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分析(4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分析(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分析(4篇)

第一篇:农业机械故障诊断现状及发展

摘要:

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逐渐加快,对农业机械故障诊断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保证我国农业机械故障诊断技术的高效发展,本文对当前我国农业机械故障诊断技术的现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探讨。

关键词:

农业机械;故障诊断;状态监测;振动信号

1农业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现状

1.1时域信号分析诊断技术

归于该诊断技术,其主要是采用振动传感器对农业机械设备的故障进行有效的诊断,在诊断过程中需要将振动传感器安装在农业机械设备的特定位置,然后对农业机械设备的运行数据进行有效的收集。但采集的农业机械设备时域信号是非常复杂的,需要经过特殊的设备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然后才能对农业机械设备的故障进行准确的判断。在当前,对于农业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时域信号技术主要包含时域分析和相关数据的有效分析等。

1.2频域信号诊断分析技术

对于频域信号分析指的是对时域信号进行分析的一种数学变换方法,其能够将时域信号转换成能够被解析的频域信号,然后通过频域信号处理方法将其变为能够反映农业机械设备故障的数据。对于农业机械设备的一些常见故障,其都会产生一定的振动信号变化,像齿轮的剥落和断齿等,这些故障都会对频域信号产生周期性的影响,导致频域信号发生一定的变化,通过对这些数据信号进行分析,就能够总结出农业机械设备中存在的故障[1]。通过这些信号的分析和处理,能够对农业机械设备的故障发生几率和时间等进行有效的判断,保证农业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

1.3时频域信号分析诊断技术

对于农业机械设备故障,其在发生之后往往会造成时域或者频域信号的规律性变化,且随着故障时间的延长,这一过程会持续的变化,表现一种非平稳性,像常见的农业机械设备裂纹和松动等故障。在对农业机械设备进行故障分析时,由于其存在的非平稳性,往往会采用频域和时域信号结合的方式对农业机械设备的故障进行分析,这种故障诊断技术的信息量较大,且对农业机械设备中存在的问题能够进行全面的展示,是当前应用较多的故障诊断方法之一。

2农业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发展趋势

2.1通用诊断技术的应用

对于农业机械设备诊断技术,当前比较常用的是振动提取技术,另一种则是关键部位监测诊断技术,这两种技术是当前农业机械设备中使用较多且准确度较高的故障诊断技术[2]。对于振动信号提取技术,其中包含的内容较多,像信号的处理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这些诊断技术在农业机械设备中的使用是非常多的,而在对农业机械设备故障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可以将一些汽车诊断技术适当用在其中。但由于农业机械设备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其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也在逐渐提高,而该技术的应用则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自诊断技术的应用,能够大大提高农业机械设备故障诊断的准确性,且诊断效率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

2.2智能化技术在农业机械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伴随着我国农业机械设备的快速发展,其类型和结构也在逐渐的增多,且农业机械设备的内部结构更加复杂,故障的诊断难度也在逐渐增加。为了保证农业机械设备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其逐渐将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等技术应用在农业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中,其包含的智能化系统能够大大提高农业机械设备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在今后的农业机械设备故障诊断中,将会逐渐采用新的技术和理论,对农业机械设备中的智能化故障进行有效的诊断,传统的农业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技术也会逐渐将只能监测系统加入其中,形成一种融合只能元素的新型农业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技术,能够准确的智能化农业机械设备中存在的故障进行的检测。

2.3多种诊断技术协调发展

为了保证农业机械设备故障诊断的高效性,采用各种诊断技术的综合应用,对农业机械设备故障诊断的全面性。在多样化的农业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技术中,其不仅应用了传统故障诊断技术中的振动信号收集方法,同时结合射线和电磁等方法对农业机械设备进行全方位的故障诊断。随着农业机械设备的发展,各种故障诊断技术有效的结合,优势互补,逐渐形成了一种全面的故障诊断技术,对农业机械设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诊断,提高农业机械设备故障诊断的高效性,这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3结束语

