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现状与对策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现状与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现状与对策

摘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我国现有的促进农业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典型代表。着重分析了运城国家农业园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就运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对策;运城市

国家农业科技园作为农业科技集成、推广与示范的农业组织综合体,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以及地方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农业科技园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走向和趋势,是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载体。目前,山西省共有运城、晋中、吕梁3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其中运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科技部于2012年批准建设的第四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运城园区建设以来,运城市委、市政府把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科学制定园区规划和实施方案,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构建具有运城特色的农业科技园区运行机制,农业科技园区正逐步成为推进运城市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1运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做法及成效

(1)突出特色,科学制定园区规划。根据运城市“地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东启西,贯通南北,辐射中原”的区位特点,结合本地农业科技资源和农业产业优势,形成了“依托黄土高原,立足黄河金三角,辐射黄淮海地区,打造以杂交小麦为核心,包含转基因棉花、果树、蔬菜等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示范基地”的综合性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方案。(2)职责明晰,形成齐抓共管合力。运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除了杂交小麦选育任务,还涉及转基因棉花、水果、蔬菜3个产业,几乎涵盖了运城市所有农业种植业主导产业。核心区、示范区建设任务涉及6个部门、7个县(市、区),各部门、涉及县(市、区)都能从大局出发,分工负责,通力配合,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园区管理委员会抓总体,管理中心具体落实,盐湖区、永济市、临猗县承担核心区建设任务,芮城县、万荣县、平陆县、新绛县承担示范区建设任务,运城市蓝红杂交小麦研究中心牵头杂交小麦,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牵头转基因棉花研究,各相关果业、农业部门分别牵头水果、蔬菜研究。(3)成效显著,园区产业特色鲜明。一是园区核心产业F型杂交小麦取得重大突破。围绕F型杂交小麦不育系的遗传规律、基因定位、分子标记和环境适应性等基础研究工作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新一代大穗大粒、穗层整齐、不育性彻底、配合力强的F型不育系创制工作最终完成,将进入扩繁阶段。二是继续推进转基因抗虫棉研究示范。在园区核心区和示范区开展了“棉花增密轻简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及高产优质棉花新品种(晋棉56、冀丰908、冀丰914、K836等)的研究及示范工作,建设转基因抗虫棉试验田16.67hm2,核心示范田21.3hm2。三是园区优势产业水果、蔬菜发展迅猛。围绕果业转型升级,从果业供给侧改革入手,在标准园建设、品牌创建、果品出口、龙头企业培育等方面下功夫,通过优化布局,实现提质增效,扩大市场份额,创优品牌,努力推进果业现代化建设。设施蔬菜及芦笋产业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扩大标准化生产和绿色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努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促推蔬菜生产实现质量和效益双提升。目前已建成芦笋部级标准园133.33hm2,国家级芦笋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1333.3hm2,年加工出口芦笋罐头、速冻芦笋1.5万t。(4)科技带动,园区经济效益凸显。经过几年的发展,园区科技带动作用显著,水果、蔬菜等产业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升。特别是苹果产业,园区建设以来,以“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指导,以“调种植区域,改水果品种,降劳动成本,补管理短板”为抓手,积极引导各项新技术、新成果落地生根。临猗核心区积极推广“改减推”三大措施,进一步推进果业提质增效,使产业走上了特色化、精品化、高效化、现代化之路。核心区苹果产量达42000kg/hm2,是全省单产的2.5倍,全市单产的1.4倍。2016年临猗县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08元,比运城市同期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21.8%。万荣示范区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发展种养结合模式,推广畜禽粪污还田,实施化肥农药使用减量、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逐步建立起绿色、生态、循环农业生产体系。同时,积极引导企业走出口创汇发展之路,出口基地苹果商品率达到95%以上,优质率达到80%,已出口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出口量达3.8万t,创汇5235万美元。

