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业科技推广发展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多年来,山东省淄博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兴农工作,始终把科技进步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第一要素,强化组织领导,创新推广模式,增加财政投入,推动农业内涵发展。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9195元,连续七年保持较快增长;粮食总产175.45万t“八连增”并创历史新高。
关键词:
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农技推广
1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构建起科技推广服务网络
1.1基层农技推广系统逐步健全,成为科技兴农的主导力量
近几年各区县逐步建立健全了农机推广机构,明确了公益性服务性质,建立了公共财政供给保障机构,并聘用充实加强了技术人员,市县乡农技推广机构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在健全县乡农技推广机构的基础上,服务体系进一步向下延伸,每个乡设立1个农技员或3~10个示范户,成为村级农技推广服务的载体,在全市建立了市、区(县)、乡镇、村四级农技推广体系,加快了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
1.2农业产业化体系不断完善,发挥了农业龙头企业的科技带头作用
近几年,各区(县)为加快科技兴农步伐,把加强农业产业化体系建设作为重点来抓,通过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协调金融支持、落实减免税收政策等措施,加快了农业产业化体系建设。截止到2010年底,全市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122家,带动农户37万户。农业产业化体系的快速发展,对全市现代农业发展产生了巨大拉动作用。山东得益乳业有限公司建立了生鲜乳生产标准,在102个生产基地中都派驻3~5人技术服务小组,使国内外最先进的奶牛饲养技术以最快的速度在全市奶牛养殖中得到推广应用,奶牛单产水平提高20%以上。
1.3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快速发展,成为科技兴农的新生力量
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各类专业协会分别达到1272家和630个,形成了“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的农技推广体系。淄博思远蔬菜专业合作社拥有13名大学生、1名研究生组成的科技服务团队,创办了《思远科技》和手机短信服务平台,定期向社员发送技术信息,6辆技术服务推广专用车巡回深入社员中释疑解难,4个电影放映队播放科教片,普及科学种田知识。临淄区朱台镇成立了32个专业合作社,制定了“十统一”服务规范,将先进实用技术寓于“十统一”服务中心,全镇7万多亩良田实现了“十统一”服务全覆盖,有效促进了科技兴农工作的开展,实现了粮食连年增产。
2财政扶持,推动重大科技措施推广应用
各级财政投入扶持机制的建立,成为科技兴农的重要措施,保证了重大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2.1鼓励扶持农民购置大型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物资装备水平
全市各级政府在落实中央购置农机补贴政策的同时,进一步扩大补贴范围,有些区(县)在国家规定的补贴30%比例的基础上,又增补了10%~20%,调动了农民购置大型农业机械及配置机具的积极性。到2010年底,全市拥有农用拖拉机23897台,其中80马力以上大型轮式拖拉机2904台,联合收获机8144台,其中玉米联合收获机3119台,各类耕种收配套农机具47790部,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全国同类地区保持领先。2010年“三夏”临淄区凤凰镇建成全省第一家大型粮食低温烘干中心并投入使用,日烘干小麦能力达60万kg。项目总投资300余万元,其中国家购置补贴44万元,临淄区补贴50万元,凤凰镇补贴20万元。同年“三秋”临淄区和桓台县又新增2处烘干中心,为农技服务由产中向产后延伸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典型带动作用。
2.2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市政府连续3年与各区(县)签订责任书,将秸秆禁烧任务及秸秆深耕还田、秸秆青贮、秸秆反应堆、秸秆固化等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区县,3年投入财政资金5100多万元,区县按不少于1~2的比例配套资金,按不同利用方式给予农民秸秆利用补贴。秸秆深耕还田全市平均每亩补贴30元,临淄区有些乡镇补贴到80元,有些村深耕还田费用由财政和村集体全额承担;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为每个大棚提供补贴800~1200元;青贮每立方米补贴15~20元。2010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2%。
2.3支持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市政府安排测土配方补贴资金340万元,引导扶持农民改单一施肥为配方施肥。在全省首家引进智能施肥专家系统,建成测土配方实施数据库并有效运用为700多个种植大户、科技示范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提供个性化服务。全市化肥年用量由2007年前的40万t减少到2010年的36.6万t,节本增效1.7亿元。
2.4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技术
自2006年以来,全市各级依托中央国债项目和省项目,积极筹措财政资金1.1亿多元,加大了对户用沼气池和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力度。近几年全市户用沼气池以每年1万多个的速度递增,全市户用沼气池保持量达到9万多个,大型沼气工程28处,建成“千池镇”20多个、“百池镇”150个,“猪-沼-果”、“猪-沼-菜”、“四位一体”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1000多个。“沂蒙山”牌红富士苹果被指定为奥运果和全运果。
3整体技术推广模式,提升科技推广效益
3.1加强科技研发,加快新成果的推广应用
