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扶贫模式创新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业产业化扶贫模式创新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农业产业化扶贫模式创新研究

[摘要]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提供重要支持。本文从精准扶贫与农业产业化扶贫的概念界定入手,围绕实行农业产业化精准定位、推动扶贫专项资金建设、健全农业产业化运作机制、加快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强化产业项目与产品研发5个层面,探讨了精准扶贫视域下农业产业化扶贫模式创新的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精准扶贫;农业产业化;特色产业链;供产销一体化

0引言

现阶段,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产业帮扶成为我国贫困地区扶贫工作的实施重点。基于精准扶贫战略导向推进农业产业化扶贫的实施,既有助于加快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升可持续脱贫能力,同时还能够推进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满足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1精准扶贫与农业产业化扶贫的概念界定

1.1精准扶贫

于2013年考察湖南湘西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与“六个精准”的基本要求,致力于依托全社会合力打造扶贫攻坚工作的凝聚力,有效实现脱贫目标。精准扶贫作为扶贫的整体化过程,实施的重要前提在于精准的贫困定位,基于标准程序实现贫困地区、村镇、人口的高效识别,明确分析贫困的对象、成因、存在问题等信息,进而因地制宜地制定帮扶举措,实现扶贫资源妥善、优化配置,从而实现脱贫到村、户、人的目标。

1.2农业产业化扶贫

农业产业化扶贫是一种基于贫困地区当地特色的扶贫模式,以政府决策为主导、以市场波动为契机、以产业化发展规律作为切入点,结合当地农产品资源禀赋与市场需求形成区域主导产业,进而驱动当地扶贫脱贫工作顺利开展的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模式。

2精准扶贫视域下农业产业化扶贫模式创新的具体策略探讨

2.1实行农业产业化精准定位,完善扶贫体系建设

2.1.1扶持产业的精准定位

在农业产业化扶贫模式的设计上,应切实结合贫困地区农户的需求与意愿,综合考虑当地农产品生产、加工与销售等产业结构布局,保障农产品质量与供销渠道的可靠性,进而实现当地农业产业化的精准定位,致力于有效提升传统农业产品的附加价值、迎合绿色农业生产目标,构建集产前、产中、产后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扶贫模式。在考虑到贫困农户的心理预期方面,需在农业产业化发展前期优先选取周期短、波动小、操作难度低、竞争小的产业进行初步建设,引导农户有效建立信心、保持积极参与的态度;在深入了解农产品市场特色的基础上,打响“特产”招牌、推动农产品的市场推广,结合当前“互联网+”与电商平台崛起的时代背景,着力打造“知名电商+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的产业链条,营造出“贫困农户+”的新型扶贫模式,由政府针对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层扶贫单位与种养殖大户给予政策扶持,以此形成新型农业产业化扶贫体系,进一步助推特色农产品开发与推广。

2.1.2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农业产业化发展大体需经历以下4个阶段:其一是基于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条件开展规模化种植、养殖活动,解决贫困农户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市场问题,依托公司股份制管理推动当地传统加工制造业管理模式转型,进而结合当地管理部门政策导向推动特色农产品开发与乡村旅游业发展;其二是产业化初步发展阶段,由国家基于宏观调控调配资金,给予贫困地区金融政策扶持,针对当地规模化种植、养殖活动实行企业化管理,完成农业产业园建设,并依托科教技术与互联网电商平台增加农产品附加价值、拓宽销售渠道,打造独具当地特色的产品品牌,完成循环发展机制构建;其三是产业化深入发展阶段,在此阶段市场规模的扩大带动了劳动力需求增加,有效解决贫困地区人口的就业问题,人均收入增加促使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其四是产业化成熟阶段,由第一产业带动二三产业发展,帮助贫困地区农户实现脱贫目标,从而打造新农村、新气象。

2.2推动扶贫专项资金建设,加强资金合理配置

2.2.1产业化扶贫资金建设

政府的积极引导与介入是实现脱贫目标的重要前提,政府应给予龙头企业政策、资金与技术扶持,针对产业化扶贫资金进行精准配置,围绕市场、贫困农户双重视角实现双方互利共赢,帮助贫困地区实现长期有效脱贫目标。在农业产业化扶贫链条的创设上,要求集产前、产中、产后于一体构建动态闭环管理模式,依托产业化扶贫资金推动该链条的运营,实现资金配置对象的精准定位,更好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目标。通常资金配置对象指代具体的扶贫项目,包含种植业、养殖业、加工制造业、物流配送等项目类型,应针对贫困农户、种养殖大户、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主体给予资金政策扶持,为其扶贫贷款提供贴息、担保风险补偿金,实现产业化扶贫资金最优配置。

