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及对策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及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概括介绍了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意义,分析了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农业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意义;存在问题;对策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产物,是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依托,以农户为基础,对当地的农业产业及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统一化管理、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1],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2,3]。近年来,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等农业发展思潮的不断涌现,发展现代农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共识[2]。我国农业正在经历着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对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保障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4]。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农业产业化发展已成必然趋势。但受到我国农村、农业发展现状等因素的影响,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社会认知尚待提高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很多地区仍然对农业产业化发展并不重视。一是农村基层工作人员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认识不够到位。这些人员始终无法跳出传统的抓农业就是抓生产的发展模式。简单以为农业的产业化就是政策宣讲、项目申报、资金发放,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流通、市场销售等增值环节的关注度不够,不能充分理解和认识农业产业化的经营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至于影响到农业产业化的推进以及相关政策的有效落实。二是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普通农户在政策信息获取方面处于比较劣势地位,对农业产业化的认知最为不足,也无法判断农业未来发展趋势,农民的主体地位无法充分体现出来,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深入推进。另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等经济合作组织对农业产业化的认知亦存在偏差,对农业产业化不求甚解,以致在项目实施中偏离产业化的本质[5]。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经营组织的发展仍显滞后

目前,我国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仅初具规模,一些专门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企业、合作社仍然较少,且质量有待提升[6],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仍显滞后。一是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许多地方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只重视龙头企业建设、规模化生产,却忽视了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产业链短而窄、产品种类单一、结构不合理,抗风险能力较低,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二是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农业合作组织大多是力量薄弱、规模小、运作能力差,制度不健全,组织化程度低,组织调控手段也比较单一。在农户和企业之间很难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不能有效带动专业化的生产[7]。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农业产业化的经营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但是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往往以行政手段管理为主。一些农业部门还没有转变职能,各部门之间沟通协调不及时,思想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致使产业人为分割,职能重复交叉,这使农业产业化不能满足市场经发展的需求。受传统行政区域划分条块分割的影响,生产、加工、销售往往局限于地方,加之农村的土地产权划分不明晰,信息流通不畅,区域间农业物联网发展不平衡,缺乏全国统一的大市场,使农村劳动力、土地等各种生产要素难以实现自由流动、优化组合,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农业产业化在发展过程中势必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以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促进农村经济效益的提升。

(一)转变传统思想观念,提高社会认知程度

农业产业化的社会认知不足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政策宣传推介不到位。因此,要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常识以及相关支持政策的宣传,提高社会的整体认知水平。首先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领会相关政策、文件、会议精神,真正认识到农业产业化发展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对农业产业化有更深的理解和支持。其次,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的农业教育培训体系,要在农村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政策宣讲、技术培训、先进典型经验介绍,促进农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农民群众对农业产业化的认识,积极与企业、专业合作组织进行合作,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积极投身到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中去。让农业产业化深入人心,提高社会认知度。

(二)完善经济组织建设,促进产业化深度融合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引领,可以起到“四两拨千金”的作用。所以要全方位发力,培育一批技术领先、集约高效、辐射力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一是培育大型龙头企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龙头企业的壮大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地方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和培育龙头企业。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着力打造在本地区、本行业的大型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可通过兼并、重组、收购等方式构建完整产业链,扩大龙头企业的生产规模,提升龙头企业的影响力,增强企业的内生活力,强化企业辐射力,降低企业风险损失,保证产业链健康发展。另一方面,龙头企业自身要因地制宜,确定主导产业,以农产品开发为基础,加强自主创新和科研合作,培养高素质的企业管理人才,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加快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培育自己的核心产品,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二是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产业化的得力助手。一方面政府也要在政策上支持农民合作组织的建设,探索出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经济合作组织,推进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深度融合,大幅提高农民的专业组织化程度,扩大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9]。另一方要加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在理顺相关主体利益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规范其组织管理制度,让经济合作组织的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三)加强管理体制建设,促进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

各级政府要正确地引导农业产业化,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搞好自身的职能定位,建立制度化的调控体系,以适应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求。一要转变传统观念,创新管理体制。要改革不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相关制度,建立起综合统一、职能完善的农业管理体制,打破部门限制,明确职责和权限,完善农产品市场监督机制,保证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农业信息共享,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销售等产业链条得到有效的管理和协调。二要因地制宜,调整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各级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创新支持政策体系,加强行政、经济、法律、金融等多方面政策支持,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合理政策需求,为农业产业化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氛围,促进农业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

三、结语

农业产业化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全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也是一种新制度的不断探索和完善。其目的是让广大的农户与广阔的市场有效接连,从而使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率最大化[3]。但是我国农业基础相对薄弱,产业化经营发展仍旧不够完善。因此,在农业产业化推进过程中应结合地方实际,因地制宜,提出切实可行的农业产业化改革和发展策略,选择合适的产业运营模式。以期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参考文献:

[1]赵庆国.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J].经贸实践,2017,(10):66-67.

[2]王颖.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351-353.

[3]程克群.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2(3):6-9.

[4]杨晓萍.论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资金支持[J].甘肃农业,2005,(9):14-15.

[5]李乾.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农民增收的互动机制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8,(4):96-101.

[6]龚睿.谈我国农业产业化的瓶颈与经济法保障体系的构建[J].农业经济,2016,(4):23-24.

[7]张东霞.浅谈如何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J].2018,(10):76-77.

[8]刘瑶.我国农业产业化深度发展的有效路径[J].山东社会科学,2016,(1):183-188.

[9]张敏.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推进农业产业化跨越式发展[J].农业经济问题,2011,(4)4-8,110.

作者:石多琴 徐文元 单位:甘肃省古浪县永丰滩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