综合上述所说,在当前的农业机械设备故障诊断中,已经有很多技术能够对农业机械设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诊断,且不同技术之间各自具有一定的优势,但随着农业机械设备的发展,其故障类型也在逐渐增多,且各种故障的复杂性也在逐渐增加,这对农业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农业的高效发展,我国逐渐将多种故障诊断技术进行综合应用,结合当前的新兴科技研发了新的农业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其大大提高了农业机械设备故障诊断的高效性,且对农业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理论支持。

作者:帕提古丽.吐尔逊 单位:新疆喀什市乃则尔巴格镇农机管理站

参考文献:

[1]臧大进,曹云峰.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矿山机械,2010,(18):9-14.

[2]周翔.现代农业机械故障诊断技术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5,(1):91.

第二篇:农业机械新技术发展研究

摘要:

近年来,科技的进步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其中也包括农业。农业机械新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农业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可能。可以说,农业机械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提升了我国农业的竞争力,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国家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业发展的转型成为重要课题,因此,重视农业机械新技术,实现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发展和优化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农业机械;新技术;发展;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精细化、大型化和可持续性方向正逐渐走进当代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也变得更加科学、合理,特别是“精细农业”目标的确立,更是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引作用。不管是CAD技术、液压技术、电子化对还是智能化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都使我国农业的发展朝着世界先进水平迈进。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农业机械新技术将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环境。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我国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应用现状,同时对机械技术的应用前景做了简要分析。

1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

正如上面内容所述,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之下,农业机械新技术不断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农业机械技术的发展现状可谓好坏参半,有快速发展的趋势和基础,但同时也隐藏着一定的问题。具体而言我国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农业机械新技术正在逐步实现创新

农业机械新技术正在逐步实现创新是目前我国农业机械系技术发展的现状体现。自古以来我国就是农业大国,但是农业机械技术的发展却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最近几年才逐渐发展起来的,所以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机械技术更多的是借鉴和模仿,并没有实质性的创新。但是近年来,新农村建设让我们开始重视农业机械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此外,农业机械技术人员队伍的建立,为农业机械新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所以,近年来,在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我国农业机械新技术正逐步实现创新。

1.2农业机械的应用范围在逐步扩大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同时,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理环境下,农业发展条件有着千差万别,特别是山地和丘陵地带的农业发展,大部分需要依靠人工完成,这极大地阻碍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但是近年来,我国的农业机械新技术在不断发展,一些特定环境下可以应用的农业机械技术也开始出现在当代农业生产中,所以说,今天,在一些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农业机械的应用。有了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业机械和农业技术开始服务于我国的农业生产。由此可见,农业机械的应用范围在逐步扩大也是目前我国农业机械技术发展和应用现状的体现。

1.3农业机械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融合在逐渐增多

新世纪是科技飞速发展的世纪,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带动下,各行各业都有了新的技术突破,而对于目前行业发展而言,能够实现行业内部技术与其他技术的有效融合是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正是因为如此,当前农业机械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融合在不断增多。比如二维交互式绘图技术与农业机械技术融合是目前农业机械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技术,特别是在农机生产过程中,二维交互绘图的计算机处理为机械生产带来更多的便利,目前三维参数的出现也迅速成为农机技术发展中的宠儿,其优越性在也越来越大。总之,农业机械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融合在逐渐增多是目前农业机械技术发展和应用过程中的又一体现。

2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应用前景

从当前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来看,未来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好。首先,智能化和电子化技术的应用将会为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应用开辟新的方向,智能化的农业机械技术将会成为未来农业机械新技术应用的大趋势;其次,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应用将会为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应用提供更多的数据处理优势,有利于提高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应用效率,是农业机械新技术未来应用的又一方向。除了以上提到的两点,农业可持续发展、“绿色农业”等理念也会直接影响到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应用前景,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服务于农村生态平衡发展,同时农作物秸秆与根茬、畜禽集约化饲养中的畜禽粪便与废水、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渣废液等综合利用与无害化处理技术等也会逐渐增多,这也会是未来农业机械新技术应用的一种形式。

作者:叶秋楠 单位:辽宁省农机质量监督管理站

参考文献:

[1]蔡立华.新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J].北京农业,2015(06).

