化动态系统[3]。郑庆华从高校课程与教学建设、组织保障与实践平台建设、环境生态系统构建等方面系统阐述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的过程,并通过实践证明,该模式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具有良好的效果,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4]。在对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影响因素构建的研究上,学者们将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影响因素分为内部与外部:内部因素包括科学研究、理论学习与实践;外部因素为企业、社会资源。其中,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师资配备、创业政策、组织机构、校企合作、创业环境等要素是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关键因素[5-8]。虽然我国学者对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生态系统的构建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同类型高校对应的生态环境、生态系统构成因子以及各因子产生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因此,聚焦某一类型高校开展研究也能使研究结果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本研究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构成指标,并计算现阶段各生态系统指标的权重,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2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构成指标及模型构建

2.1指标的选取与模型建立

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为根本导向,高校、企业、政府多要素协同发展,具有鲜明内在动力性、可持续发展性和相互促进的系统[9]。总结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内涵和学者们的研究成果,结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特色,从内源性、基础性与发展性三个方面进行指标选取,选取课程与教学生态、组织生态和环境生态作为二级指标,再对每个二级指标细分得到三级指标,遵循指标选取的科学性、可操作性、系统性等原则,初步拟定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指标体系由课程体系、教学方式的选择、师资配备、实践平台等23个三级指标构成。随后根据初步拟定的指标制定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向45位创新创业教育专家发放调查问卷,邀请专家采用德尔菲法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各指标的重要性分别进行打分。通过隶属度分析对问卷中各指标进行多轮筛选、补充与调整,最终确定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由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师资配备等18个指标构成(见图1)。

2.2调研组织与实施

截至2020年,全国高职院校共有1430余所,其中,高职院校数量TOP10的省份分别为江苏、广州、河南、山东、安徽、湖南、湖北、河北、四川、江西。为了增强抽样的合理性,采用分层抽样的样本框选定为以上十个城市的高职院校,针对TOP10省份采用分层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抽样,共选出16所高职院校发放调查问卷,对16所高校进行配额抽样,总样本容量计划480份,邀请调研对象覆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专任教师、高校行政人员以及高职在校学生。共发放问卷480份,有效问卷468份。

2.3描述性统计分析

借助SPSS23.0软件分别对回收的有效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调查样本中,男女占比分别为41.2%和58.8%,专任教师、行政人员、在校学生比例依次为43.34%、33.5%、23.16%。其中,在课程与教学生态模块中,“课程内容体系”均值(3.998)最高,其次为“学科平台”均值(3.88),说明高职院校师生认为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相关的课程与理念、师资队伍和实践模式发挥着巨大作用,高校要深入研究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理论和成功案例,构建满足学生需求、符合创新创业教育规律的教学内容,多方面拓展师资力量,夯实校内的基础条件。在组织生态模块中,“评价激励”均值(3.829)最高,“校地互动”均值(3.671)最低,说明高校师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框架与模式有较高的认同感,而高校应重视参与所在区域创新创业活动等互动活动。在环境生态模块中,“政策支持”均值(3.972)最高,说明了目前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政策是比较明朗的,各高校师生对政策的了解程度较高。

2.4问卷信效度检验

2.4.1信度检验。先采用SPSS23.0软件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应用Cronbach'sα信度系数法进行信度检验,确定题项的内部一致性。结果显示,问卷整体量表Cronbachα系数为0.957。课程与教学生态模块、组织生态模块、环境模块的Cronbachα系数值均大于0.7,且大于题项删除后的α系数,各题项CITC值均大于0.4,说明问卷量表内部一致性较好,测量结果可信。

2.4.2效度检验。随机选取168份样本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剩余300份有效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问卷整体量表以及课程与教学生态、组织生态、环境生态KMO值均大于0.8,sig<0.05,说明该数据适合开展因子分析。以特征值大于1为基准,据旋转成分矩阵可提取出3个公因子,累计解释量达66.97%,所得结果与初始预期分类趋于一致。把矩阵载荷值大于0.5的指标归为一类,删除不合理题项,可得旋转成分矩阵。经由主成分因子分析旋转之后的大部分公因子承载量都超过0.6,说明各个公因子均具较好的解释性。采用AMOS对剩余样本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从而验证与调整量表区分度,根据验证性因子适配度的适配标准来验证模型拟合度,根据各拟合指标的适配标准,本研究模型中,IFI,CFI、PNFI,PGFI等指标均达到了较好的拟合标准,模型拟合度良好,说明测量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

