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融资与会计核算优化途径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生态农业融资与会计核算优化途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生态农业融资与会计核算优化途径

摘要:生态农业作为一种综合性较高的集约型农业生产方式,已经在我国各地破土发芽,但其融资模式与会计核算方法并不完善。分析了生态农业的发展前景、市场优势,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当前我国生态农业在融资方式和会计核算体系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对现行融资体系和会计核算方式进行优化途径

关键词:生态农业;融资模式;会计核算

无论是何种行业,其良好的发展前景要归结于该行业所具备的人才资源、市场优势、流动资金和原料储备。在我国工业产业行业中,这些方面的运营制度和市场机制都较为完善,但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农业的相关融资和会计核算等制度较为滞后。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进行全国范围内的新农村建设,并结合第三产业开展传统农业转型,建设具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型农业体系,即生态农业。生态农业已经逐渐引起农业或非农企业、投资人的融资兴趣,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融资问题。但是,受我国长期存在的农业发展模式影响,以及对生态农业融资方式和农业会计核算方式的研究不足,目前所采用的方法和相关制度并不能为生态农业的发展带来足够的流转资金,亟需优化。

1生态农业的发展前景

生态农业是基于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起来的,旨在保护或改善生态环境,并遵循生态学和经济学规律,是具有多重意义、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涉及到科学技术、系统工程、生态保护等众多学科,可有力促进传统农业转型,但又有相当大的难度。任何产业,具有发展优势和美好前景才能获得外界资金的资助,利用外界大量的流动资金来实现发展,生态农业也不例外。生态农业具有发展优势和美好前景,原因如下。(1)传统农业是以种植业为主要产业,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流动的趋势仍旧存在,故传统种植业的规模会逐渐缩小。发展生态农业的益处有两点:一是原始生态环境依旧存在,并未受到工业发展的污染源影响;二是种植业规模缩小,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传统农业对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制约,新的生态农业项目可以将重点放在种植业上,也可以利用“荒地”发展适合当地环境的畜牧业、旅游业、农业研究、生物研究等。目前,各个国家都在倡导“绿色食品”“绿色产业”等,所以发展多元化的绿色产业具有极大的市场优势。此外,我国实行的相关农业生产免税或低税政策及在农业生产设备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也为我国大力发展新型农业产业模式免去了后顾之忧,为外界资金的流入提供了产业发展环境[1]。(2)生态农业同时具备产品和模式的差异化,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表现为综合性、高效性、持续性和可拓展性。这有助于农产品向品牌化和规模化方向推进,从而不断影响周边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趋势和规模,形成具有可拓展的影响力,促使形成具有品牌竞争优势的地方生态农业产业。

2生态农业在融资与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的不足

尽管生态农业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和美好的发展前景,但在融资和会计核算方面仍存在不足,并不能为生态农业的持续发展带来足够的流转资金。

2.1国内生态农业的主要融资途径存在不足

生态农业是一种新型的综合农业生产模式,其融资模式借鉴了发达地区的一些工业融资方式,并利用政府扶持和导向支持。目前,融资途径主要有国家政策扶植、小额贷款、招商引资等。但是,国家政策扶植的力度不够大,执行往往难以到位,故生态农业的投资方、经营者所受到的优惠并不多。目前,由于农业生产人力资源的资历不够、信用制度不完善及农民自身融资意识薄弱等问题,造成小额贷款的发展遇到了瓶颈。招商引资这种途径对于较为落后的农村来说,农户个人或集体无法形成一定的规模来完成环境改善和产品宣传,因此主要是由政府出面完成,效果不显。总体来看,上述融资途径在我国各地区有一定的成效,但并不适合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开展,例如生态农业产品通常依据该地区已经存在的产品基础,故种类很少,不易形成大规模的地方产业链;国家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小额贷款制度虽然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很多银行不愿意向农户放贷,农业金融机构趋向只存不贷的现象,造成了贷款难、农业生产资金外流的现象。

2.2生态农业会计核算存在不足

与其他已经较为成熟的行业不同,生态农业在会计核算方面有其自身的限制因素,主要表现为核算内容的多样性、管理体制的复杂性以及方法的灵活性。正是由于上述生态农业模式中的会计核算特点,导致我国目前现行的生态农业核算体系发展滞后,造成了无法与农业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相适应、农产品核算详细资料不完整及核算信息失真的问题。农户缺乏核算体系知识,传统会计制度也存在漏洞,导致当前核算体系很容易出现核算信息失真,并且由于考虑因素不全面导致资料不完整的尴尬局面,这些都亟需通过制度更新和引进现代统计核算技术加以解决[2]。

