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进步对农村居民收入影响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业科技进步对农村居民收入影响,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农业科技进步对农村居民收入影响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下,核心技术水平的提升对各行各业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同时也关系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本文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为例,探讨哈尔滨市农业科技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首先介绍了哈尔滨市的农业科技发展状况,进而探讨其对农村居民生产力、地区产业结构、农产品产量等各个方面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促进哈尔滨市农业科技进步,带动地方农村居民增收。

[关键词]哈尔滨市;农业科技进步;农村居民收入影响作用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农业发展较好,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适合种植多种名贵药材、农作物、珍贵树种,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哈尔滨市大力发展农业科技,通过增加财政拨款,促进各项农业科技的研究,致力于改变农业生产模式,提高农业生产力,已经取得了显著效果。为更好地把握未来发展方向,有必要对哈尔滨市农业科技进步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作用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坚定科技致富道路,为相关政策的调整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1哈尔滨市农业科技发展现状

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会,位于我国东北平原地区,受地形、气候、人类活动等多方面影响,其土壤类型较多且以黑土为主。黑土的土壤养分含量高,适合大多数农作物生长,但由于地处东北部,哈尔滨市冬季漫长,气候较为寒冷,最低气温可达-35℃左右。哈尔滨市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作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当地农业经济和食品加工业较为发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农业科技进步的带动下,截至2016年末,哈尔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039万千瓦,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约为78.3万公顷,产业化生产基地面积约为116.7万公顷,产业化经营农户为94.8万户。全市拥有农业龙头企业95家,销售总收入380亿元。在绿色农业科技发展方面,全市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约为84.7万公顷,拥有503个绿色食品标识和175个有机食品标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哈尔滨市在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展开了积极探索,农业科技进步在近40年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目前哈尔滨市农业科技体制逐渐健全,与生产实际的联系性越来越紧密,并通过与教育事业发展相结合,提高农民整体文化素质水平,使农村居民对农业科技的接受程度不断提升[1]。

2农业科技进步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作用

2.1对农村居民生产力的影响

哈尔滨市农业科技进步给农村居民收入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表现在对农村居民生产力影响方面。在农业科技发展的带动下,农民知识技能水平不断提升,能够在实际生产活动中运用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种植技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生产效率倍增,以往一个家庭持续一个月也无法完成的生产任务,现在只需要一个人、一台机器就能在几天内完成。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是农业科技转化的重要体现,包括大、中、小型拖拉机、收割机、排灌柴油机等的应用,解放了大量农村生产力,使农民可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从事其他非农生产活动,农业生产和非农生产效益的双重增加,使当地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得到明显提升[2]。

2.2对农村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

目前我国十分重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农业产业是哈尔滨市的支柱型产业,其发展变化对当地农村居民整体收入水平有直接影响。而农业产业转型目标的顺利实现,还要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中各大要素的流向和流量,从而使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良性调整,如在农业生产中,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的应用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推动当地农业产业向绿色化方向发展。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则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推动力,让更多的农业企业和个体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并共同推动农业产业向集约化方向发展,以此形成的规模效应和产业化效应为地方农业经济增长注入活力。

2.3对农产品产量的影响

在市场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下,农产品价格的增长较为稳定,要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就要从提高农产品产量方面着手,特别是在国有土地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单位土地产出必须达到一定水平,才能满足国内粮食供应需求和农业经济发展需求。在此方面,各种杂交水稻、杂交玉米技术的发展使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得到显著提升,不仅为农民增收提供了保障,也使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利用农业科技的重要性。因此,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越来越注重融入先进的知识和技术,资源利用率得到显著提升,有利于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带动农民收入提升。

3把握农业科技进步机遇,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

3.1持续增加农业科技研发资金投入

基于哈尔滨市农业科技进步对农民收入的重要影响,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应继续加大在农业科研方面的投入力度。农业科技研发具有公益性、区域性特点,政府部门应承担其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责任,并积极构建多元化科技研发资金投入机制。以政府为主导,吸引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农业科技研发投资,利用社会上的资金、资源缓解政府财政压力,保证农业科技研发资金的持续性投入。应保证农业科技研发资金投入的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积极改善科研条件,设立专项资金,引进农业发展必要的新品种和新技术。

