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业经济精准发展模式的创新,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借助大数据理念与相关的技术、运营模式,能够以科学、多样的生产管理方式,进一步提升耕地、播种、施肥、收割、存储、育种等多个环节的操作效率,加快农业的信息化转型、现代化发展。而在此基础上,不断促进大数据运营与本地优势农业资源的整合,打造开放式、智能型、集约化的精准发展新业态,从而充分撬动区域农业经济自我造血、创新发展的内生力。 关键词:大数据;区域农业经济;精准发展模式 随着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体系中的适配与推广,借助全新的科学技术、充分发挥本地的区位优势、促进对各类生产要素的深度配置,也成了当下加快区域农业经济精准化发展的主流共识和可行路径。而大数据理念、技术及其运营模式与区域农业的对接,不仅要遵循对等开放、合作共享的基本原则,而且也要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进行突破与创新,尤其是基于区域农业经济存在的差异性与多样性,除了要建立健全现有的农业生产信息采集与管理机制之外,必须同步跟进对于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生产加工与质量安全、农技推广以及农民培训等关联工作的优化,真正立足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充分发挥农业数据资源推动宏观管理、激发市场活力乃至增强生产能力的驱动作用。 一、支持区域农业经济精准发展的大数据统筹方式 考虑到农业自身所存在的周期性、天气依赖性以及粗放性等一系列制约性因素,应将收集、分析以及预判大数据的统筹机制作为发展重点,从而为区域农业经济的精准运营创造有利条件。 (一)精准引导区域农业种植的市场预测。按照市场规律对区域内的农业经济进行全面的预判,运用政府相关部门与各种研究机构等权威机构或组织的关于农业生产的大数据,以精准引导各种农作物的生产与营销,能够确保区域内的农业稳定、健康发展。首先,精准引导农作物配套种植,以避免区域内作物品种过于单一的农民生产经营与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潜在风险。尤其在关于农作物特性的大数据指导下,科学运用不同作物之间具有相互帮助功能,如作物之间自然授粉、一种作物对另外一种作物具有治疗病虫害的作用等,以精准追求区域农业的优势联合发展。其次,精准引导农作物种植量,以避免盲目跟风性的扩大投入,引导尊重市场规律的利润最大化的理性投入。如在水果产区种植量最大、成熟季节集中的水果,进行成熟季节与产量分流性的品种改变或升级,保障区域农业以作物或作物品种的多样性,满足市场多样性消费需求,以提升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 (二)精准主导优势农产品生产的农业指数。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不仅会受到国内的各种因素影响,也会受到世界其他各国以及国际事件的影响,形成综合性的国际国内的动态指数,如国家农业农村部的农产品批发价格的200指数、国家商务部的市场商务预报指数与新农村商网的各种数据、国家气象部门的气象数据等,能从国际、国内宏观视角对相关农产品的发展做出精准的指导。一是运用大数据精准导引区域农业生产所急需的信息流与资金流。根据区域内的整体耕地面积、各种作物的种植面积、作物种植的类型、作物种植技术等既定要素,以及相关作物及其原产品和加工品的市场数据,精准预判相关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的信息,为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导引更精准的资金流,在支持与服务生产的基础上,去实现投资者、生产者、营销者的多赢。二是运用大数据精准确定区域农产品的原产品、初加工品、深加工品的比例,在开辟多样性农产品市场的基础上,有效地引导农产品的多元精准发展。 (三)精准整合农业资源的技术参数。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产业兴旺的农业应该是也必须是资源优化整合与农业技术升级下的农业。首先,运用大数据整合土地资源。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土地综合治理的举措,有效地整合与置换空心村土地、平整废弃厂房、治理坑塘与河道等方式,运用大数据在保护耕地的基础上,按照资源承载能力去建设大农场、创建合作社与打造综合农业生产模式等,使各种土地资源都能发挥优势功能实现最大化的生产能力。其次,运用大数据整合升级农业生产技术。其中重点在于运用大数据去预设各种土地资源基础上的最优的生产技术,如土地整合下大农场的机械化、信息化的耕作技术,立体农场中优势合作的作物链、污水治理、粪肥烘干制作、农产品仓储与初加工、农业生态景观等绿色生产技术,为农业发展建设高效、绿色与经济的发展之路。 二、大数据统筹下区域农业经济精准发展模式的绩效评估 (一)升级技术设备,同步实现增收提质。基于推动区域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运用大数据去指导区域农业经济升级各种相关的技术,去追求高效、环保、资源节约、健康的发展。其中,大数据指导下升级的环保生态技术有土杂肥生产与利用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秸秆利用技术等,资源节约技术有灌溉技术、耕作技术、种植技术、收割技术等,以整体提高单位资源消耗量、单位农产品产量、农产品品质和生产利润。其绩效表现为:一是投入少产出大。