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农业发展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文章以中央提出农业供给侧改革为契机,对农业供给侧改革背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湖南农业供给侧改革发展的现状,探讨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应该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湖南;农业
一、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
经过“十二五”的发展,我国农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农业供给侧改革”来破解“三农”问题发展的难点,文件中提出一系列农业发展的新观点、新理念和新举措。总体来说,要从农业发展的供给侧入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发力,推动农业实现发展动能转换,开辟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道路。作为农业大省的湖南,正确解读中央一号文件,根据本省农业发展的现状,明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和路径意义重大。
二、为什么要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
当前,农业的发展面临一系列问题,农产品的供求格局、资源生态状况、国际竞争局势等各方面都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产品的供需结构失衡,农民增收乏力,资源环境透支严重,推行农业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农业的供给侧改革,也就是以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为目标,对农业各个环节的要素资源进行整合,并且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使农业供给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形成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供给体系。积极推行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农产品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当前,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对消费产品的质量、安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乡居民农产品的消费正从求生存“吃饱”向“吃好”的享受型转变,“吃得要健康有营养”等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多,这就要求农产品的供给要从生产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尽快提高农产品的供给质量,才能更好地适应消费结构的升级。传统的农业往往局限于只提供农产品,而现在人们还追求农业带来的生态、休闲、文化和娱乐的功能,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出新的产业,新的产品,这就要求发展现代农业不仅要提供高质量的农产品,还需发掘农业带来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和文化娱乐价值。第二,农业供给侧改革是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需要。据统计,近几年来,我国主要农产品大豆、玉米、小麦和大米等主要农产品的价格比国际价格要高出30%~50%。众所周知,农产品因为其特殊性,国家实行保护价收购,这一方面是保障农民的利益,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障粮食的稳定供给。从2007年到2014年间,我国连续四次提高玉米的收储价格,涨幅达50%,导致玉米的的收储价格远远高于市场均价。另一方面,我国粮食从产量、进口到库存却都出现增长的现象,进一步又出现“去库存”的要求。农产品既然有库存,产量又连续增长,为何又会出现进口增长呢?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农产品的价格高于国际价格,农产品缺乏竞争力,市场选择从国外进口更有价格优势的农产品,导致我国库存的粮食主要是快过期、质量价差的农产品,而这样的农产品在“去库存”时面临市场的约束。实际上,农产品之所以有库存,主要在于农产品的保护收购价格和政府的财政补贴,为什么国家要对农产品实行保护收购价格和财政补贴?主要原因在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过高,农民增收乏力,政府不得不给予补贴,而一旦实施农产品补贴,农产品的价格更高,国内农产品价格过高,又刺激市场去进口国外低价的农产品,进口又会导致农产品库存的增高,造成农产品结构性过剩。如果能够降低粮食的生产成本,增强国内粮食与国外粮食的竞争力,无疑对降低粮食的库存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如何降低粮食的生产成本,除了政府定价遵循市场价值规律以外,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行适度规模经营等都是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解决成本过高的有效途径。第三,农业供给侧改革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需要。农村改革30多年来,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农业成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严重的主要行业。过度开垦、水土流失,耕地数量减少,耕地质量下降,地下水位下降、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突出短板。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发展绿色农业、现代农业,修复并改善生态环境,不仅能确保农业资源可以持续利用,更是提升农业核心竞争力的强有力保障。第四,农业供给侧改革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目前,农产品主产区的农民家庭增收主要还是靠农业。但是由于供需结构性失衡,一些地方会出现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奶农倒奶”、“包心菜成伤心菜”、“贱价苹果”等现象时有发生。农业供给侧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前的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变农业长期存在的低效益循环的状况,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把链条拉长,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让农民分享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收益,才能提高农业收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三、湖南农业供给侧发展的现状
湖南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早在距今一万多年前就有古人类在此种植稻谷,作为农业大省,湖南农业发展有丰富的资源和悠久的历史,但农业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2017年上半年,湖南农村经济总体实行增值,同比增长3.1%,但也面临了很多问题。例如受年初H7N9禽流感的影响,致使家禽养殖遭遇重创,各地采取休市、禁运的举措严防疫情,鸡蛋、肉鸡的价格也纷纷“跳水”。生猪养殖行业也备受挑战,猪价持续下探,生猪存栏同比下降0.5%。因为环保政策,湘江流域退养政策趋紧,部分养殖户受资金、成本、土地和市场的影响,无心扩大规模或退出市场,导致生猪供应量也产生一定影响。6至7月份,湖南多地受强降雨影响,部分地区甚至遭受特大暴雨洪水灾害,导致农田被淹,蔬菜、瓜果等不同程度受灾。自然灾害作为影响粮食生产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保障湖南省粮食安全威胁较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湖南省现代农业的发展。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在供给侧层面,湖南省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既有共性也有个性,综合起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第一,从农业产业体系角度来看,农产品供给质量不高。