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水利工程建设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影响,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由于水利工程建设的目的通常是为了除害兴利,并保障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稳定。但对于自然保护区来说,工程建设必然会对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如何能够控制好工程建设的影响程度,最大化地降低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也是未来的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影响
通常情况下,自然保护区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动植物的集中分布,需要被要求特殊管理和保护。但根据建立的本身目的不同,有多种性质和类型。而水利工程建设从本质上看是为了农业和生态环境所展开的项目建设,即便如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会由于一些影响因素而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这也是本次研究开展的主要原因。
1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
水利工程建设按照目的不同而划分,主要包括防洪工程、农田水利工程、水利发电工程、排水工程等。而这些工程也具有不同的特点。
1.1系统性
水利工程具有显著的系统性,在同一区域内这些系统化的工程相互配合制约。因为水利工程的作用是综合型的,从全局出发而进行的规划设计,不同的服务目标之间具有紧密联系。
1.2影响性
这里的影响性指的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影响包含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无论是对周边区域的生态系统还是自然景观,甚至是区域气候,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这些影响有利有弊,要求相关单位进行分析,减少产生的不利影响[1]。
1.3复杂性
水利工程建设工程条件复杂、工期长,需要的资金消耗和人力消耗较大,因此水工建筑物也是在难以规划下的水文和地质条件下进行,工程条件相比于一般的项目建设来说难度要更大。
2水利工程建设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影响
2.1自然环境影响
自然环境首要考虑的是水利工程建设对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施工环节中,不可避免会对区域内的植被产生破坏,但实际上工程建设是考虑到了这些因素的,因此这些小部分的破坏不会影响到整体的生态系统稳定。从土壤的性能来看,自然保护区的土壤内部包含了各类微生物,而经过大型机械设备的碾压之后,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减少,且物质循环速度降低,在施工期间,附近的物质能量流动过程必然受到不良影响。但施工结束后,自然的调节作用会产生新的平衡。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水利工程建设有可能会影响到自然保护区的水流状况,不过总体而言,不会影响区域内的供水来源,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从总体上看是可以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的。自然环境的影响还应该分析到保护区内的植被覆盖。由于施工环节中不免要进行土方开挖、道路建设等,这些植被的损失其实就是生物量的损失。而一些土壤在受到施工影响时会导致地下水位的升高,所以工程建设可能会带来区域内植被结构的变化。以黄河周边为例,耕地植被的主要类型是大豆、芦苇、棉花作物,而农业活动频繁和开垦也使得工程施工不会导致大规模的植被覆盖破坏问题[2]。
2.2对动物的影响
从工程施工的过程来看,由于水利工程建设的特殊性,使得其不仅会影响到区域内哺乳动物,还会影响到鸟类和鱼类。
2.2.1哺乳动物
从哺乳动物的特性来看,其活动范围广阔,食物种类丰富,且适应环境的能力相对较强,在工程正式开始时,大部分的哺乳类动物会自动地向施工周围地区进行迁移,以寻找更加适合的生存环境,减少因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从工程的影响程度来看,与环境影响类似,同样会在工程建设结束后降低影响程度,即哺乳类动物的生存和觅食在工程结束后不会受到明显影响。且水利工程建设本身就是一项有益的建设,施工后对于环境和水域的积极作用也使陆地动物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
2.2.2鸟类
由于工程施工的环节中,施工活动会产生一定的噪音,且车辆经过、人员流动等也会让一些鸟类的栖息受到影响。而对于生态保护区来说,鸟类通常为一些候鸟和迁徙鸟类,其栖息和繁殖在近年来本身就受到了环境破坏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另外,这些鸟类的栖息地通常位于核心区内,因此施工过程中要考虑到这一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处于鸟类繁殖的过程中,对于声音和外界的影响会变得更加敏感。如果能针对性地使用一些低噪音设备,或是采取一些隔音手段,那么,随着施工的结束,核心区内的鸟类数量应该会部分恢复,其繁殖也能逐步恢复正常。
2.2.3鱼类
水利工程建设对水域的影响程度是最大的。很多水利工程,例如,水域治理工程,不可避免地会进行施工围堰,或是进行水面护坡建设,水域内的鱼类栖息环境和水生物的生长必然会受到影响。具体的影响程度还要结合区域内的本身水质。例如,水资源减少或是污染程度重的情况下,水质是无法满足功能区水体要求的,在这种情况下,工程建设反而不会造成严重的影响。但对于自然保护区来说,无论是管理手段还是水质治理环节,相关部门都投入了大量精力,对一些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了清理,因此施工环节中的施工垃圾、废弃材料、废水等,如果在控制不当,必然会影响水质,从而影响水域内鱼类和水生物的生活环境。
2.3对自然保护区整体结构的影响
虽然水利工程建设的工期长、施工难度大,但是一旦建成后,对于自然保护区内的占地面积并不大,且工程建成后自然保护区内的水面面积会得到提升,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改善区域内的生态结构,对于生态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工程的实际效果来看,不会大面积影响自然保护区的整体结构。而水利工程建设对于自然保护区的保障也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针对一些洪水泛滥区域的建设工程,使保护区在遭遇洪水时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3如何有效地保障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
3.1施工计划的合理规划
施工计划首先体现在施工时间上。前文提到过,施工会对鸟类产生影响,因此,施工时间的选择可以尽量避免鸟类的越冬期,选择春夏之交进行;此外,对于施工范围和施工区域的隔音措施,也应该进行合理控制。重点是对于人文环境的管理,以人文环境促进生态环境,通过制度管理来减少因周围居民因素产生的生态问题。如果施工环节中涉及到了植被破坏,施工方应该进行记录,以便于在施工结束后采用相应的植物进行人工恢复,使植被覆盖尽量恢复到原先的水平。这就需要施工单位进行环境的监测,尤其是对区域内动植物的监测,将环境保护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2落实制度建设
我国早在1994年就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对核心区域和缓冲区域内的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即要考虑到自然保护区的内部功能,在征得区域主管部门的同意后才能开工建设。对于进入施工区域内的人员,要构建相应的管理体系,以各种手段来提升人员的生态保护意识,这也是生态系统维持的基础。另外,还可以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一些制度的要求,广泛地宣传相关的法规和条例,落实制度建设,避免自然保护区内的环境受到严重的人为破坏。
3.3加强项目审批和管理
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工作应该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之后再展开,且工程施工需要事先征得各个保护区管理单位的审批。此时,施工单位可以委托当地的环保部门进行环境监测工作,以便于及时发现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以便于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此外,对于区域内的车辆,也应该安装净化设备,尽量减少喇叭的使用。施工单位应该在不影响生态系统的前提下,与当地保护区域内的管理部门协商好一些施工的细节,包括材料的运输路线、大型机械设备的管理办法、施工人员的具体安排等,减少外界因素带来的不良影响,从项目审批和项目管理环节来做好生态系统的保障工作。
4结语
通过研究,可以看到水利工程建设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影响有利有弊,因此,在实际的施工环节中,为了保障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提升施工的社会意义,需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减少工程对于保护区的不良影响。这需要施工单位清楚地认识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并在工程施工中有意识地采取各种手段来进行管控,才能从根源上消除各类不利因素,真正使水利工程建设成为除害兴利的工程,创造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岩.陵川县磨河水库工程建设对山西南方红豆杉自然保护区的影响[J].山西水利科技,2015(2):123-125.
[2]石瑾斌,刘艳艳.挠力河治理工程对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及措施[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5):57-59.
作者:张锦书 单位:安徽省兴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