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推广嵌入性发展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业技术推广嵌入性发展,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农业技术推广嵌入性发展

摘要:

我国农村社会存在一定的社会结构特征,熟人社会的性质较为明显,因此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以政府、企业和科研人员为主导的模式在调动农民参与到农技推广活动中有较大的困难,而嵌入性发展模式充分的尊重了这种社会特征,通过示范点的作用,以专家、农技员、农村技术精英相结合的模式有效的嵌入到农村社会中,推动了农业技术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嵌入性;政府主导;最后一公里困境

1嵌入性、农业技术推广

嵌入性思想在经济和市场上的应用是由波兰尼提出,他从唯实主义思想出发提出,人类经济都是潜藏于人类社会之中,经济体系通常都是嵌入到社会关系中的,可称之为经济整体嵌入性的观点。这个观点的最初设定就是将经济视为一种政治、宗教以及社会关系的从属,否定了经济的自足的这一理论。但是又非单纯的将经济与社会的联系作社会网分析,而是把嵌入的人际关系网络作为一种近因进行分析,这才是经济社会学的目的,经济和市场虽未完全在人际关系上纠缠,但与更高层次的一些制度、文化和一些社会规则及情境仍然是嵌入较深的。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试验、示范、咨询以及指导和培训等工作,使农业的相关技术和科技成果能够广泛的应用在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和林业等农业各个领域,对于提高我国的农业技术和农业发展有重要作用。农业技术推广连接了农业教育、农业科技的研发和农户、农户与政府、农户与农户之间的重要枢纽。农业技术的推广是大部分国家在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效率上所采取的关键措施。我国通过农业技术推广,大大推动了农业技术的创新、粮食产量的提高以及生产效率提高。

2农业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2.1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模式。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受制于不同地区的农业经济状况与发展,因此不能采取统一的推广模式,我国农业技术发展推广主要有:第一是政府主导模式,通过政府由上而下的开展,这种模式能够使相关农业技术在研发和推广上进行统一的安排和调配,政府可以无偿提供给农户以技术和服务,受制于资金和人员调配等因素,这种模式的推广在不同地区效果差别较大。第二是由行业协会以及龙头企业进行推广,农业企业为了经济效益以及竞争力的提高,对于农业技术的推广也有一定的主动性,企业可以向农民提供统一的标准、技术服务和一定的科技形式,与农民之间形成互动,这种模式考验的是农民对企业的信任度、农民自身的素质以及企业的实力等,对于农民素质较低、资金缺乏的地区没有多大效果。第三种是农业科研和教育机构的推广,科研人员与农户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培训,可以大大提高推广效果和效率,但这种模式受制于当地农业科研的扶持力度,科研人员的主动性也是影响因素之一。现有的这几种模式都存在很大的不足,农业技术推广没有深入大众,缺乏更广泛和深入的交流,也缺乏整体、科学的规划,推广部门和单位的利益、农民的利益、农民的素质以及接受能力都制约着技术的推广,同时由于农业信息服务没有综合性的机制,农民的实际需要与农业技术的开发存在脱节问题。因此农业技术推广始终存在“最后一公里困境”。

2.2最后一公里困境。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力度不可谓不大,但始终无法以最为有效的方法推广下去,政府主导、企业主导、科研人员主导的推广都无法得到农民自下而上、主动积极的回应,因此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就出现了一个必须解决的、关系到个体农户切身需求的问题和困难,也就是“最后一公里困境”。这一困境的成因首先在于适合普遍推广的切合农民实际需要的技术成果并不多,我国的农业技术在科研领域虽然较多,但适宜于推广并适合农民需要的真正实用的技术却并不多。其次是农民虽然对于农业技术有潜在的旺盛需求,但真正会去采纳新技术的需求却并不多。各地在实践中,未必会采用新的技术。再次是相关推广部门的工作效率不高,经费和工作人员的主动性以及精力都不足以支撑农业技术推广的繁重任务。最后是需要开发更的发展模式和体制以调动各方的积极性,理论与实践更为紧密结合,协调各方的利益,更有效的进行农业技术推广。解决最后一公里困境就是要使农技推广模式和小农社会实现有效的对接。

