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2014年5月西藏自治区那曲市被水利部批准为全国第二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城市。通过试点建设,那曲市水生态环境大幅度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城乡用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入河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削减,江河湖泊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特色水文化与水景观建设进一步加强,水管理能力和水平得到显著增强,群众对全市水生态环境满意度明显提升,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那曲市总结的青藏高原地区“生态+脱贫”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为青藏高原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总结了经验、提供了参考借鉴。
关键词: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效益;“生态+脱贫”模式
那曲市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是长江、怒江、澜沧江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是构建西藏生态安全屏障的核心区域,是亚洲水资源安全、全球大气环流安全、地球生态系统的战略要地,高海拔、高寒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悠久的藏文化使其成为青藏高原区开展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较为理想的地区。2014年5月,那曲市被水利部批准为全国第二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期间,那曲市提出了“一主十副,绿带水网,点线结合,水城共融”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格局,成立了以主管副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结合高海拔地区的特点,积极探索青藏高原地区“生态+脱贫”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2018年12月11日,那曲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顺利通过验收。
一、那曲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情况
1.项目完成情况
试点期间,那曲市政府从水资源管理、水资源配置、防洪和供水安全、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水文化和水景观建设等六个方面进行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积极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按照《西藏自治区那曲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调整稿)》(以下简称《调整方案》)要求,共实施六大体系9项任务23个项目,完成投资41.90亿元,超过了《调整方案》提出的40.45亿元,圆满完成了试点建设任务,探索了青藏高原人、水、林、草、田、城和谐发展的路径和经验。
2.指标完成情况
《西藏自治区那曲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明确,那曲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指标评价体系包含水资源管理、防洪和供水安全保障、水环境改善、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水景观提升和水文化宣传等5个类别共13项评价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8项、预期性指标5项。那曲市超额完成7项,圆满完成4项,达标完成2项。具体来看,8项约束性指标中,用水总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率、城镇防洪保护区达标率等3项指标超额完成,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中心城区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等3项指标圆满完成;完成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怒江干流出那曲断面水质等2项指标。5项预期性指标中,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1个县城城区河段白色污染治理长度,水土流失治理率,城市环保认知度、公众对水文化的认知度和公众对水生态环境的满意度等4项指标超额完成;水文化宣传教育载体1项指标圆满完成。
3.重点示范项目完成情况
那曲市本次试点的6个重点示范工程均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完成总投资6.57亿元。本次试点共确定镜湖公园、草原生态公园和色尼河景观绿道水景观、水文化提升项目,比如县沿怒江生态休闲走廊,那曲镇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尼玛县波仓藏布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重点工程,安多县城区防洪体系建设工程等6个重点示范项目。其中,镜湖公园、草原生态公园和色尼河景观绿道水景观、水文化提升项目为青藏高原水系连通工程(水资源配置)、城市生态亲水公园(水景观)、城市滨水绿道和生态河堤(水安全)的建设提供了示范;比如县沿怒江生态休闲走廊为高原城市科学开发利用河流及其河心岛构建城市湿地公园(水景观和水文化方面)建设提供了示范;那曲镇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为建设和运行高海拔高寒地区污水处理厂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尼玛县波仓藏布生态综合治理工程为青藏高原高寒草原人工灌溉项目和人工种草项目(水资源配置和水生态修复类项目)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重点工程为我国探索高海拔、高寒地区利用植树种草和小流域综合治理来美化环境、防治水土流失和开展水生态修复工程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安多县城区防洪体系建设工程为高原城市生态河堤建设(水安全)提供了重要借鉴。
二、效益分析
1.生态效益
(1)提升了水生态系统稳定性
试点期间,那曲市实施了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退牧还草工程、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等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和生态机制补偿项目,完成投资23.75亿元,新建生态林48.72km2、管护公益林5490.86km2,保护湿地5808.42km2,退牧还草4466.67km2,草地补播233.33km2,治理鼠害333.33km2,水土流失综合治理75.75km2,河、湖、草、林生态功能得到保护和修复,保护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区的生物多样性和藏北高原地区珍稀动植物群落稳定,促进了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2)改善了水环境质量
