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况及措施2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况及措施2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况及措施2篇

第一篇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问题

1.投入少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服务滞后

马关县是边境、山区县,农村贫困面大,农业水利化程度低,在特色产业发展地区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还不完善,旱不能灌,涝不能排,农业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年景和自然的变化,处于“大灾大减产、小灾小减产,风调雨顺增点产”的状态。加之经费投入少和技术服务单纯,严重制约产业发展进程。

2.管理体制不当,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目前,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基本上处于简单的市场买卖关系,虽然部分企业与农户签有订单,但双方履约率不高,彼此缺少诚信,经常出现矛盾和纠纷。导致企业与中介组织和农户之间难以形成稳定的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关系,抗御市场风险的整体合力较弱。

3.产业化、品牌化意识低,市场竞争力弱

我县无大宗特色增收项目,产业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程度低,商品化发展滞后,新兴产业项目培育与发展缓慢,且零星分布、重复率高,精深加工技术滞后,缺乏品牌意识和精品意识,重数量轻质量,无品牌效应,无市场竞争力,以初级产品销售为主。

4.涉农龙头企业经济实力、市场开拓能力和带动能力弱

我县企业大部分都是负债经营、亏多赢少,整体发展水平处于起步阶段,对农产品初加工多、深加工和精加工少、产品附加值低。在草果、八角、三七、地产药材等产品及干鲜果加工方面尚无一家规模加工企业,难于形成产业链,影响了农业产业的向前发展。

5.流通不畅,市场服务不到位

一是产品市场供求及价格等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不能及时为农户和企业提供准确、可靠的市场信息;二是市场建设滞后,缺乏必要的交易平台,除县城有1个大牲畜交易市场和2个农贸市场外,无专业的农产品交易市场。

6.中介组织发育不全,功能缺位

我县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1个3408人。由于存在内部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步伐缓慢,农民主动参与的意识较差,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正常发展。

二、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1.增加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农业产业化建设重要保障,马关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富民兴边”行动和第二轮西部大开发等历史机遇,千方百计申报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广大农民增加投入等方式筹集资金,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造农村生产条件。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鼓励科技人员开展农科课题运用研究,加速科技知识向生产力转化,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

2.加强组织引导、完善运行机制、合理规划布局

农业产业化是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布局。县人民政府必须整合各方面资源,建立农业产业化组织机构,全面落实县乡领导抓产业化发展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一个规划、一套措施、一套班子、一套实施办法。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调整结构。通过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引导和扶持,提高产业抵御风险和驾驭市场的能力,促进产业向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迈进。

3.实施标准化品牌战略,立足竞争市场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拓宽视野,创新工作机制,改善对农服务,树立大市场、大农业的观念和品牌战略理念。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特”,确保产业在市场中有立足之地。马关是国家农业部命名的“中国草果之乡”,要充分应用好这块“金字牌”,竭尽全力把这一产业做强做大,创建优质的草果品牌,在全国打响,让世界知晓,继而以草果产业引领三七、塘房桔、八角等其他产业的发展。到2015年,实现草果在地面积达12万亩,挂果面积8万亩,总产达960万公斤,产值5760万元;实现八角在地面积达15万亩,挂果面积6万亩,总产达375.6万公斤,产值1502.4万元;实现三七在地面积3万亩,总产值42202万元;烤烟种植面积3.5万亩,产量525万公斤,产值6825万元;香蕉在地面积7.5万亩,产量达16500万公斤,产值达33000万元;商品蔬菜种植面积达5.8万亩,产量达11600万公斤,产值达6960万元;木薯3万亩,产量3000万公斤;种植杂交红薯2万亩,产量3000万公斤。

4.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

拓宽流通渠道,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在政策、资金、土地等方面为龙头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是当务之急。鼓励龙头企业依靠科技支撑,提高企业深加工产品的科技含量,研发、培养、创立特色品牌,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关键。

5.健全信息网络,提高市场服务能力

农业系统要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加强市场信息的收集与,与相关部门合作,进一步加快“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建设和信息网络延伸建设步伐,尽快形成县、乡、村信息服务平台,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服务。

6.积极发展中介组织为产业发展服务

坚持以“民办、民管、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凝聚力和经济实力,发挥其对农户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服务职能。

