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推广论文7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业技术推广论文7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农业技术推广论文7篇

第一篇

1、农业技术研究的推广力度不足

在技术推广过程中,农民最认可的仍然是那些能够看得见实际效果的技术,很少有农民去冒险尝试一些效果无法确定的技术,而当前农业技术的研究主要由政府和科研单位牵头进行,农民没有参与到科研实验的过程中来,他们没有体会新的技术成果对于农业生产带来的好处,仅仅凭借宣传推广无法打动农民。

2、农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2.1农业技术的供需特点

当前在农业技术的供应方面,容易受到科研经费和推广资源的投入影响,农业技术的主导者政府部门与科研单位与农民之间缺乏直接的利益联系,因此农业技术的产出和推广应用之间不存在必然性,农业技术的需求容易受到结果导向的影响,受到农作物生产周期及自身条件的影响,农民自身抵御风险能力差,一般会选择低风险的方式来获取技术,尤其是在当前单户农民自主经营的情况下,给农业技术的广泛普及带来了较大障碍。

2.2农业生产的整体利益偏低,农民缺乏技术引进动力

从当前农业经济的发展来看,农产品的价格与国际市场相比普遍偏低,农民的收入不足,而劳动力价格和市场其他消费品价格偏高,导致农民的整体收益较低,他们倾向于维持现状,而不愿意引进更高的技术。另外在一定的土地经营面积限制之下,农民在满足自身需求的情况下,开始逐渐脱离农业生产而进入城市打工,导致农业生产的人才不足,农民缺乏农业生产的动力。

2.3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影响技术的引进和普及

农民的文化水平和技术运用能力客观上影响着他们对农业技术的转化率,制约着农民对农业技术的需求,当前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偏低,在农民当中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较高的人都选择了脱离农业而进入城市当中,近几年农民的青壮年劳动力资源向二三产业的专业,促进了城市化水平同时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农民整体素质不高,他们对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水平缺乏重视,导致对农业技术需求不足。

3、农业技术创新策略

3.1完善农民生产保险以政府为主导,推动商业性的保险企业参与到农业市场当中来,开发与农业生产加工环节相关的保险业务,为农民的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提供巨大保障的同时,实现保险业务的农业方向拓展,可以积极借鉴国外的农业保险的成功经验,采取政府推动和农民自主选择相结合的保险运营模式,旨在鼓励和倡导农民采用新技术,提升农业生产的整体技术水平。

3.2促进土地的规模化经营

农业产业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以及农业的规模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有利于农民更好的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在技术的引进和吸收转化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区域化和规模化的特色农业生产也将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3.3政府部门继续增加扶持力度

政府应当从增加农业技术科研投入和基础推广建设等方面,保障技术的产出和推广,大力宣传和培养农业科技人才,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用信息化的手段完善农业生产环节,让农民真是的感受到农业技术的应用所能够带来的生产的便利以及生产效率的提升。

3.4丰富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当前农业技术推广重点依赖于基层农技人员,未来应当拓展技术推广渠道,例如采用树立农业技术应用典型,通过树立榜样来影响广大农户的技术应用态度,通过大众媒体以及政府宣传等多种方式,增加农民对农业技术的接触,当当前以农业技术指导为核心的技术推广转变成为农业生产及销售全流程的服务,切实推动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及加工等各方面的应用。

作者:申宁 单位:黑龙江省嘉荫县朝阳镇人民政府

第二篇

1、现代农业技术集成化创新———组装配套模式

随着农业生产由人工、畜力和小农具转向依靠机械作业,生产经营由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转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需要集成推广以机械化为载体的区域性、标准化高产高效模式。农业技术集成推广模式能够明显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农业机械化能直接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经营信息化既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和机械化,又能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水平和经济效益。

1.1、以优势区域主导产业技术集成的组装配套模式

例如:2013年,以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的成熟模式为基础,农业部组织专家统筹考虑不同区域作物种植布局、茬口安排、光温水等资源禀赋,进行组装配套,完善配套,制订了涵盖四大区域,29个粮食生产优势区域,涉及玉米、小麦、水稻、马铃薯、油菜五大作物,以不同主推技术为核心的58个区域性、标准化高产高效模式。

