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助推产业扶贫思考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业保险助推产业扶贫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农业保险助推产业扶贫思考

摘要:农村产业发展可以提高贫困地区“造血”能力,达到脱贫致富的效果。农业保险能降低脱贫难度,保障产业扶贫项目顺利发展,提高扶贫效果可持续性。分析农业保险产业扶贫模式,找出农业保险在产业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有助于发挥农业保险对产业扶贫的助推作用。

关键词:农业保险;产业扶贫;对策建议

我国是农业大国,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产业扶贫可以有效吸纳闲置劳动力,促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因地制宜开发特色产业,创新农业品牌,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是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多发的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和挑战,增加了产业扶贫难度。农业保险让遭受自然灾害的农民得到经济补偿,有助于农业生产恢复正常[1]。经过各方统筹协调、精准施策,我国产业扶贫取得重大进展。2019年末,22个扶贫任务重的省份和832个贫困县全部出台了产业扶贫规划或方案,全国92%的贫困户已参与到产业发展当中,67%的脱贫人口主要通过产业带动实现增收脱贫。产业扶贫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

1农业保险助推产业扶贫的模式

1.1阜平模式

对地处太行山深处的阜平县来说,发展山区种植业和养殖业是脱贫致富的出路。借助农业保险,阜平县产业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是根据当地农业种植特点,开发适合贫困山区生产发展的枣树、核桃、肉牛、肉羊成本价格保险。这种保险不仅能补偿灾害和事故造成的生产损失,而且能防范市场价格下跌的风险。二是实行“联办共保”模式。投保时,农民和农业企业自交保费40%,政府补贴60%。保费收入由人保财险和政府保险专户按5∶5分,保险赔款由人保财险和政府保险专户按5∶5分。三是推出“政融保”扶贫项目。按照“政府政策扶持、保险担保增信、保险金融支农、精准扶贫覆盖”的原则,实现政融保联动,提供农业保险和信贷资金支持农户和农业企业,形成完整的金融扶贫服务链。

1.2“政企银户保”模式

资金不足是河北省隆化县在产业扶贫项目开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隆化县推进“政企银户保”模式,有效缓解了“融资难、融资贵”等困境,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政”是指政府设立风险补偿基金,作为贷款的最后一道防线。“企”是指引导农民发展企业、合作社等产业,然后政府进行贴息政策支持。“银”是指政府利用财政资金杠杆撬动银行信贷,使农民贷款更容易、银行发放贷款更主动。“户”是指找寻金融支持并且愿意进行农业产业化生产的农民。“保”是通过农业保险和贷款保证保险提供风险保障、降低信贷风险,农户也可以将农业保险保单质押给银行取得贷款。“政企银户保”模式实行市场化运作,把农业保险与精准扶贫、普惠扶贫紧密结合起来,为扶贫资金注入活水,成功使5万多人脱贫。

1.3“保险+”模式

甘肃省天水市把落实农业保险政策、发展特色产业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结合,针对不同产业为贫困户提供不同的保险内容。天水市麦积区在苹果集中种植区采取了“保险+合作社”模式。成立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采摘、储藏、包装并对外销售。合作社组织其成员购买苹果收获保险,以减少自然灾害对苹果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此外,还开设了花椒、核桃等特色农产品保险,完善了特色扶贫农业保险产品体系。针对特色产业易出现的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开设自然灾害保险和目标价格保险,实现农业保险“两个风险”全覆盖,减少灾害损失,促进贫困人口增收,充分发挥了农业保险的保底作用。这种扶贫模式能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惠及广大贫困户。

2农业保险在产业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农业保险特色险种供给不足

我国传统的农业保险种类以保成本、保产量为主。当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减产等经济损失时,传统的农业保险能为农民弥补自然灾害带来的成本损失和产量损失。农业生产具有多样性、地域性和复杂性等特点。随着经济发展,传统的农业保险险种已不能适应农业生产需要,必须开发和设计更具特色的农业保险品种[2]。例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农业生产容易受到台风及强降水的影响。台风及强降水给农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全损,导致生产中断和部分农户因灾致贫。天气指数保险可以为农民提供此类风险保障,但我国目前仅有少量气象指数保险,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此外,农产品生产者还面临着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农产品价格保险的种类有待扩充。要为农业生产提供风险保障,就必须扩大农业保险扶贫险种供给,开发农业保险特色险种。

