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机械化旱作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之前的旱作农业研究重点在水浇地,但受地域环境、自然气候等限制,水资源的利用已经接近极限,因此,旱作农业技术的改进就变得尤其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发展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的重要性和发展现状,并提出了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机械化;旱作农业
1发展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的重要性
沁水县年平均降水量为610mm,年平均降水天数为86d,一般集中在7—9月份,降雨分布不均匀,严重干旱缺水。这样的条件决定了沁水县必须抓旱作农业,必须坚持走精耕细作的农业路子,通过发展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增强土壤蓄水能力,确保用足用好天然降水,提高土地产出率和抗旱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发展机械化旱作农业,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保证,是促进规模经营和提高农业效益的有效途径,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增产增收,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沁水县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的发展现状
2.1高度重视,迅速发展
近年来,在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沁水县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的贡献率和技术支持能力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总动力2017年达到32.94万kW,比1978年的2.53万kW增加30.41万kW,增长12倍。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实现机械化,耕地、播种、收获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8.4%。农业机械承担了农业生产80%以上的劳动量。农机户达到7508个。农业机械装备进一步完善。拖拉机总台数达7322台,拖拉机配套机具8892台(套),联合收割机236台,农业排灌机械579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4307台(套)。机耕面积2.33万hm2,机播面积1.4万hm2,机收面积11.11万hm2,农机总收入5280万元。农机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17.4%以上。
2.2以点带面,辐射推广
依托“粮食丰收工程”、“农业节本增效工程”、“高产创建工程”和“机械化秸秆还田”、“深松深耕”等项目的实施,沁水县每年在不同的乡镇选出有代表性的区域建设各项机械化旱作技术示范区,通过媒体宣传、组织观摩,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有力推动了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如机械化地膜覆盖玉米技术每667m2增产平均达到80kg以上;秸秆粉碎还田后每667m2增产平均达到25kg以上,成为沁水县旱作农业增产的主要技术措施。
2.3努力探索,建立技术体系
通过多年的实践,建立了适宜沁水县的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体系:机械化秸秆还田、机械化铺膜、种肥一体机和保护性耕作等抗旱保墒技术;机械深耕、深松,少耕轮耕、机械化沟播等田间蓄水技术;喷灌、滴灌、渗罐等节水灌溉技术。目前,沁水县每年秸秆还田面积约为2万hm2,建造集雨蓄水池达2000多个,水肥一体化面积667hm2,有效改善了旱耕地的生产条件。
3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的发展对策
沁水县发展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农业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为方向,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突出抓好耕地质量提升、农机配套融合和绿色循环发展,把机械化旱作农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相结合,构建农业与环境循环共生的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新格局。
3.1多方筹资,加大投入
抓住山西省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的机遇,要积极争取省、市各级资金,加大投入力度,有力推动沁水县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的发展。如在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方面,除秸秆粉碎还田机、玉米收获机等享受国补30%左右外,县农机局每年还积极争取省市有关的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资金进行秸秆还田或秸秆青储收获的项目补贴和机械设备补贴。沁水县也出台了对机械化作业燃油补贴、机械化秸秆还田和深松耕补贴办法,同时,积极引进扶持秸秆利用绿色循环企业在沁水县落地开花。
3.2搞好示范,科技引导
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示范基地建设为依托,因地制宜,不断创新集成技术,由注重单一技术为主转向以技术组合配套为主,培育、总结、凝练机械化旱作农业典型模式,搞好示范带动和引导服务,点面结合,进一步完善具有特色的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体系。
3.3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通过媒体、现场会、明白纸等多种形式,普及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用技术指导、示范带动、效益吸引,逐步提高全社会推广应用旱作农业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4完善机制,提升社会化服务
农机部门要积极引导,让农机专业户采取近距离异地作业的方式,探索农机合作社社会化、市场化的服务模式,提高机具利用率,加速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作者:张海艳 单位: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农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