发挥市农业科学院的主导作用,引导扶持发展12个民营科研机构,加快农业科学研究。今年来,共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500余项,其中部、省级农牧渔业丰收奖、科技进步奖等60余项。选育出了“淄农003”等一系列新品种,在全省推广种植5000多万亩;在国内率先开展蓖麻育种研究,选育的“淄蓖1号”为国内通过审定的第一个蓖麻杂交种,处国际领先地位;选育的大白菜新品种“淄白7号”成为早秋大白菜主载品种,在全国推广种植300多万亩;“南瓜种质创新及瓜类砧木产业化开发研究”等科研成果,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3.2加强技术引进,提高农业技术水平
全市引进上千项先进技术,有些在全市农业生产中已广泛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已在5000多个蔬菜大棚中应用,每亩大棚每年能利用秸秆10~15亩,增产蔬菜20%~30%。增收节支3500~4000元。不仅解决了秸秆转化利用问题,而且还可解决冬暖式大棚内地温低、CO2缺失、病虫害严重、土壤生态恶化四大难题,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与农业部农业规划设计院合作,在全国率先研究出“一体两相”、“一相两体”、“全混合式”三种秸秆发酵形式,在全市沼气建设中广泛应用。
3.3探索农业技术集成模式,变单项推广为集成应用
一是依托农业示范园区进行技术集成推广。在小麦示范园区集中安排小麦宽幅精播试验、小麦垄作示范、深耕还田对比试验及小麦品种、播期对比等多项新技术、新成果试验示范。在大田示范中采取“四统一”措施,即统一品种和播期、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技术指导,全面落实“一增一防三改”标准化生产技术。2011年桓台县37.09万亩小麦在历经了冬秋春连旱的情况下,平均亩产达到547kg,高产攻关田实打验收亩产759.18kg,单产、总产、高产创建均创历史最高。二是大力推动绿色控害技术模式,提高农产品安全水平。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重点农作物上优化集成生物防治、物理诱控、生态调控与科学用药技术,建立了16个绿色控害中心示范区,涉及蔬菜、果品、中药材等三大类12种作物,年示范面积3.2万亩,辐射带动20万亩,平均减少使用农药1~3次,每亩减少支出100~200元。
4创新农民教育培训模式,推进农业科技进田入户
根据农民需求特点,不断研究探索适合农民的培训模式,多途径、多形式加强农民培训,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促进了农业科技快速进田入户。一是阳光工程培训。依托国家及省市补助资金,对热爱农业、扎根农村的农民进行农业技能培训,2010年培训农民1万多人,3030人考取了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成为科技兴农的带头人。二是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按照“一村一品”的原则,每村培训一名农民辅导员,每名辅导员带动20个科技示范户,推广应用农业实用技术。自2005年以来,先后在粮食、蔬菜、果品等村培训农民辅导员3000余名,举办各类培训班3000多场次,带动农村示范户6万多户。三是新型农民创业培训。依托国家及省组织的新型农民创业培训项目,2000余名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村合作组织负责人,到青岛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等院校脱产培训,800名农村带头人在室内进行了创业培训。通过一系列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科学素质和劳动技能。
5农业科研投入不足,人才队伍和服务手段亟待加强
科技为淄博市的农业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调查中也发现当前科技兴农工作存在和面临着不少问题:一是科研开发投入不足。部分科研单位属差额事业单位,科研与创收并存,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精力,影响了科研积极性。二是农技推广人才紧缺,业务能力亟待提高。有些镇、村的农技人员偏少,农技推广工作缺少人去干;今年来农业科技发展迅速,品种、技术更新速度快,农技人员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明显不够,力不从心。三是科技兴农所需经费不足。农机推广的经费较少,不能保障基本支出,正常的试验示范及技术培训工作无法开展。四是农技推广服务手段落后。主要是化验检测手段不足,市级的病虫检测诊断中心实验室、农药成分检定化验室等尚需投资建设,缺少农技推广车和检测检验车等设备。上述的问题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和农业科技的发展。
6加强队伍建设,强化体制机制支撑
科技兴农离不开科研、推广、农村人才三支队伍,必须建设好这三支队伍。一是加强科研人员扶持力度。建议将农业科研院所确立为公益性单位,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科研创新积极性,全身心投入到农业科研中去。二是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进一步理顺和完善县乡农技推广机构管理体制,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解决农技人员在编不在岗及被乡镇中心性工作缠身的问题。公开招聘大专以上农业院校毕业生到农技推广队伍,切实解决基层农技推广队伍青黄不接、后续乏人的问题,满足农技推广工作需要;鼓励现有农业科技人才扎根基层从事农业科技创新。三是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建议每年用于农业科技创新的财政投入不能低于农业发展资金的5%,设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实施现代农业、测土配方施肥、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等项目,引导企业不断增加研发投入,出台企业资金用于科研投入的可适当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促进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各级财政每年应安排专项资金,使乡镇服务中心实现“五有”(有机构、有经费、有办公场地、有示范基地、有必要的仪器设备)。四是加大对农业技术集成示范基地的补贴力度,使之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田间学校。实行新技术新成果集中示范展示,在农民家门口、农田建立“田间学校”,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让农民有比较、有选择、看得懂、学得会,变分散推广为集中示范,通过直观的试验示范,面对面向农民传授农业生产技能,推广农业生产技术,让农民成为技术推广的主体,加快科技兴农的步伐。
作者:周翠琴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