3生态农业融资与会计核算的优化措施

3.1融资途径的优化措施

第一,发挥生态农业的多元化优势,完善农业资金流动方式。可利用大农业中种植业、畜牧业、旅游业以及餐饮业等行业的可拓展性和可持续性,循序渐进地对各个产业的原料、加工和销售环节进行扩展和连接,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生态农业产业链,链条中某个行业的企业或个人所拥有的资金,可以通过转移或集资的方式在链条中其他行业中重复流动,防止农业生产资金外流,并提高信用贷款的信用度,形成“以商引商”的自我造血机制,促进生态农业的持续发展。第二,发挥人才市场和中大型企业的资金饱和优势,改进传统招商引资方式。可将城市中的资金以委托形式转移到已经过度饱和的机构中,由这些资金和智力资源进行农业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允许其在规定的年限内获得利润,并在规定年限之后将已经建成的基础设施和相关资源转移到政府手中,政府通过出租的形式将生产链转交给农民。这是一种典型的融资方式,农村地区只负责提供一定年限的土地使用权,而相关科学技术引进全部由经验丰富的城市人力资源完成,其作用不言而喻。第三,发挥政府政策导向作用,优化规模化产业资金运作机制。政府可在一些农产品的价格和税收制度上进行适当干预,在产品导向上发挥积极作用。一些农产品或其他因农业生产而出现的附属产品,如已经具有一定的市场口碑,政府就可对其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引导资金流向。具体来说,如某个地区的草莓种植已经形成规模化经营,政府可以基于规模化的草莓园开展草莓旅游节、草莓文化节等宣传和旅游活动,从而引导饱和的草莓种植业资金主动流向旅游业,并吸引其他地区的资金投入,并推动这种旅游活动逐渐加入当地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农业产业链[3]。

3.2生态农业的会计核算方式优化

生态农业要快速发展,除了融资活动外,在日常运行中必须对会计核算方式加以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将资金利用好,产生经济效益。会计核算是财务管控的重要依据,是指在周期运营过程中,对事业体一系列经济活动、预算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的持续记录,最终汇总成财务成本和成本指标,对已经结束的经济活动作出评估,并为下一步经济活动提供参考信息和调整依据。根据目前农业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不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4]。第一,完善会计核算中生物资产的确认和计量标准。由于农业生产是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的结合,导致了生产主体的复杂性和差异性,其中关于生物资产的确认和度量尤为复杂,但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中并未对这两者作出规定。为了与国际社会统一确认标准,我国可以参考相应的国际会计准则对不同生物资产制定不同的标准。对计量标准而言,目前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制度》中只采用历史成本法和成本与市价的差价法进行生物资产计量,而未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这一点正是需要随着生态农业的发展而加以完善。第二,完善农业企业会计记录内容。为了方便与其他行业的财务指标进行比较,会计核算通常依据市场上其他行业的会计科目进行设置,这就忽略了生态农业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和附属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实际操作中,应该合理添加生产性生物资产、种植业成本、应付土地租金等科目[5]。第三,制定合理的农业活动报告和披露体制。由于我国现行的生态农业核算体系不够健全,无法形成固定的披露项目进行融资主体内部、融资主体与政府部门之间的财务汇报和管控交流,这对于制定我国农业生产方面的财务汇总和总体经济指标都是不利的。因此可借鉴其他行业的披露项目,在生态农业中实施披露政策时,包括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的区分政策、折旧政策及提取资产减值的情况等。这种政策考虑到了农业活动的特殊性,有利于在生物资产计量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将会计信息的不对称程度降至最低,为融资主体评估农业生产活动提供更加准确、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杨英法,戴雅娜,徐运红.生态经济建设中媒体语言的引领策略[J].生态经济,2015(3):183-186.

[2]聂万芝.农业企业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研究[J].财会学习,2019(29):92,94.

[3]许子琳.关于生态会计的哲学思考[J].财会学习,2019(23):80-81.

[4]杜立钊,冉红.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及其融资机制研究[J].甘肃农业,2003(2):31-32.

[5]杜立钊,冉红.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及其融资机制研究[J].甘肃农业,2003(2):31-32.

[6]王威,陈至雁,夏凯琳.新型生态农业融资平台及产销一体化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5(12):43-45.

作者:武珏晓 梁武超 单位:河北工程大学管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