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对海安市农业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对海安市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六条路径,为推动产业兴旺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海安市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正式实施的开局之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集中力量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两大重点任务,持续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的前提是产业兴旺,而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产业兴旺的基础。
1海安市农业产业发展概况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海安以列入全国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促进项目试点县(市)为契机,紧紧牵住创新创业这个牛鼻子,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闯出了一条农业现代化水平稳步上升、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的进阶之路。全市农业产业发展得到稳步推进,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20元,增长8.6%,高于经济增速、城镇居民收入增速。
1.1优势产业有特色。海安市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发展现代农业,逐步推进特色农业产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在保持传统产业稳步发展的基础上,突出推进“稻米、蚕桑、禽蛋、水产、蔬菜”五大优势产业。不断调优水稻品种结构,积极引导种植优质食味稻品种,2019年优质食味稻种植占比达65%。大力推进蚕业农场建设,现有蚕业家庭农场135家,桑园面积266.67hm2,蚕桑综合生产能力在全国有影响。建有省级现代禽蛋产业园区、农业部畜禽标准化示范场3家,存栏万羽以上规模蛋鸡养殖场有270多家,规模养殖比重在江苏省处于领先状态。海安市逐步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产业体系,是长三角地区名副其实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鱼池子”。
1.2品牌培育显成效。海安市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中,注重品牌打造,激励农业企业争创各类品牌。目前有“中洋河豚”、“海安桑蚕茧”2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海安河豚”“海安香芋”等6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海安大米”被评为“江苏十大人气地理标志品牌”。“鑫缘”桑蚕生丝、蚕丝被、真丝绸面料被授予“中国名牌”产品。禽蛋及其制品注册商标16个,其中获得省名牌证书的有5个。2个水产品品牌被评为省名牌产品,4个渔业企业通过美国HACCP质量认证,“中洋”为全国驰名商标。
1.3经营模式产业化。海安市坚持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打造特色品牌,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在江苏省各县率先组建海安大米产业联盟。建立“海安大米”生产核心基地2400hm2。茧丝绸全产业链完整,以“鑫缘”集团为龙头,形成了“建场组社联农”的经营模式,蚕茧综合经济效益保持上升水平。推进畜禽生态健康养殖,创建生态养殖场163家。打造“中洋鱼天下”产业联盟,建成工程研究、遗传育种、营养饲料、精深加工、物流配送、人才培养“六大中心”。
1.4新业态茁壮成长。办好家庭农场是实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海安市积极培育粮食、畜牧、蚕桑、园艺、水产等各类家庭农场,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一批农民逐步成为懂政策、有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全市现有家庭农场718家,经营总面积9200hm2。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做大做强,拥有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5家。休闲农业企业122个,年接待游客71万人次,营业收入4.5亿元。农产品出口呈增长趋势,年出口总额超1亿美元。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成为新增长点,全市拥有农产品电商295家,2019年农产品线上交易额1.9亿元。
2海安市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2.1产业组织化水平不高。产业经营模式还不够丰富,产业经营主体整体素质能力不强,经营管理水平不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还不够多,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联系还不够紧密,农业产业链的前延后展还没有真正实现无缝链接。农业经营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发展主体仍处在分散经营、各自为战的状态,集聚发展、抱团发展意识不强。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机制还不够完善。
2.2优质产业占比不高。主要种植产业仍以传统品种、传统技术、传统模式生产方式为主,优质特色产业占比较小,现代化技术和新型模式的推广应用面不高。全市种植业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只占25%,生态健康养殖比重35%,需要进一步提质转型。
2.3产业品牌影响力不强。大多数农民没有形成实体公司和企业,以小规模生产为主,大多数农民和小规模企业受传统经营模式的影响,品牌意识较为薄弱。“鑫缘”“中洋”等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还存在提升空间;“海安大米”品牌建设刚刚起步,品牌知名度还不高;禽蛋产业品牌多而杂,没有产生龙头带动效应;蔬菜产业品种多,单个品种规模小,品牌缺乏,需要下大力气培育。
2.4农技推广能力有待提升。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新的职能越来越多,而现有的农技推广人员年龄偏大,缺乏活力和后劲,且专业结构较为传统,高效农业、设施园艺、休闲观光、农产品质量监管、农产品电商等专业人才缺乏,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靶向服务的需求。
3海安市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析
3.1打造优质特色产业,引领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继续推进优质稻米、蚕桑、禽蛋、水产、蔬菜五大产业发展,着力构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经营联盟发展模式。一是要调优水稻品种布局,实施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二是要加强万亩蚕桑标准化示范区、千亩丰产桑园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推进蚕种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广普及蚕桑新技术,扎实推进基地提升、主体培育、种业创新、科技突破、服务优化和品牌创建,实现蚕桑产业现代化。大力发展蚕业农场,加快推进蚕桑产业转型升级。三是要推进禽蛋产品深加工,建设一批禽蛋产品加工集群。四是要大力发展现代渔业,突出长江河豚、刀鱼等长江珍稀鱼类养殖、条斑紫菜、坛紫菜养殖和里下河地区的生态养殖。五是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园艺,推广选用高产、优质、抗逆蔬菜新品种,集成具有含特色粮菜、露地蔬菜、设施蔬菜高效种植模式,引进现代设施园艺方面的人才,更新先进设施设备,重点引进发展蔬菜工厂化种苗基地。强化蔬菜产销对接,建立上海市外延蔬菜生产基地,直采基地和配送中心,加强城市消费市场和农产品生产基地之间的对接,发展产销直供、连锁配送、提高蔬菜沟通效率。
