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灌排建议与对策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田水利灌排建议与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农田水利灌排建议与对策

1灌排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利津县历年来十分重视农田水利建设,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全县灌排体系逐步完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提供了有力支撑。全县灌排体系主要由以下几方面构成:一是引黄蓄水工程。目前,全县境内建成万亩以上灌区2个,即王庄引黄灌区和宫家引黄灌区,其中王庄灌区属市管大型灌区,宫家引黄灌区属县管中型灌区,全县有效灌溉面积5.27万hm2;建成引黄闸2座,设计总提水能力132.5m3/s。建成包括油田管理在内的平原水库84座,总蓄水能力5800万m3。建成河道拦蓄工程5处,总蓄水能力1125万m3。二是防洪排涝工程。境内现有7条骨干排水河道,县境内河道长度187.6km,总控制流域面积1277.7km2。近几年先后对草桥沟东干流、刁口河下游、褚官河进行了综合治理,有效畅通了灌排渠道。三是节水灌溉工程。近年来,先后实施了以渠道衬砌、铺设低压输水管道、配套闸涵等构筑物为主的节水灌溉工程。目前,王庄、宫家两大灌区骨干渠道基本完成衬砌,衬砌长度达到123km。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1,全县农业节水能力显著提升。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各乡镇(街道)通过近年来的水利建设和农业开发,基本形成了独立横纵交错的灌排体系网络,能够应对一般的旱情和涝灾。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功能缺失

一是节水灌溉工程效益不高。尽管2大灌区的主干渠连续多年实施节水改造,但由于衬砌渠道的设计和建设标准偏低,部分区段工程老化,甚至损毁,致使输水不畅或严重渗漏,造成水资源浪费。二是蓄水工程功能退化。由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及其蓄水成本的大幅提高,农村多数兼做饮水工程的水库被废弃或改变用途,致使蓄水能力严重下降。三是河道防洪减灾能力降低。利津县河道边坡多为沙质土壤,极易被水冲刷而造成坍塌,形成河道淤积;加之监管不到位等原因,乱耕乱种现象较为普遍,严重影响了防洪减灾能力。

2.2农田水利总体规划不完善

全县农田开发和水利建设方面缺乏统一规划,部分水利建设项目与农田开发项目重复建设,造成资金和资源浪费。除县管的几条灌渠、排沟之外,大部分乡镇(街道)“各自为战”,在水系配套和农田改造整理方面,没有搞好相互衔接,导致了县级渠道与乡镇之间,乡镇与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的水系不能有效贯通,致使像马镇广片区等偏远地区存在用水难的问题,甚至成为了灌排死角。

2.3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近几年,中央、省、市财政对水利建设投入保持了稳中有增的势头,但由于基数低,相对于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的现状,整体投入仍显不足。且近几年县级以上财政更加注重对大中型水利设施和农村饮水工程的投入,而忽视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加之该县财政困难,地方配套资金大部分还需水利建设单位自筹;各乡镇(街道)受财力所限,无力拿出足够的资金兴修水利工程;大部分村属于集体经济薄弱村,出资配套水系的能力更为不足,加之取消“两工”后,引导农户“一事一议”投资投劳的程序复杂、操作难度大,很难形成多数群众赞同而又便于执行的议案。以上种种原因,造成了水利建设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制约了利津水利的健康快速发展。

2.4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不到位

农田水利设施建管脱节现象较为严重,特别是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普遍存在失修、老化、损毁等现象,部分闸、泵站的启闭机、丝杠等组件被盗而不能及时更换,有些地方田间沟渠因长期得不到治理而淤积,有的甚至被填平后用于耕种等。加之该县水政执法队伍建设较为薄弱,各乡镇(街道)水利站或因缺少专业技术人员,或因缺乏管理维护经费,难以开展有效的执法活动,致使水利设施被人为破坏、河道被污染的情况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直接影响了水利设施效益的正常发挥。

3对策建议

3.1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进一步巩固蓄水能力。对库容100万m3以上的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扩容,构建科学的雨水资源收集利用体系。二是配套完善灌排设施。加强各类沟渠的配套建设,完善田间水利设施,加快偏远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用水难的问题。三是抓好渠系节水改造工程。积极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等先进技术,实施田间节水灌溉和小型灌排工程,探索试验在黄河滩区建设渗水井,建立应对特大干旱和突发水安全事件的水源储备制度。四是加大河道及排沟治理力度。以清淤疏浚、堤坝加固为主要内容,搞好马新河等主要河道综合治理和涝洼片治理工程,有效解决部分区域的输水、排涝不畅问题。

3.2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规划

建立县政府主导的涉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涉农项目、资金的统筹管理,做到全县一盘棋、一张网,避免无序规划、重复建设。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对《利津县农田水利规划》作进一步修订完善,打破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的水利规划模式,彻底解决因规划不完善而造成的水利死角问题,真正实现全覆盖的旱能浇、涝能排、碱能治,让水利设施发挥出最大效益。

3.3建立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

该县土地沙化、碱化严重,投资水利的社会效益在短期内难以凸显,近期内难以吸收大量社会资金投资农田水利。所以,必须确立水利事业的公益性质,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水利投入增长机制,进一步提高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在政府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农业经营大户、涉农企业和金融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支持利津源通水务发展有限公司向银行和社会融资,用于全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拓宽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渠道。

3.4加强水利管护和执法能力建设

加强全县水利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升水利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对乡镇水利站的业务指导和沟通联系,充分发挥乡镇水利站在基层水利管理中的协调服务组织能力。进一步明确县级和各乡镇对河道、渠道、水库等工程的产权和管护范围,做到产权明晰,责任到位。加强全县水政执法力量建设,在各乡镇(街道)组建执法中队,聘任乡镇和村级水政监察员和协查员,尽快构建起县、乡(镇)、村三级水政执法网络体系。在此基础上,创新水利执法模式,探索建立水利、公安、环保部门联动机制,有效防止非法取土、乱倒垃圾、乱排污、乱搭乱建等水事违法行为,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

作者:盖朋朋 单位:利津县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