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医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生态系统构建,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医学生创新创业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医学学科发展、医学社会功能的拓展以及医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目前医学生创新创业现状,提出构建良好的医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生态系统的建议:优化医学生创新创业软环境;推进“产、学、研、医”协调发展;构建医学生创新创业国际合作新机制。
【关键词】医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生态
大学生创新创业已成为当下中国的热潮,随着大学生创新创业逐步走向深水区,不同层次的医学生创新创业亦是举步维艰。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创新发展理念,优化医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提高医学生创新创业成效,促进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须尽快构建科学合理的医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生态系统。医学生创新创业配套政策服务体系的构建俨然成为政府、高校等有关部门亟需解决的课题。
一、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义
首先,医学生创新创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而医学生创新创业不仅能够带动就业,还必将促进医学理论、技术和观念的创新,有效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其次,医学生创新创业是医学学科的发展需要。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医学研究不断涌现出新兴的医疗技术和方法,但医学研究瓶颈的逐渐突显,促使医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发展不断加速。医学生创新创业不仅可以培养挖掘创新型医学人才,而且有助于促进医学学科的不断进步。再次,医学生创新创业是拓展医学社会功能的时代需要。社会的发展使人们对医学的期待从解除患者病痛拓展到促进人民身心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等大健康方向,这为医学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后,医学生创新创业也是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大学生创新创业在本质上是其自身素质的非量化体现,是对自主学习和自由创造的检验与拓展。当大中型医院招聘岗位日趋饱和与医学毕业生逐年增多的矛盾日益凸显时,鼓励广大医学生转变思想和观念,支持他们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是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提高个体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医学生创新创业的特点
1.专业性强。作为一门高度综合的、复杂的应用科学,医学一直以来都是属于难度较大的学科[1]。恩格斯在其《自然辩证法》中提到“只有在这些关于统治着非生物界的运动形式的不同的知识部门达到高度的发展以后,才能有效地阐明各种显示生命过程的运动进程”[2]。由此可见,医学远非是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知识的简单综合与叠加。医学创新与创业是建立在医学既有发展基础之上的、交错与诸多学科间的、复杂的技术创造或程序创新活动,专业性强、门槛高是其首要特征。
2.成本高。当前,医学生创新与创业大多分为两大门类:医学相关诊服流程与技术创新和医药器质类创新。在医药器质类创新活动中,各类有质实验是必不可少的,相关实验器材与资源价值昂贵,部分标本极具稀缺性,实验成本较高。因此,成本高成为制约医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重要客观因素之一。
3.周期长。在各类医学创新实践活动中,很多实验项目周期长,进展慢,短则几十天,长则几个月或者几年,甚至十几年,很多医学科学家终其一生都难以完成一项显著的科研创新项目。医学生由于自身经验和知识储备有限,创新的成功周期变得更长。医学生创业亦是如此,不仅涉及到医学类相关知识与技能,更离不开经济、管理、法律、金融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积累。
4.风险大。医学生创新创业涵盖知识面广,交错复杂,风险高。除了涉及到医学以及经济、管理、法律等社会科学外,还关乎伦理学、心理学等方面内容。尤其在后期临床实验阶段,将面临巨大的经济风险和安全隐患,稍有不慎,可能前功尽弃,甚至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和社会舆论压力。现在虽然有很多替代性实验,但终究无法回避人体检验这一终极考验。
三、医学生创新创业支持政策的现状
1.政策零碎,缺乏专业针对性。自政府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以来,各级政府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鼓励、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从宏观上的顶层设计到具体的人才、技术、资本、市场、信息、平台等方面支持政策层出不穷,其中与医学相关的重大决策首推“健康中国”战略。政府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树立“改革创新”理念,加强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和“医药技术创新”。随着涉及财税、金融、人才、知识产权等创新创业配套政策的不断出台,它们在促进创新创业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成效显著[3]。但是,在现有的支持政策中,关于医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支持政策不多,大多是隐含于普遍性的创新创业支持政策之中,尚且政策本身存在条块化现象、难成体系[4]。完善的创新创业服务机构与机制尚未建成,资源难以充分利用。另外,很多政策缺乏医学专业针对性,有些政策门槛高、落实难度大,政策支持与促进效果不明显。
2.医学科研与创新成果转化体系不完善。医学生创新创业的最终着落点多为研究成果转化成实际应用,造福于人类,实现相应的经济与社会价值。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在激励机制、技术指导、实验设备与场所使用以及成果的转移与对接合作等方面支持力度明显不足。尽管许多医学类院校近年来大力推进转化医学的发展,但由于我国起步晚,多学科交叉理论研究与应用创新之间难以相互支撑,转化医学理念与意识在医学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过程中尚未充分体现与落实。同时,我国医学创新成果转化机制还不健全,达到国际一流标准的医学转化平台非常少,难以将各类医学科研成果进行科学地评估与转化对接,严重制约了医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科研技术的市场化进程,也使得很多社会资本对医学技术创新和产品市场化的投资多了很多顾忌[5]。
3.医学国际协作创新支持政策缺失。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医学的交流与合作,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俨然已成为全人类最大的“公约数”。由于各国开放程度不同以及出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等原因,当前国际医学合作深度不够、质量不高,限制了医学生创新创业朝国际领域拓展的空间。国与国之间难以实现健康数据与医疗信息的共享,严重浪费了地球资源,延缓了人类健康科学的前进脚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已有了包含医学生在内的各级各类学生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相关政策,为部分高校与科研院所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自主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政策保障。但有关促进医学生开展国际交流、技术创新与创业合作的具体专项支持政策几乎空白,相关配套政策需尽快完善。