3.2搭建产业发展平台,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海安市按照一个现代农业园、三个现代农业园区、六个镇区农业园的“一园三区六景”来打造现代农业,要继续完善“一园三区六景”平台建设。一是推进雅周现代农业园区的提档升级。充分利用江苏海安台湾农民创业园和雅周现代农业园两园合一的新优势,加快雅周园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二是加快“三区六景”现代农业园建设。进一步修订完善园区规划,有效整合财政、交运、科技等部门向上争取的各类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承载能力。三是加大农业项目招引力度。坚持“产业集聚、园区承载”理念,进一步聚焦“北上广”及苏南地区,联合相关区镇组织开展各类农业产业主题招商活动,重点围绕“五大产业”链条中的缺失环节,招引一批蔬菜育苗、农产品深加工和工厂化食用菌等“高、精、尖”农业项目。
3.3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保障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推进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引导产业从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加快推进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逐步提高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确保农产品质量稳中向好,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二是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形成市、镇、村三级监管网络,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农业系统全面退出农资经营市场,全力做好监管工作。规范农产品生产经营行为,强化种子、农药、化肥、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监管,切实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监管督查。推进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整合农口部门各条线农业监管执法力量,科学合理设置岗位和职能分工,统筹做好监管工作。严格执行农资经营许可制度,做好生产、经营、许可受理、审查发证工作,查处关闭不合格经营点。三是推进农产品品牌提升。加大农业品牌培育力度,鼓励创建地理标志农产品,探索实施“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企业自有品牌”的双品牌战略,打造更多的“海安品牌”。
3.4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绿色生态导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一是推进绿色种植、生态养殖模式。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全面推进生态健康养殖,鼓励发展设施种植和有机农业,开展稻田套养、轮作、休耕等模式,支持有机肥加工和沼气发电并网,引导规模养殖场走农牧结合之路,逐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二是加强农业生产过程规范管理。科学指导肥料农药的合理规范使用,强化病虫草害发生预报预测,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标准化防治技术。加强农业包装物管理,科学对待、分别处理,建立长效管理体系。加强《农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动员农户不能将包装袋(盒、瓶)等物品乱丢乱弃。形成政府主导,农业、环保、财政等部门联动机制,增强回收处置的组织保障。建立由村庄环境保洁员捡拾,由农药销售人员回收的长效管理机制。三是加强农业废弃物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以实施中央秸秆示范点建设项目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为契机,继续推进秸秆和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加强畜禽规模养殖场治理改造、禁养区养殖场关停工作,深入推进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建立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实现秸秆集中收储点全面覆盖,形成“户收集、村集中、企业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新格局,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3.5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大力发展创意休闲农业,积极创建国家级星级休闲农业企业、美丽休闲乡村、休闲农业示范村。进一步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完善休闲农业精品线路,提升休闲农业景点档次,促进农业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积极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探索与淘宝、京东等网站的合作,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三是大力推进农业对外开放。加强农业对外交流合作,加大农业对接上海力度,突出优质项目招引和农产品销售上海两大重点,强化与上海的产业、重点项目深度合作;推进农产品出口创汇,积极培育新的农产品出口企业。
3.6坚持农业科技创新,支撑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力度。积极实施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项目、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项目,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加强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积极创建国家、省、市科技示范基地。深入推进农业信息化,充分利用益农信息社和农技耘手机APP、微信、抖音等新型平台,开展适时技术指导,进一步提高农业专业化生产和经营管理水平。二是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突出发展新型合作农场。三是开展职业农民培训。重点围绕五大产业发展、项目农业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互联网+现代农业等方面开展,突出对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年轻村干部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训。
[参考文献]
[1]宋山梅,向俊峰.乡村振兴视野下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研究[J].农业经济,2019(9):6-8.
[2]郭娟,姬湘涵.开封市构建现代农业“三体系”的思考[J].吉林农业,2019(18):24-25.
[3]万俊毅,曾丽军,周文良.乡村振兴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中国农村经济,2018(3):138-144.
作者:杨红梅 单位:中共海安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