3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成指标的权重确定

3.1基于AHP确定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各指标主观权重

层次分析法(简称AHP)由美国运筹学家萨蒂(T.L.Saaty)教授提出,AHP将决策问题按总目标、各层子目标、评价准则的顺序构建层次模型。经专家对同一层次的元素进行两两比较打分、构建判断矩阵、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确定每一层次的各元素相对于上一层次某元素的重要程度(权重),一致性检验后,最终求得各指标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具有主观赋权的特点。

3.2基于PCA和熵权法确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各指标的客观权重

主成分分析(简称PCA)是考察多变量间相关性的一种统计方法,通过从原始变量中导出几个较少的彼此间互不相关的主成分作为新的综合指标,此方法利用了数据信息浓缩原理,每个主成分提取的方差解释率即可用于权重计算,具有客观赋权的特点。熵权法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指标变异性的大小来确定客观权重。一般来说,某个指标的信息熵越小,表明指标值的变异程度越大,提供的信息量越多,在综合评价中所能起到的作用也越大,其权重也就越大。

3.3综合权重的确定

AHP、PCA与熵权法分别从主观与客观的角度来确定权重,参考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综合考虑三种方法的优缺点,现将AHP、PCA和熵值法进行优化组合赋权。假设w1,w2,w3分别表示AHP、PCA和熵权法的权重向量,表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各指标的综合权重,通过公式w=αw+(1-α)e,e=w1+w22,其中,0⩽α⩽1,0⩽β⩽1(1)将所得的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求几何均值并归一化处理后,得到影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各指标的最终权重。结果如表1所示观察表1可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各指标中,权重最高的为课程内容体系(0.714)、最低的为区域经济(0.468),结合图1与表1计算可得,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二级指标课程与教学生态权重(0.406)最大,而组织生态的权重高于环境生态。根据专家访谈与实际调研,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是创新创业课程,这也进一步凸显了课程与教学的重要性。

4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先构建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体系,把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进行优化组合,得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各指标的综合权重。根据所得结果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提出如下建议:

(1)完善课程教育体系建设。据“课程与教学生态”模块权重最大,并且课程内容体系权重的总排序遥遥领先,说明有效的课程载体和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核心与基础因素,这更是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育训结合,德技并修”核心思想的进一步凸显。一方面,高校明确教学目标,借鉴国内外相关成果案例,结合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基础与知识需求间的差异,构建具有时代性、科学性与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另一方面,高校增加课程的趣味性、体验性与实践性,更新教学方式方法,挖掘校内外教师资源,借助实践育人第一课堂,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将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相融通,构建集课程、课堂、训练、竞赛与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潜质。

(2)构建协同机制。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多元化的动态网络系统,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运行,需要不同组织机构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并且各机构间处于互相作用和互相影响的动态平衡中。我们不仅要探索各主体,如高校与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关系,还要明确各主体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扮演何种角色。同时,高校可通过加强校企之间的协同,根据当地企业、行业的实际情况,通过与企业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企业实训基地建设、共同编写教材、设计课程等方式,深化与企业的紧密合作。

(3)建立健全各体制机制。据“成果转化”权重较低,高职院校存在对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缺乏保证,师生参与度不高,因此,高校一方面要健全校内相关组织机构,特别是健全教师评估反馈机制,把教师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纳入教师教育教学评估,并建立相对应的激励机制,激发学校与师生的创新创业活力,加快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步伐。

(4)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教育教学理念”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有着重要影响。创新创业教育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也并非独立于大学之外的教育体系,高职院校要将教育生态整体性理念嵌入整个教学过程。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创新创业宣传,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学校领导要关注与深度理解国家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与法规,时刻把握正确的方向,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学习的讲座与培训,强化师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作者:周格 单位: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