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大发展困境策略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生态农业大发展困境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生态农业大发展困境策略

一、生态农业大发展意义重大

(一)生态化农业大发展是农业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

2010年完成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农村污染排放已占到全国“半壁江山”,[2]农村排放的化学需氧量占全国的43%、总氮量占全国的57%、总磷量占全国的67%,长江、黄河等7大水系和许多江河湖泊(水库)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环境恶化和食品安全问题日趋凸显,突发性生态环境问题接踵而至。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以农业污染防治为基础,以资源高效利用为手段,以经济效益为动力,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已成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生态农业大发展是我国有限的自然资源基础的必然选择

有限的自然资源基础要求我国农业必须走一条资源节约及合理利用的道路。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一份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由2004年的1.41亩进一步减少到目前的1.4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水资源更加紧缺,人均占有量为世界平均的1/4,每年因为缺水,约有6.70×106hm2可灌溉面积得不到灌溉,而且水的有效利用率仅为30%~40%,水的粮食生产效率为0.8kg/m3,不及发达国家的一半,人均矿产资源及能源也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自然资源基础状况表明,发展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我国生态农业大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一)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方式不适应生态农业大发展

生态农业的发展必然要求规模化的土地经营方式,否则,农产品品质的标准化、统一化生产条件就难以实现。而我国农村目前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方式很难适应生态农业发展的规模化要求。近些年来,农村大规模剩余劳动力虽然向发达地区、发达城市转移,土地流转也在一些地方悄然兴起,但是外出务工人员的土地目前大多还是由家里的老人勉强经营,真正经过土地流转集中到足够规模经营所需土地数量的农村社区为数不多,一般能够承包到一、二十亩的农户在绝大多数地方都算是土地经营大户了。换句话说,当前土地分散经营的生产方式已经成为生态农业大发展的重要障碍。

(二)农民的思维观念限制了生态农业大发展

如何在短期内实实在在的提高自己的收入,改善自己的生活,是农民们最直接、最关心的问题。他们往往是从短期经济效益出发,看能否即时增加收入来决定自己的行动。生态农业的经济效益是建立在一定的环境和生态条件的基础上,短期回报率不高。再加上我国大部分农产品生产技术落后,质量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通不过品质检定,无法建立品牌,也就无法实现可观的利益。这就决定了农民当前对发展生态农业不感兴趣。虽然他们很清楚,随着环境和生态条件得到改善,环境的效益便能转化成经济效益,但因为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他们既有的观念和生产方式很难改变,这也是一些地方生态农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三)服务水平和能力建设不强妨碍了生态农业大发展

服务与技术对于生态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但目前我国很多地方尚未建立有效的服务体系,还无法向农民们提供优质品种、幼苗、肥料、技术支撑、信贷与信息服务。此外,激励机制十分必要,但这样会形成恶性循环。目前生态农业建设都靠国家补贴来支撑,生态农业建设一天不独立运作,国家就要不断地补贴,长期的补贴也成为国家沉重的经济负担。生态农业应当形成一种机制,使农民们自愿发展生态农业。要想动员广大的农民自觉自愿、并能够自力更生地通过生态农业发展经济,能力建设不可或缺。但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地方并没有建立比较有效的生态农业发展能力建设机制,广大基层农民很难得到高水平的培训。

(四)外来投资的急功近利不利于生态农业大发展

外来资本纷纷涌入,成为当前一些地方生态农业发展的有力推手。这既有利于生态农业发展,也有利于企业开拓市场,增加新的、长期盈利点,可谓是“双赢”之事。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一些企业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态。生态农业投资回报周期长,为了尽快取得盈利或者增加盈利,一些企业并未踏踏实实的进行生态农业产前基础设施投入和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而是把主要的精力和资金放在终端产品的营销上,甚至通过炒作来提高土特农产品价格,谋取一时的丰厚利润,这对生态农业的长远健康发展肯定是无益的。

三、生态农业大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着力突出绿色农业生产理念

生态农业要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中心,以节本增效为目标,以简化、优化为原则,搞好以绿色产品为主线的技术组装和以绿色技术为主线的产品组装,制定农民易学、易懂、易用的绿色生态技术。在肥料的应用上要全面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病虫防治上要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着力抓好监测预警系统监测:其一,强化服务,推广新技术。为确保绿色农业稳步快速发展,发挥农业技术资源优势,把业务水平高的专业技术人员整合到一起,起草标准、汇集技术,加快绿色标准技术推广;其二,利用生物工程、生态环保、基因工程等绿色环保综合配套技术,开展病虫害预测预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虫害发生,减少盲目用药。在准确预报的基础上,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和普及面。要广泛地推行以农业防治和生物、生态控制为重点的简便、经济、安全的综合治理措施,把农药有效利用率从目前的30%提高到50%,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着力创新生态农业发展扶持政策

与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相比,生态农业具有更强的正外部性,但同时也承担着更大的机会成本。简而言之,发展生态农业在短期内可能要蒙受一些经济上的损失,比如使用环境友好型的投入品和操作规程会增加生产成本,由于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其产品的真正价值还无法通过现有的市场体系得以实现等。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者往往缺少发展这种模式的热情。补救的措施就是实施科学的扶持政策。例如,建立和完善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产品标识制度,鼓励公众购买生态农业方式生产的农产品,使生态产品的价值可以通过市场得以充分实现,从而激励生态型农业发展模式的推广。

(三)着力提高生态农业科技含量

科学技术是生态农业发展的动力之源。不断提高科技投入用于农业科研推广的比重,围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优先领域和关键技术,支持各类科研和开发机构从事生态和环境领域的科研工作。完善科技推广、信息服务体系和技术交流网络,重视人才培养,搞好生态技术培训,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加速农业高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生态农业注重资源的多级循环利用和农业清洁生产,提倡在信息化基础上组织农业生产。因此,研究开发环境友好型、经济效益高、可操作性强的农业高新技术是实施生态农业的基础,而加速这些技术成果的转化则会极大地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此外,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民培训力度。加强农村先进实用技术推广,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和建设,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力争使农民都能掌握一项农业实用技术。

(四)着力推进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的新产业

生态农业休闲旅游是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也是一种新型旅游活动项目,是在发展生态农业生产的基础上有机地附加了生态旅游观光功能的提高附加值的新型产业,是当今旅游新需求的必然产物。农业生态休闲旅游是把生态农业和旅游业有机的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业生态成果展示,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习作、体验、健身、科学考察、环保教育、度假、购物的一种新型的旅游开发类型。生态农业休闲旅游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人们多居住在城市里面,对于农村的概念越来越模糊。所以根据人们返璞归真的理想,开创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

(五)着力加快生态农业产业化步伐

一是强化以农户为依托的组织模式。通过农民组织的整合,引导农户发展生态农业,通过环境认证和品牌营销,提高农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二是强化以企业为依托的组织模式。重点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和开发休闲农业资源,培育具有地域特色和地理标志的农业品牌,提高农业产品与服务的附加值。积极创造条件,使农业产业经营由分散农户为主向企业为主转化,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平均规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有实力、有基础、有经验的企业,依托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生态农业。三是大力培养生态农业典型。扶持一批集“种、养、加为一体,农林牧相结合”的生态农业园区创立品牌;建设一批以主导产业为依托,市场容量大、效益回报好、技术含量和组织化程度高、农业环境质量较优、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生态农业示范区。

作者:杨艳 单位:河南南阳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