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动态探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山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动态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山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动态探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山区经济面貌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生态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为了有效发展山区农业经济,改善山区农业生态环境,必须探寻山区农业生态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立足于生态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对我国山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现状展开深入剖析,揭示了现阶段我国山区发展农业生态经济存在的问题。基于生态经济学理论,展开一系列动态研究,得出了山区发展农业生态经济需要走协调发展道路的结论。

关键词:山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动态研究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水平快速提升,山区农业生态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山地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一个地貌类型,不管是在自然资源利用与开发,还是在经济发展方面,都具有不同于其他地貌类型的特征。只有保护好山区的生态环境,才可能使其源源不断地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充沛、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因此,对山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展开动态式研究,揭示与解决现阶段山区农业生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研究山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山区面积占据了国土面积的很大部分,山区人口占到了全国总人口的近60%。从经济发展方面来看,我国大部分贫困村分布在山区,山区和其他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出了不平衡的状态。由相关数据可知,山区与其他地区相比,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1]。近些年,随着农村地区经济持续发展,农业人口持续上升。随着经济建设的开发,一些山区森林覆盖面积锐减,由此而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对资源的大量索取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引发了众多生态问题。虽然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挖掘可以改善山区落后面貌,但是如果无休止开发大自然甚至破坏生态环境,会对山区长远发展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制约农村经济水平提升。我国十分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在利用资源的同时,重视保护环境。在发展山区农业生态经济的过程中,务必对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因素进行全面考虑,借助先进的生态经济理论,采用系统、动态的研究方法,解决山区农业生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为了改变我国贫困山区落后的经济环境和日益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必须振兴山村的生态经济,既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要,又不对后代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在山区农业生态经济发展方面,必须要以生态经济学观点看待山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山区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按照协调再生原则走生态农业发展道路,将山区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资源节约等有机结合起来。

2我国山区农业生态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对山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展开研究,必须着眼于两个主要因素,一是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结构,二是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功能。二者紧密联系,功能由结构决定,结构是实现功能的基础[3]。为了揭示现阶段我国山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存在的问题,需要对这两个因素进行深入剖析。根据现阶段我国山区农业生态经济现实状况可以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物质投入水平较低,能量转化效率低。我国山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每年投入到耕地的化肥量不高,由相关数据可以计算出每1kg化肥产出的耕地生物学产量并不高。在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整体投能中,人工化能占据的比例非常小,系统整体能量转化率非常低。第二,现阶段我国山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结构比较单一,没有充分利用山区资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来发展多样性农业。我国山区有发展农林牧业的先天条件,但是从很多山区的农业生产结构来看,没有充分利用资源多样性优化调整生产结构。第三,我国山区农业生态经济以自然经济为主[4]。我国山区农业生态经济主要依靠自然经济,系统整体能量转化率较低。农业生产很大程度上只是自给自足,缺乏市场意识,没有大规模实现商品化,系统的开放性水平不高。第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自然灾害频发。虽然山区具有良好的林业发展条件,但是很多山区没有把握这一优势,植被破坏严重。很多山区降雨比较丰富,大规模降雨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

3我国山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动态研究

因为山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具有非平衡性、整体性以及多目标性等多样化的特点,所以对其展开系统性研究难度较大。传统的回归分析法、线性规划法等研究方式不适应山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研究需要,应采用动态研究法开展研究。

3.1建立系统边界,科学设置模块

一个完整的系统有清晰的边界,并且系统内部由各个模块组成。山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涉及面较广、包含复杂内容的庞大系统,内部涉及到各个子系统分支,而且各个子系统之间要素产生相互作用,不同因素的作用关系构成不同的因果关系。构建山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动态仿真模型,必须要考虑到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既要考虑系统的完整性,又需要容纳各种因素的实际情况[5]。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设置了包括森林覆盖、草地退化等在内的生态模块,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等在内的种植业模块,包括家禽、草食畜、草场等在内的畜牧业模块,包括经济林、防护林等在内的林业模块,以及人口模块。这几个模块之间既有紧密联系,又有一定区分,各要素相互作用,呈现出较复杂的关系。

3.2山区农业生态经济建模

建立山区农业生态经济模型的目的主要是帮助相关决策人员深入了解山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动态变化,掌握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一系列变化,尤其是对其中重要变量发生的动态行为进行把控。在建立山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模型时,需要对系统中的各种因果关系进行科学分析,梳理出生态经济系统当中的主要变量,并按照类型进行划分,借助生态经济学理论,找出其中的生态经济参数,计算主要变量的数量关系,建立科学的目标评价体系。成功的山区农业生态经济模型,必须反映出系统受到外部环境冲击、系统内部结构发生变化或者施加于系统的各种政策和策略发生改变时,系统内部要素的作用关系、功能状况以及主要变量会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3.3山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战略方案设计

决策人员需要利用计算机模拟功能实现对山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各种变量、参数以及措施的调试,将这些因素施加于系统,通过计算机模拟出这些要素引发的系统内部变化,观察其对系统功能和动态行为的影响,从而找出其中的重要变量,将其作为影响决策的关键性变量,并在此基础之上合理制定出山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开发的科学战略方案。在经过对这些变量的反复调控之后,设计出3种战略方案以供参考。第一,生态型发展战略方案。生态型发展战略主要加强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人为控制,目的是达到更加理想的生态指标。在这种战略方案下,必须讨论达到理想生态指标需要解决的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困难。可以通过加强耕地管理、加快造林和草场改良、抑制人口增长等控制措施,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第二,趋势型发展战略方案[6]。这种战略方案主要对当前山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各项生态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模拟,并分析和预测未来几十年内系统的发展和变化。第三,协调型发展战略方案。协调型战略发展方案主要依据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提供的条件,考虑社会承受力,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加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使其与山区农业经济发展有机协调。通过对生态型发展战略方案、趋势型发展战略方案以及协调型发展战略方案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协调型发展战略方案更好地兼顾了山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短期和长期利益,兼顾了山区农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利益,对于现阶段山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在结构方面的不合理进行了改善,使得系统内部各种要素更好地协调发展,提升了系统的薄弱环节,从整体上改善了系统的功能状况,使得山区农业经济发展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4结束语

在我国山区农业生态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不协调的问题十分突出,这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不相适应,也不符合山区农业生态经济循环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要对现阶段山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状况进行系统性研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山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展开动态化研究,最终证明协调型发展战略方案是最适应系统长远发展的方案。将这种方案应用于农业生态经济发展实践,能够有效改善山区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实现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举,促进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作者:王卫民 刘秀霞 童燕 单位:安阳市农业科学院 安阳市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