2.2财政补贴体系和监督机制不完善

农业保险带有政策性属性。财政补贴是促进农业保险长期发展、推进产业扶贫项目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农业保险财政补贴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3]。一是我国现行的农业保险保费缴费模式为“财政补贴+农民缴费”形式。农户保险购买力普遍较低,贫困县财政资金紧张,导致农业保险助推产业扶贫的进程缓慢[4]。二是农业保险财政补贴的险种单一,很多地区品种未能覆盖,导致农业保险推广受到阻碍。三是农业生产面临的风险大,农业保险经营成本高。如果财政补贴不能及时到位,保险机构会面临资金压力。

2.3农业保险实施机制不合理

政府在农业保险工作中位居主体地位,保险公司和农村基层组织积极性不足,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信息不对称在农业保险经营中非常常见,容易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例如农户只对水涝风险大的地势低洼区作物投保、养殖户把死猪冻冰箱进行两次索赔等,这些行为都严重损害了保险公司的利益。农户保险知识缺乏,对相关政策理解不清。在监管机制不全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可能在定损、理赔方面蒙骗被保险人,影响农业保险市场健康运行[5]。

3推进农业保险产业扶贫的对策建议

3.1创新农业保险产品

大多数贫困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前景广阔。促进地方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帮助农民增收,需要相应的农业保险产品。政府要大力引导保险业发展,提高农业保险服务能力。保险机构要创新农业保险产品,满足农民多层次、差异化的风险保障需求。例如绍兴市开发了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杨梅采摘期降水气象指数保险等产品,增强了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全面保障农业生产安全。要加强农业保险宣传,提高保险知识普及率,为农业保险服务模式创新创造良好环境。增加农业保险种类,提高农业保险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对地方特色产业的支撑作用。

3.2完善财政补贴和监督机制

一是要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推动实施差别化农业保险补贴,提高中央政府对贫困地区的补贴比例,促进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二是要鼓励保险公司发展品种繁多、覆盖范围广的各类产品。保险公司创新试点项目由财政资金购买,农业保险扶贫项目纳入财政补贴范围,扩大保险范围。三是规范农业保险经营机构补贴政策,吸引更多保险机构加入,活跃农业保险市场,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产业项目发展。

3.3优化农业保险实施机制

一是发挥政府在农业保险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地方政府及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制定相关政策,协调保险公司、产业基地、产业扶贫项目和农村基层组织的农业保险工作。二是保险公司应积极承保。加强农业保险宣传工作,积极推销农业保险产品,使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者了解创新产品的保险条款,提高投保积极性。三是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基层组织在推进农业保险、动员农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产业扶贫项目开发往往涉及农村基层组织。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农村基层组织与产业扶贫项目对接,达到顺利承保的目的。

4结束语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农业保险在产业扶贫开展中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要注重农业保险扶贫工作的准确性、长效性和时效性,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范围,加快推进“保险+”扶贫模式,提高扶贫效率,让农业保险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使农民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刘梦月,王晓伟,锁罗曼,等.河北省农业保险产业扶贫模式[J].智库时代,2019(21):29-30.

[2]刘梦月,王丽媛,郭幼佳.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农业保险在产业扶贫中的机制创新[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7):190-191.

[3]秦洪军,陈雨.精准扶贫视角下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研究———基于美国与印度农业保险发展的比较与启示[J].农村金融研究,2019(9):65-70.

[4]张启文.农户农业保险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北方园艺,2019(23):157-163.

[5]钟荣华.完善农业保险财政问责机制的思考[J].中国财政,2019(23):59-61.

作者:闫月 杜金向 单位: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