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农生产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基于我国农业生产资源禀赋的实际,在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实现上,小农生产还是主要生产方式。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研究制定扶持小农生产的政策意见。但小农生产融入现代农业体系和开放市场过程中,生产效率低,市场不平等,生产经营弱势等问题日益凸显。小农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加快扶持小农生产的政策制定,同时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构建全方位的社会服务体系。
关键词:小农生产;资源禀赋;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社会服务
一、引言
小农生产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长期国情。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如何在小农生产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并且如何实现小农生产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2018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出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研究制定扶持小农生产的政策意见,随后又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指出,实现乡村振兴的一个关键点是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促进小农户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对接;2019年,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完善对小农户的政策扶持,加强社会化服务,加快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化农业发展轨道。本文主要探讨小农生产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必要性,且具体分析小农生产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中面临的一些问题,最后对如何有效的实现小农生产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二、实行小农生产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必要性
(一)“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
我国农业现状是“人多地少”,即便经过近二十年的农业人口的非农转移,人地关系仍然非常紧张,对比于粗放式生产经营的“家庭农场”,已经经过三十年发展的“劳动资本双密集型”的“小而精”的现代小农生产模式更符合中国农业发展的实际。尽管多年的农业实践中出现过其他农业经营方式,截至2016年,承包地在30亩以上的农户占承包农户的5%左右,农业小农生产的主要方式并没有改善,所以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小农生产仍然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小农户仍然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微观主体。
(二)单产优势与粮食安全
小农生产优于其他农业生产方式的一个关键点在于单位耕地的产量高,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中国近14亿人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要稳定粮食产量。图1中美日小麦单位面积产量表明,实行小农生产模式的中国和日本的单产明显高于实行大农场模式的美国,在这个前提下,实行单产最高的小农生产的农业生产方式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小农生产的精耕细作的传统,把有限的农业生产资源发挥到了极致,且我国农业兼业化拓宽了农户收入,反过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并且进过几十年的发展所形成的现代小农生产已经极大的区别于传统小农生产,小农生产并不一定带来农业生产经营生产效率低的结果,现代小农生产同样可以显现出较高的生产效率。
(三)维持劳动力供应和吸收
由于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农村就是我国劳动力的蓄水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波动,大量的劳动力来往于城乡之间。这个蓄水池存在的基础就是小农生产对劳动力极大的吸纳能力。2017年我国农业从事人员接近2.1亿,家庭耕作式的小农生产容纳了我国农村家庭中的大部分人员,而且,数以亿计的农民工以非市场化平均分配得到的无风险土地来承担“非农就业”风险,小农生产的存在为外出务工者提供了无压力保障。并且我国农村社会属于典型的“熟人社会”,长时间的小农生产存在,为了对生产要素实现最优化配置,农户之间相互协作,形成自发秩序,有利于开产生产合作,为乡村有效治理提供条件。
三、小农生产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存在的问题
(一)小农生产的生产经营弱势
不同于传统小农生产的封闭性和自给性,现代小农生产已经融入了现代社会化大生产,也进入了现代生产和流通市场,在生产流通环节都需要参与到现代大市场中去,但是在现代大市场中,小农生产户处于绝对的劣势地位。他们不具备市场谈判条件,因而农产品收购方形成具有绝对压制性的“买方市场”,小农生产户容易在市场上受人摆布。第一、在生产方面,对单个农业生产的微观主体来说,所面对的生产要素是零碎化土地,相对落后的生产工具和大部分的人力劳动。虽然我国农业生产机械总量在逐年增加,但分布不均,且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农业技术推广应用能力低,大部分农区的道路不畅,农产品生产信息获取不及时,农户选种育苗识别能力弱,生产资本获取不易。这是在微观层面小农生产户所面对的生产困难,在宏观的社会层面,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生产服务体系不健全,病虫害防治,旱涝预警和产品生产质量监督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现代小农生产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处于弱势地位;第二、在经营流通方面,首先,对于融入现代市场的小农生产来说,大部分生产经营活动不能按照市场机制来进行调节,无论市场供需要求怎样变化,还是以小麦,水稻和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生产为主,为市场提供的农产品种类有限,造成了市场中供需结构失衡;其次,由于小农生产的分散性以及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农产品的供给在时间和空间上不集中,而市场需求方面,在空间上是集中性的,在时间上也是持续性的,所以如今的农产品流通由于设备、仓储和道路等因素不完备,以及生产特性原因存在流通断层;最后,市场中大资本对小农户形成的不平等流通关系,如今的农产品市场流通模式是“农户-产地中间商-市场批发商-市场中间商-零售商-消费者”,这种流通模式使生产农户和消费者之间的供需链拉的过长,并且中间的市场资本两头欺压,这种资本欺压行为也是由于我国如今农产品市场机制不完备造成的。
