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模型构建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学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模型构建,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职学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模型构建

摘要: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十分重要,是学生人生实现弯道超车的绝佳方式。本文在分析当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深入探索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模型构建,提出了建议。以期望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创新创业生态模型的构建,使学生真实收益。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职院校;生态模型构建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更是高职类院校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绝佳途径。创业是主动就业,创业所需的综合能力是多层次全方位的。国家提倡大学生创新创业,不仅缓解目前就业压力,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要具有一种敢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开展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的研究,对高职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能够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

一浙江省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

从十七大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十八大提出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提升就业能力,到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浙江省高校在创业工作上形成了从单一途径到多途径联合推进的新局面。浙江省高校经历了简单的提供创业园给学生实践,开设KAB等创业教育课程,以“挑战杯”等竞赛为导向的创业教育,到如今:创业辅修、双专业试点班,创业教育3+1试点班,创业2+1试点班,创业与专业融合教育的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既懂专业知识又善于创业管理的创新型人才。在创业教育取得巨大发展的局面下不得不提出高校创业教育在现实中的五大问题:1、理念理解偏差,高校对强调了创业的重要性,对于学生创意、创新能力锻炼不足,忽视了创业教育的基础性功能;2、管理机构不完善,创业教育依托于某个部门或者学院兼管,没有完全形成高层次的专门管理,或者缺乏成熟的管理运行机制;3、专业融合不足,创业教育基本停留在开设几门公选课,缺乏将创业与专业深度融合;4、收益学生较少,系统的创业教育没有铺展开,局限于自主创业者的培养;5、创业文化不够浓厚,创业教育是一个发展较短的教育课程,高校普遍缺乏创业文化。

二构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完善现有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成功的前提条件。高职院校做好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是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有效性,必须做好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教育理念的转型、专业与创业融合的转型、管理的转型和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培育、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工作,着力构建科学有效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一)做好人才培养模型的转型

创新创业教育资源过多投入到对学生自主创业者项目的培养,忽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这样的培养方式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创新能力严重缺陷,缺乏创新意识。创业是创新产生的价值,创新是创意的成功实施,没有创意就没有创新。2014届浙江省专科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为841人,2015届浙江浙江省专科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为582人(数据来源于:浙江省大学生网上就业市场),可见浙江省专科高校毕业生真正创业人数并不多,但是高校毕业生毕业两年后创业的人数却大幅提升。专科高校应该把重心放在对学生创新理念的培养,从培养自主创业者为主到培养先就业岗位锻炼成长后进行岗位创业者为主的转型。[1]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到1‰,而就业是绝大部分大学生必走的道路,那么高职学校应该把创业教育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更好的就业,那么培养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用创业的心态对待,把岗位做成自己的事业,主动应对未来就业工作,充分调动潜在能动性,在未来工作岗位上创建事业的能力是教育的重心也让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面更加广阔。岗位创业者旨在培养学生在现有岗位上能够发扬企业家精神,为单位创造更高效益和价值,又使学生自身得到更快的发展。培养学生用创业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工作,充分调动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积极性。

(二)教育理念的转型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迫于严峻的就业压力,从而以培养创办新企业为目标的大学生创业,目的是提高高校的就业压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心里品质、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为更好地适应实际需求和社会的转型发展同时为岗位创业打下基础,提高大学生创业在失去政府和学校帮扶下的生存能力。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创业教育模块教育,培养学生创业理念和创业意识。针对创业愿望十分强烈的学生可以开设辅修专业,强化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让学生愿望得以实现。

(三)专业与创业融合的转型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不应相互独立的两条线发展,而应该有机的融合转型。创业能力的培养不应完全游离于专业课程之外,而应依托专业学习,对专业教学过程进行针对性的构建。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中更能引领学生关注专业领域的发展和变革,从而是创新本身变成学科教育的一部分。使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渗透和融合培养“专业知识+创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搭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改革平台,从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等多环节入手,实现创业教育专业化。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本质上都是关于“选择做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做”主题的教育[3]。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使思政教育能够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获得实效性,又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稳定的内在精神动力与理论支撑。充分利用思政理论课覆盖面广的优势,讲创业教育融入到思政理论课教学中[2],将教学重点放在涉及历史文化传承、时代精神、价值观塑造、社会责任感树立、职业理论养成等内容与“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理念结合在一起,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来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地传播创业的基本理念。

(四)管理的转型升级

高职类高校创业工作以学生处等兼职管理部门负责,没有专人负责,不利于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因此专职管理部门如创业学院的形成是必然趋势,也利于创业教育的全面深入开展。高校创业工作不是附属工作,而是高校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学校的配套管理必须跟上以适应创业工作的发展。高校创业工作设计学校的资源的运用,二级学院的师资重组,光靠部门监管很难做到有效建设。

(五)创新创业文化的培育

创业校园文化富有开拓、创新、兼容与时俱进的特质,特别是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确立一种新的价值体系[4]。创业文化的组成学生是主体,更是学生选择和设计的价值目标、积极的心里品质和情感。同时创业文化活动也是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促进学生创业的发展。现有高职院校都会有一定数量的创业成功者,特别是企业家校友,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也成立了校友联盟。校友们的创业经历分享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挖掘,如邀请校友回校开设讲座、整理校友创业语录,给在校师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整合社会校友资源,让校友创业群体成为给在校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的庞大资源,一方面帮助有创业想法的学生,能便捷地找寻到创业导师,另一方面也引入创投资金。

(六)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和保障,但是目前高校缺乏理论与实践结合稳定的师资队伍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及时准确的辅导[5]。创业导师个体的见识也是存在的缺陷,而现在的创业不是靠创新点子就能创业,创业是多层次全方位的运作,因此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创业导师也需要抱团协助,高校教师不仅在个体需要加强学习与实践,导师之间也要发挥各自所长,使学生切实收获成长。

参考文献

[1]黄兆信,赵国靖,唐闻捷.众创时代高校创业教育的转型发展[J].教育研究,2015,(7):34-39.

[2]杨明方.如何上好创业教育这门“必修课”[N].人民日报,2016-06-11.

[3]姜燕.教育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9):66-68.

[4]李占宣,刘明刚,徐宏伟.“互联网+”背景下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14):38-39.

[5]郝保成.大学生宿舍文化生活自我管理模式的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7,4(31):92-93.

作者:盛泽红 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