3.2完善农业科技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

农业科技的发展和成果转化离不开相关政策法规的支持,在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下,政策变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因素。为鼓励农村地区的科技发展,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出台了许多惠民政策,对积极引进先进生产技术的农户进行财政补贴。一方面,应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发展的扶持政策体系,从宏观角度进行规划,发挥制度法规的引导作用,促进农业科技研发成果的深度应用,通过建立农业科技管理制度、保障制度,让广大农民更加放心地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免除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应继续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围绕市场需求开展各项经营活动,实现农业科研技术与市场的良好对接。

3.3构建农业科技应用推广体系

为充分发挥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村居民增收的作用,必须尽快构建完整的农业科技应用推广体系,由政府主管部门、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和先进农户肩负农业科技推广的责任。让农业科技应用推广体系与农业科研体系相互适应,形成高效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如农业生态区科研机构的主要研究任务是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和解决困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依照生物学规律、自然灾害规律,开展长期研究工作,相关监测信息;科研机构要与政府主管部门、生产企业、个体农户保持良好沟通,积极为其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对农业生产活动做出科学指导。此外,应通过明确划分各方主体责任,减少职能重叠的现象,从而避免资源浪费,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推广效率和成效。同时应积极培养农业科技推广人才,深入生产基地、农田开展技术指导工作,优化服务质量。针对农业科技的推广模式,需要展开针对性的优化,在此过程中,根据当地以及农民的实际发展情况,确定当地产业的发展优势,可以将农民组织起来,共同参与农业科技技术的推广,形成一个推广组织,这种方式能够提升农业科技与农民之间的联系。建立农业生产示范基地,针对农民展示其中的种植技术以及经营方式,使农民能够真实感受到农业科技的重要性。农民在此过程中通过观察以及学习等方式,将农业科技应用在自己的农业种植中,这种方式能够将农业科技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另外,还可以建立农业科技示范户,先在部分农户中应用农业科技技术,采用“一户带户”的推广模式,这种推广方式是目前最直接、最有效的推广方式之一,能够针对新技术、新品种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这种方式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3.4提升农业科技的发展水平

(1)农业科技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科技水平与居民收入成正比,科技水平越高,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就越高。在提升农业科技发展水平的过程中,需要对整个科研体系进行优化整合,建立国家科研体系以及地方科研体系。国家科研体系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主要资金来源为中央,重点对高科技的农业技术展开研究,将科研项目的关键性以及全局性充分发挥出来;地方科研体系主要针对区域性以及经济区域设置等技术展开研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展开实验,在此过程中根据性质以及类别的不同展开划分,与实际生产生活相互结合,其中包括生物学规律研究以及自然灾害规律研究等,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化肥、农产品加工等技术进行完善,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另外,还要提升国家科研机构与地方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促进资源的相互整合,这种方式能够将二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确定科研体系中各个权力、职责划分的有效性。(2)提升科研创新以及成果转化的力度,创新是提升农业科技水平的主要条件,同时也是提升农民收入的支撑。首先,确定科学立项,对市场状态展开充分调查,根据当地农业的地基情况,确定相应的科学立项,并根据发展对其进行调整,保证研究成果能够与市场发展情况相互吻合,实现农业科技水平提升的良性循环;其次,保证农业科技水平的前瞻性、实效性以及基础性,重视对农业科技技术水平创新的重视程度,使其具备一定的预见性。(3)提升创新技术的应用效果,其中主要包括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等离子技术等,将以上技术转化为创新生产力能够大大提升技术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够提高成果转化力度,最终达到促进农民收入水平提升的目的。

4结论

通过哈尔滨市农业科技进步给农村居民收入带来的影响可以看出,农业科技进步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带动农村居民增收。因此,通过采取有效的农业科技管理方法,积极促进农业科技发展,并为农民引入先进科技成果提供保障,可以促进农业科技研发成果的转换,带动地方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参考文献

[1]王雅芹,王震.农业科技进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分析[J].农业经济,2018(7):74-75.

[2]杨建.工业化、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7.

作者:孔田美晨 于振伟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