1.2、以重点产业技术集成为核心的组装配套模式

例如:蚕桑产业涉及种植、养殖、加工多个学科,长期以来都是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农工贸一体化的运作模式,基本形成了以桑园种植技术为核心,对养殖技术和加工技术进行组装配套,不断融合,成功地建立了蚕桑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当然,蚕桑产业内部劳动密集、劳动强度大、机械化技术落后与现代农业发展的矛盾仍然存在。

1.3、按农作物生产环节综合多项技术的组装配套模式

例如:将多项农作物种植技术集成应用于生产是最常用的推广模式,武志勇在《玉米组装集成高产栽培》一文中介绍,采用玉米种植多项技术即品种技术、二比空栽培核心技术、密植技术、水肥技术、常规田间管理技术等组装集成技术实现了高产。

1.4、按技术服务类型综合多种技术的组装配套模式

例如:根据农业项目的需要,开展信息技术、种子繁育、基础工程、节水灌溉、大棚设施、农机作业、废弃物利用等技术服务,综合选择现代农业技术进行组装配套,多措并举。孙福岭在《技术集成机制创新高产创建促双增》一文中介绍,牙克石市农技中心及农技人员利用“小麦苗情远程监控与诊断管理关键技术”,结合其它种植技术,根据监测数据分析,及时小麦推荐管理措施。

2、构建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平台,建立组装配套“技术工厂”

国际上已经有两种典型的农业现代化模式:一是人少地多的美国模式,二是人多地少的日本模式。而我国运行着四种模式:①外向型创汇农业模式。②龙头企业带动型的现代农业开发模式。③农业科技园的运行模式。④山地园艺型农业模式。就农技推广而言,主要依靠以农户经营为主的农业科技园区模式,它不仅能够融合各项技术,整合资源,而且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实现集约化经营。近年来,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规模不断增长,到2010年,农业科技园区已达4000多个。利用科技园区为载体,对各种现代农业技术进行组装配套和试验示范推广,就像生产技术的“工厂”,像管理“工厂”一样管理农业生产。一方面,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是农业科技体制深化改革、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平台,作为农业技术组装配套、科技成果转化及现代农业生产示范的载体,农业科技园区是集成现有农业科技成果,对现代农业技术、新品种、新机具和新设施进行试验示范必不可少的硬件,把集成技术当作软件的话,软、硬件齐全才能确保农技推广体系运转。另一方面,培养职业农民不能只靠举办培训班、田间技术指导、农资配套服务等形式,主要靠实践操作和总结交流,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农艺技术、农机技术、经营管理等等。所以,从农民全面掌握各种现代农业技术的角度,更需要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为他们提供技术组装配套服务。

3、结论和建议

现代农业技术组装配套的推广应用,无疑具有强大的优势,可以提高单位农产品产量,可以改善农产品品质,可以减轻劳动强度,可以节约能耗资源,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使农业由单独依靠资源扩张转变到依靠提高综合生产率,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方式上来。农业科技园区是技术产业化的孵化器,它将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生力军,形成高效农业园区的开发基地、中试基地、生产基地,以此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和现代农业建设的运作模式。建议政府重视农业技术的组装配套,建立集成化推广模式,加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科学布局,合理规划,把它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对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实行以农户投资为主,政府以奖代补,运作方式推行科技承包和项目负责制。应当有规划、有选择、有重点地加以扶持,将农业科技园区建成技术转化的推广基地、职业农民的培训基地和科技创新的示范基地。

作者:杨春明 单位:云南省凤庆县农业局

第三篇

1乌鲁木齐县农业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1.1农业推广人员年龄老化学历低下

乌鲁木齐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单位职工的平均年龄在46岁以上,而且长年劳累,大多数患有各种疾病,处于严重的青黄不接状态中。全站现有在职人数22人,其中年龄在50岁以上(含50岁)12人,40岁以上(含40岁)50岁以下5人,40岁以下的仅有5人。乡镇农技站从2003年以后,再没有进过1名大中专毕业生,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乌鲁木齐县下辖2镇6乡1牧场,均设有农业技术推广站,核定编制数30人。除退休人员外,实际在岗数为13人,有7个编制为乡镇挤占。乡镇农技站中具有农艺师职称的技术人员6人,其余均为初级,有大学本科学历1人,其余为大专或中专学历,平均年龄45岁以上。

