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土地产业下的乡村振兴与发展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人口土地产业下的乡村振兴与发展,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人口土地产业下的乡村振兴与发展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人口土地产业的支持,以重庆市万盛经开区青年镇毛里村为案例,研究“人口-产业-土地”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力,探索以人口为主体、产业发展动力、土地为支撑的乡村振兴策略,为全国其他地区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人口;产业;土地

0引言

党的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农村发展战略的升级,有利于未来乡村的健康发展。相关学者对农村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做了大量研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农村土地利用转型、产业发展转型和人口转型等研究[1]。本研究选取重庆市万盛经开区青年镇毛里村为例,研究该农村“人、地、业”三者关系,以此角度探讨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

1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人口—土地—产业”关系分析

人口-土地-产业三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密不可分。产业的引入,成为吸纳就业人口的磁极,形成多元因素的良性循环。农业劳动力的减少和非农业劳动力的增加是库兹涅茨定律[2]中的劳动力的产业升级流动和转型的外显。土地利用是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承担者,在农村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转型的过程中,资源类型必然会发生调整和更新。农村人口的生产生活与土地息息相关,土地作为人地关系中的承载,为农村人口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人地分离破坏了人地关系的和谐统一。农村城市之间的劳动力流动,粗放式的农村用地经营模式逐渐没落,造成了农村宅基地闲置[3]。城市产业的吸引力、城市生活方式对农村地区具有拉动力。非农产业与城市较为完备的公共服务设施产生的较为稳定的收益,与较高利润对乡村地区资金、劳动力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吸引农村的闲散资金与剩余劳动力向城镇非农产业流动与集聚。随着城市产业规模扩张与产业结构升级,一部分原有的初级加工产业、占地面积较大企业或市场竞争力下降的企业向乡村地区扩散,使得资金、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流入农村地区,从而实现城乡之间产业、人口的流动,形成了人口-土地-产业之间的聚变。

2“人口-土地-产业”发展特征分析

2.1概况

金溪镇位于黔江区西南部,距离城区24km。清水村位于金溪镇西北部地区,东临该镇岔河村,南接该镇金溪居委会,西与白土乡金塘村接壤,北接该镇山坳村。村域面积为11.03km2。

2.2人口变化特征

金溪镇清水村2015年统计数据人口为1842人,常住人口1088人,人口呈净流出状态,村内外出人口多为青年劳动力。就业主要依靠务农,打工人员多数分布在重庆、黔江区,或者在本镇从事工作,人员构成较单一。

2.3产业发展特征

2015年人均年收入约为7320元,产业以农业种养殖为主。村域内的主要产业项目有:一处年出产土鸡300只养鸡场,两处占地250亩蚕桑养殖基地,150亩的猕猴桃种植基地。农村集体经济薄弱仍需培育、农业现代化滞后。

2.4土地利用特征

金溪镇清水村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占比56.78%;旱地占比23.33%;农村居民点用地占1.29%,及其他用地。村域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坡度大于25°的面积占全村面积的77.61%;坡度小于25°的面积占全村面积的22.39%,主要集中在东北部河谷平原区域。村域内主要坡向为北、东北、西南。其面积分别为189.90hm2、182.19hm2、150.41hm2。大量的土地资源遭到闲置、不可建设用地面积占比大,用地条件差,阻碍该村发展。

3“人口-土地-产业”视角下的乡村振兴策略

乡村振兴需要重建农村的生活空间。①需要多样化的工业发展,以避免单一农业对农村人口的排挤。②在多元化产业的发展中,存在着多样化的人口构成。③实现土地资源整合,使农村成为人们理想的居住场所。

3.1人口减量增质

重庆市万盛经开区青年镇毛里村人口过少,成为乡村振兴的发展桎梏。人口的复兴,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农村人口的复兴:①要提高人口的素质。②吸引人。③让农民城镇化。扩大“新农人”的数量,引进实用人才[4],鼓励大学生返乡,鼓励农民工返乡,提倡农村创业,发展现代农业、农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拓宽城乡渠道,为农村发展积累力量。通过农村户籍制度改革,实现了农村户籍与城市户籍高度一致。提倡人口的减量增质,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吸引农民就地就近转移,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道路。

3.2土地资源的整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整合土地资源。以土地为核心,完善和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5]。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提高农民居住的地区的支持功能,村内的水田仅占9.87%,林地规模较大,整合林地资源,减少散居居民点的用地指标,实现集中规划。提高农村土地的效率,提升农民的资源享有度。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现乡村振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土地作为农村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通过完善产权制度来盘活土地资源。完善现有农民的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保障宅基地的集体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的“三权分置”[6],可利用闲置的宅基地提高农民的财产收入,提升土地资源价值。

3.3产业转化升级

以产业为依托,农业现代化将贯穿政策制定全过程。加强对农村的金融支持,探索特色“小而精”产业[7]。充分调动乡村自我发展能力,培育现代农业,内外合力驱动,立足本地农业实际,创新举措,发展蚕桑、猕猴桃等产业,实现产业升级转型。发展食品加工业,注册成立合作社,提高农户收入。开启以智慧农业作为推动力促进农产品提质增量,“互联网+”农业试点,加大农业技术创新,推广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发展有机蔬菜、无虫栽培等新技术,利用电商平台销售推广特色产品,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培养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等新业态,积极探索农业合作社、共享农庄等新模式,促进乡村三产发展。

4小结

乡村振兴发展是乡村内生发展动力和城市发展外部驱动力的结果。农村在为城市发展提供劳动力和土地资源的同时,也促进了城市资本、基础设施等要素向农村的流动,打破了农村集体的封闭,实现了城乡共融。在“人口-土地-产业”的作用下,提升乡村的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逐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参考文献

[1]张茜茜,廖和平,等.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人、地、业”转型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1(4):1-9.

[2]王欢,黄健元,王薇.人口结构转变、产业及就业结构调整背景下劳动力供求关系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4(2):96-105.

[3]刘彦随.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J].地理学报,2018,73(4):637-650

[4]郭炳燕,刘国华.乡村振兴中农村人口的“转”与“留”[J].江苏农村经济,2019(4):59-60.

作者:李林芝 巫昊燕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