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助力农业发展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互联网助力农业发展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互联网助力农业发展分析

摘要: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但不是农业强国,粗犷型发展和非集约化发展已经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要实现农业的跨越发展,提升第一产业的整体质量,必须要进行产业升级,必须要丰富和延伸产业的环节。当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之中,并为之发展注入强大推力,这条成功之路农业领域也要积极借鉴。当下,互联网+农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必然遇到许多问题,只有对其发展的实质进行深入的思考,才能正确的应对各种困难,才能实现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现代农业;信息化

1什么是“互联网+农业”

“互联网+”概念指的是互联网与各个传统行业之间的深度融合,将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用于改善传统行业的发展,使其产生出巨大的正向化学反应,创造出新经济形态,助推该行业的发展。困恼传统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信息不对称,产、学、研、消等各个环节相互沟通不畅,供求信息传递效率低,最新科研成果普及速度慢,存在许多信息孤岛。近年来,国家一号文件多为涉农,出台了许多有益于农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中,“互联网+农业”将会给传统农业带来可喜的变化,将会打破传统农业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极大改善传统的产业链结构,实现生产、经营、科研、销售等环节的有效联动,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和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将会为人民大众提供高质量的农产品,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要求。当前,“互联网+农业”的应用水平正在逐步提高,极大地推进了农业物联网技术的示范和应用,一些智能农业、感知农业的技术发展提高了农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如国家农业工程中心和埠市共建的“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如埠实验基地”,依靠WEB技术、GIS技术、GPS技术等与农业结合,开展了一些列的自动化生产技术推广。

2“互联网+农业”面临的挑战

2.1顶层设计存在不足

“互联网+农业”是一个新兴事物,目前还处在发展的前期,它利用了信息技术对传统的农业进行升级和优化,有效推动了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但在顶层设计方面还存在不足,规划的不够完善。如,行业中存在大量的机会,但有效的约束机制还没有形成,面对利益各个集团往往都是一哄而上,纷纷推出自己的标准,从而形成局部性、短视性的发展格局,这样的无序竞争不利于互联网+农业的健康发展,其对农业经济的促进作用也会大打折扣。所以当前国家层面最紧要的是做好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行业发展规划,避免无序发展和同质化竞争。要从战略的高度对行业的格局进行规划,形成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的格局,最大限度地发挥互联网+农业的正向促进作用,有效发挥科技对农业经济的助推作用,使之成为农业经济持续、稳定、高效的新型生产力。

2.2行业基础设施薄弱

每一次的产业技术革命创新都会极大提升传统行业的装备水平,但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农业信息化普及水平还不高,东西部之间,沿海和内陆地区之间的发展极为不平衡。在广大的农村,计算机的普及率不高,许多农民甚至是没有接触过互联网,有些地区的网络通信建设也大大落后,这些都严重影响着我国“互联网+农业”的发展。

2.3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

“互联网+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推动,但根本之处还在农业,如果不提升涉农技术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光靠引进互联网端的人才是做不好农业工作的,所以加快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必须提上议事日程,必须引起重视。如,目前国内有许多专业化的农业网站,它们是资本宠儿,配备了先进的硬件设施,引进了许多互联网端的高级人才,网站的宣传和可视化界面都做到了行业的领先,但就提供的服务而言却很单调,网站的定位也不是很到位。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复合型的人才,信息技术人员无法准则把握农业发展的固有规律,其思维很难跳出纯互联网模式,这种视角下开发出来的农业类网站和各类应用,许多功能往往华而不实,很难起到推动行业的发展。而在农业端,大多数专家缺乏互联网思维,对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格局了解不深,与互联网端专家交流时不能准确地描述出他们想要的各类功能,使得双方在合作效率低下,很难擦出创新的火花。

3促进我国“互联网+农业”发展的建议

3.1加强顶层设计

只有加强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从战略的角度对整个行业做好规划才能有效促进我国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才能避免目前行业中盲目性、从众性等无序发展。2015年中央的一号文件已经将“互联网+”行业提升到国家战略,各地也相应出台了许多辅助措施,这些都对发展信息服务入村入基层,提升信息共享率,加快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建设,探索建立农业技术交易平台等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在国家层面的统一规划下,各地政府才能协调推进,上下机构才能步调一致、动作一致,才能真正将各类政策红利的促进作用释放出来,整个行业才有发展的蓬勃生机,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才能顺利开展,农业高质量的发展才能实现。

3.2做好农业供给侧的改革

现代农业发展的首要目标是要为人民高质量的生活提供优质物质基础,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建立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借助大数据等技术与农业生产过程的结合,可以有效改变传统农产品的生产方式,不仅提升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还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通过推进农业平台的建设,可以使得农业生产实现信息化、机械化、智能化、精准化,让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各个环节更加透明,有效消除生产和消费之间的信息鸿沟,使得农产品来源的可追溯性大大提高,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食品的安全问题,推进了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增强了消费者的信息,对于进一步扩大市场、提高产品安全性等有这明显的推动作用。

3.3创新农业商业模式

互联网技术引领了数据、信息和新的技术手段的发展,使得农业的各个环节都有新的发展工具,促进了土地流转、农业信息服务、农业产生、农产品销售、休闲农业等环节发展,对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也潜移默化创新了农业商业模式。所以应当借此契机大力拓展农业互联网生态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突破空间的界限,进一步让农业的各个环节共享开放和对称的信息,从而使得技术、知识、资源、人才、推广、管理等环节间的沟通联系可以更加顺畅,信息传递效率能更加有效。再配上大数据分析技术,借助先进的数据分析模型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在提高生产质量的同时,可以有效缓解农业产品的供需矛盾,达到改善农业商业模式,提升农业供给侧质量的目的。

3.4加快农业金融业发展

高质量的农业发展需要政策的扶持,更需要资本的青睐。要重视农业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建设,力争为农业企业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并拓宽网络支付手段,让农业互联网金融服务贯穿于农业生产、销售、科研等各个过程。要加快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尤其是建立好专业性的农产品交易平台,做好农业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促进电子商务在农业领域的创新,必要时可以开设试点对其进行全方面的效能评估,待条件允许时再做推广。政府也要积极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加大对农村电商、农业合作社等小规模群团的扶持工作,甚至可以通过贴息的方式,鼓励一些其他领域的资本积极进入。

参考文献

[1]陈彪,苏小波.互联网+农业模式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战略与实践路径思考[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22):10-11.

[2]赵立昌.互联网经济与我国产业转型升级[J].当代经济管理,2015,(12):54-59.

[3]张康容.畜牧业贷款难_融资难的原因及建议[J].畜禽业,2016,(3):55.

作者:林羽 刘斌琼 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