1.2农业推广体系建设资金不到位

没有经费来源,原来市农牧局每年还下拨县农技站一定工作经费,2005年以后再没有此项经费,只能依靠市、县科技组织部门立项争取经费开展工作,以至于造成当前重试验示范,轻农业推广的局面。当前中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的经费主要来源是地方技术推广员的基本工资与基本事业补助费,技术推广项目经费绝大部分来自省里和国家投资。对于国家级省级农业技术推广经费,首先经过县财政,然后到农牧局,最后到达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据统计,原本有限的农业技术推广的项目经费被截留,农技推广经费被行政主管部门私自用到别处或是扣留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

1.3推广组织不健全、推广技术手段落后

目前乌鲁木齐县6个乡镇农技站中,只有板房沟农技站拥有200?的办公场地,其余各站均由乡镇安排办公场地,各乡农技站均没有独立的实验场地,也没有相应的分析化验等仪器设备,没有大型交通工具,只有2辆摩托车。县乡农技推广部门目前基础设施、办公场地、试验场地严重不足或没有,影响正常业务的开展以及自治区、市业务部门项目、经费和资金的争取。

1.4管理体制不顺

1992年简政放权以后,县、乡农技站由隶属关系转变为指导关系,人财管辖权下放后乡镇农技站农业推广人员大部分时间只能完成乡镇党委和政府的日常行政事务工作,根本无法集中精力下乡普及农业技术推广,也不能及时配合协调县农技站的工作,形成管理断层的局面。乡镇农技站人员编制被严重挤占,简政放权后,乡农技站人事管理权限划拨乡镇,各乡镇随意挤占农技站编制,如乌鲁木齐县乡站编制暂定为30名,现实际在岗只有13人,有7个岗位被乡镇随意挤占,安排非专业人员,如有的乡镇驾驶员都占农技站编制,编制被挤占,急需的专业人才又进不来,大大减弱了乡农技站的技术力量,在岗的农技人员又忙于完成政府事务,严重影响全县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管理体制不规范是乡镇和县区主管部门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依附各级行政部门而设置的事业单位,管理问题一直没有理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行政倾向较强,而市场导向性较差,忽略了其服务对象———农民的意愿。很多地方改革后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从事行政中心工作的时间都在70%以上,有些地方的农业技术人员当办公室文员一样使用,根本无法集中精力从事技术推广工作。

2优化乌鲁木齐县农业推广体系的对策

2.1优化农业推广队伍

一是编制出专业人才引进计划,吸引大量的专业人才走到基层队伍中来。二是加强控制非技术人员进入推广队伍。三是全面实施农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稳定技术骨干,辞退非专业人员,确保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不低于80%。

2.2加强政府对农业推广的支持力度

农业技术推广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要使其更好发挥作用,除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自身要深化改革、创造条件外,还需要各级政府及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也需要相应的政策措施、资金支持等外部条件作为坚强的后盾。一要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专项基金,并用到实处。二要利用国家宏观调控加强农技推广资金的投入。

2.3推广新品种,引进新技术

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上,第一,要重点围绕乌鲁木齐县的地理环境和自身特点,了解市场的需求,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的推广,提高新品种、新技术的到位率、入户率。第二,在服务范围上,积极展开生产前后和技术、物资、信息等方面的综合配套服务,拓宽服务区域,特别是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积极参与农产品的流通,开展产销中介服务。农业技术推广的技术定位是农业技术推广发挥作用的先决条件,没有先进适用的技术,农业技术推广也不会发挥重大作用,所以必须加强对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力度,要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把乌鲁木齐县的农业科学技术发挥到极致。

2.4理顺管理体制

乌鲁木齐县现行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着政事不分,行政代替推广的现象,应按照政事分开、小行政大事业以及发挥整体优势的原则,一是分清各个岗位的职责,农业行政主要负责宏观管理、执法、工作监督与协调等。技术试验、技术推广、技能培训、质量监测等职能由推广部门负责,技术推广部门服从农牧局的领导,农牧局要指导而不代替技术推广部门的工作;二是健全乌鲁木齐县农技推广机构的设置方式,发挥整体优势,推进综合办站,对农产品的优势产业区可以兴办专业推广站。