[2]齐忠军,李晓明.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4(11).

第三篇: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

摘要:

本文简述了山西省大同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及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作业水平;分析了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急需解决的矛盾;提出了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问题;建议

1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近几年,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推动下,通过各级财政支农项目的支持,山西省大同市农业机械总动力及配套农业机械保有量逐年增加。玉米、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在各生产环节逐步实现机械作业的基础上,全程机械化作业水平逐年提高。牧草生产与加工、柠条平茬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草业机械化生产技术,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试验示范等,已具备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条件。设施养殖、设施种植及杂粮加工等特色农机化生产,依托农业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和特色农机化生产示范区的典型示范,已初步实现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的突破。

1.1农业机械装备水平

目前,大同市农业机械总动力发展到1927927kW,农用拖拉机23598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4.7kW以上)11964台(总动力333096kW),小型拖拉机11634台(总动力140271kW)。配套机械保有量达到35915台(套)。

1.2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作业水平

(1)玉米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玉米生产中耕整作业、播种作业、地膜覆盖作业、化肥深施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收获机械保有量从2010年的87台,发展到2015年的986台,实施机械化收获4.8万hm2,机收水平在30%以上;中耕植保机械化发展相对落后,作业水平不足15%。

(2)马铃薯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从2000年开始在左云、新荣等地布点试验,马铃薯畜力播种机和中小型马铃薯挖掘机经历了将近10年的时间,直到2009年,依托民营企业在大同县落阵营建立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通过试验、示范,基本探索出适应晋北地区推广应用的马铃薯生产机械化集成技术。近几年,通过积极争取省级财政支农(农机化)项目的支持,新荣区、左云县、阳高县及浑源县分别建立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项目示范区。通过示范、培训、宣传,使当地农民基本认可,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及农机户基本掌握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但是,大同市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水平还相对落后,2015年播种机保有量不足400台,收获机械不足300台,机播作业水平只有24%,机收作业水平不足20%。

(3)莜麦、胡麻等杂粮机械化作业水平。杂粮机械化生产技术的推广起步较晚,发展迟缓,2010年以前,莜麦、胡麻及豆类等杂粮生产作业一直处于半机械化的水平,大多数沿用传统的畜力耧播、人工收割,脱粒环节基本还是人工打场或畜力碾场。直到2011年,在争取省级农机化推广项目的支持下,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新荣区相继建立莜麦、胡麻、荞麦全程机械化生产项目示范区,引进播种机、联合收割机。通过试验、技术改进和示范宣传,使莜麦、胡麻等杂粮生产机械化技术有了新的突破。经过近两年的跟踪考核,该项技术具备了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技术支撑。目前,杂粮类机播、机收综合作业水平只有10%左右。

1.3草业机械化生产作业水平

当前,秸秆粉碎还田肥料化利用约4.7万hm2,秸秆加工饲料化利用(包括青、黄贮秸秆收获,捡拾打捆、揉丝打捆、粉碎压块及制粒等)约2万hm2,秸秆基料、燃料化利用不足0.2万hm2。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率不足30%,秸秆焚烧屡禁不止。柠条平茬累计机械作业面积约1.5万hm2,加工利用率不足10%。牧草机械加工率达到78%,而机械化收获率仅有25%。

1.4农产品加工、设施农业配套工程技术水平

(1)农产品机械脱粒。农产品机械脱粒69%、机械清选21%、机械烘干0.6%,粮油机械加工占实际农产品脱粒的25%。

(2)设施养殖方面。畜禽养殖总量(折算为羊单位)6706438个,机械饲喂595986个,机械饲喂水平只有9%,机械清粪水平只有19%,机械环控20%,机械挤奶达到80%。

