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初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阳台农业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农业种植形式,发展前景广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分析了阳台农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与之对应的解决方法,希望能为我国阳台农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阳台农业;发展现状;解决方法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再加上当今高压、忙碌、快节奏的社会,工作生活的压力让闲暇时间变得更加稀少,大多数市民少有休闲时间去亲近自然。阳台农业的不断发展让都市居民足不出户便可以实现自己的农耕愿望,可以在阳台种植蔬菜或者是花卉,打造属于自己的菜园或是花园。在此过程中,市民可以享受丰收的喜悦,体验农事的乐趣,放松心情,陶冶情操,缓解生活压力,此外都市阳台农业还可以为居民提供最绿色,最健康的安全食品,部分代替城市果蔬产品的供应,还可以为孩子提供在实践中学习农业科普知识的平台。更为重要的是,阳台农业还具有给城市提供新鲜空气、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美化城市的重要作用[1]。因此,大力推进阳台农业的发展是利国利民之举。但是目前我国阳台农业的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就如何发展好阳台农业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以期促阳台农业的稳步发展。
1我国阳台农业的发展现状
阳台农业在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出现的较早,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早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农业生产模式。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阳台农业起步较晚,发展较为缓慢。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居民对于绿色健康的蔬果食品和生活品质的追求,阳台农业越来越受到大家欢迎和追捧。我国的阳台农业正处于孕育阶段,具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以南京市为例,目前该市建筑物屋顶可用的面积约有6000万m2,蕴含的经济效益竟高达65亿元。我国阳台农业起步较晚,发展速度缓慢。设施技术和普及范围上都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在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居民家阳台农业所生产出的蔬菜食品可以占到居民供给比例的20%~30%。目前我国仅有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中,阳台农业的普及率和产业转化程度较高,技术水平也较为先进。但目前我国有大部分小城市居民所采用的阳台农业的种植模式仍然是传统的土种模式,受条件和技术的限制,尽管居民的种植热情很高,但是往往在实际中很难开展[2]。我国阳台农业还存在较多空白,缺少像种子研发、设施配套、技术指导等一系列配套的专业化公司团队。在现实中,很多部门往往只涉及整个产业链条中的一小部分,没有形成完善的配套体系。虽然当前存在诸多问题,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发展好阳台农业的队伍中。目前,已有大量新型阳台农业设施和技术得到成功研发和推广,如北京市开了第一家植物医院,北京农业技术推广站成功推出了节省家庭阳台空间的家庭梯架式、壁挂式、南瓜式等阳台菜园装置。各大研究院所与政府联合举办的“阳光菜园”普及活动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阳台农业和学会基本的栽种技术,越来越多的市民成为了阳台农业的体验者,阳台农业正逐步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
2我国阳台农业存在的问题
2.1种植设备成本过高
最近几年我国阳台农业呈现出高速发展的趋势,配套的农业设施也在不断的完善,各种不同类型,不同栽种模式的阳台设施已经投入进了市场。但是相对而言,阳台设施的成本过高,脱离了大众的购买力,丧失了亲和力。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用于阳台农业生产的无土栽培设施中,圆形管道和梯形管道的价格是700到800元,一个月几十块钱的营养液费用,但是用于阳台农业生产的区域却仅仅只有10m2。如果在阳台上还想要设计全景观菜园或者花园,就需花费更多的物力、财力和人力。对于开放式或者是半开放式的阳台来说,城市地理位置不同导致的气候不同花卉、果蔬受气候影响较大,难以管理,维护费用过高。投入和产出上往往不成正比,许多市民是“尝鲜”购买,经济效益往往很低,更多的是起到装饰房屋和绿化作用。所以,阳台农业在以家庭为单位的市场上发展较为缓慢[3]。
2.2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我国缺少从种子研发、种子育苗、设施生产、设施配套、技术管理和售后服务都具备的园艺企业。与阳台农业有关的病虫害防治、植物种子、专门设施等互相之间缺乏联动发展。目前全国只有几十家企业和单位从事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利用,并且规模都比较偏小,往往都是服务于产业链中的一部分,缺少能提供整个产业链服务的大型企业。一般的园艺公司大多数只是在城市景观设计和绿地绿化等方面涉足,因为缺少专门从事阳台农业的园艺公司,即使许多城市居民对阳台种植感兴趣,也无法从一般园艺公司了解到如何种植并管理好阳台作物的方法。
