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水利工程施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水利工程施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及对水资源的大力开发,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愈加严重。国家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对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以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为基本着眼点,重点分析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影响,并针对当前农业生态坏境现状提出相关保护措施,在施工中提高生态坏境保护意识,促进水利工程科学规划。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近年来,我国社会各领域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了满足人们生活对水资源的需求,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数量越来越多。水利工程可以实现对水资源的重新分配和控制,减轻洪涝灾害,保护人们生命安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控意识,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态环境,避免对施工现场周边的水体、空气等造成污染,甚至形成水土流失等不良后果[1]。本文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出发,分析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充分结合地形、地貌、气候等实际情况,强化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促进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与生态环保效益保持平衡。

1生态工程

1.1循环再生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会涉及到多种机械设备及原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应注重机械设备的维保,确保安全运行的同时达到循环利用目的。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和施工垃圾应在绿色环保理念下做好安全、合理、高效处理和循环再利用,提升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效率[2]。

1.2资源合理规划

水利工程施工之前,应对施工区域进行科学勘探,并对建设用地、场所进行合理规划,避免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同时,施工单位应聘请专业设计团队展开科学设计和规划,因地制宜地开展水利工程建设,促进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体系平衡发展。

2水利工程施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分析水利工程施工环节具有复杂性、系统性特点,工程量大、工期长,且每个工程建设区域所处气候环境有所不同,因此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有所区别。

2.1河流生态环境

水利工程建设是通过人为的方式改变地上水和地下水的资源分配,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求,通过修建防洪堤坝、渠道、渡槽、进水口和水闸等基础设施建设,对水资源进行科学控制,使水流按照人们的意愿被合理分配。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河流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有些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做好前期规划,设计方案不符合科学施工理念,严重影响河流自身生态环境。过度的截流水源和改造河流流向,破坏了河流的水深、流向和水流速度,河床内的泥沙含量、水质结构和水域温度等出现较大幅度改变,河流内的微生物种群遭到破坏,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威胁[3]。水利工程施工会产生大量的工程废水、污水,若没有采取有效的净化措施,擅自排放至附近水域,会对河流水质造成严重污染。部分水利工程施工单位没有按照规定处理工程废弃料,出现乱堆乱倒现象,同时,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水未达到净化标准擅自排放至河道,施工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未达到排放标准直接排等,对周边地下水造成很大的污染。在水库修建过程中,河水的流通性会受到一定影响,影响有害物质稀释和分解。随着温度的升高,水质中的污染物质还会发生性状的改变,有的会沉入水库底部或浸入岩石缝隙中,对水体内微生物、鱼类、藻类等带来严重伤害,若出现外渗还会波及附近的耕地及地下水源,对周边百姓生活用水造成污染,威胁人类健康。

2.2周边地质环境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若没有专业设计团队的指导和监督,缺乏因地制宜的施工理念,会对原有地形、地貌作出较大改动,影响工程周边的地质稳定。1)在石料开采环节,岩土被剥离后会加速岩石风化程度,造成附近水域水土流失,尤其南方梅雨季节,连续多日降雨会引发泥石流风险。2)在开发基坑或者陡峭高坡时,若没有提前做好防护措施,岩土体会出现卸荷裂隙或临空面,易出现滑动破坏。3)施工过程中,若没有对施工原材料和工程废弃料作妥善处理,弃石随处堆放,也可能导致泥石流等危险情况的发生。4)基坑排水还会引发地下水位下降,出现地面塌陷的风险,严重影响施工区域周围地质环境。

2.3陆地生态环境

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会对附近区域土地做清理,将凹凸不平的地面作平整处理,势必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破坏陆地物种的生存环境。另外,随着蓄水量的增加,水库水压会破坏岩层和地壳原有的应力平衡,导致岩体失稳。由于水库水位不断升高,水库岸坡土体抗剪能力降低,长期浸泡致使被淹的山体结构发生改变,易造成山体滑坡或诱发沿库地区地质灾害。遇到连续的强降雨天气,若没有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可能会溢出堤坝,冲击附近土地,影响周边陆地生态[4]。

2.4局部气候条件

水利工程建设的大型水库具有一定的蓄水功能,不仅河流被截流,而且加大了此区域内的水分蒸发量,继而增加了局部区域的降水量。由于水库区域聚集大量水分,还会提高周围的空气湿度,水库周围栖息的鸟类对环境温度和湿度较为敏感,生态环境的变化将会迫使鸟类迁徙[5]。

2.5生成有毒气体和粉尘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爆破产生的烟尘中会含有一定量的有毒气体,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同时[6],对周边土壤、植物、水域会造成一定影响。由于不同植物对大气环境及污染物的耐受能力不同,有的植物长期在大气粉尘污染环境下,会出现短期凋零,影响植被对空气的自净功能,对植物叶片叶绿素荧光响应造成一定影响。由于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和粉尘会随着降雨流入土壤和周边水域,严重影响周边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2.6影响周边鱼类和水体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会阻断河道,影响鱼类洄游。另外,鱼类生长和繁殖需要保持一定的水温,由于水库深孔下泄水温度较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下游鱼类的繁殖和生长。水库具有一定的蓄水功能,附近的浸没区和淹没区可能出现植被死亡现象,周边土壤的可溶性盐会导致土壤结构发生改变,使其内部氮、磷含量增加,水库区域附近的农田、草原、森林等土壤中的营养物质随着雨水的冲刷渗入到地下水层,可能使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

3水利工程施工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应通过科学设计改变生态环境,确保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达到施工目的,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3.1完善水利工程环境规划与设计

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利工程施工设计重点,因此,工程施工建设之前应做好生态环境预案,调查建设区域附近环境的承载能力,综合考虑水利工程水域的截流、土地掩埋、居民安置等因素,做好水利工程区域涉及迁移居民的思想工作。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料应运输至安全区域妥善处理。施工产生的污水、废水应经过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再进行排放。施工爆破环节会产生大量污染,应做好防尘处理,避免对空气造成粉尘污染。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运用的原材料应通过正规途径购进、运输和使用,并根据材料特点科学存放。施工完毕后,应加强对施工区域的植被和生物做恢复处理,避免破坏原有生态链条。

3.2施工体系科学化

应不断完善施工体系建设,做好科学布局和规划,提高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照环保要求,按照环保标准做好工程占地、蓄水量等相关参数的取值,并作进一步的测评和分析。施工单位应聘请专业设计团队对水利工程附近区域的生态环境做全面分析,规划出更加科学、环保的施工方案,保障生态环境体系平衡。

3.3建设与管理生态化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应明确环境保护要求和目标,所有参与建设施工人员具备环境保护意识,在工程设计和管理环节明确自身责任和义务,将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降到最低。施工材料应选择绿色环保、对水域和空气无污染的建材。有关部门还应建立生态环境反馈平台,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创建举报通道,有关责任部门应对举报行为及时查证、反馈处理,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4结语

生态环境是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施工过程中要采取科学治理措施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使水利工程建设发挥良性作用,在保障人们用水的同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对环境规划和保护制度的建立,推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

作者:张晓影 单位: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扬州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