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业机械绿色技术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最近几年,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环境保护工作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开展这项工作不仅需要政府出力,还应当依靠社会、企业、公民的帮助,例如,在农业机械工程中,可以使用一些绿色技术,提升农业机械工程的环保能力。本文主要探讨绿色技术在农业机械工程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其未来的推广情况,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
绿色技术;农业机械工程;应用推广
绿色技术的首要原则就是提升环保的能力,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让各项工作能够发挥出最大的环保作用。而且,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使用绿色技术能够起到非常好的作用。但是,绿色技术使用的难度较大,而且成本较高,所以必须要提高工作的效率。
一、绿色技术在农业机械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1.网络协同设计技术
在使用传统的农机研究方法进行设计工作时,会消耗大量的人工成本、材料成本、时间成本,而且设计的效率还比较低,对于工业机械的提高没有明显的帮助作用,而使用计算机、网络等设计技术,能够提高设计的效率,例如,在农业机械试验的过程中,使用网络、计算机技术,能够及时地获取农机的功能等数据,能够发现机械设备中的问题,能够真实地了解相关数据,从而实现设计能力的提升。
2.虚拟样机技术
在设计农业机械时,需要使用到计算机技术,传统的计算机技术主要负责数据的计算等工作,但是虚拟样机设计技术使用较少,设计的能力长时间得不到提升,通过绿色技术中的虚拟样机技术,能够在计算机上进行设计,这种设计的效率更高,而且能够有效地降低研制的成本,节省设计单位的开支。而且,传统的设计方法还会使用到真机,试验的危险性较大,通过虚拟样机技术能够有效避免人身安全问题,提升设计的安全性。
3.绿色评价指标系统
在农机研发的过程中,需要对农机的使用效果进行评价,而使用传统的评价方法将难以发现其中的环保问题,评价的结果并不全面,为此,需要使用更加全面的评价技术,从而提升农机的研发成果。使用绿色技术中的绿色评价指标系统,能够将农机的各项数据反映给试验人员,使人员能够全面地了解农机的工作情况。在设计绿色评价指标系统时,应当注重农机的工作效率、绿色等级等重要的评价指标,将所有指标混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评价系统,从而为研发人员提供更大的帮助,绿色评价指标系统在设计完成之后,要让专业的人员进行审议,然后在试验过程中积极进行总结,找出评价指标系统的不足,并进行改正,使该系统更加具有实用性[1]。
4.绿色自动化技术
实现生产的自动化是每个行业追求的目标,农业机械也不例外,为了使其满足自动化的目标,相关研发部门应当在实践中加强研发工作,将自动化技术与智能化技术进行有效地联合,发挥出自动化技术的优势,使农业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得到提高;而且,未来的农业机械将更加注重高精尖。实现自动化是发展的必然选择,研发部门要加强信息技术的使用,探索出一条绿色环保的发展道路,让农业机械工程能够焕发出新的活力,从而创造出更加优秀的农业机械设备。
二、绿色技术在农业机械工程中的推广建议
1.重视企业的主体作用
在使用绿色技术时,应当重视企业的主体地位,这是因为绿色技术在农业机械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如今,我国的企业规模比较小,企业的资源消耗比较大,企业的生产效率比较低,使用绿色技术可以实现产业集中化,提高企业工作的效率,而且只有借助绿色技术,才能帮助企业获得长远发展,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企业在工作的过程中,还应当重视绿色技术创新,创造出更加实用的技术,帮助企业提升工作的能力,创新工作是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应当将其当作是整个企业的工作核心,将其作为工作的重要指导,并积极进行实践试验,提升农业机械的综合能力[2]。
2.重视高校及研究所的作用
现如今,高校和研究所是汇聚人才的地方,农业机械工程中的绿色技术应当借助高校和研究所实现长远的发展,借助其进行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高校和研究所也应当加强自身的队伍建设,提升设计、工作的能力,在工作过程中,要培养出更多的农业机械人才,加强校际和国际的绿色技术交流,使自身的研发能力得到提升。
总之,现如今我国的发展理念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这是保证国家正常发展的关键;而且,在农业机械工程中,也应当重视环保问题,在其中使用绿色技术能够提升设计工作的效率,能够减少设计的成本,设计的质量也会得到明显提升。同时,农业机械工程的危害会得到明显降低,对于农业机械工程的优化、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有力促进了农机工程的绿色化发展。
作者:包宗杰 单位:赤峰市翁牛特旗解放营子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刘飞,曹华军,何乃军.绿色制造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机械工程,2011(2).
[2]李卫京,雷军武,李亚平,等.机电产品的绿色制造模式及发展趋势[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