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新乐市辖区5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万亩,近些年新乐市通过高产创建、田间工程、良种补贴等项目的实施,粮食生产模式不断优化,综合生产能力水平不断提升,粮食生产实现“十连丰”,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粮食生产吨粮县”、“国家粮食丰产工程”项目县等称号。逐渐培育形成了以西瓜、花生、蔬菜、生猪、奶牛为主的“三种两养”五大特色产业。然而长期来看,农产品价格低迷,从业者观念老化,缺乏品牌带动力,科技含量低,已成为阻碍农业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亟待解决。
一、存在问题
1、农业生产成本与产出不成正比,缺乏推动力
一是作物收益少,近年来玉米、小麦、花生等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产品价格却居高不下,导致农业的比较效益低。如2017年以来,玉米价低一路走低,最低时每斤只有0.7元左右;花生价格从2017年的2.7元~2.8元/斤一路跌到目前价格2元/斤。二是肉价走向低,2018年生猪、猪肉价格达到了近几年的最低点,猪价曾跌破5元/斤,猪肉6元~7元/斤,养猪业投入产出不成正比。三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导致土地价值上升。生产成本的快速增加与农业产出收益增长缓慢的矛盾,导致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缺乏推动力。
2、投资观念改变,不想在农业上发展
一是劳务经济已成为不少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农业收入在农民家庭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大幅下降,农业比较效益低,收入反差促使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留守在家的多为老人儿童,无力耕种;二是由于城乡之间教育资源不均衡,许多农民将投资重点由农业转向了教育,举家迁往城市(包括县城)居住和工作、或带着子女到务工所在地、或在城市(包括县城)租房便于孩子就读,不愿在农业上投入精力;三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少青年人婚后选择在城市(包括县城)生活、工作,觉得农活太辛苦,不愿意回乡耕种土地。
3、农业名牌产品少,缺乏高端产品
全市品牌不多不响,初字号农产品多、大路货多,名特优农产品少、优质安全品牌农产品少、高品质产品较少,包装水平低,增值效益不高。我市目前本土企业农产品中只有1个省级著名商标、1个省级优质产品,对特色农产品的扶持开发还不够有力,优势农产品没有形成重量级的拳头产品。农产品中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比例目前不足5%,现有无公害农产品产地4个,面积4.1万亩;无公害农产品6个,仅限于3家合作社,与城乡居民结构快速升级的要求很不适应。
4、现代农业缺少龙头企业带动,产业融合度不高
农产品加工企业总量少、规模小、加工转化能力弱,产业链接松散,农业附加值不高,与其他农业经营主体联系不紧密,带动当地产业发展不明显;联合体发展缓慢,目前全市没有1家“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没有形成“攥指成拳”抱团发展的合力,而是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散兵作战、单打独斗;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看似数量众多,实际上大多层次较低,管理水平落后,规模小,形态雷同,运作不规范,竞争能力弱。
5、农业科技驱动还有差距,进步幅度小
我市目前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缺人缺编,特别是一线农技服务人员不足,还存在非专业化现象;有的农业技术人员满足对农业科技的一般了解,起不到关键生产技术环节的指导作用;多数农业企业的科技含量不高,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较低;缺乏专业的研发机构和研发人员,农业科技进步主要依赖于外来力量;“互联网+”与现代农业还未深度融合,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不广泛,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农业企业少之又少;休闲农业、绿色农业等新型业态发展比较薄弱;农业企业自身研发能力较低。
二、应对措施
1、引进农业人才,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加大农村引进新型农业人才扶持力度,一是出台鼓励措施,激励各类人才到广大农村去大展拳脚,施展才能,整合村社致富能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成立特色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实实在在增产增收。二是要创新涉农人才培育培训机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主体结合自身要求,承担培训任务。支持地方高校、职业院校综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涉农专业人才,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三是建立健全政府、银行、融资担保公司与被担保企业紧密协作的政银企合作机制,加快形成“政府推动、平台融资、信用建设和市场化运作并举”的融资模式,积极做好开发性金融支持返乡创业项目的申报和贷款发放工作。
2、推进产业融合,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一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要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确保质量,积极推动确权成果的应用;要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护土地经营权;要建立健全乡村调解、市级仲裁、司法保障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机制,维护农户权益;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探索推行向金融机构融资担保、入股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二是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动能。加快制定龙头企业认定办法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认定办法,制定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完善利益连接机制,切实增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提升农民合作社服务能力、强化家庭农场生产能力,提高带农增收能力,将其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培育农业新动能的重要抓手。增强乡村的造血功能,激活乡村的内生活力。三是拓展农业功能,做活农村新产业和新业态。依托良好的农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发挥农业多功能优势,发展创意农业、休闲农业、循环农业等多形态农业产业,打造传统产业园+现代农业园特色产业格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土地价值和农业收益。力争到2020年,全市新增1个省级、3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一批县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一批星级示范企业(园区),并引进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资园区建设。
3、实施提升行动,擦亮新乐特色农业产业名片
借助“地标力量”,针对西(甜)瓜、花生等沙地特色农产品,实施特色农业提质和品牌提升工程。一是着力推进无公害西(甜)瓜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引导农户按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生产,推进品种选择、生产过程、终端产品的标准化。二是进一步调整西(甜)瓜品种结构、种植方式,西(甜)瓜品种继续向优新发展,如围绕发展采摘观光业和高端消费的需求,可发展适宜采摘、包装和有特色、高品质的小型精品系列西瓜。三是工厂化育苗、冷链物流、普施有机肥等是趋势,鼓励社会力量加大投入,构建“企业(育苗、供施有机肥、冷藏产品、市场销售)+基地+市场”的全产业链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四是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发展花生产业,加大对花生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提高融资能力。五是进一步发展花生保险业务,增强花生产业抗风险能力,为高油酸花生生产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六是积极培育发展其它特色农业,在中药材种植、薯类种植基础上扩大规模,增加品种;薯类生产重点培育加工龙头,“加工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农户)”,提高产品附加值。
4、强化工作举措,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一是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深入开展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提高种养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加强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全部纳入监管名录,主要农产品产地监测全覆盖,坚守农产品安全底线,推行“红榜”“黑名单”制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二是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积极探索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把“互联网+”与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结合起来,与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结合起来,将“互联网+”应用到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及农产品生产的全产业链。开展智能奶牛场改造,建设、普及益农信息社,加快物联网在农业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园区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上的应用。三是大力实施市场营销战略。改造升级花生米市场,积极组织企业参与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展览会、交易会等多种形式的农产品推介交易与展示,推行电商平台、“互联网+”等各种新兴手段,做好农产品宣传、推介、营销,扩大市场占有率;指导企业搞好农超对接、农市对接、农校对接、农餐对接,与各大精品水果店对接,直供直销,电商营销,重点做好设施蔬菜、西甜瓜的产销衔接,带动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四是大力实施产业扶持战略。要把本土企业的发展与引进外地客商投资同等对待,在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农业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在财税政策上,对认定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在本地政府权限内给予一定年限的企业所得税减免,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力度,争取“农保贷”支持或农业产业化增信基金支持,解决农业贷款难问题。
三、结语
党的报告指出,要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新乐市要想提升农业实力,就必须下力度推进农业供给侧机构性改革,转变农业发展模式,引进农业人才,推进产业融合,塑造本地“名片”,提升产业化水平,推进乡村振兴,靠实干担当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作者:姚景良 单位:新乐市农林畜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