3嵌入性模式对于农业技术推广的优势和效果

嵌入性发展模式与传统的行政命令式、企业推广式和科研推广式的推广模式有显著的区别,以农户为主体,并且注重挖掘农村中存在的技术精英,并调动他们在新技术学习方面的能动性,并通过乡村社会特有的熟人社会模式进行技术传播,从建立一个技术传播的小环境开始,逐步与农业技术的推广体制进行有效的对接,从而使技术的推广与农户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

3.1找准嵌入点。嵌入性发展核心在于有效的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与我国小农经济的有效的对接问题。找准嵌入点对于这一发展模式来说是最基本的问题。我国部分地区已经探索出了以示范点、农村技术精英以及村级组织为嵌入点的模式。示范点能够有效的解决农民数量大、地域分散以及规模小的问题,不必局限于成本高昂的点对点的推广模式,可以建立数量不等的技术示范点,对农民进行技术信息的指导与服务,然后通过这些示范点辐射并带动更多的农户进行技术应用,不仅能够大大降低推广成本,也更为切合农民学习习惯。这种模式有效的结合了农民种田的看样子习惯,示范点作为一个范本,能够起到很大的指导作用。农民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技术的探索。农村技术精英既掌握了基本的农业技术,从而参与到技术推广工作中,并作为当地人,能够更好的利用熟人社会的特点,进而更灵活的进行技术推广。农民对于农业技术人员的熟悉和信任程度对于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有正面的作用,这些技术精英通过自身的示范作用,对于其他农民所产生的影响会更高。这种示范点的推广作用会因为熟人社会特有的亲密度而出现差序性,关系越亲密,获得的技术信息可能越深入越全面,但这种亲密性又能形成一个巨大的辐射网,一层层的辐射下去,形成一个技术传播网。村级组织是动员农民加入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组织保障。农业技术推广必须首先进入农村,动用农村的村级组织动员、组织以及协调能力,使农业技术能更深入的进入各家各户,村级组织是联结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民之间的重要枢纽。

3.2精干的农业技术推广小组。在找到嵌入点之后,要成立一个由科研人员或农业教育机构的教授、当地县级部门的两名农业技术人员和当地的两名技术精英为骨干的小组,三者相结合,能够从理论上、实践上、操作上进行全面的培训和指导,并且能及时的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是产、学研相结合的典型运用,及时的解决在生产和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还能有效的完善技术,提高农业技术研究和利用的整体效率。这种推广小组模式有效的联结了研究者、技术推广员、个体农民之间的关系,从而使技术能够更为有效的解决农民的实际需求。

4结论

农业技术推广的“嵌入性”发展模式极大的尊重了农民在技术学习、实践和推广中的主体性,更遵循了我国农村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利用熟人社会的特征,通过农村本地的技术精英有效的化解了技术推广与个体农民之间的熟悉度和信任度,改变了政府、企业、科研人员主导下的被动模式,有效的运用多种力量参与到农业技术推广中,极大的提高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使农业技术能够更快、更有效的服务于农民和农业的实际需求。

作者:李艳荣 单位:友谊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孙明英.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典型模式及其效应与创新[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6:41-42,95,193.

[2]符平.“嵌入性”:两种取向及其分歧[J].社会学研究,2009,5:141-164+245.

[3]康捷.加快推进农村科普信息化建设助力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难题[J].辽宁经济,2013,12:23-25.

[4]孙旭光.现代农业技术发展推广新模式的探索[J].中国农业信息,2013,23:215-216.

[5]陈辉,赵晓峰,张正新.农业技术推广的“嵌入性”发展模式[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6-80,88.

[6]刘建平,陈文琼.“最后一公里”困境与农民动员———对资源下乡背景下基层治理困境的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6,2:5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