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化提升农业生态环保监管水平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以信息化提升农业生态环保监管水平,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以信息化提升农业生态环保监管水平

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农业农村污染治理能力和监管水平的有力手段,对于促进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打赢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和实现乡村振兴意义重大。本文通过研究我国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以期为不断提升农业农村污染治理信息化水平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重要意义

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借助大数据手段强化农业农村环境监管、推进环保产业发展被摆在重要的战略地位。2015年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要求推动政府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开放共享,强化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增强乡村社会治理能力。2016年原环境保护部印发《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要求通过生态环境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实现生态环境综合决策科学化、监管精准化、公共服务便民化。2017年党的报告提出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互联网、大数据和实体经于奇/摄绍兴市华堂村58济深度融合,在绿色低碳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2018年生态环境部和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提出要强化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执法,结合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和相关部门已开展的污染源调查统计工作,建立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管理信息平台。目前,美国、法国、英国、日韩等发达国家已将农业农村治理与信息化管理高度融合,并上升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逐步建成强大的涉农信息网络与信息资源数据库,内容涵盖农村环保与现代农业发展等,不断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与服务均等化。借鉴国外经验,我国应把握好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工程建设的窗口期,加快农业农村环保信息化发展,建立健全农村环保信息资源数据库,加强各部门间协调联动和数据共享。尤其要强化村镇一级污染监测与数据采集信息化能力建设,有效解决农村污染量大面广、污染底数难掌握、已建设施监管困难等问题。以信息化手段创新农业农村环境保护监管方式,可助力我国农业农村环境质量改善,推进政府简政放权和职能转变,提升农村污染治理能力和监管水平,对于打赢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作现状

近年来,生态环境部和农业农村部加强农村环保信息化平台建设,已实现全国范围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信息数据直联直报和统一监管。农业农村部建成畜禽规模养殖场直联直报信息系统,各省(区、市)按要求进行信息报送,实现了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生产、设施改造和资源化利用情况统计。该系统可实现统一管理、分级使用、共享直联目标,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监管进入信息化时代。生态环境部正在开发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工程项目,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是其中重要一环,内容涵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种植业环境保护、畜禽养殖业环境保护、水产养殖业环境保护、国家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等。目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相关版块已完成开发建设,实现了全国环保系统专网数据直联直报、动态统计分析与展示,大大提升了上级管理部门的监管效率,相关统计数据将成为“十四五”期间相关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签订《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工程信息共享协议》,旨在加强电子政务项目跨部门统筹协调的能力,支撑多部门协作解决共同面临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政务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各部门在全过程监管和重点领域监管业务的能力。此外,生态环境部建立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下设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农村环保技术专题。平台分类展示并动态更新农村环保新闻动态、政策法规、技术成果和典型案例,架起了政府—企业—公众三方供需对接的桥梁。近年来,全国各地探索开展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并与生态环保工作不断融合,全国约三分之一的省份开展了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为当地农村环境管理提供了精准监管和决策依据,取得了良好效果。江苏省开发建设省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用信息化手段支撑污染防治攻坚战。重庆市建设环保云服务体系,搭建起农村环境整治和畜禽养殖管理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和畜禽养殖的信息实时填报、动态更新和统一管理。浙江省加快推进省生态环保综合协同管理平台开发,下一步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环境监管纳入协同管理平台。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利用环保大数据平台,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及周边污染源整治。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江苏、浙江等省份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在线监控与智能运维平台。对于点多面广的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采取视频在线监控。对于规模较大的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探索采用物联网、卫星遥感数据和无人机航拍技术对设施运行情况进行远程监控。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一张图”管理,实现实时监控和智能预警,有效促进设施长效运维。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方面,贵州省开发贵州乡村建设监测平台,设置村镇生活垃圾收运服务板块,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情况在线监控与动态录入,可在线测算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并将其作为省级安排运行维护费用补助资金的重要依据。通过开通微信小程序、公众号等多渠道,工作人员可实现实时监控,提高管理效率。