包括人力、物力与财力的投入少,如化肥、农药等成本的降低,农产品的产量增加、质量提高与利润空间提高等,有效提高了农民及其农产品营销者的绝对收入。二是品种升级与生态改善。以各种农产品的品种升级为主,以及由此带动的农村生态改善,并据此实现了生产与生态的良性互补循环。 (二)优化产业结构,增强风险防控能力。在尊重区域农村与农业的家庭人口总数、农田保护重要程度、文化水平等对等基础要素的基础上,按照特定行政区划政府的区域农业经济发展规划,精准设计与实践区域内农业结构升级的步骤,激活农业经济发展的潜力。首先,升级区域农作物品种结构、农产品生产与加工的结构。如升级早熟与晚熟农作物的品种及其比例结构,升级农产品原产品与不同级别的加工品的结构等,以此降低农产品结构单一有可能造成的产能过剩,以及在发生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的减产甚至绝产的损失等情况。其次,运用大数据精准引导区域农业经济科学预防与回避自然风险。如运用气象预报数据规避极端天气的造成水果花期寒流危害,运用山体安全监测数据规避可能发生的泥石流与山体滑坡的损失,运用病虫害预报数据有效地预防可能爆发的病虫害等,为获得正常技术条件和气候下的产量保驾护航。 三、大数据统筹下区域农业经济精准发展模式的实施举措 科学、有效地利用和推广大数据,实行与之相匹配、同时凸显区域农业经济特色和优势的运营新模式,才能充分驱动区域农业经济的精准化发展。 (一)依托本地资源调整作物种植,加快农产品精准特色发展。通过有效运用全国测土的土壤成分大数据与区域气候大数据,结合国际国内各种农作物的种植量及其产品大数据,为相关区域的地块选定最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以追求扬长避短的特色精准发展。在政府的农业部门、科技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职能科室及其相关工作人员的直接主持与操作下,运用科技手段对区域的地块土壤进行检测。例如尽管在全国许多地区种植香蕉,但在不同的土壤成分下,具体到区域和地块,就需要种植发展不同类型的品质,如河口的高把香蕉、红河矮蕉、中山牙蕉等,为区域优势农作物开辟特色市场。 (二)打造交互式作物链,促进多作物精准互助发展。借助大数据对于区域农业的土壤、气候、地势等要素信息的采集与解析,能精准地了解区域适合发展的作物类型,尤其是在现代农业科技的支持下,去构建能互助发展的优势作物链,以打破农作物季节性种植导致的土地资源闲置的浪费等情况。在当前比较理想的作物链模式,如“林粮间作”“水旱轮作”“立体渔业”等,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产出效率”统一,把“改善村民生活”与“提高社会效益”统一。例如对于适宜发展水果经济林的区域,在大数据的指导下,可以适当地发展水果与蔬菜间作,如在种植水晶富士苹果的烟台,在苹果收获以后的秋冬季,在以落叶为肥树行间间作适宜秋冬季种植的小青菜等蔬菜等,以提升林地产出的整体效益。 (三)完善产业结构布局结构,推动多产业精准协同发展。在“互联网+”的时代环境下,把现代农业、现代农产品加工业、现代农产品营销服务业、现代农村旅游业、现代农村养老业、现代农村文化文艺业等产业载体,运用大数据为区域产业的健康、稳定与高速发展寻求最高效的科学配置。而基于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的宏观目标,关于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大数据运用,其重点在于打破传统农业发展的“路径依赖”,追求“完善农民能力培训体系建设”与“重视新型经营主体对小农户行为的引领作用”的统一。在农业发展的实践中,要以当地优势农业及其农产品的营销和加工为发展的主导元素,相关的工业、服务业都以其为核心,既为其服务,也以其为动力源、原材料源、人力源等,实现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协同发展。结语:围绕大数据推动区域农业经济的精准发展,是一项系统化、综合性、长期性的发展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通力合作、才能建立共享共赢的发展格局。而出了发挥市场对于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之外,区域地方政府既要承担起大数据的主导和监控作用,更应积极地采纳和研究相关数据,为区域辖区内农业经济的高效、稳定与健康发展,做出科学、与时俱进、持续、稳定的精准指导,以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农民富裕的现代化新农村。 参考文献 [1]陈仁安.重庆市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的协调性评价[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4):193-197. [2]刘子玉,肖静.基于云计算的吉林省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构建[J].农学学报,2018(7):83-88. [3]丁恺昕,韩西丽.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丘陵地区乡村景观规划[J].生态环境学报,2018(7):151-158. [4]余志刚,张靓.农户种植结构调整意愿与行为差异——基于黑龙江省341个玉米种植农户的调查[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142-150,165. 作者:胡欣 单位: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