作者:徐明香 单位:马关县土壤肥料工作站

第二篇

1湖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

1.1产业化经营组织稳步增长

2012年,湖北省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总数达到37422家,同比增长8.63%。其中,龙头企业6125家(含省级重点龙头企业570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48家),同比增长10.68%;中介合作组织15173个,同比增长39.44%;专业市场1197个,同比增长43.35%;其他组织14927个,同比下降8.12%。2012年,湖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从业人数达261万人,同比增长3.99%;其中规模以上龙头企业人数达到64.33万人,同比增长3.21%,2007~2012年,湖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作用明显,且逐年递增,具体情况参见图1。

1.2龙头企业迅猛成长

近年来,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盈利水平均得到迅猛发展。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257家,较2011年增加803家,其中,年销售额百亿元以上1家,50亿元至100亿元6家,30亿元至50亿元5家,10亿元至30亿元25家,1亿元至10亿元1865家。2012年,湖北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970.5亿元,上缴税金576.95亿元,实现净利润476.37亿元,较2011年同比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具体参见表1。

1.3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强劲跨越之势

2012年,湖北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2940.4亿元,较2011年同比增长20%,高于2012年全省工业平均增速5.4个百分点,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30.8%,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2%,农产品加工业成为湖北省第一大支柱产业,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提供重要支撑。自2007年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之后,农产品加工产业进入年增千亿元的快速发展阶段,连续突破3000亿元、4000亿元、6000亿元和8000亿元大关,与湖北农业总产值之比从2006年的0.79:1迅速增加到2012年的1.88:1。2012年,湖北省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7573.5亿元(农业部口径),以28.97%的增速居全国第三位(仅次于天津和青海);绝对值超过四川和浙江,在全国的排名进一步提高,由2011年的第8位上升到第6位,具体情况参见图2。

1.4带动农户作用进一步增强

2012年,湖北省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辐射带动农户1197万户,各类组织签订订单482.4万hm2,带动农户增收2510元,产业化经营组织辐射带动农户数量、订单数量和带动农户增收数量保持多年连续增长态势,可以说农业产业化为湖北省农户增收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参与产业化经营已成为新时期湖北农户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其中,龙头企业作用十分突出。2012年湖北省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增收248.45亿元,占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增收总额的82.36%,龙头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的主渠道和带动农户增收的主力。在带动农户增收的五种方式方面,按合同高于市场价收购向农民多支付的金额为69.33亿元,实行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经营向农民返利33.52亿元,采取土地租赁经营支付给农民的租金为20.56亿元,吸收农民务工支付给农民的工资福利116.81亿元,其他方式带动农民增收8.23亿元。

1.5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成绩显著

2012年湖北省共建成26个农产品加工园区,园区功能不断完善,投资迅猛增长,全年新增投资344.11亿元,新建项目379个,入园企业已经达1747家,新增209家。

2湖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的动力机制

综上所述,近年来湖北农业产业化经营呈现突破性、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发展态势,一跃成为湖北省第一大支柱产业,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作出重要贡献。湖北省农业产业化迅猛发展的动力机制有哪些?课题组经过认真分析,认为主要得益于以下五方面因素:

2.1政策给力

首先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2012年《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这是国家级首个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重视程度空前。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重点强调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鼓励各省市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促进龙头企业集群发展。要求各级政府优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环境,增加扶持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原料基地、培育品牌,并逐步扩大农产品加工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行业范围。其次是省级扶持力度加大。2011年和2012年,湖北省委、省政府相继表彰全省农业产业化“综合十强”和“行业五强”龙头企业各35家。并整合资源从财政、税收、贷款等多方面对农产品加工予以大力支持。在对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优先安排贷款方面,2011年金额为383.93亿元,较2010年同比增加38.71%,2012年更是跳跃式增长,达到664.61亿元,同比增长73.11%;在财政扶持方面,2011年,湖北省财政扶持重点龙头企业资金为33.63亿元,较2010年同比增长35.59%,2012年则达到48.71亿元,同比增长44.84%;在所得税和增值税减免方面,2011年和2012年增幅基本上都超过50%。第三是市县镇(乡)政府倾力打造支柱产业。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对湖北经济发展贡献度不断加大,支柱性产业地位不断强化,市县镇(乡)各级政府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从招商引资、产业聚集、企业重组和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2.2多方面投资拉动