作为农业大省,湖南省主要农产品供给在国内市场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却不对称,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农产品稀缺,甚至有些农产品还很难销售。能出口对外的农产品并不多,往往是初级农产品,缺乏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农产品。整个农产品供给侧存在“多的不优,优的不多,缺的不少,少的很贵”问题。其实,湖南省农产品品种比较多,水稻产量居全国首位,茶叶、柑桔、苎麻、烟叶等作物产量,畜牧业和养殖业产量都居全国前列。虽然农产品品种较多,但却没有品牌,很多具有湖南特色的农产品,没有进行很好的推广和市场营销,并不具有市场影响力。前些年,湖南省水稻品种“汕优63”产量高,米质好,抗倒、耐寒、抗逆性能力强,深受消费者喜欢,后来通过转基因技术,被重新命名为“BT汕优63”,民众担心水稻种子安全,纷纷舍弃,这是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担心,包括近年来屡屡遭曝光的速成鸡、速成猪、催熟的水果等。这些事例都说明,品质不优的农产品都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当然也会影响农产品的供求。第二,从农业生产体系角度来看,农产品成本过高。湖南省传统的农业生产是粗放式的生产,存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成本的问题,为了过度追求高产量,不惜投入大量的化肥、农药和水资源,这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会遭成土壤污染,水资源浪费。湖南省农业成本过高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小农生产模式导致的规模不经济,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缺乏,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农业生产成本。以笔者所熟悉的周围农村为例,每户平均耕地仅为6亩左右,有的甚至更少,并且每户耕地是分散的,分为水地、旱地、菜地等。这样的情况必然导致无法大规模集中生产,使农户的经营成本大大增加,农户从土地经营获取的利润是极低的,大部分仅仅局限于自足,这样必然促使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里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平均年龄50岁以上,绝大部分还是农村妇女,在农忙时节还得去外村雇人帮工,目前这样的雇工一天的报酬大概150~200元左右,而以往采取的是换工的方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转移,导致农业生产的人力成本进一步加剧。第三,从农业经营体系角度来看,信息流通渠道不通畅。湖南省的土地资源、水利资源有利于农业生产,生产条件优势明显,但是在农产品的加工、流通服务环节却没有明显的优势。当前,湖南省农产品流通存在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不能真实地、及时地反馈到农产品生产者那里,也缺乏规范有效的沟通方式和信息交流平台,导致市场的农产品不能按需生产;需求者与生产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的农产品出现结构性过剩或结构性短缺。其实,农产品之所以会出现结构性过剩和结构性短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农产品流通不顺畅,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不协调。其实不仅仅是农产品,农业服务项目在很大程度上也存在信息沟通不畅的情况。针对农村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针对农业综合开发发展项目,有30多个项目可以申请农业补贴,其中有一个项目就是观光休闲类农庄。观光休闲类农庄主要建设在郊区,距离城镇不远,适合城镇居民周末出游。这类项目这几年申报特别火热,但据笔者观察,此类型的观光休闲农庄,项目建设雷同,没有体现特色。冠以体验休闲之名,挖个鱼塘,修个果园,建几个烧烤架基本就成了这类农庄的主要内容。对于消费者来说,大部分休闲农庄项目如此雷同,实在是没有更多的选择,甚至有些项目在市区的公园就可以实现,完全没必要跑到郊区去。换句话说,农业服务项目也没有和消费者的需求结合起来。其实此类观光休闲农庄完全可以根据农村当地的特色建设,结合农业生产特点建设一些具有教育和实践意义的项目,作为学生课外实践基地和青少年的见学基地,也可以依据当地的山势地形建设一些户外拓展项目,供都市白领进行团队训练和户外拓展活动。
四、湖南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方向
湖南省农业发展既有自身的优势,也面临如此多的问题,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实现由农业大省转为农业强省,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深入推进湖南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显得尤为迫切。针对目前湖南省农业供给侧改革出现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首先,要调整新型农业产业发展格局。湖南省主要粮食种植面积占七成,但产值却不高,经济作物种植只占三成,但产值却占七成。养殖业主要是以养猪为主,但市场需求旺盛的牛、羊等以及名优水产供给却不足。调整农业发展格局,优化农业区域结构,根据区域优势优化农业发展总体布局。要改变湖南省一粮独大的状况,粮食种植要主推高档优质水稻的种植,经济作物种植要突出特色,建设产业标准,养殖业要推广种养互促,种养平衡生产模式,实现综合种养,打造农业生产环节链,推出优质产品,打造有影响力品牌,从方方面面实现农民收益的增长。另外要加强特色农业扶持政策,特别是对特色农产品和特色农业品牌要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农业结构向“名优特新”转变,彰显湖南农业特色,增加农业核心竞争力。其次,要转变传统农业粗放的生产方式。转变传统农业粗放的生产方式,要主推发展精细化农业。发展精细农业,要实行生产标准化、精细化,节省种子、化肥和水资源的投入,降低物化成本的投入。发展精细农业,要适度规模化,改变小农经营固化的格局,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和农业经营方式的创新,降低农业生产管理成本。发展精细农业,要提高农业全流程生产机械化,推进耕地机械化、播种机械化和收割机械化。通过机械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工成本。另外,要以发展生态农业为着力点,借助“互联网+”,推进农业信息化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引领作用。最后,要积极推进农村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农业供给侧改革是以结构性调整为重点任务,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核心,以制度创新为重大举措。”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不是单项工程,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对农村体制进行改革和管理机制进行创新。改革开放30多年,城乡差距依然很大,根本原因在于城乡二元体制的差异。要缩小城乡发展差异,让农民享受改革开放的红利,可以借助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机会,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办法,加快建设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深化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制度。同时,需要建立和完善农业生产、加工贸易等全产业链中的利益分配机制,推动企业和农户的利益连接关系,让农户享受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利益成果。
参考文献:
[1]许经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层思考[J].学习论坛,2016(6):32-35.
[2]郑少红,石羡,何祥铮.农业供给侧改革下福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思考[J].台湾农业探索,2017(2):11-18.
[3]罗必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关键、难点与方向[J].农村经济,2017(1):1-10.
[4]张尚武.湖南: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N].湖南日报,2017-02-07.
[5]奉清清.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对话省社科院研究员、省重大决策咨询智囊团专家陈文胜[N].湖南日报,2016-02-13.
[6]张尚武.湖南省如何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EB/OL].
作者:高楚云 单位: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