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网络学习生态系统构建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企业网络学习生态系统构建,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企业网络学习生态系统构建

摘要:企业网络大学是能够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知识服务机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大学面临的重要课题是如何实现知识的传递、共享、进化和增值,从而更好地整合和利用企业的各类资源。此文基于网络学习生态系统理论,分析了网络学习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研究并构建了企业网络学习生态系统。

关键词:企业大学;生态系统;网络学习

0引言

学习生态系统(学习生态圈)的概念是由“学习无国界计划”负责人JanVisser在文章《Overcomingtheunderdevelopmentoflearning》中提出的。网络学习生态系统是由学习共同体和学习环境共同构成的。网络学习生态系统为学习共同体提供沟通、交流、协作的学习环境,使其成为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与知识学习不断融合发展,以面授教学为主的传统学习模式正逐渐被网络培训学习取代。网络培训具有培训成本低、培训覆盖率高、促进知识管理等优势。2013年国网公司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顶层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建设了公司网络大学。覆盖公司系统全部专业、全部岗位、全部人员,能够实现在线培训项目管理、网络培训资源管理、在线考试管理等功能。通过在网络大学应用中实现企业网络学习生态系统的平衡,拓宽了网络培训模式,建立了培训激励机制和资源贡献机制,有效解决了培训标准化、培训效率和培训驱动力问题,创新了公司知识管理和培训管理模式,降低了培训成本,满足了全员培训需求。

1网络学习生态系统概述

1.1网络学习生态系统的构成

网络学习生态系统是动态的、开放的系统,主要结构包括网络学习共同体、网络学习生态环境。因此,在构建平衡的、可持续发展的网络学习生态系统时,需要加强学习共同体与学习环境的互动,关注网络学习生态的形成与维持。

1.1.1网络学习共同体

网络学习共同体,主要包括学习者(远程学习者)、助学者(教师、专家、辅导者)。为了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可以通过网络、通信工具,在学习过程中及时进行沟通和交流。学习共同体在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通过共享知识与学习资源,分享思想观点与学习经历等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人际联系,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1.1.2网络学习生态环境

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凡是与学习活动相关的、影响学习与学习者的所有因素,均称为网络学习生态环境。网络课程是网络学习中,学习共同体开展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在网络学习生态环境中,学习共同体参加学习活动,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从而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1.2网络学习生态系统的功能

组织保障群、传导开发群、继承开拓群是网络学习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团。通过三大功能团在网络学习生态系统中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活动,促进了网络学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1.2.1网络学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网络学习生态系统的物质流主要是资金的投入与流转,以完成网络学习生态系统中各类物质基础设施与教学资源的更新,从而保证网络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资金的输入主要来源于社会生态系统。网络学习生态系统向社会生态系统的物质输出,则表现在通过网络学习提高了学习者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力和素质,使学习者在工作中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

1.2.2网络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网络学习生态系统中还存在一种能量流动,即网络学习资源的智能流动。在网络学习生态系统中,学习知识流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在网络学习参与者中流传,并在学习过程呈递增的趋向。网络学习生态系统的传导开发功能群不断开发高质量的学习资源,不断作好知识的转化工作,并采用适当的方法将知识信息传递给学习者。

1.2.3网络学习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网络学习过程中,在网络技术和学习环境的支持下,通过计算机来完成所有知识信息的传递。网络学习生态系统中传递的知识信息,主要包括:教师的培训教学信息、学员的学习反馈信息、学员之间交流与协作信息,以及学习者与计算机、网络之间的知识信息。

2构建企业网络大学学习生态系统

2.1企业网络大学学习生态系统的构成

公司网络大学以网络大学平台为基础,覆盖公司系统全专业、全岗位、全员工的学习环境,构建了包含知识资源和培训项目,开放共享的网络大学学习生态系统。

2.2网络大学学习生态系统的平衡机制

学习共同体、学习生态环境是网络学习系统的两大因素,网络学习生态系统的平衡是指整个网络学习生态系统的内部、外部机构相对和谐、稳定。学习共同体与学习生态环境之间、以及学习生态环境的各个因子之间在各方面都协调、适应、统一。通过网络大学学习生态系统的平衡管理,充分发挥网络大学培训的优势。依托网络大学基础平台,提高网络大学资源的建设质量,促进对资源的有效应用和优化管理。