(3)设施种植机械化方面。设施机械微耕整50%,设施环境调控机械化面积只有20%左右。

2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的困难和亟需解决的矛盾

当前,大同市农业机械化虽有长足的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但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农民、农村和农业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些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不断显现。

2.1农机化基础设施脆弱,作业条件差

(1)在新农村建设中,农业基础设施确实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如村村通公路建设、水利设施建设等。但是,农村机耕道建设还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大中型拖拉机无法驶入作业目标地,这个情况在丘陵山区非常普遍,尤为严重。农机维修网点建设水平低、分布不均,乡村几乎没有维修点,农机具故障排除、维修极不方便。农业机械存放场、库、棚建设落后,多数停放在房前院后,机械保养水平差,农业机械损耗、损失严重。

(2)近年来,大同市虽然出台多项措施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但直到2014年,全市土地流转面积只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16%左右,由于80%以上的农业耕地还是家庭联产承包的形式,其经营规模狭小,很多地方仍保持着传统的小农经济耕作方式,不到2hm2的地块,分户经营,种植种类多,品种不统一,播种、收获期不统一,即使能够实施机械作业,但作业效率低、成本高,大中型农业机械难有用武之地,感到“憋气”。农艺种植模式不适应农机作业的问题也严重阻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2.2农业机械装备水平落后、发展不平衡

(1)平川地区,农机化发展虽然起步早,但是,大部分农业机械老化严重,更新换代乏力。小型动力机械多,大型动力机械少;运输机械多,农用作业机械少;农机作业配套机具少,综合配套率低,低档次机具多。而且门类品种有缺陷,机械化作业有短板。如黄花、黄芪及特色杂粮等生产加工的关键环节大多停留在人工作业的水平上。机具引进滞后,制约了大同市特色农机化的发展。

(2)丘陵山区机械作业条件更差。耕地多为坡地、条条地、河滩沟坝地,不平整,不规则,大中型机械进不去、转不开。而适应丘陵山区的小型机械少之又少。对适宜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引进、研制、开发及示范推广的项目十分罕见。现有的农机化示范、推广项目,对丘陵山区缺乏针对性。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面临严重困难。

2.3农民购买力不足、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一方面是农民购买力不足。由于大同市贫困县区多,农民收入低,导致农民购置农业机械资金不足,无力购买大中型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另一方面国家出台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补贴种类和品种方面,针对性不强(尤其是贫困的丘陵山区)。农业机械购买力不足也制约了大同市农机化的快速发展。

2.4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综合服务水平低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标志是机械化作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具体表现在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与装备在农业生产中的普遍推广应用。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是最前沿也是不可短缺的关键环节,推广工作直接面向农村,服务于农民。基层农机推广组织是农业机械化科技成果落地开花“最后一公里”的桥梁和纽带。最近几年,政府及相关部门对乡镇农技推广体系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改革,但是在调研中了解到,每次改革基层农机推广机构和人员都是弱势群体。改革后,全市保留61个乡镇农机站、26个区域农机站,绝大多数农机站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也没有网络通信设备,更没有技术服务的交通工具。从业人员130人,年龄严重老化,其中50岁以上的占80%以上,30岁以下的只有7人;学历偏低,绝大多数还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毕业的中专、高中生,取得本科学历的只有4人。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农业机械化促进,许多新机具、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与推广是这支年龄偏大、知识老化的农机推广队伍难以担当的重任,这也是制约大同市农机化发展的又一难题。

3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思路与预期

3.1发展思路

继续加快推进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逐步提高马铃薯、莜麦及胡麻等优质杂粮生产的机械化作业水平。重点抓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深松整地作业项目的实施推广。突出抓好秸秆综合利用、柠条平茬等草业机械化的发展。积极引导设施种植、设施养殖、旱作节水及农产品加工等当地特色机械化全面发展。全力推进大同市现代农业的发展。

