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设施动力配套问题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田水利设施动力配套问题,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农田水利设施动力配套问题

1动力配套问题原因分析

1.1电力投资缺口大

每年发改、财政、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国土资源、烟草等多部门投资农田水利资金达100多亿元,而每年全省电力部门用于项目电力配套的资金只有1亿多元,电力配套需求缺口大,导致部分项目电力配套不到位,势必影响工程效益发挥。

1.2经济因素制约

由于农业灌溉用电不稳定,年际和季节用电量变化大,网络建设成本高、运行维护难等,电力部门考虑自身经济因素,对农村灌溉电力设施建设积极性不高,造成大量机井灌溉使用柴油作为动力的现象。

1.3规划不衔接

电力部门的规划,一般是当年10月向上级报下一年度的电力发展计划,第二年按计划实施,而水利部门实施的小农水工程或采取竞争立项、或属于应急工程,在实施项目前无法确定项目县、无法确定项目区具体位置,就无法提前向电力部门提交灌溉设施电力配套计划。因此,小农水工程建成后,由于电力配套不到位,往往闲置1-2个灌溉季节无法发挥效益,成为群众反映和媒体曝光最多的问题

1.4建设费用加大

一是水利部门在农田灌溉项目设计中,按照河南省电力公司“关于全面推广应用《河南省农田机井通电工程典型设计图集》的通知(豫电农〔2009〕159号)”规定进行设计,但在实施阶段,电力部门还要重新设计,由小农水建设单位重复支付设计费用。二是为加快农田水利项目电力配套建设,往往协调工程建设单位将小农水工程中的配套电力工程部分交给电力部门实施,完成井电配套。在实际操作中,电力部门的造价比水利部门的造价高出30%左右,造成价格问题协调难度大。三是由于小农水建设计划与电力建设计划不同步,项目建成后,低压变压器和地埋线由小农水项目投资,电力部门施工,否则接火难度大。

1.5运行管护权责不明晰

一是由于水利部门投资建设的低压配电设施标准低,项目建成后,电力部门不接受,项目建设主体只好将电力配套设施移交给村民委员会。二是大部分村农田灌溉设施变压器以下部分由村民自主管理,运行管理费用从电费中分摊,管理效果较差。三是农田水利设施动力配套分布在田间地头,管护难度大,盗窃、破坏事件时有发生,电力部门不愿对系统外建设的电力设施进行运行管护。

1.6灌溉成本高

小农水项目不支持高压部分,电力部门又没有高压与低压联通投资计划,水利部门实施的农田水利设施电力配套难以到位。为尽快发挥效益,只好将低压变电设施布设在远离负荷中心的部位,部分项目区单眼机井通电距离超过1000m,造成灌溉高峰时电力不稳定、电损多,推高灌溉终端电价,增加农民灌溉成本,农民意见大。目前大部分村农田灌溉设施变压器以下部分由村民通过自主管理的方式解决,所定的电价中都包含一部分管理或维护费用,缺少具体的核算机制。没有通电的区域,农民灌溉只有使用柴油发电设备作为动力进行灌溉,灌溉成本比用电高出一倍以上。

2解决途径

2.1积极与电力部门衔接

做好尚未配套电力设施的小型灌排泵站和机井的统计,与电力部门衔接,积极协调,根据现有电网布局,加大“油改电”工程的投入,尽快完成这些工程的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2.2适当补贴

针对地块分散、架线距离远,油改电投资比例偏高的区域,进行柴油补贴,以减轻当地群众的灌溉成本,减轻农民负担。

2.3统筹安排电力配套资金

各个农田水利建设主体掌握的电力配套资金,全部交由电力部门统筹安排,工程建设到哪里,电力部门配套建设到哪里,发挥资金效益。“油改电”动力配套建设变压器及变压器以上输电和配电设施部分,由电力部门承担建设和运行管护。变压器至灌溉泵站部分(主要是地埋电缆部分和配电房部分),由项目实施部门或灌溉受益主体负责建设,运行维护由受益主体负担。

2.4建立长效运行机制

近年来,由于井电不配套问题,引发的信访、媒体曝光事件屡见不鲜。因此在解决动力配套问题的同时,构建长效运行机制十分必要。一是依据河南省电力公司“关于全面推广应用《河南省农田机井通电工程典型设计图集》的通知(豫电农〔2009〕159号)”,井电通规划变压器以上由电力部门投资建设,变压器房和一井一线地埋电缆部分由地方配套建设的规定,各个农田水利建设主体运用项目资金建设变压器房和一井一线地埋电缆部分,变压器以上由电力部门建设。二是根据电力部门的现行运行管理体制,变压器以上部分已经普遍配备了专职运行维护人员,由电力部门聘用的专职电工运行维护,受益主体只对变压器以下至机井通电部分进行运行维护。三是鼓励电力部门投资建设农业生产电力设施的积极性。电力部门现行的建设管理体制能有效解决动力配套的建设管理问题,但需要通过政策引导、财政资金支持,从根本上解决电力部门因投资农业生产领域带来的经济负担。四是在解决变压器以上建设管理问题的前提下,规范各地按用电量提取运行管护经费的做法,受益主体只要对最后半公里实行有效管护,完全能够保障动力配套设施长效运行。

3结语

随着粮食安全战略的深入推进,农田灌溉成本问题日益突出,不但增加粮食生产成本,减少农民收入,势必会影响粮食供给,必须加大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动力建设,为粮食安全护航。一是积极的政策保障。以省政府的名义出台“农田水利设施电力配套工程建设管理办法”,明确各级财政性资金建设的农田水利设施的电力配套投资由电力部门统一规划、统一投资标准、统一实施、统一运行管理,避免规划不衔接、投资标准不一、建后资产移交主体不明确、运行管理脱节等问题的出现。二是创新农田水利设施电力建设模式。推行农田灌溉项目电力配套建设由电力部门负责,工程建设到哪里,电力部门配套建设到哪里的模式。农田灌排设施电力配套建设项目交由电力部门实施,各个农田水利建设主体掌握的电力配套资金,全部交由电力部门统筹安排,发挥资金效益。三是推行农田灌溉设施由建设主体建设,建成后移交电力部门后期管理的模式。将由电力部门实施的农田井电通建设资金划拨水利部门实施,电力部门负责对配电项目设计、建设方案进行审查、验收。由于电力部门实施系统化垂直管理,建设标准统一、运行管理模式统一,收费统一,农田灌溉设施电力配套工程的运行管护责任,全部由电力部门负责。

作者:刘永明 黄喜良 单位:商水县水务局 河南省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