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与技术建议,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随着人类对自然探索与开发的不平衡性以及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得自然的生态破坏越来越严重,导致地质灾害频频发生,严重威胁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防治,减少其带来的各项损失和负面影响。文章就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和技术建议,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措施;防治技术;防治分析
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业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在不断增大,例如水库的修建、公路的建设、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等等,人类的工程活动严重影响了自然界原有的平衡,这就是造成我国地质灾害频频发生的原因。我国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给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由于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且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大,给补救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1地质灾害产生因素分析
1.1自然灾害因素。地质灾害频发主要受三方面的影响[1-3]:第一,相较于其他国家,我国幅员辽阔,地貌复杂。对于高原、丘陵、山地和盆地等,在地形较为陡峭,坡度较陡的地方,在人类的影响下,较容易产生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等问题;平原地带,由于人类采矿活动和大量抽排地下水,也会造成地面塌陷的发生,由于这类灾害的发生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一旦发生就会给人民造成严重的危害和损失。第二,我国地质环境相对较为复杂,地质岩层多样,构成了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特别是在喀斯特地貌中,碳酸盐岩山体在降雨、风化作用以及植物根劈的影响下,破坏了岩石的完整性,易形成崩塌(危岩)地质灾害;第三,受极端天气和不同气候复杂因素(强降水和降温等)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也会造成极大程度的地质灾害。一般来说,地质灾害的受强降水因素的影响是巨大的,往往会引发泥石流地质灾害。但是除了以上三个因素影响之外,还受地震和地下水等因素的影响,这给人类的日常生活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1.2人为影响因素。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经济的不断发展,基础建设和工程活动的增多,人类向自然界索取得越来越多,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给自然造成了各种各样的地质环境问题。过度的采伐树木森林造成的水土流失;对山体的开挖,破坏了原有的平衡,在外界的影响下(如降雨、振动、爆破、降雨、地下水位的上升或骤降),易引发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不但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环境,也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3]。
2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2.1常见地质灾害防治方法。一般地,对于地质灾害防治方法应做到保护-勘察-预防-监测[3-5]:第一,应切实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人类的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应促进两者和谐共同发展,因地制宜,根据地势和地质特点,科学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以及开展工程项目的建设;合理开发水资源,保证水资源的平衡。第二,相关技术工作人员,应加强地质灾害的勘察和监测,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条件,分析不同的地质环境会发生哪些地质灾害,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勘查和监测,并预测地质灾害的影响范围和危险性,以此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第三,为了有效地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应该建立健全有效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同时应及时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提升地质灾害防御系统,应全面化提升和完善监控和信息系统,这样才能够为未来的地质灾害预测评估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为保证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监控系统的完整性,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检测系统的覆盖率,以便有效地增强系统的使用性能。利用不同的形式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同时有效的法律法规,健全的地质灾害管理工作体系,也能够降低管理工作中的纰漏,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提前做好预防预警工作,能有效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和损失。
2.2滑坡防治措施。相较于其他形式的地质灾害,滑坡是最常见的地质灾害,滑坡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且危害性大。在日常对滑坡防治过程中,重在预防和监测,合理的工程建设和有效的防治措施,可有效降低滑坡的产生和带来的危害。在容易出现滑坡的地形地貌,减少不必要的工程建设,尽量避免人为开挖坡脚,减少人为形成有效临空面。如无法避免,则可通过合理放坡,做好坡面的防护和支挡,同时做好排水措施,减少降雨或地表水入渗坡体的可能性。此外,还应加强监测,预防滑坡的发生,以及减少滑坡带来的危害。
2.3崩塌防治措施。崩塌属于一种突发性的地质灾害,在崩塌时大部分的人群都不能做到及时有效地反应和补救,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应加强监测,及时做好防范措施。在处理陡坡过程时,应重视崩塌地质灾害的防治,最大化降低崩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最大化降低灾害发生对人员的伤害。受不同坡度和位置的影响,根据实际情况,对陡坡位置或可能发生崩塌的地形,及时建立合理有效的支挡和防护措施。同时相关部门应及时与国家相关部门沟通和处理,遇到地质崩塌时尽快疏散人群,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2-4]。
2.4泥石流的防治措施。泥石流的发生具备时间短、速度快的特点,在进行泥石流防治工作时,相关技术工作人员应作必要的阻挡操作,防止泥石流现象的发生。比如在泥石流易发区域种植一定数量的树木做遮挡,种植具有稳固作用的草木,提升土壤的稳固性,能够有效地过滤泥土和岩石的脱落,也能有效地缓解泥石流降落的速度,为现场相关人员提供充足的时间脱离危险区域。必要时,应该在泥石流易发区域建立科学的泄洪铜套,有效地分散或规避泥石流,降低泥石流对现场人员的伤害[3-5]。
2.5地面塌陷的防治。地面塌陷灾害的发生往往具有隐蔽性,不易为人察觉,它的发生往往会伴随着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的产生。对于该类型的地质灾害重在监测和预防。在地下开采区,应按要求在开采范围内进行开采,避免越界开采,并做好防护措施,在采空区范围内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和居住;对于岩溶区,要注意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切忌对地下水的无序开采和短时间大量抽排地下水,避免引起地下水的剧烈变动,从而不断淘蚀上覆土层,导致地面塌陷的产生。
3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
3.1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环保型防治技术,安全有效,且符合我国当前形势下的发展和需求。这种形势下的防治技术,不但有效地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也能够最大化的保证自然环境不受危害,这种方式的防治,是周期长,但是投入资金少,还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生态发展的平衡。比如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
3.2工程防治技术。工程防治技术是一种重要的防治技术,一般用于滑坡和崩塌地质灾害中。采用工程措施对边坡进行支挡和防护,如抗滑桩、主动防护和被动防护,防止坡体进一步变形破坏,形成崩塌或滑坡,最大化降低风险。但是在具体操作时,应具有针对性的进行技术改造,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防治措施,保障人员不受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3-5]。
3.3避让防治技术。避让防治技术比较简单,一般分为雨天避让和搬迁避让。在无法对地质灾害进行防治的时候,往往采取避让措施,将受灾的群体撤离地质灾害影响范围,避免遭受地质灾害的影响。雨天避让技术是指:容易在下雨天形成滑坡灾害的地区,组织群众进行避让,但是需要及时与相关政府和部门沟通,为人民提供躲避区域保证人民的日常生活,当灾害过去,组织群众回归正常生活。搬迁防治指:组织群众脱离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这种形式的防治技术消费的成本和时间较大,一般尽量避免使用[3]。
4结束语
地质灾害的发生,不仅对于大众民生以及国家经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且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相关技术工作人员必须尽量做好灾前预防工作,加强监测,防患于未然,尽可能的将损失降到最低。同时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治的宣传,提高民众的防灾减灾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徐珍珍.浅析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技术建议[J].低碳世界,2017(11):65-66.
[2]王婷,刘阳,王巨洪,等.中俄东线管道地质灾害监测技术应用与建议[J/OL].油气储运:1-8.
[3]周托.试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技术建议[J].西部探矿工程,2019,31(07):15-16.
[4]谢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及措施分析[J].低碳世界,2018(5):351-352.
[5]李廷.滑坡地质灾害勘探监测技术及防治措施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8(9):100-101.
作者:谢磊 单位:广西机电工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