3.2预期目标(2016—2020年)

(1)农机装备水平。农业机械总值由23.38亿元增加到46亿元;农机总动力由192.79万kW增加到241万kW;农用拖拉机由23598台增加到26000台。

(2)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主要农田作业项目机械化作业水平:播种机械化作业水平到2020年达到75%;收获机械化作业水平到2020年达到60%。

(3)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水平。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或以上。农村磨坊、油坊更新改造全覆盖。

(4)草业机械化水平。农作物秸秆、牧草机械化收获、青贮及加工等饲料化利用达到85%或以上,柠条机械化平茬达到2万hm2,实现加工转化60%,为养殖业持续发展提供饲草料加工保障。

(5)设施养殖机械化水平。大中型畜禽养殖场的机械饲喂、机械清粪、机械挤奶及机械环控等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0%或以上。

(6)设施种植机械化水平。设施种植、设施灌溉及设施环境调控机械化达到80%。

(7)教育培训及服务组织建设。“2016—2020”期间,教育培训农机人员2.5万人次,农机从业人员由2万人发展到2020年的2.3万人,有一定规模的各级农机服务组织由141个发展到2020年的200个。

(8)经济效益。农机服务经营总收入由11.72亿元发展到2020年16亿元,利润总额由5.62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7亿元。

3.3具体措施

(1)积极争取财政支农项目,拓宽农机融资渠道。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农项目,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建设农机化项目示范区,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为农机总量增加提供资金保障。

(2)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和布局。在装备结构上,要积极转变农业机械增长方式,在确保农业机械总量稳步增长的前提下,着力调整大中型机械与小型机械、动力机械与配套机械、种植业机械与农村其他机械的比例,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以存量优化促进结构升级,走量效并重、协调发展之路,推进大同市农业机械化全面发展。

(3)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积极扶持、引导和发展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建立多元化的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加大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引导农民进行合理的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促进大同市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

(4)鼓励科技创新,加快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支持当地特色农业新装备、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对承担该项目的农机企业给予技术挖潜改造的资金支持。鼓励引进、开发和研制适应当地农作物农艺要求的农业机械,促进农机与农艺的紧密结合,加快大同市特色农业机械化的发展。(5)加强农机新技术培训、农机产品质量监督和农机安全生产监理工作。探索和创新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拓宽服务领域,为加快大同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社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的农机服务保障。

4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建议

4.1加强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

增加财政投入,新建、维护乡村农业机械作业通道,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农机经营户修建农机停放库、棚,鼓励支持农机维修网点向乡村发展。

4.2加快土地流转,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创造条件

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拓展空间。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土地资源利用率,促进劳动力的转移,同时为土地流转提供支持。所以要加强部门支持,加大政策扶持,多元化投入、培养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引导、支持种植大户扩大经营规模。

4.3落实相关政策,鼓励农业机械实时报废更新

进一步鼓励农民购置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和服务到位的农业机械,推进老旧农业机械报废更新。

4.4增加地方性农业机具购置补贴

在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的基础上,增加地方性农业机具购置补贴,针对农机化发展落后的丘陵山区、贫困地区和特色农机化给予政策倾斜。对马铃薯、莜麦、胡麻及荞麦给予机械化生产作业补贴,提高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作业水平。

4.5强化基层农机化服务功能

深化基层农机服务体系改革。发展多元化农机服务体系,提高基层农机化服务水平,强化基层农机化服务功能。

作者:王永宏 单位:山西省大同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

第四篇: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摘要:

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农业机械化的作用和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其现状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农业机械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推动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和发展。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现状;问题;建议;措施

如今,农业机械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和应用,品种和数量日益增多,动力总量也大幅度提升。因此,为了有效地促进我国各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本文根据笔者多年实践经验,对农业机械化的作用和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其现状并指出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1当前农业机械化现状和存在的缺陷

