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生态经济下农业经济发展现状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越发强调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经济建设能更好地推进农业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为了更好地适应生态经济发展要求,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需抓好区域内主要矛盾,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依照科学发展观,针对性调整发展战略。基于此,本文就生态经济要求下农业经济发展的路径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以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经济;农业经济;发展路径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为了更好地提升农村经济的活跃度,需针对我国农业特点进行发展战略的科学规划,推进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才能更好地应对农村目前所面临的挑战,使其能更加适应生态环境的需求,并推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1]。强调对农业经济的发展路径进行探究,不仅能切实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可以促进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而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1生态经济与农业经济概述
1.1生态经济。生态经济指的是在现实自然情况中利用生态经济学理论,结合区域内建设的生态系统,在可承载范围内进行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在保证其生态产业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更好地与现代经济发展进行融合。生态经济具有时间性、效率性和空间性特点。其中,时间性是指生态经济在有限资源利用过程中在时间维度上是可持续的,科学地把控生态经济的平衡能长时间地进行资源的合理利用。其强调人们在进行生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只重视眼前利益,而是应长远结合生态发展需要进行持久的经济效益计划,同时需采用科学的发展模式。生态经济的空间性则强调开发活动在空间上有一定的可持续性。各地区在进行生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推动本地生态形势,则需建立制衡关系,保证各地农业资源的充分利用,进而实现环境的共建目标。生态经济的效率性则是指在自然利用的过程中所采用的生态经济能较为高效地发挥自身优势,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1.2生态经济下发展农业经济的必要性。我国传统农业发展模式是精耕细作,这种模式随着生态经济的不断强化已无法很好地适应当今市场的变化需求。不仅如此,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导致目前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大,农村出现了诸多劳动力流失的状况,阻碍了农村经济有序发展。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并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则需在生态经济的要求下开展科学的农业经济活动,需将生态经济优势与区域内农业技术进行有效融合,以发展良性循环农业体系,创造出更多层次的农业经济效益,在对环境实现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活跃当地的经济发展。目前,我国发展生态经济已是一种主流趋势,只有强调农业知识强化人们对生态农业的相关认知,才能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长时间地破坏自然环境会增加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严重时会造成夏季持续高温,增加农作物干旱的风险,与此同时,环境的破坏还会造成害虫泛滥,极大程度上影响农业的经济效益[2]。为此,要想实现农业经济健康发展,则需在进行生产规划的过程中遵循生态规则,保护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地结合区域内农业资源特点进行商业模式发展。在进行农作物种植时还需注意种植品种特点,不能进行某一品种的大面积单一种植,而是应结合自然需要以及区域气候条件等展开多层次多种类的种植发展。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需在农业环境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我国中部地区的粮食产量将近占到全国粮食产量的1/2。目前,我国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强调2个发展目标,一是积极提升农产品生产质量,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增加农业经济效益;二是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基础上要重视其生态经济的同步建设,切实进行新模式的农业经济转型。全新的经济发展常态对目前的传统农业经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型的经济生产常态在发展结构以及具体模式上均有明显优势。随着我国全民经济的不断增长,其经济增长速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为此,要求传统粗放式的转变能够更加平稳地进行增速过渡。目前,推进新常态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强调发展并提升农村环境的保护意识,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农业生产技术,进而从根本上提高生产效率。
2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2.1土地缺乏集约化。据调查发现,目前农村土地的集约化发展程度普遍较低,在一些特殊地形区域,如丘陵、山区等面积较大的地方,其土地开发效率不高,且生产及经营无法很好地适应地区特点,多以分散的经营方式进行,这种相对分散的经营方式并不成熟。此外,部分农村地区的农业设备普及率相对较低,从另一方面来看,其整体农业产量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在机械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整体管理模式不规范问题。
2.2农业科技的综合素养有待提升。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人口较为庞大,且农村经济占整体经济比重较大。但目前农业发展中生产效率较低,主要是因为农业从事人员自身未建立明确的科技素养,对一些新兴的科技应用并不了解,农业技术应用范围较窄,大多数种植户依旧采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极大地限制了农业现代化发展,阻碍了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3]。传统的老方式、老方法尽管可以解决部分农业生产问题,但效率较低且成本较高,不但不利于农业生产,甚至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农户应及时更新农业技术,树立农业科技意识,保证在保护周边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农作物产量。
3生态经济要求下农业经济发展策略
3.1规范农业生产结构。地方农业应根据地区发展情况科学进行结构规划,结合市场实际需求对其生产结构做出调整,如此才能更好地帮助整体农业生产有序进行。农业发展过程中,需结合农作物生长特性及产品生产加工流程进行一体化生产线路设定;对于一些有特殊文化底蕴的农村地区可展开特色化区域,开发探索出较为全新的创新管理模式,以便能更好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此外,还应建立龙头企业,通过建立公司、基地以及、提高农户自身综合水平等多个方面全方位促进绿色无公害区域农业特色品牌的创建。在追求稳步发展的同时还需科学处理生产过程中所制造的废弃物,对能够进行多次重复利用的成分进行提取并加以运用。对于其他的废水及废气等,则应通过充分处理后再安全地排放到室外。
3.2加强乡村旅游行业发展。随着人们对自身生活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物质精神追求的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逐渐兴起且备受人们追捧,因此农村可结合其地理人情及相应的特色文化,充分利用现有环境资源发展旅游行业。乡村旅游可结合农村自然风景,以此为重点进行田园风情的发展建设,将地区特色农作物作为农业体验活动品类,并为旅客展示农技发展[4]。乡村旅游产业不仅可为旅客提供休闲观光场所,而且能依托农家乐等项目加强采摘园、蔬菜园载体的进一步扩大,从而打造富有田园风光的农业示范产业,进而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4结语
目前,我国正处于建设生态农业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认清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同时积极探索生态的农业经济发展路径,合理选用生态经济技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依托现有资源结合时展特色进行农业生产技术改善,并大力推动旅游行业发展,才能有效激活当地农业经济,提高其整体收入水平,从而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农业生产中,应降低化学用品的投入,多采用生态型、无污染型环境技术,并积极推广节能技术,有效开发生物资源,减少在农业发展中污染物质的排放,减少治理污染的成本,提升农业经济的生态以及社会效益。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有效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才能符合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军花.浅析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7(10):24.
[2]马超侠.“互联网+”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基于农业产业链视角分析[J].中国商论,2019(8):22-24.
[3]李佳南.数字经济在推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分析:评《转型的动力: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11):94-102.
[4]赵合清.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路径解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7(5):92-94.
作者:刘东燕 单位:唐河县桐河乡农业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