三、存在问题

一是数据资源体系不完善。目前农村生态环保未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中心,未进行农村环保数据集中统一、全生命周期管理。不少基层环保部门农村环保数据只通过文档形式存储和归档,对数据的填报、维护、更改和统计等没有统一规划,易造成数据丢失和获取困难。虽然不少省份已建立农村环保相关信息平台,实现了数据信息在线填报和实时更新,但中央层面暂未统筹整合,常存在与上级管理部门数据需求口径不一致、字段信息不一致等现象。此外,不少信息平台需要在县一级以上的环保专网操作,未形成下沉到乡镇的数据管理机制,造成农村环保基础数据获取困难或不全。二是报送管理体系未理顺。长期以来,农业农村相关数据的收集和统计模式较为传统,未形成完善的报送管理体系。数据主要由政府部门自上而下调度,乡镇或街道组织查阅资料后填报,通过邮件等媒介形式报送,上级管理部门进行人工审核汇总。这一流程存在报送主体溯源难、直联直报体系未健全、数据审核工作量大、未实现动态更新等问题,造成有效数据更新不够及时、质量良莠不齐,影响数据分析应用效果。例如,自2008年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来,各地每年需线下报送项目设施建设进展及工作成效,导致数据审核和统计工作量较大。三是开放和共享不充分。农村相关数据通常由不同部门或同一机构不同职能部门掌握,数据共享整合程度较低,各部门各自为政,实际工作中沟通协调不顺畅。例如,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种植业产业分布及污染防治现状等基础信息数据由农业农村部门掌握,十部门虽已签订《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工程信息共享协议》,但至今仍在协调,尚未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此外,不同机构管理需求不同导致数据重复调度,因调度口径差异可能造成数据“打架”。例如,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相关数据曾由农业农村部门和生态环保部门多次重复调度,加大了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强

四、相关建议

一是完善数据信息来源。建立健全农村环保信息资源中心,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工程建设,推动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有效整合、全面共享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水利等多部门农村环保相关数据资源。结合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环境状况公报和环境统计数据等社会数据,完善生态环境大数据资源体系。打通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生态环保信息平台,实现数据信息同步获取更新,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各个管理层级分权限共享数据。充分考虑新时期下生态环境部门工作要点,合理确定数据采集重点和顺序,优先采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及其输水沿线、京津冀和长江经济带等重点片区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种植养殖行业污染60减排等重点领域相关数据。二是理顺报送采集机制。在农村环保资金项目管理和绩效评价信息管理方面,建立“部级监管、省负总责、市县组织、村镇填报”的数据报送机制。落实报送主体责任制,确保数据来源真实性和准确性。建立完善污染监管直联直报和数据信息动态更新机制,提高数据报送时效。完善科学有效的数据审核流程,人工审核与智能审核相结合,开展多层级、多人次、多轮次审查,保障数据有效性。在污染现状底数识别和设施运维监控数据获取方面,通过APP、传感器、无人机等方式动态采集,接入信息管理平台。实施智能监控与识别,对异常点位或数据自动报警,及时发现农业农村环境问题。三是加快应用能力建设。借鉴“三电合一”农村信息化发展方向,建立集数据信息监测、分析、和服务于一体的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研究开发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等便捷易行的操作方式,将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农药化肥施用、农业绿色发展等模块嵌入其中,发挥村镇和基层组织参与主体作用。特别是要加强与农业农村产业发展相融合,从根源上降低粗放型畜禽养殖和种植业发展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加强数据集成分析与综合利用。创新数据分析展示方式,增加天地图等形式实现分区域多层次展示,支持数据调取、空间布局展示、区域模拟和成效评估对比等。开展环境质量状况全面摸底,实现重点片区监测评估、预测预警和监察执法全覆盖。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定期编制全国农村环境质量状况公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信息作战图等,为农村环保监管提供有力数据支撑。四是强化保障措施。尽快健全大数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厘清农村环保大数据产权归属,保障信息安全。制定农业农村大数据管理标准,促进不同机构之间信息共享,明确不同机构和部门的权责,搭建信息多向流通的大数据共享平台,合理分配建设维护成本。加大农业农村信息化设施建设财政资金投资力度,进一步理顺资金渠道,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建立长期稳定的专项建设资金,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完善资金管理体系,规范信息服务的有偿制度,保障开放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合理收益。加强储备人才队伍建设,针对大数据、互联网专业高校学生开设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治理等相关课程。采取远程视频培训、利用已有信息平台宣传等方式,培养掌握数据处理和乡村治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层业务骨干

作者:于奇 张开颜 崔艳智 单位: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