1.1农机结构欠科学,整体发展水平较低

如今,随着党和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机械装备不仅普及程度加大,而且种类和质量也得到了本质性的发展。但是,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农机制造和推广,我国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不仅规模较小,而且存在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和新设备比例较低、自我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无法完全满足实践的需求。

1.2机械化程度和作业水平较低

当前,我国农村生产主要以农村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因此,社会化组织程度和生产效率并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农民的收入较低,对生产所急需的大中型农机缺乏购买力,急需政府的扶持。因此,这也是当前制约农业机械化生产和发展最为基本的因素。

1.3农机服务体系没有发挥真正作用

由于农机商品的特殊性,必须要有完善的服务体系作为保障,才能有效地发挥农机对农业生产的作用。客观而言,我国当前农机服务规模和内容并不理想,服务的规模和程度较为落后,无法满足当前逐渐市场化、规模产业化和社会化的农机事业。

2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相关策略和建议

2.1以完善的长效机制作为发展的基础

提高农民的购买力、解决当前农民可支配资金较少的问题是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前提条件。对此,政府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加强财政资金的投入和制定各种扶持政策,从而使得农民在现实的环境下能够购买大中型农机促进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同时使得自身再生产的社会属性得以实现。

2.2以科学的农机服务体系促进发展

客观而言,针对当前农业机械化的社会服务体系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缺陷,对此,必须要进行合理的创新,坚持市场的主导地位,使得市场能够真正发挥其对资源进行配置的作用,并科学地利用服务体系等手段,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农机服务体系;政府应主导建立和发展负责农机服务的组织,逐步推广农业生产者对农机的使用,从而最大程度地推广农机地使用;鼓励农业服务的逐步产业化,促进和规范其实践,引导社会化的农机服务;加强建设农机维修、销售等市场,实现规模化和专业化,从而使得市场主体得以壮大;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发展的契机,建设相应的平台,从而为农机产业和农机服务体系的发展提供支持。

2.3对不同区域的农机发展坚持因地制宜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农作物、地理条件、气象条件有着极大的差距。因此,在实践中要注意避免简单的“一刀切”,而是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针对性策略,真正实现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

2.4农业种植技术和农业机械共同发展

农业机械的推广和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只有在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条件下才能实现,否则先进的农业机械无疑将成为摆设。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两者实现紧密的结合,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这也是世界农业发展所遵循的基本规律。

2.5发展创新体制,促进农业机械制造水平的提高

如今,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影响一家企业最为重要的因素,对于农机企业而言,亦是如此。首先,要不断地对自身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加快新产品的研发,保证产品质量,并且通过诸如合并、联合等措施来规范市场,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力;其次,对于农机而言,制作水平直接决定了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因此,政府要加大对农机制造企业的管理和扶持,从根本上保证农机制造企业产品能够适应我国当今农业发展的需要,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或者设计质优价廉的农机,以利于农机的推广;最后,应当注重企业的知识产权,通过创新来增强自身的核心技术,并且积极地借鉴和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应当注意物理特性的掌握,根据农机作业对象的具体客观条件,如力学、热、振动等,进行有针对性的研发,并且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相应的档案资料库,为研发提供相应的参考。

2.6应当研究和推广节约型农业机械化

当前我国的农机制造和推广中,制造工艺较为落后,许多企业仍然在采取传统的粗放型的制造和生产模式,不仅资源消耗极为严重,而且对环境也产生了极大的污染。因此,必须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资源、资本、劳动三者之间的节约和相互促进为发展目标,替代原有的资本和劳动两者节约的传统模式,建立科技含量较高的节约型农业机械化体系,尽可能降低农机在生产和使用中对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注重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双丰收,不但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并且满足节约型社会所提出的要求。

3结语

产业化发展是农机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要选择科学的增长策略,对服务对象和市场进行优化建设,并且注意建立自身特色。唯有如此,才能完善产、加、销各个环节,最终发挥农机化在农业生产和产业结构中的促进作用,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作者:杨俊艳 单位:河北省沧县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