作者:陈祖金 马瑛 单位: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

第四篇

1、对外合作的发展制度给农技员的技术推广带来的影响

基层的农业技术的推广制度对农技员的推广行为具有一定的作用,它可以有效调动农技员推广技术的积极性。其中,对外合作的发展制度对农技员的技术推广具备一定的作用,为了强化农技员的技术推广,对外合作的发展制度需要扩宽资金的来源,是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在对外合作的发展制度中,开展社会化服务,可以显著提高农技员推广技术行为的质量;但是人均的项目经费却不能有效提高农技员的技术推广,因为对外合作的发展制度对农技员的机理影响不同。开展社会化的相对服务,可以提高农技员推广技术的经济回报,也能够拓展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制度的经济渠道。这要求农技员能够主动关注农户的需求与技术,加强推广农业技术的效果。

2、人员的管理制度给农技员的技术推广带来的影响

在管理农技员的方面,管理人员应该对农技员进行优化管理,可以根据农技员的个人成绩考核、发放奖金、工作收入和培训时间的长短等方式给予农技员推广技术一定的动力。因为在录用的考试中获取高分不代表他们工作到位和出色,管理人员可以根据个人成绩和个人利益优化农技员的技术推广质量。因为根据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制度来看,经济激励在提高农技员技术推广方面仍然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是改进农技员技术推广的保障。为了保证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提高与加强,有效管理好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单位应该重视对农技员的技术推广行为的管理制度。

3、工作的设计制度给农技员的技术推广带来的影响

通过对农技员的工作研究表明,农技员必须要及时进行农业技术工作的交流、参与观察农业的生产和按时填写工作日记;这样可以对展开技术推广具有积极的影响。另外,基层农业技术存在的约束制度不够完善,不能约束到现在农技员的技术推广,导致了很多制度在农技员的技术推广中只是以形式存在,没有真正落实,例如说:工作总结的有关制度、分户指导的制度。在聘用高分的农技员之后,还应该定期对他们进行专业的培训,给予他们一些锻炼,保持他们的技术推广技术推广工作切实到位和优秀,所以,在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过程中,要更加明确模型评估结果,加强工作制度的落实,不断优化和完善工作的设计制度。

4、经济保障制度给农技员的技术推广带来的影响

俗话说“经济是发展的前提”,农技员的物质方面是否有充足的资金费用,对农技员的技术推广行为占据着显著地影响,足够的资金费用,不但可以保障农技员的技术推广具备科学性,还可以保障农技员推广技术的活动物质方面的满足。虽然说人均的推广事业费对农技员的推广技术行为没有产生很显著地影响,但是推广业务的经费比重在农技员的技术推广行为中却占有很重的地位,增加农业技术推广支出金额的比例可以改善农业技术推广的教学条件、化验设备、配备实验等条件,为开展农技员的技术推广行为提供良好的环境,所以,业务费对农技员产生的作用相对显著。在考虑业务经费的结构体系时,需要改革优化符合科学性,保障农技员的平均技术推广行为有效提高,这样才能整体提高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水平。

作者:李国伟 李艳萍 单位:高陵县种子管理站

第五篇

一、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发展过程

我国在长期的发展中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这套体系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发展。

1.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五七年是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探索形成阶段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经济水平比较低,人们的温饱问题没有保障,而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要解决了农业问题,便能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因此农业部提出了农业技术推广这一体系,这是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开始阶段。

2.一九五八年到一九六五年是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初步发展阶段

在这一时期,我国开始注重科技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具有专业技能的科研人员,并且将他们分配到各个地区,推广了新兴技术和先进的思想,大大的提高了农业的劳动生产率。这一时期我国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3.一九六六年到一九七六年是我国基层技术推广体系的困难时期

1966年,在我国爆发,长达十年的活动严重扰乱了我国的社会秩序,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而刚刚得到发展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但在这段时期出现了另一种农业思想,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4.一九七七年到一九九二年是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恢复阶段

在经历了十年的后,我国的农业部和党中央认识到必须要依靠科学才能达到发展经济的目标,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被重新得到重视。