2运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面临的问题

(1)园区科技研发投入不足,企业融资困难。根据园区年报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园区科技研发投入仅为198万元,占政府投入的4.5%,政府总投入占社会投入的5.3%。园区企业多以农产品生产相关为主,资金一次性投入较大,收益周期较长;加之金融大环境不景气等原因,出现金融机构对涉农企业贷款积极性不高、贷款审批手续复杂、审批金额小、资金到位时间长等问题,无法满足园区企业发展的需求。(2)园区科技体系不完善,人才设备缺乏。目前园区内的科研机构仅有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和运城市蓝红杂交小麦研究中心两家,研发基本条件距一流研发中心差距较大,远不能满足园区企业对科研及产品开发、检测等方面的需求;在吸引科技人员进园区创业、吸收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成果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缺乏得力的措施。(3)园区企业创新能力不强,辐射带动能力较弱。园区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偏小,自身科技研发能力普遍比较弱,科技含量不高,多为初级加工业,产品附加值不高,专利拥有量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多以农产品粗加工、冷藏、速冻为主,产品虽然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但企业结构相似,产业链条短。(4)园区产业管理不到位,标准化进程推动较慢。许多农民受传统思想影响,标椎化、科学化管理措施不到位、效果不理想。主要表现在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结构老龄化,未受过专业培训,农民单纯地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对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认识仅停留浅层次,不能通过标准化作业来实现效益的提升。(5)园区品牌发展较晚,附加值不高。“平陆苹果、芮城苹果、临猗苹果、永济芦笋、新绛蔬菜”等作为区域品牌,在国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品牌作用发挥不够,制约了品牌市场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当前,运城市委市政府了“运城苹果”区域公用品牌,但因品牌时间较短、推广宣传力度不足,相关扶持政策跟进较慢,长期以来品牌杂乱、各自为政的情况依然存在。近年来,园区也通过了许多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原产地产品认证,但这些商标由于注册时间短,果品品牌宣传没有持续跟进,品牌的附加值不高,对产业的拉动力作用有限。

3运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建议

(1)加大园区建设扶持力度。一是进一步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对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的引导和拉动作用,激发市场主体开展研发活动的积极性,提高科技研发资金的使用效率。二是市级科技研发经费要向园区倾斜,围绕园区的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的重大技术需求,充分发挥科技经费的引导作用,精心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项目,积极引导园内科研院所、企业等集成科技资源,以科技项目推动重点领域和产业快速发展。三是制定和完善有利用园区发展的各种优惠政策,特别是投融资体系建设,为园区发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2)加强科技服务力度。科技部门要转变观念,积极为园区发展提供各种服务和指导。一是加强农业指导,充分发挥三区人才、乡土人才的专业优势,利用他们的技术力量,把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信息优先在园区推广应用,通过田间课堂,开展科技服务,提升农民的技术技能,特别是在关键农时季节,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现场服务,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应用,提升园区科技含量,提高园区效益。二是加强科技创新培训,充分利用现有科技资源,组织企业开展技术合同(免税)登记政策解读、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指导与研发经费加计扣除政策、企业专利申请暨SOOIP大数据检索分析系统解读会等科技创新培训活动,促进企业创新水平不断提高。三是充分发挥科技大市场的服务功能。充分利用运城科技大市场形成的展示、交易、共享、服务、交流“五位一体”核心功能,整合全市现有科技资源,发挥科技政策服务、创新创业服务、科技中介服务等功能,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放大科技创新优势,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支撑经济发展。(3)扶持壮大农业科技企业。一是充分利用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星创天地、科技大市场等“双创”载体,培育一批技术水平高、成长潜力大的农业科技企业,形成一批带动性强、特色鲜明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二是发展“互联网+农户”等创新模式,实施“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强化现代服务业与农业科技企业的融合发展;突出“高”“新”特征,强化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使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形成现代农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新业态。三是鼓励园区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创新,加强特色优势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增强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4)强化园区标准化生产体系。一是要通过培训宣传更新农民种植理念和技术,大力推行农业的标准化生产,逐步建立健全服务体系特别是绿色生产质量检测服务体系,形成园区内农产品可追溯体系。二是要坚持把科学管理、技术推广应用作为园区内经济发展的总引擎,把标准化生产作为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基础工作来抓,着力提升园区发展的内在品质。三是通过相关媒体向广大农民宣传农业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和推广效果,逐步转变农民传统的管理理念,从思想上认可标准化管理,从行动上积极推广应用标准化操作流程。(5)发挥园区品牌影响力。一是充分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这块金字招牌的影响力,宣传推介运城水果,做大做强“运城苹果”这个公共区域品牌;二是要全方位推介运城市果品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品质优势,在现有品牌宣传的基础上,通过品牌运营公司对我市的区域品牌进行全方位包装,产品包装和广告宣传上将统一使用“运城苹果”这一品牌,通过品牌效应提高全市果品知名度。三是注重发挥传统展会的平台作用,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之间的交流,促进农业品产销衔接,宣传运城农产品品牌与形象,提升运城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作者:芦玉超 闫永刚 单位:运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