四、医学生创新创业支持政策生态系统构建
1.充分落实“放管服”,优化医学生创新创业软环境。“放管服”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正如总理强调,“除烦苛之弊,施公平之策,开便利之门”[6]。医学生创新创业政策体系的构建要从简化各类政务程序开始。政府要尊重医学发展规律,强化责任意识、大局意识,触发政府有关部门与创新创业主体之间互生调节功能。努力构建医学生创新创业动态跟踪与促进机制,定期组织医学院校召开医学生创新创业形势研判联席会,加强政府各部门横向联动,立足医学生就业创业实际,重点帮助解决初创期各类问题。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中后期监管机制,为开展高效便捷政务服务、营造便利环境做好制度保障。不搞地方保护、技术垄断以及限制性竞争,实行统一的医学生创新创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促使“非禁即入”原则在医学创新创业领域得到逐步推广,以激发广大医学生创新创业活力、增强其内生创新创业动力、释放医疗行业发展的潜力。对于医学院校而言,要联合附属教学医院以及相关医疗企业从理念传播、师资建设、课程改革、教学与学籍管理、实习考评、科研平台搭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构建等方面加强创新与改革。针对医学生创新创业,打破现有体制与部门壁垒,兼蓄并举,建立信息数据共享交流机制,尝试实施知识产权股份制,支持参与创新创业的医学生将自己的技术与成果作价转让、合作转化。分类培养医学技能型人才与创新型人才,区分考核机制,逐步建立以培养“卓越医师”和医学“双创型”人才的“双核”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生态圈,彻底扫清医学生创新创业的障碍,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激情[7]。同时,把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政策体系的完善,作为医学高校改革创新的重要支撑点,秉承包容、开放、合作的思想,集中统一领导,鼓励全员参与,努力打造出全社会关心支持的医学生创新创业优生态。
2.完善转化医学政策,推进“产、学、研、医”协调发展。转化医学作为建立在医学理论与医学运用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倡导从实验室到临床,再从临床到实验室的双向互动新型医学研究模式,它打破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等学科之间存在的壁垒,使得理论研究的成果能更快、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实践,为患者提供新技术、新药物、新医疗流程等。与此同时,该模式又能将临床实践的诉求及时反馈至医学理论研究。期间,蕴含着大量的创新与创业机会,是医学生创新创业的绝佳“土壤”。因此,政府和高校以及参与创新创业的医学生要时刻把握“泛生命健康领域”的前沿发展与创新趋势,将医学生创新创业融入转化医学、整合医学等新兴学科的发展全过程,搭乘人类医学技术创新与发展的“顺风车”,实现共享共赢[8]。医学生创新创业绝不是简单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它涉及到政府、医疗机构、医学院校、科研院所、相关医疗企业等多方面。只有他们与创新创业的主体协同配合,促进“政、教、医、企”精准发力,才能取得实效。这就要求各医学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要转变思想,主动适应医学生创新创业的时代浪潮,从医学生的招生、教育、管理、考核、就业创业等方面入手,结合医学专业特点,剔除一切与医学发展规律不符的管理体制,尝试实施“订单式招生”,与企业联合招收、培养医学大学生。改变医学生学习期限、学习渠道和考核方式等具体内容,实施弹性学制,鼓励学生多进教学医院见习、实习,适时让学生走进企业,了解市场需求,参与产品研发与创新。让医学生创新有原生动力,创业无后顾之忧,真正实现“产、学、研、医”协调发展。
3.拓宽思路,构建医学生创新创业国际合作新机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世界各国人民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日益认同。在处理国际与地区重大医疗与健康问题方面,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的声音,看到中国的方案。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决策的不断推进,原国家卫生与计生委曾于2015年出台了《关于推进“一带一路”卫生交流合作三年实施方案(2015-2017)》,该方案对促进我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卫生对外交流与合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18年5月26日,“一带一路”国际医学教育联盟在中国医科大学成立,并发表《沈阳宣言》,提倡联盟成员国共享资源、知识和经验,以跨学科的方式开展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等项目合作[9]。此举给我国健康产业转型与发展以及我国医疗健康服务模式和相关产品技术的不断创新开拓了广阔的国际空间。当前,各级医学生创新创业已经成为医学国际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政府必须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建立跨境医学健康合作机制,帮助医学生创新创业搭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将医学生创新创业纳入“一带一路”健康与卫生合作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创新创业与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要适时开展创新创业社会环境评估,随时做好相关政策的调整与完善工作,将良好的政策生态转化成医学生创新创业的助推剂。总而言之,医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生态的构建,需要政府、医学院校、社会多方面协同推进。将优化医学生创新创业软环境,与推进“产、学、研、医”协调发展以及构建医学生创新创业国际合作新机制等方面深度糅合,强化政策落实与跟进机制,实施多维度动态发力,确保配套的政策积极发挥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林荫亚.关于医学特点的初步探讨[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1987,(1):85-88.
[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53.
[3]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发〔2018〕32号)[Z].2018-9-18.
[4]姜红仁.我国大学生创业支持政策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4.
[5]王松灵.破解医学创新成果转化难[N].人民日报,2016-10-19(020).
[6].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J].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17,(2):234-249.
[7]周业波.论医学院校与政府创业创新合力的形成[J].南方医学教育,2016,27(2):5-7.
[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15):51-54.
[9]一带一路国际医学教育联盟在沈阳成立[N].人民日报.2018-05-28(21)
作者:吴建章 单位: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