5.一九九二年到二零零一年是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立法保障阶段

在这一时期,我国的基层农业推广体制又出现了一次波折,随着我国向市场经济转换,我国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被忽视,但最终党中央认识到农业对于我国的重要性,便在1993年颁发了《农业技术推广法》,使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有了法律的保护。

6.二零零一年至今是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进完善阶段自从我国进入是世贸组织后,我国的农业受到了国内国外的共同夹击,原有的基层农业推广体系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我国将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作为了农业工作中的首要任务。

二、目前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1.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首先,我国目前的推广体系是不完善的、投入相对来讲还是不够多、国家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策对推广该体制进行大力支持;其次,我国目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不高,没有办法很好地推广和改革基层农业的推广工作。

2.对出现上述问题原因的分析

首先,政府和国家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进行过多的干预;其次,由于我国目前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制还不够完整;最后,在农业技术推行中没有找到主体。

三、对于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出现问题的对策

首先,国家应完善和推广《农业技术推广法》,并在新的经济发展条件下不断地对该法进行改进和完善;其次,要正确把握好政府对农业的干预力度,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进程;最后,要坚持以我国的基本国情为前提进行基层农业的技术推广工作。

四、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的意义

我国加强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可以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保障了我国人民在物质方面的满足,并且,在社会的科技的发展中,只有加强我国基本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才能实现国家的迅速发展。

五、结论

我国当前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仍在进行当中,我们要在推广该体系的同时,发现问题,并改正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业问题将是我们在今后工作中一直需要重视的问题之一,将加快我国农业与经济的共同发展。

作者:袁家明 陈其荣 单位:云南巧家县白鹤滩镇农业综合服务站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农业局土壤肥料工作站

第六篇

1、项目实施的基本情况

凤梧镇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要,确定了水稻、玉米、火龙果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的三大主导产业。在2012年的基础上,确定了推广新品种5个,其中,水稻2个、玉米2个、火龙果1个;新技术4项,其中,水稻2个、玉米1个、火龙果1个;精选了科技示范户30户,其中,水稻科技示范户10户,玉米科技示范户10户,火龙果科技示范户10户;建设了3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重点示范推广农业提质增效实用技术,切实起到示范推广作用,分别是:山环村水稻高产示范基地、仕仁玉米核心示范基地、新勉村火龙果科技示范基地。每个基地有专门的负责人和技术指导员,前期做好实施方案,中期做好田间调查记录,后期做好总结。在不同的生产环节组织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及辐射户到基地参观学习。1.3%项目实施取得的主要成效通过实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切实理顺了农技推广机构管理体制,发掘了各方面的潜在力量,提高了广大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快了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广大技术人员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大力支持。通过培育科技示范户,群众对科技兴农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出现了“村看村,户看户,群众都看示范户”的新景象。示范户和示范基地的产量和效益也十分明显。对示范户做了经济效益调查,山环村水稻高产示范基地采用统一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防治病虫害、推广免耕抛秧和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农业技术,经验收田组测产,示范片产干谷7935.82kg/hm2,超出普通大田688.81kg;玉米核心示范基地主推品种正大619产量达13779.1kg/hm2,较非示范地增1504.18kg/hm2;火龙果科技示范基地以增施有机肥为主进行了示范,产量达36119.4kg/hm2,收入54179.10元/hm2,比一般种植户增产3253.73kg/hm2,收入增4880.6元/hm2。新勉村火龙果科技示范基地成为2012年下半年经济观摩的亮点,接受镇内外参观、考察学习数十场(次),受到了群众好评。

2、主要做法

2.1加强组织领导,配足技术力量

为确保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工作顺利开展,根据县农业局有关文件精神和项目建设协调领导小组要求,全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2013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并提出了建设目标。2013年8月26日,凤梧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开始启动,继续聘请县农业局相关的专家3名,组成了项目实施专家团,负责制定技术规程,开展技术培训和试验基地的技术指导工作,筛选聘任了3名责任心强,有较强业务实践能力,有组织群众工作经验和良好作风,勇于吃苦、乐于奉献的农技人员担任技术指导员,为项目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2.2、着力培育科技示范户,发挥示范作用

