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农业发展探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互联网背景下农业发展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互联网背景下农业发展探究

摘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而“互联网+农业”借助互联网的技术依托这个平台渗透到农业中去,使得农业由传统向现代化农业转变,消除了传统农业信息闭塞,供销不平衡等弊端,向着高效管理的现代化农业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发展;影响

一、互联网对农业影响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基数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传统农业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得到了改善。互联网与农业,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要想紧密联系起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互联网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传统农业发展方式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农民根据市场上的信息凭借自己的经验进行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主观能动性大、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而互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将土地、劳动力、资本优化组合后进行合理配置,能使农民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合理分配农忙时节的劳动力数量,向农业机械化方向发展。

(二)互联网技术发展使农业现代化

科技进步,改变了传统的依靠生产经验进行农业生产,实现了农业自动化,标准化。农民有问题也可依靠互联网咨询在线的农业专家解决农业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农业更加现代化,还出现了农业问题解答的网页——云种植。更加方便了农民进行农业生产。

(三)互联网促进农产品网络营销

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信息的传播,农业推广变得有效,让农产品交易双方更加便易。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更好的利用互联网资源,拓宽销售渠道,增加了农产品销售所获得的利润。农产品经销商不必奔波到农村就可利用网络找到农民,节约了费用,拓宽农业、农村、农产品的服务领域。农民不愁农产品的销售,就会有更多的精力进行农业生产,利用技术学习农业知识更好的了解消费者的偏好,实现交易双方的共同效益的提高。

二、互联网+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缺少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幅员辽阔,各个地区发展不平衡,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落后于东部地区,在农村很多农民极少数使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很多因素制约着农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人员基础缺少。农民劳动力素质低,加之人口老龄化、青壮年向城市转移,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只能采取传统的模式;农产品的售卖只采用面对面交易的方式,缺少具有专业的农业知识、了解农业生产信息的营销人员。基础设施缺少。虽然近年来我国倡导乡村振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农业生产的扶持,但侧重点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于网络交易的方式接受起来比较慢,农产品互联网的服务平台搭建仍需要增强,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突出。虽有网络但网络速度慢,信息获取不畅,农民使用网络不灵通,农民销售农产品还是主要靠自产自销。

(二)农产品配送环节衔接不畅

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依托线下配送物流的快捷便易。农户与经销商信息交流缺乏及时性,而农产品的存储运输要严格按照农产品的特点进行,还经常受到自然因素的限制,加之农产品配送环节衔接不畅,农产品配送需更加有效协调。互联网农业竞争要做到高效率的管理,供销双方信息要及时沟通,物流流通的设施也要建设齐全,建设起完整的物流供应链,解决生鲜农产品配送问题。目前联想农业能基本盈亏平衡,加之需要菜鸟、快递等物流公司的配送,还需要进行研究建设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

(三)农产品成本高

农产品为初级加工品,生产、收获、整理、配送物流整个过程成本高。整个过程都需人工来进行,而人工的成本最后会增加到农产品的成本中,使得价格上升,虽农产品质优、品质有保障,但与当地的农产品对比价格优势也就失去了。农产品通过物流供应的方式到达消费者手中,消费者仍需为快捷的配送费用买单,也限制农业与外部市场的衔接。

(四)品质难以标准化

农产品一家一户生产经营,受天气、土地、光照等自然因素影响外,相同的品种进行种植也很难保证品质标准,除了客观因素影响外,农民为增产增收,外观更饱满,使用过量的农药、添加剂,大多数农产品还缺少相应的监督管理,更为农产品品质质量打折扣。

(五)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

“互联网+农业”的发展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要求文化素质高,同时还要掌握农业知识。许多专业的农业网站缺少能把握农业发展拥有农业技术知识的人才。而农业专家对现代的互联网发展缺乏了解,只能提供涉农知识,不能很好的利用互联网与农民进行沟通交流。像2015年阿里研究院《中国新农人研究报告(2014)》,提出的“新农人”,涉农技术人员就很适合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方向。

三、互联网+农业发展对策

(一)运用新技术,整合资源

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与农业进行衔接,利用大数据,科学制定种植方案,整合农村劳动力,物流体系等资源实现农民在家借助互联网就能销售产品,扩大农产品市场,实现新型农业发展。

(二)提升人员素质

对农民进行专业培训,提升农民素质,使农民能熟练使用互联网。优势人才对农业进行高效管理,农业向人工智能化方向发展。(三)打造农业品牌优势,借助互联网进行农业推广无论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还是绿色无公害,好的农产品都需借助品牌进行推广,使得生产过程得到控制,全程安全监督,产品新鲜,包装精美。还能借助互联网打造农业品牌发展农家乐旅游和特色采摘农业。

四、结束语

互联网普及与发展带动了农业的发展,使得农产品凭借互联网技术得到了更多的传统农业无法获取的优势。农业通过互联网搭建广阔的平台,获取更多农业种植技术,还有加强基础设施的构建与高素质人员的配备,农业才能更好的适应时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吴石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年4月

[2]史庆滨.“互联网+农业”模式创新的探索与思考[J].杭州(周刊),2018(47):12-14.

[3]赵宇.当今“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J].经济师,2018(10):59+62.

[4]王艳明.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创新发展[J].江西农业,2018(18):68

作者:徐小童 单位: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