试点期间,那曲市投入约12亿元实施水污染治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水生态治理工程,显著改善了区域饮用水水环境质量和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的水环境质量。在那曲镇、嘉黎县、索县和班戈县共新建4处污水厂;在巴青县、申扎县、班戈县、尼玛县和双湖县等5个县修建6个垃圾填埋场,规范垃圾收集;在色尼区、比如县、安多县、巴青县、嘉黎县、申扎县、班戈县和双湖县等8个县实施县城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11个县(区)城区河段聘用水管员14131人,解决了河道周边脏、乱、差问题,基本遏制了乱丢垃圾现象。2017年实现那曲市主要江河、湖泊水质整体良好,全市11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3)完善了水网结构
试点期间,那曲市共投入4.14亿元实施了5项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将原来独立的水系连通起来,全市水系结构进一步完善,一方面提高了河湖自身的水资源更新能力和自净能力,另一方面附近形成的湿地可补偿调节河湖水量,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2.社会效益
(1)夯实了水安全保障体系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建设加快。截至2017年12月,那曲市城镇防洪保护区达标率达到88.10%,保障了长江、怒江等江河源头地区河流健康和人居安全,尤其是确保了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良好。基于本次试点,那曲市积极推行河长制,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河道管理职责,定期对河道进行巡查。
(2)满足了城市饮用水需求
实施了8个县的水源地保护与建设工程和4个县供水工程,满足了全市城市居民饮用水需求,2017年实现全市城市集中式供水保证率100%。
(3)提升了城市居民文化魅力
突出城市传统文化特色,实施了6个水文化水景观工程,建设中注重水文化与水利工程设施、民俗民风有机结合,依山成景、傍河造景、连通水系,构建自然绿色、适宜市民健身的城市景观,充分营造人水和谐、生态美丽的城市新风貌。
(4)增强了水生态文明意识
充分利用各种手段积极开展水生态文明宣传和教育工作,市民护水、节水意识明显增强。通过举办主题活动进行密集宣传,提高公众参与度和认知度;加大滨水文化水景观项目建设力度,让群众充分享受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提升认同度和满意度。调查机构对公众水生态文明认知度抽样调查显示,全民节水意识大幅度增强,对“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的认知度大于80%。
3.经济效益
(1)保障了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开展了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城市防洪工程、乡镇防洪工程、山洪沟灾害防治、水源地保护工程和给水管网建设工程等工作,城市供水和防洪排涝能力显著增强,城市集中式供水保障率达到100%,城市防洪保护区达标率达到88.10%,降低了城市水灾发生风险,减灾效益明显。在节约水资源的同时支撑了经济较快增长。那曲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94.94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19.82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由2015年的0.58亿元增加到1.04亿元,增长79%,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下降12%。针对湿地功能下降、草场退化、草场灌溉不足等问题,积极开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生态公益林建设、草场灌溉工程、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小型牧区水利建设、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等建设,合理使用各类生态效益补偿资金,截至试点期末,实际完成生态修复和补偿资金23.61亿元。本次试点开展的生态修复和生态补偿工作,一方面增加了当地农牧民收入,让老百姓吃上“生态饭”,部分群众完成了生态脱贫,另一方面也修复了河道、湖泊、湿地的生态功能,改善了那曲市辖区内河道生态环境,构建起较为完整的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体系。
(2)促进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通过防洪减灾工程、水污染治理工程、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和水文化水景观工程建设,大幅度提升了沿线地区的人居环境质量,满足了居民亲水、乐水的需求,挖掘和传承了高原特色文化,构建了人水和谐、生态美丽的新那曲。
(3)推动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
试点建设以来,那曲市相继建成了色尼区草原生态公园和镜湖公园、比如县沿怒江生态休闲走廊、嘉黎县赛马场等水文化水景观工程,在满足市民休憩的同时,将水文化水景观工程打造成城市名片,吸引全国各地游客慕名而来。
三、结语
通过本次试点,那曲市完成了所有建设任务和考核指标,探索了青藏高原人、水、林、草、田、城和谐共生的发展路径和经验。试点的6个重点示范工程均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为青藏高原城市建设亲水湿地公园、生态河堤、水系连通项目、污水处理厂等工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保护和修复了城市周边河、湖、草、林等生态系统,提升了其生态功能;保护了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敏感区的生物多样性,促进了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争取到40多亿元的投资,修建了防洪堤、污水处理厂、净水厂和垃圾填埋场等基础设施,总结了青藏高原地区“生态+脱贫”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石秋池,唐克旺.关于水生态文明传承与创新的思考[J].中国水利,2016(3).
[2]陈雷.加强河湖管理建设水生态文明[J].中国水利,2014(6).
[3]陈明忠.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水利,2013(15).
[4]唐克旺.水生态文明的内涵及评价体系探讨[J].水资源保护,2013(4).
作者:苏正安 米玛扎西 王寿君 单位: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西藏自治区那曲市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