2.2.1构建基于项目管理的网络培训资源建设管理机制

培训资源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的工作,为提高网络资源建设项目的管理效率,国网公司网络大学应用项目管理构建了网络培训资源建设与管理机制。围绕增强网络培训资源优化建设与管理的目标,通过认真调研网络大学对资源建设的需求,梳理资源建设要素,综合分析网络大学资源建设需求要素与职工培训期望要素的关系,创新性地将项目管理体系引入到网络大学资源建设过程中,从而构建了基于项目管理的责任分工、项目分级、项目过程考核的资源建设与管理机制[3-4]。将项目管理中的组织方法,运用到构架网络培训资源建设中。通过构建基于项目管理的资源建设与管理机制,实现培训资源快速共享利用,提高培训资源的建设质量,促进有效应用和优化管理培训资源。

2.2.2构建基于员工学习地图的资源导航机制

建立高效的资源导航机制,优化资源呈现方式,形成以岗位能力分类和学习路径串连的资源管理模式。建成覆盖核心岗位的员工学习地图。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建立典型任务胜任标准,优化教学内容和策略,构建员工学习发展路径,开发一体化课程体系,促进人才快速、有序、持续培养,传播战略文化、适应组织变革,助力业务增长。主要做法如下:1)明确培训需求。确定岗位“做什么”、“怎么做”以及“为什么构建路径图”。首先,通过识别员工当前胜任水平、成长速度与期望值之间的差距,测量员工胜任水平的提升对绩效的影响,为员工学习发展规划提供量化依据。2)确定学习内容。识别岗位典型任务下的主要能力项和能力难度级别,分析岗位知识和技能,确定学习内容,使员工学习与工作任务相关联。确定“学什么”,即准确定义学习内容,使学员的学习与工作任务有效相关,保证岗位选取科学、典型任务代表性强、核心业务流程准确有效、最佳实践提炼精准合规。3)绘制学习路径图。综合运用教学设计原理、五星教学、混合式学习等教学设计技术,在学习方案中设计在岗学习、接受反馈、总结反思、自学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员主动学习并提高学习转化为行为的效率,解决学员“怎么学”的问题;同时,通过绘制路径图,一方面将学习任务、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与员工职业路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也形成可视化的培训看板管理地图。4)设计与开发课程。根据工作任务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课堂培训、网络大学、手机APP、师带徒等形式,设计开发出课程、案例或操作手册等培训课程。

2.2.3构建开放式学习社区和交互式学习生态环境

网络大学学习社区的建设主要以专业划分专区,共建有14个专业分类和43个专业专区,建有60个省直分院分类,允许省直分院在自己的专属社区根据需要开设专区,同时设有网络大学讨论区、班组长能力素质提升轮训专区、青年岗位技能提升平台专区、全球能源互联网专区、学习社区管理员专区、网络大学系统省直分院权限管理员、培训师技能大赛优秀课件展评专区等7个专区,并可根据网络大学开展的各项专题活动增设相应的活动专区。开放式学习社区[5]的有效平衡和持续改进,需要一个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网络大学制定了以正向激励为主的积分管理机制,鼓励积极参与和分享;同时按照“需求驱动、活动引领”的原则,积极开展社区活动,逐渐将网络大学的“内容为主”资源型运营模式向以“活动引领”为主的运营模式转变。学习社区将逐步开展专家抢单模式,鼓励专家学者与草根明星进行同台竞技,开辟社区内部积分市场,让积分活起来和流转起来,促进生态圈内的所有参与者形成有效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把社区打造成“电力百度”,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建设平衡生态学习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大学通过设计学习社区和策划学习专题,提高学习共同体内的凝聚力。目前,网络大学学习论坛的活跃度越来越高,共创、共生、共享、共赢的生态级开放式学习社区功能基本完备。学习社区已成为职工真正“离不开”的“最专业、最权威、最及时、最互动”的生态级学习社区。

3结束语

随着“全员培训”时代的到来,员工工学矛盾等问题仅靠传统的面授培训方式已经难以解决,创新教育培训模式势在必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知识获取的方式产生了根本变化。网络培训学习环境下,“教”与“学”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和环境的限制。通过构建企业网络学习生态系统,有效解决培训标准化、培训效率和培训驱动力问题,创新了知识管理和培训管理模式,降低了培训成本,为公司的人才培养、战略宣贯、变革推动等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芮跃峰,古忠民.教育资源的建设模式与运营机制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1):57-60.

[2]孙传远,刘玉梅.网络学习生态系统构建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1(2):54-59.

[3]张立新,张丽霞.生态化网络课程的设计理念[J].电化教育研究,2011(6):69-72.

[4]王业军.基于项目化数字学习资源模式的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库建设[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168-169.

[5]曹良亮,衷克定.在线学习者学习行为特点的初步探讨[J].中国远程教育,2012(3):56-61.

作者:高广玲 潘向华 战杰 刘玉文 单位:国网技术学院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