首先是农产品加工园区投资增长迅猛。2012年,湖北省农产品加工园区新增投资344.11亿元,新建项目379个,入园企业新增209家,投资总额达3615.49亿元。其次是企业新增投资促增长。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连续3年监测显示,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企业总资产与固定资产连续3年保持6%以上增长。

2.3高度重视新产品研发

首先是省级项目重点支持,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进一步引导企业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2012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启动农业科技产业链项目。围绕粮、棉、油、蔬、畜、水产、林、茶、菌、果、魔芋等12个优势农业领域,突出粮油加工、畜禽加工、水产品加工、林特产品加工、棉麻加工、果蔬加工等六大发展重点,充分发挥涉农科技优势,着力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对现代农业的引领作用,打造在全国具有竞争力的农业科技产业链。其次是龙头企业通过加大研发力度调整产品结构促发展。近年来,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越来越重视新产品研发,不断推出新的、附加值更高的、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对湖北省570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监测分析,2012年科研人员、研发经费、拥有专利和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同比均有10%以上增长,特别是研发经费较2011年增加了近40%,专利拥有量增加近30%,具体参见表3。

2.4抓好基地建设,确保优质原料供给

近年来,湖北省农业部门大力实施优质农产品板块基地建设,科学规划、政府引导、集中力量和加大扶持等,通过“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等,鼓励各地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确保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所需的优质原料供给。2012年,湖北省共建设优质稻板块基地167.5万hm2,蔬菜板块30.8万hm2,水产板块36.85万hm2,桑茶药板块25.46万hm2,油菜板块80.4万hm2,水果板块26.8万hm2,棉花板块33.5万hm2。新型规模化养殖场5.3万个,猪、禽、奶牛规模化饲养率分别达到70%、80%和90%,基地覆盖率达到45%。同时,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大自有基地建设,基地建设的投入、面积、饲养量都有较大幅度增长。目前,基地已经成为龙头企业原料的主要来源,2012年,龙头企业主要原料采购值2745.87亿元,基地采购值为2081.48亿元,占75.82%,优质原料的供给保障,为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基地采购值比重逐年不断提高。

2.5大力实施农产品精品名品工程

为提高优势农产品竞争力,近年来湖北省不断加大品牌整合,创建全国知名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先后重点扶持企业培育打造了诸如“采花毛尖”、“肖氏茶叶”两大名茶,“宜昌蜜橘、秭归脐橙、老河口砂梨”三大名果,“奥星粮油”、“国宝桥米”、“福娃米饼”等粮油名牌,“神丹保洁蛋”和“精武鸭脖”等畜禽名牌,“楚江红”小龙虾、“洪湖”生态鱼、“梁子湖”大闸蟹等水产品牌。2012年,湖北省有效使用“三品一标”标志产品的企业达1519家,品牌达4257个,总产量1868万t,总产值632亿元,出口创汇5120万美元,总量规模均保持全国前列。2012年,湖北省农业类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7件,占新增“中国驰名商标”数量的45.76%,累计获得“中国驰名商标”64件,农产品加工业“中国驰名商标”占全省工业类总数的43.54%,已成为湖北省知名品牌最集中的行业。

3讨论与结论

通过对新时期湖北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动机机制的深入分析,课题组认为,湖北省的做法对于全国其他省市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而言,主要具有以下四方面启示:第一,促进农业产业化跨越式发展,一定要强化板块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各地市要基于自身的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具有显著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的农产品,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主导产业。要整合各项农业资金,捆绑式投入,强化特色板块基地建设,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第二,促进农业产业化跨越式发展,一定要强化科技引领作用,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和培育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各级政府和企业要共同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建立新产品研发中心和农产品高新科技工业园,强化科技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中的引导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提高企业科学经营管理水平。第三,促进农业产业化跨越式发展,一定要突出产品质量生命线地位,积极培育农产品精品名牌。建立健全各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强化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大力培养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从种植、养殖的源头把关,在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础上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实施品牌化战略,在“三品一标”的基础上,争创更多的能够享誉国内外市场的农产品品牌。第四,促进农业产业化跨越式发展,一定要完善政府及社会化服务机制,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外部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在尊重农户和龙头企业经营自主权基础上,强化服务意识,在信贷融资、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农田基础设施、农产品流通体系等方面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良好条件。加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积极推进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优化我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外部环境。

作者:韩艳旗 赵晓飞 王红玲 单位:湖北大学商学院 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