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农业蕴藏的机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疫情之下农业蕴藏的机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疫情之下农业蕴藏的机遇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沉重打击和巨大损失,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包括开工复工延期、消费需求骤降、库存积压严重、产品过期变质、物流运输不畅、劳动用工短缺、国际贸易受阻等,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企、农户等各类经营主体的正常生产经营,亏损压力巨增。老子有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笔者也在思考这次危机给中国农业发展带来的长期潜在影响,寻找疫情之下中国农业机遇,实现化疫情之机为农业创新之机、转型之机,使危机变转机,

一是充分凸显三农“压舱石”的重要作用,农业将得到更多政策资金扶持

疫情暴发后,党中央第一时间作出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农业生产的重要部署。各地积极贯彻落实,采取多项措施稳生产、保供给、纾难题,千方百计增加生产,满足市场供应和百姓生活需求,筑牢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后院,为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充分凸显了三农“压舱石”的重要作用。当前,疫情在全球蔓延,部分国家开始限制或禁止粮食出口,我国“口粮完全自给”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成为中国经济社会稳定的底气所在,体现了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国家的负责任大国形象,深刻诠释了“中国粮食,中国饭碗”的战略远见。经过这次疫情,国家必将更加重视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更加坚定走独立自主的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将有更多政策和资金来扶持本国农业发展,将农业基础打得更牢,将“三农”领域短板补得更实。

二是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更加重视,倒逼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次肺炎疫情,再一次强化了人们的健康意识,让人们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相信在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消费观念会愈来愈理性,农业消费行为也会逐渐改变,更加重视吃得安全、吃得营养,愿意花更高的价格购买更安全的食品,对大健康、有机绿色食品、药食同源食品、功能食品的需求将会增加,这对农产品供给提出更高要求,也为绿色农产品和品牌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机遇。如果市场机制得以正常发挥,会逐步形成优质优价、关注品牌消费的良好氛围,让好产品、好品牌能够脱颖而出。反过来,倒逼农业生产者在质量把控、产品溯源和品牌打造上投入更大精力,努力树立老百姓认可的、放心消费的品牌形象。

三是农产品新零售模式加速崛起,推动农产品消费方式变革

疫情给农产品新零售市场带来了“起飞”东风,推动农产品线上销售加速崛起,一批原来没有线上采购生鲜农产品意识的人开始尝试网上下单,并逐渐成为购买首选,社交电商、内容电商、社区团购,城市新零售等渠道流量激增,用户线上买菜习惯正在加速养成,消费群体在不断扩大。同时,抖音、拼多多、淘宝等平台的产地视频直播卖货模式成为风口,大量资本纷纷入局。这种模式把农产品种植、采收、分拣、打包等全过程通过小视频或者直播方式呈现,既可解决信任问题,又解决了粉丝的黏性问题。越来越多的农民也开始拿起手机,下载各大平台的应用程序进行直播卖货,让自家的农产品曝光在更多受众的面前。人们购买农产品方式的改变只是表象,其背后是随着新技术的应用以及营销模式的不断创新,使得用户追求线上化、场景化的核心诉求得到满足。这对于农产品行业及整个农业产业将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将打破以经销商体系为核心的传统农业经销模式,实现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直接对接,逐步淡化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超市卖场的一系列中间环节,重构农产品贸易体系,为农村创新创业带来新商机。

四是农产品冷冻冷藏设施建设需求加大,提升农产品整体抗风险能力

疫情期间,全国一度实行交通管制,导致产销两地运输受阻,一方面产地农产品无法及时销出去,价格低迷,甚至烂在地里;另一方面,销地产品供应出现短缺不足,市场价格明显上扬,给双方都造成了较大影响,也暴露出产地、销地冷库的仓储能力不足。相信此次疫情过后,政府财政资金和工商资本将在农产品产地和大中城市加大对冷冻冷藏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提升农产品仓储能力和市场保供能力,增强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发展潜力,更好解决农产品因季节性和地域性带来的问题,填补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短板,提高产业的抗风险水平。

五是新技术加快在农业领域应用,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带来新机遇

此次疫情再次突显了消费者对生活必需品的生产能力、生产情况、质量水平,以及方便获得程度等相关信息的需求,让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智慧农业的春天也将随之到来。这也许会进一步促使大疆科技等众多企业布局农业领域,通过智能装备赋能智慧农业,从而促进产业升级。以植保无人机为例,随着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市场的进一步扩大,植保作业的门槛降得越来越低,本次疫情期间引发的用工荒,正好给了植保无人机更多落地应用的机会,大疆农业的植保无人机出货量同比增长超过50%,作业面积同比去年增加超过70%。另外,疫情将加快推动信息化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发挥其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防范风险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慧物流等新智能技术赋能农业全产业链,重构现代农业产业生态,解决产地和销地信息不对称问题,形成数字新零售、数字化交易、订单式生产、基地认证、流通追溯等智能化管理与服务,形成从田间到餐桌、从产地到销地、从工厂到市场的全渠道、全过程、全业态可视化的保障体系,实现农业多层次增值增效。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疫情过后,一场属于中国农业的巨变或许也将到来。

作者:郑红裕 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