(二)小农生产的资本不足
资本在农业生产的要素组合中有着“粘合剂”的作用,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中,可以把劳动力,耕地和生产工具联系在一起,能够为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提供助力。我国小农生产的资本不足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融资能力不足,由于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造成资金流向农业生产的动力不足。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不同,生产周期长,并且在生产过程中要面对自然风险,耕作风险和市场风险,并且产量和质量无法有确定性保障,造成农户很难通过银行对贷款对象的风险评估;二是小农户融资成本高。不同于大农场式规模经营,小农户在资本市场中同经营市场和流通市场一样,处于弱势地位,小农生产的生产经营活动分散,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很难统一,并且缺乏标准,在资本市场上也是处于价格的被动接受的一方,高成本的融资无法弥补农业生产经营的低收入。
(三)小农生产的政策运行不完善
由于当前主流思想和部分地方政府主要聚焦于改造和消灭小农经济,认为小农生产是一种落后生产,不符合当前分工经济和流水作业的社会大生产趋势,生产效率低下。由于这些对小农生产不充分的认识,造成虽然中央连续多年一号文件聚焦于农业生产,而且多年来鼓励小农户生产,但政策运行状况并不理想。一是社会发展还是过于倾向于城市,从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方面来说,对于城市的政策偏好导致生产要素大量从农村流出,使得城乡之间的资源结构更加不平衡,小农生产无法有效享受对于农业生产的政策支持。二是政策运行中的机制不完善,以推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国家对于合作社建立的政策支持可谓不予余力,但是在真正运行中,出现许多问题,比如空壳社,假冒社等等,正常运行的比例约为20%,无法让小农户享受政策红利。
四、实现小农生产与现代农业对接的政策建议
(一)规范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探索多种生产经营方式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实现小农生产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有效方式,能够促进小农生产融入社会化分工和生产,增强抵御农业生产风险,提升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小农户参与市场活动的地位。一是要严格规范合作社职能,发挥合作社参与农业生产,经营和流通等各个环节的领头作用,为农户提供生产加工销售纵向一体化服务,及时向农户提供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信息。二是要发挥合作社的协同作用,以合作社为中心,构建参社农户的多层次利益纽带,推动参社农户共同生产,形成小农生产规模经营,并积极引导小农户以合作社为主体参与市场活动,鼓励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发展多形式的农业经营方式。三是详细划分合作社内部参社农户的利益分成,理清利益联结,维护社内稳定,避免出现利益划分不清而导致的内部纠葛。四是要推行社内民主,完善合作社监督机制,确保合作社永远代表农户利益,而不会联合市场倾轧社内农户,并且推行合作社评价机制,以农户对合作社的评价为标准,批复对社财政资金。五是要以合作社为主体购买农业保险,更进一步保证参社农户的生产经营利益。
(二)优化农业生产要素,保证农业生产稳定
一是提升农业生产劳动力要素。推进农民职业教育,提升农民职业技能,提高农民生产经营能力和生产效率,提升农民自我职业身份认同感,使新型农民成为会生产,懂市场,能管理的综合职业农民。二是发展农业生产技术要素。农业生产中,技术变化意味着资源的利用效率或生产率的提高,并且总生产成本也会降低,要实现小农生产和现代农业对接,需要进行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发展现代育种选种技术,推进农产品深加工技术普及,架构农业信息新平台,提升农业生产机械科技含量,优化跨地域农机结构配比,提高小农生产参与社会大生产的能力。三是推进农业生产资本融通。加快出台农业生产领域金融产品,建立农业标准金融市场,确定农地权利抵押范围,稳定农地承包经营权利,使农业贷款有稳定的抵押对象,能够以权确价,增强小农户参与市场的资本风险抵御能力。
(三)完善农业生产社会服务体系,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第一、发展多种社会服务主体。提供农业生产社会服务需要市场与政府共同参与,对于能够获利的经营性服务由市场主导建立,按市场需求提供相应生产经营服务;对于市场不愿进入的领域,由政府主导建立公益性服务体系,引导小农户逐步参与购买社会服务进行农业生产。第二、建设全方位农业生产社会服务体系。由市场和政府分工共同建设服务体系,要覆盖耕作收货的农机服务,灌溉灭虫的生产服务,烘干储存的运输服务,加工购销的经营服务和贯穿始终的农业信息服务等农业生产经营全方面,使之成为综合性的社会服务体系,为小农生产对接现代农业提供便利条件。
(四)促进产业融合,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首先,推动农业生产结构性改革,配合社会服务体系,优化种植和养殖结构,使农业生产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其次,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同时发展其他多种形式农业,例如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使小农生产部分融入第三产业结构;最后,创新产业融合方式,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小农生产实际情况,按需发展不同形式的产业融合。
五、结语
两百多年前,金博士考察了中国、日本和朝鲜三国,期望探究东亚千年的永续农业是怎样延续的,他在中国考察时说道,“可以发现这里的耕作是如此的精细,这里的园艺优势如此的精致和高效,这土地的生产力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中国小农生产的农耕体系已经存在千年,如何高效的使小农生产融入现代农业体系的发展道路中是一个长期但又迫切的问题,仅仅依靠小农生产户自身发展是很难达到目的的。从长远来看,我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更可能是自然走向是“小而精”的绿色农业道路,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政府在其中需要发挥先导性作用,全面认清小农生产现如今对农业发展的作用,认真考虑小农生产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发展路径。
作者:轩晓鸿 单位:河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