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铁路弃渣场选址及生态恢复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山区铁路弃渣场选址及生态恢复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山区铁路弃渣场选址及生态恢复分析

【摘要】根据山区铁路建设产生大量弃渣的实际,论文简要分析了山区铁路弃渣场选址原则,以及弃渣场的生态恢复措施,为弃渣场的选址和恢复提供参考。

【关键词】铁路;弃渣场;恢复

1引言

以安徽省池州至黄山高速铁路工程为例,探讨山区铁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弃渣场的选址及其后期生态恢复。池州至黄山铁路线路展布于风景秀丽的皖南山区,经由九华山、太平湖、黄山等风景名胜区,隧道34座,隧道比60.44%。据统计,需设弃渣场76处。池黄铁路穿越2处自然保护区、1处森林公园、1处湿地公园、2处风景名胜区。

2弃渣场选址原则

2.1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

在弃渣场选址之前首先应了解与弃渣场选址相关的标准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包括GB50433—200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TB10503—2005《铁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标准》、GB50434—200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

2.2符合生态红线保护规划

根据《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环办生态〔2017〕48号),生态保护红线通常包括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海岸生态稳定等功能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盐渍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生态保护红线原则上按禁止开发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严禁任意改变用途。因此,弃渣场的选址应避开生态红线并尽量远离,不对生态红线造成影响[1]。

2.3重视弃渣场的安全性

弃渣场是铁路水土保持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尤其对于山区铁路,隧道占比大,进而弃渣量大,需设置多处弃渣场。如果选址不当,可能造成重大的灾害。弃渣场在一定的诱发因素(如降雨、地震、人类活动等)作用下,可能产生灾害,表现为滑坡、泥石流,对公共设施和人民财产安全造成损失和安全隐患。因此,弃渣场不能布设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区等敏感区域,弃渣场不能设在对重要基础设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有重大影响的区域。

2.4符合经济的要求

符合经济的要求包括:(1)弃土尽量移挖作填,减少弃渣量;(2)少占或不占农田,尤其是不占基本农田,尽量少占林地,首选就近弃渣、山沟、坡脚弃渣;(3)远离居民区,减少对社会生活和交通的干扰;(4)减少弃渣的个数,距离较近的工点可以合并弃渣场;(5)弃渣场的选址要考虑弃渣量、运输费用和占地费用等[2]。

3池黄铁路弃渣场分布情况

池黄铁路为典型山区铁路,植被种类丰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极其重要。因此,弃渣场的选择应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池黄铁路弃渣场的选址,是在现场踏勘的基础上考虑了环境敏感区、地质条件、堆渣条件、运输条件和占地类型进行选择的。池黄铁路途经许多生态敏感区和生态保护红线,因此,在选址时应避免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生态红线等。池黄铁路共设置6处弃渣场,占地面积237.69hm2,容渣量1.73×107m3,其中沟道型弃渣场66处、平地型弃渣场4处、低洼地型弃渣场3处、坡面型弃渣场3处。1)环境敏感性分析:工程设置的76处弃渣场不涉及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森林公园等生态环境敏感区。2)地质条件:根据现场查勘,选定的弃土(渣)场堆渣区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堆置后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特别是拦挡、截排水工程得以全面到位实施的前提下,产生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3)堆渣条件:主体工程选择的弃渣场大部分为沟道型弃渣场,沟底平坦,口小肚大,防护措施简单,堆渣地形条件较好,有利于堆渣后的渣体稳定。4)重要设施:弃土(渣)场周边无公共设施,距离居民点的安全距离满足规范要求。5)运输条件:渣场的布置考虑了弃渣的分布情况,弃土(渣)场距离出渣点较近,均为3km以内,弃渣主要借助现有道路运输,交通条件便利。6)占地情况:弃土(渣)场占地以林地为主,不占基本农田,符合水土保持要求。

4弃渣场生态恢复

铁路工程弃渣场生态恢复方式主要是恢复植被,包括种植乔、灌、草等。弃渣场绿化一般宜林则林、宜草则草、草灌结合,成林后的植被覆盖率不应低于当地同类土地植被覆盖率,植被类型要与周边自然环境协调。山地弃渣场,种植密度符合国家相关造林标准,有条件地区可种植果树等经济类树种。施工前,对弃渣场占用耕地、园地、林地区域进行表土剥离,并运至挡墙墙外一角进行防护;堆渣前,遵循“先挡(排)后弃”的原则,先设置拦挡设施,并沿渣场周边布设截排水沟,并在排水沟出口末端设置沉沙池;堆渣结束后,对渣场顶面及平台进行地平整、覆土和绿化。1)表土剥离。弃渣场表面若有可以利用的表土,应剥离存放加以利用。剥离表土时应分层剥离,尽量堆放成低而宽的土堆。2)排水工程。弃土应先挡后弃,设置拦挡和排水措施,排水沟一般布设在弃渣场坡面截水沟较低的一端。3)土地整治。弃渣场弃渣完成后首先进行土地平整,然后再覆盖表土,将剥离表土反序回填,覆土厚度满足植被种植对覆土厚度的要求。4)植被恢复。土地整治后尽快采取植被恢复措施。边坡采用灌草混种方式,顶部种植乔木和灌木,撒播草籽,尽量选择乡土植物和抗逆性能好的植物品种。池黄铁路在施工前,对弃渣场占用耕地、园地、林地区域进行表土剥离,并运至挡墙墙外一角进行防护;堆渣前,遵循“先挡(排)后弃”的原则,先设置拦挡设施,并沿渣场周边布设截排水沟,并在排水沟出口末端设置沉沙池;堆渣结束后,对渣场顶面及平台进行地平整、覆土和绿化。剥离表土3.30×105m3,挡渣工程10651m3,场地平整237.69hm2,全面整地39.60hm2,覆土6.44×105m3;渣场绿化208.00hm2;,撒播草籽13.67hm2。

5结语

弃渣场是铁路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山区铁路项目来说,弃渣场数量大,分布广,弃渣活动频繁,若选址不好将会造成水土流失,并对周边环境产生破坏和对社会环境产生影响。因此,应重视弃渣场的选址,少占林地和农田,减少水土流失。弃渣场选址原则应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符合生态红线保护规划,重视弃渣场的安全性,并符合经济的要求。弃渣场表面若有可以利用的表土,应剥离存放加以利用。弃土应先挡后弃,设置拦挡和排水措施。弃渣场弃渣完成后首先进行土地平整,然后再覆盖表土,尽快采取植被恢复措施。

【参考文献】

【1】李文戈,张孟金.山区铁路弃渣造地方案研究及应用.铁道建筑技术,2016(增1):515-517

【2】时铁邻.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弃渣场施工环保技术研究.北方交通,2019(3):83-84

【3】陈琛.浅析弃渣场的生态修复.黑龙江水利科技,2018(3):76-77.

作者:李伟立 单位: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