根据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积极实践探索了“农业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模式,建立了农技人员抓示范户,示范户带动辐射户的农业技术推广新模式。一是培训农业技术指导员。根据县农业局统一安排,加强了对3名基层农技指导员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现代农业发展形势、现代农业发展以及农业新技术与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形式采取专家授课、基地实习和外出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并将培训成绩与目标考核相结合,培训成绩和结业证书载入个人档案,作为提拔、评优、评先和年终个人考核的重要依据。通过各种方式培训农业技术指导员,有效地解决全镇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问题。二是精选科技示范户。选择有一定文化程度、种植水平较高、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能带动周边种植户,依靠先进种植技术发展的种植大户,按照公开、公平、公正、自愿的原则经过相应的民主程序确定。经所在镇政府批准并进行公示,后报县农业局备案。经过精选对比,筛选了30名作为科技示范户,其中水稻产业10户、玉米产业10户、火龙果产业10户,每名技术指导员指导和培训示范户10户。为确保指导员发挥应有作用,我们还明确了技术指导员的工作职责,每个技术指导员分别与县农业局、科技示范户签订技术服务协议,明确了双方权利和义务。所有技术指导员在入户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分户指导方案,填写了《技术指导员手册》、《示范户手册》,分门别类地指导农业生产技术,发放技术指导资料,示范户物化补贴也已全部发放到他们手中。为使示范县项目取得实效,进一步提高科技示范户带动辐射能力和农民种植水平,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切实加强对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工作。一是集中对科技示范户、种植大户进行培训,重点围绕主导品种、主推技术进行培训,辐射带动周边农户;二是派出农技人员直接送技术到乡进村,组织科技示范户和辐射户开展新型农民培训。2013年共进乡村培训6场(次),培训指导农民2000多人,发放技术资料2000多份。

2.3搞好示范基地建设,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结合产业分布和种植特色,建设了3个示范基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各示范基地都制定了详细、具体的实施方案,成立了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技术专家组,负责技术方案的编制,制定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在每个基地明确了一名负责人和一名技术指导专家,负责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为切实搞好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我们整合项目资金,完善了各项配套设施。如,新勉村火龙果科技示范基地,投资5万元多,完成了路面、水电、水泥杆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组织基层农技人员和科技示范户到试验示范基地现场观摩和学习,充分发挥了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县农业专家、县主要领导多次到科技示范基地进行参观考察,对基地建设给予充分肯定。

2.4严格项目资金管理

为确保项目资金落到实处,建立了资金专户,实行专户管理、专项使用。资金支出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执行,全部用于农技人员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费用、农业科技示范户的物化技术补助、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补助、专家组费用、农技人员和新型农民培训费用、技术资料印刷和制度建设、工作考评等费用支出。

3、项目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3.1管理机制运行问题

虽然全镇现有的农技推广人、财、物权全部归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管理,但所在镇政府还是挪用在岗农技人员从事业务推广以外的计生、安监、驻村等工作,部分农技推广人员只能长期从事乡镇安排的非农技推广的其他工作,专业的农技推广人员反而成了兼职人员,一岗多责的现象普遍存在,而且目前在职的人员年龄已偏大,都是40周岁以上,有2个已接近退休,导致农业推广工作有专岗而无专人负责。农业科技推广工作面临人少事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难的局面,上下联动的管理机制难以形成。因此,调整现有管理体制,真正落实农业部、区农业厅关于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要求,实行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人、财、物权归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管理,实行主管部门、乡镇、农民代表三方考核,考评结果直接与人员晋升、职称评定等挂钩,把农技推广人员从其他兼职岗位中彻底解脱出来,让农业科技人员安心扎根基层、专心干好本职事业,有利于农技推广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3.2硬件设施条件问题

投入不足是全镇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财力有限,无力保障农业科技推广所必需的设施设备,镇农技站也只能配备简陋的办公用房和办公桌椅,致使办公、生活条件仍然十分简陋,镇农技推广站5人只有一间办公室,推广人员所用的交通工具和通讯设施全是私人费用开支。为此,加大资金支持,完善硬件建设,按照农业部、区农业厅项目投入导向和重点的要求,争取国家资金对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技推广体系的业务推广条件和生产、生活环境,加快提升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硬件水平和服务能力。

