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信息技术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为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当前全体农机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笔者分析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概念,阐述了农业机械化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信息技术在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过程中的重要性及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化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业机械化水平;重要性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经历了以人力和畜力为主的传统农业到以机械化为主的小型规模化农业再到如今的以信息技术、自动化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不断更新农业生产方式。在智能化浪潮的推动下,信息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缩短了农民的劳作时间,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效率,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农业粮食产量得到了明显提升[1]。近年来,尽管我国的农业经济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但是在信息技术助推农业机械化水平的过程中逐渐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制约着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以及技术人员不足等问题制约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发展。
1农业机械化水平概述
农业机械化(AgriculturalMechanization)是指利用先进的农业机械装备进行农业劳作,用各种机械代替手工工具以及畜力工具进行生产的过程,农业机械化有助于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从而达到节约劳动力、减轻农民劳动量、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例如在种植业中,使用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机动车辆等对土地进行翻耕、播种、收割以及运输等各项工作,在生产的过程中主要依靠机械动力和电力,而不是依靠人力、畜力来完成[2]。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共经历了3个阶段:1)半机械化阶段。半机械化阶段的发展是在19世纪中期至末期,其特征主要是农业生产上广泛使用畜力进行牵引的简单农业机械。2)基本机械化阶段。基本机械化阶段的发展大约是在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主要表现为农业上基本采用拖拉机作为牵引的农业机械。3)综合机械化阶段。综合机械化阶段大约在20世纪中叶以后,主要表现为在农、林、牧、渔各业的生产环节上广泛使用更为先进的农业机器。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电子计算机等在农业中的应用的增多,农业机械化逐步向自动化方向发展。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最早开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后,伴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并取得了显著成就。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正式拉开了调整农民和土地关系的序幕。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深刻反思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发展走过的弯曲道路,统一了全党对农业问题的根本认识,提出了加快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逐步开辟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从此,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由弱到强,逐步发展壮大,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3]。
2农业机械化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大部分地区在农业生产模式上依旧采用最基础的农业机械化模式。因此,国家以及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农业机械化资金的扶持,多引入信息技术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与农业机械化深度融合,从而提高我国农业发展水平。
2.1农业化机械水平不平衡
当前我国在农业机械化开展过程中出现的严重问题之一就是地区之间农业机械化水平不平衡。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越来越稀缺,并且农村中的劳动力不足导致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在我国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由于收入较高因此农民购买农业机械较多,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4];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没有足够的收入支撑他们购买农业机械化设备,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较慢,农业生产水平低,农业机械化水平低。
2.2农机结构不合理
农业机械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1)农业机械老化严重,缺乏对农业机械设备的更新与换代。2)大多数农业区域的情况都表现为在农业工具上以运输器械为主,农业作用机械匮乏。3)在农用动力机械中,中小型动力机械占比较多,大中型机械占比较少。4)与农机作业配套的机械工具较少,不配套的情况较为普遍。5)中低档农机具占比较多,能够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新型机具以及高性能机具较少。
2.3缺乏科技人员
无论任何一个行业,科技人员都是该行业内的不可缺少的一环,科技人员在该行业中发挥着重要的连接作用,关乎农业生产的质量与水平。在如今信息技术助推农业机械化的进程中,科技人员更是农业行业中联系农业生产以及先进信息技术的重要群体,但是就目前我国农业机械信息化的发展情况看,我国优秀的农业科技人员十分匮乏,虽然我国本科学历的农业技术人员具有丰富的农业专业理论知识,并且人员群体较为丰富,但是他们往往都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很难真正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现代化的农业设备技术科学有效地传授给广大的农民群体,这一现象也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机械信息化的发展。
3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化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化中的应用已十分普及,以下是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化中比较常见的应用方式。
3.1农作物生产中的应用
北方地区以大规模的玉米和小麦为主,在传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玉米以及小麦的生产需要人力以及物力进行播种和收割,而随着玉米以及小麦生产成本的不断提高,这就导致农民在玉米以及小麦种植过程中所获得的经济效益较少,甚至还会造成亏损,导致农民农作物种植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打击。而应用信息技术后,玉米和小麦的播种收割全部依靠机械化的设备来完成,极大地降低了人力资源的成本,农民收益增加,激发了农民种植农作物的积极性[5]。
3.2总线通信应用
信息技术的应用还能够推动农业机械设备的标准化。农业劳动者在使用机械化农具时,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在驾驶平台内接入智能终端显示设备,然后根据相应的机械类型确定终端的设备型号,利用总线通信技术搭建串行结构的方式搭建通信线路,这样的方式可以将农业生产中的相关信息进行精准快速的传递,从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自动化,保证农业生产的科学性,助推农业生产的智慧化。
4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化上的应用已经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减轻农民负担,解决了农业生产力不足的问题,提高了农民收入,有效促进了我国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萍.探究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应用价值[J].种子科技,2021,39(10):117-118.
[2]岳守翠.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20,51(4):59.
[3]杨艳春,张慧.信息技术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探析[J].河北农机,2020(1):57-58.
[4]郭皓.关于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思考[J].种子科技,2019,37(16):167-168.
[5]杨森.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农业,2018(24):126.
作者:杨林 单位:江西省电子信息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