2.3欠缺科学种植管理意识
目前大多数市民从事阳台农业生产时,缺乏专业性的种植管理意识,没有进行科学的管理与规划,没有对阳台的载重能力、通风与采光进行过多的科学测量和考虑。在种植工具和设施的选取上,往往都是一些用于花草种植的陶瓷、塑料罐子或者是一些破旧的塑料瓶。再加上居民种植往往依靠自己的生活经验,所以种植成活率不高。在这些原因的共同作用下,栽种的作物不管是在产量上或者美观上都不能达到让种植者满意的效果,往往令人失望。更多的市民在第一次尝试种植后,由于现实中的生产情况远远达不到理想中的期望值,往往认为种植很困难,从而不愿意继续进行阳台农业体验。
2.4宣传力度不够
农业方面关于阳台农业的政策引导很少,与之相配套的相关产业宣传力度不够,造成了阳台农业的许多新的发展动态不能及时传递到社会上让市民知晓,市民往往都是通过朋友“晒朋友圈”才知晓阳台农业这一新兴产业,对于行业的新产品、新理念、新技术相对滞后和陌生。不能及时了解到阳台农业的发展动态,对种植出来的农产品食用是否安全也存在一定的顾虑。
3促进阳台农业发展的举措
3.1建立健全阳台农业服务发展体系
政府作为领导城市发展的主体,应当积极发挥自己的管理职能,统一安排规划好城市建设、土地绿化、空间利用。把阳台农业产业纳入到以后的城市建设和规划中去,对城市中居民阳台的荷载、排水、排漏防漏等做好评估并且加强规划管理。通过采访调查、专家学者讨论、共同制定一套完整的、专门的有关于都市阳台农业的法律法规。出台鼓励阳台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提供经费,大力扶持与阳台农业企业有关的科研项目,鼓励科研单位和企业在该方面进行创新。特别是对产业链完整化发展的企业,要加大扶持力度,可采取降税、补贴等手段并且由政府或协会组织定期开展区域性、全国性的阳台农业产业交流会,提供一个共商、共发展的平台,推动阳台农业产业链完整化发展。政府在扶持阳台农业公司的同时,也要督促阳台农业公司降低设备价格、符合市民的承受能力,科学化收费,服务于民,提高阳台农业在市民心中的诚信度和好感度,让都市阳台农业在全国各大城市得到有效普及[4]。
3.2提高知名度
阳台农业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还是一个新鲜词。如何提高其知名度,如何有效推广,是当前急需要解决的。政府应加大对阳台农业概念的传播力度,强调我国城市发展阳台农业的必要性和效益,引导阳台农业走进城市居民生活。政府、园艺公司和相关科研机构应该携手定期开展各种各样的阳台农业科普活动、“城市微农业”主题讲座、亲子种植互动等一系列有关阳台农业的主题活动,吸引市民参与到阳台农业上来。对无土栽培的器皿,智能化的灌溉技术、智能化的种植设备等等进行演示,拉近市民与阳台农业的距离,提高人们对智能化农业设施的认识[5],通过这个面对面的平台来充分为市民解答植物日常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其中园艺公司更应该加大对宣传的投入,在互联网时代,要积极利用好网络,重视网络对宣传的重视,如微信公众号推文、在今日头条和抖音上发表和上传有关阳台农业的文章和视频,用户购买后晒朋友圈可打折等多种手段,提高阳台农业的知名度。还可以邀请学校学生、市民等到园艺基地参观等。
3.3加大科研攻关力度
阳台农业目前还存在种植设施成本过高、可种植的蔬菜、花卉品种过少、种植设备智能化低等问题,农业类高校和科研单位应积极开展对诸多蔬菜,花卉等筛选和改良活动,优化品种和增加种类。智能科技公司和相关的科研机构应当努力提升阳台农业智能化生产水平,将大数据、人工智能有效与阳台农业结合起来,创新和优化阳台农业的发展方式。负责生产有关阳台农业设施的企业和单位,应加大科研投入,积极与高校,研究院展开合作,寻找新材料、采用新方法,减少生产成本,降低售卖价格,贴近更多大众购买的能力水平,来扩大消费群体和增加售出设施数量,做到设施园艺公司与消费者的双赢[2]。
3.4做好技术服务
加大对阳台农业专业人才的培育力度。园艺公司、农业高校、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应积极展开合作,开展农业科技的培训活动,尤其是阳台农业的病虫害、科学养护、智能化农业生产等方面,培养一批精通于阳台农业生产的技术人才,为市民提供技术服务的支持,在城市里创立“植物医院”,面对面给市民解答疑惑。在互联网上,园艺公司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等发表常见植物病害预防和救治的科普文章,并且通过电话、微信、QQ等联系方式加强与消费者的联系,做好售后服务。
4总结
综上所述,阳台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环保的农业模式,不仅在现实中为市民带来新的舒适生活体验,而且在未来中,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优化升级、低碳生活方式的推广等方面均有积极作用。发展好阳台农业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一环,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共同促进阳台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广宇.小议阳台农业的现状与发展[J].现代园艺,2017(18):17-18.
[2]章利华,黄思杰,刘涛.我国阳台农业发展现状浅析[J].上海蔬菜,2015(6):6-8.
[3]张宸.北京市朝阳区阳台蔬菜植保技术研究与推广[J].河南农业,2019(2):17-17+19.
[4]夏耀西.都市农业发展如何进入快车道[J].农经,2017(10):22-27.
[5]胡广宇.阳台农业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园艺文摘,2017,33(6):38-39+144.
作者:张超越 贾思振 张贵琛 单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