3.3农技推广队伍素质问题

目前全镇农技推广在岗人员年龄结构偏大、知识老化、指导能力不强、业务水平不精等问题仍然突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对外交流少,外出学习交流和业务培训基本没有,新型实用技术推广难度加大。建议加快人才管理机制,科学化、规范化的农业人才引进机制和留用人才的保障机制建设。一是吸纳优秀农业毕业生充实壮大基层农技推广队伍,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办法,有计划、分批次地对基层农业科技人员进行知识更新;二是建立形式多样的专业学习培训班,不断地深入学习和广泛交流,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基层农业推广体系稳定、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农旭 单位:广西平果县凤梧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第七篇

1、孙村镇农业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业推广人员在岗少,年龄偏大。由于乡镇事物繁杂,体制不顺,条块分割,人事分离,形成了“管人的不管事,管事的管不了人”,经费支出受限,大部分农技人员从事乡镇的城市建设、环境保护、计划生育等关系政府考核的事务中,真正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约5人,包括种植、养殖、农机,且年龄结构偏大;二是农业工作需要政府投入,而目前土地财政的现状得不到政府重视;三是从事农业工作的专业性人才少;四是专项资金少,某些工作只能做表面宣传。

2、孙村镇土地使用情况

2.1土地流转方式

孙村镇的土地流转从2010年开始,伴随着农民城镇化建设,转移农民3万人,流转土地1595.93hm2。一是大户或公司通过村委会进行流转;二是农户私下和种植户进行口头或书面的协议;三是因村委会在土地流转前、中、后期要承担大量的调解工作,为保证双方利益,结合实际,给予村委会一定的流转补助。

2.2农业大户对农业技术推广的需求

目前,孙村镇农业大户种植水稻与小麦。一是水稻、小麦的全程直播过程中需要水肥管理技术与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生产技术不仅大户要掌握,还要帮助大户培养人才,提供技术扶持。在实施过程中推进节水生产,环保性用药施肥,做到农业生产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这需要大量的技术和监测人员、措施跟进。大户的种植品种单一,土地利用价值较小,由于受管理技术的限制,流转规模不大,一般在133.33hm2以内,或者流转的目的不主要是种植效益,而在于获得流转或粮食保险补助。高经济效益的作物种植尚未起步,没有充分发挥规模经营的效益。二是农田水利设施的维修支持。这方面需要政府财政有关水利部分根据规划来务实稳步推进。三是公平公正的农业受害的保险赔付政策兑现。首先要破除政策保险公司的赢利观念,在保证国家这一惠民政策实施过程中,如何做到公平公正很重要。目前特别是农业大户的受灾赔偿备受关注,由于赔偿金额高,面积大,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这也是腐败最易滋生地。

2.3农业散户对农业技术推广的需求

散户的面积小,对技术需求不高,大部分中青年以务工收入为主,农业收入劳力多以老年人为主,自给自足性质多,所以在项目实施和技术上积极性不高。

3、孙村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对策

3.1加大政府对农业的重视力度

由于土地财政的限制,大量压缩农业工作人员,农业编制不一定在农业岗位,农业人才被挪到其他岗位现象很严重,造成了农业人才损失,因此政府要在支持发展农业科技的同时,继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普及农技知识,培养农机技术人员。

3.2结合“四风”的整治加强农业技术人员的自身建设,提高服务“三农”水平,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加强工作纪律,严格奖惩措施,加强在思想、作风、制度、流程上的整改,加强舆论宣传。

3.3加大对农业人员培训

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力度,培训内容要与现实社会发展和未来农业工作相结合,要分层次培训,以适应未来农业工作。

3.4强化农技人才队伍

由于人员编制限制,大专院校毕业生不能进入农业推广队伍中来,农业推广人员的知识水平层次得不到提高,农业推广后继无人。因此,要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人才方针,建立高科技农业人才引进专项资金。

3.5加大对农业惠农资金或项目资金审计

为切实管好用好农业发展建设资金,让国家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确保农民真正受益,定期组织开展农业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项目建设地方承诺的配套资金落实到位情况的审计调查,确保建设资金及时到位、安全高效使用,净化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环境。

作者:刘雪花 单位: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孙村综合服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