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近年来,国家加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不断推出新的政策举措,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树立了航标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双一流建设、教育质量提升等重要战略部署成为高校的重要使命和任务。在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中,如何构建好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转型、升级、换代等方面亟待突破的瓶颈。本文就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性地提出生态系统的建立,以期促进地方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
【关键词】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
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2017年党的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培养造就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2018年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打造创新创业升级版,跑出中国创新加速度”。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以创业拉动大学生就业,以创新促进大学生职业发展,对于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探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中,如何构建好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转型、升级、换代等方面亟待突破的瓶颈。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指创新创业教育诸要素(包括高校、政府、企业等多元主体以及课程、项目、资源、政策等)多种要素构成的自我调节、可持续发展的在资源配置、能量流动方面良性共生的育人系统。
一、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的新时代背景
(一)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关键在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纵观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我们发现,高等教育改革所要破解的根本性难题,并不是经费投入、基础建设、校园环境等硬件方面的问题,而是让高等教育回归本位,围绕“立德树人”来开展教育教学,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扎实创新能力、宏大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立德树人是一个系统工程,要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要实现立德树人的价值诉求,必须构建良好的运行体制机制。这不仅是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提高高校大学生毕业创新创业成功率的迫切要求。
(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中国目前正处于“生产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并重的阶段,我们要实现转型升级,打造中国经济2.0版,就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即以知识和科技为先导的创新型发展之路,也就是进入到“创新驱动”与“财富驱动”并重的更高阶段。高等教育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人才就要因时因地,构建一套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近年来,各高校不断引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CDIO人才培养模式、OBE人才培养模式等系统改革工程,不断提升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能力,促进学生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服务国家主战略。
(三)“互联网+教育”时代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新型态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使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变。面对这样一种社会巨变,任何国家、任何行业都无法回避而只能直面。高等教育都应顺应这一时代大潮,主动构建“互联网+高等教育”创新模式。创新创业教育要不断构建与“互联网+教育”时代相适应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要素和能量,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任务的实施。比如,利用大规模、开放性和线上学习为特点的MOOC,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服务创新创业教育。
二、新时代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探索
地方高校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新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政策支持,增大资金保障,搭建实践平台、营造良好氛围。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一)明确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创新创业教育说到底还是能力教育。基于学校发展定位,坚持“人才培养是根本、学科建设是龙头、队伍建设是关键、体制机制改革是动力”,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学校进一步明确“强责任、精技术、善管理、重实践、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了人才培养标准,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强实践环节,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环节,增强通识教育;设置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认定标准。
(二)立足教育,加速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地方高校要大力推进混合教学模式改革,注重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在课程中引入“双学分课程”,培育“双学分课程”。“双学分课程”是指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的课程,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的课程教学目标,达成某一领域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教学成果目标,通过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育人模式与风格、教学改革与创新等方面的研究相结合,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应用专业知识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能力。
(三)搭建平台,协同推进创业教育与实践孵化
为提升学生理论知识在实践及生产过程中的运用能力,地方高校要积极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实训平台,建立覆盖所有专业的专业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成虚拟仿真实验室和基础学科、跨专业综合双创实践实训平台。同时,在加大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基于工程教育的实践教育导向是面向真实问题的教育,尤其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更需要大学生的实践实训教育与真实生产生活问题的无缝对接,要着手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校外众筹项目库”,加大对“校外众筹生产项目库”建设方法和途径的研究,深入掌握教师产学研能力情况,促进学生学习与产学研有机结合,实现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同时,以基础学科竞赛、专业学科竞赛为抓手,打造“一院一赛”“一院一色”,强化学生综合双创能力提升。
三、新时代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服务保障体系
构建优质、有效的运行机制,根据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系统具有自身的运行特点和优势,加大支持保障,完善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促进该生态系统功能的高效发挥。
(一)资源整合机制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同时也相互制约。促进诸要素间的良性、协同、共生、和谐发展,从而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循环。地方高校的存在意义在于其对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技术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地方高校通过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和多方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紧密结合地方产业发展特色,促进学校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学校内部师资、科研人员、实验室等资源能聚合出服务地方的能量。学校服务地方能力的提升,为学校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社会沃土,也实现了教育连与产业链的有效融通和融合。
(二)均衡发展机制
地方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中过程,必须注意各要素之间的均衡协调,实现各要素间的协同发展,努力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层次人才。要加强顶层设计,健全高校创新创业体制机制;要重视宣传指导,拓展高校创新创业媒介渠道;要深化教研改革,丰富高校创新创业理论内容;要强化实践实训,优化高校创新创业基地平台;要加大支持保障,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要注重融合学习,提升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保证各方资源的合理配置,对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起到很好的调节平衡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Z].2015-05-13.
[2]张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四个关键”[N].中国教育报,2015-06-02.
作者:黄丹 单位:贵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