2.2.2扩大资金来源渠道

为保障扶贫资金的足量供给,须注重扩大资金来源渠道,在政府主导下加大扶贫资金筹集力度,完善资金增长机制建设,由扶贫资金管理机构、帮扶单位加大对扶贫产业的资金投放力度,加大对贫困产业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同时依靠农业特色产业品牌打响市场口碑,拓宽贫困地区农产品的销售市场、吸引外资支持,完善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农机补贴等项目建设。在金融机制建设层面,金融部门应以农业合作社为核心,着力提高信贷服务水平,为合作社成员、农户提供专业贷款担保服务,支持合作社完成互助性贷款公司建设,进一步拓宽贫困地区的农业融资渠道。

2.2.3优化资金配置使用

通常产业化扶贫资金配置应以特色农产品作为参考,针对资金使用范围进行科学规划,基于招投标模式完成资产收益扶持机制建设,以此将扶贫资金经由折股量化后分配给具备合格条件的贫困农户,既有助于调动农户生产热情,同时也能够保障资金利用率与价值发挥。在产业化扶贫资金的使用方面,可采用基金、股权投资等模式创新扶贫资金使用方法,并严格针对扶贫资金的来源、用途、产业实施结果等信息予以公示,确保扶贫资金真正运用于扶贫产业建设上,防范出现资金交叉使用等问题,从而提高农业产业化扶贫资金的利用水平。

2.3健全农业产业化运作机制,打造特色产业链条

一方面,应完善农业产业化链条与运作机制建设,在政府主导下成立农业合作组织与规模化产业基地,吸引龙头企业入驻当地,并结合贫困地区自然环境、农产品生产特色进行产业科学选取与定位,依托产业联动机制推进供产销一体化建设,扩大产品供给渠道,以此提升农业合作组织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利用市场化手段实现产业资源整合配置,从而更好地促使企业、贫困村实现互利共赢目标。另一方面,应推动集品牌、标准、规模于一体的特色产业链条建设,充分利用贫困地区稀缺农产品、挖掘产业附加值的增值空间,打造独有的农业产业化品牌、针对农产品进行精加工,从而推动特色农业产业链条发展,扩大其对消费群体的吸引力,助推精准扶贫工作目标稳步实现。

2.4加快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完善治贫网络结构

一方面,当前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模式已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导向,因此务必要加强贫困地区信息基础建设,依托信息共享平台打破城乡发展存在的“数字鸿沟”、消除市场信息的不对等问题。具体来说,应完善农业信息中心建设,加强贫困地区农户上网操作技巧培训工作,引导其学会实时查询农业生产销售信息,获取灾变预警数据等;完善电子商务系统建设,集农业物联网、监督、综合服务、物流配送等功能模块于一体,并加强对在线农产品交易全过程的质量监管,保障农业产业化扶贫规范化实施;综合利用大数据技术针对个体贫困农户进行建档立卡,指导贫困农户自主申报扶贫项目,给予农户更大的自主权。另一方面,还应完善治贫网络结构建设,将基层组织网络的自治中心由行政村下移至自然村,依靠村民自治实现贫困地区的内生性变革,并加强对扶贫工作人员的网络教育工作,促使其职业技能、责任感得到显著提升,便于更好地提高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成效。

2.5强化产业项目与产品研发,实现产供销一体化

以往扶贫工作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项目领域,产业结构、产品内容较为单一,缺乏产业间衔接与联动,一定程度上还有可能增大市场风险,难以保障贫困地区农户的持续增收。对此须基于精准扶贫视域进行工作目标调整,广泛吸引种养大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主体参与到产供销一体化链条建设中,在贫困村内部形成产供销一体化发展模式,既有助于削弱市场风险、解决“小生产、大市场”矛盾,还能为贫困村提高利润额,推动集体经济发展。以某贫困村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为例,该贫困村主打“定制农业”发展模式,结合市场需求进行生产计划制订、实现以销定产,既有助于防范盲目生产情况发生,还能够满足消费者获取订单产品的需求,实现企业、农户双赢目标。通过实行产供销一体化建设,能够有效实现市场信息、优惠政策的整合,推动产业项目业态、农产品多元化发展,进一步提高贫困村在生产、流动两大领域所获得的综合收益,推动传统农业朝向产业化发展模式转型,从而更好地实现扶贫、脱贫目标。

3结语

精准扶贫是党中央、国务院结合我国扶贫工作实际情况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基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基础性地位,因此更应审慎分析农业产业化与精准扶贫间的关联性,依托产业定位、资金扶持、供产销一体化等手段推进农业产业化扶贫模式创新,从而更好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结构建设,实现精准扶贫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朱荣嘉.精准扶贫视阈下基层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8.

[2]向昌莲.精准扶贫视角下黔东南州农业保险补贴政策研究[J].财讯,2017(24).

[3]万娜,李晓琴.基于精准扶贫视角下中国特色农业发展的出路[J].湖北农业科学,2018(24).

[4]姚瑞.创新农业科技视角下助推农村精准扶贫探究[J].中国市场,2018(35).

作者:梁婷婷 许晶 谷蕾 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