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灌溉技术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灌溉技术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灌溉技术研究

摘要: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是现代农业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灌溉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增多。本文针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与灌溉技术进行探究,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灌溉技术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的发展离不开农田水利的建设和节水灌溉制度的实施。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日益匮乏,而农业生产对于水资源的依赖性十分显著。为保证农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制定科学的农田水利灌溉制度[1,2]。

1农田水利灌溉模式分析

常用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蓄水保墒耕作技术、抗旱栽培技术、秸秆覆盖保墒技术、保水剂应用技术、调亏灌溉技术等。常用灌溉方法主要有地面灌溉、喷灌、滴灌和微喷灌等。从水源到灌区、再到田间这个过程中,输送灌溉用水常遇到一些问题。传统的土渠输送灌溉水资源,常常出现严重的渠系下渗现象,使渠系水利用系数降低。因此,部分地区采用渠道防渗技术可以减少渠系下渗造成的水资源浪费现象[3]。但水面蒸发仍难以避免。也有部分地区采用管道输水技术减少供水设施占用地表土地的现象,而且能最大程度减少水面蒸发量,但造价较高。因此,针对不同地区要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满足农作物对水的需求前提下,选择适合当地的节水灌溉技术、灌溉制度和渠道布设方式,这样才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健康发展[4]。

2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依据

我国幅员辽阔,河流分布方式在各地区差异显著,农作物生长方式和生育期所处时间同样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设计理念上,需遵循该地区基本的水文气象资料,因地制宜进行规划,最终设计出符合该地区农业发展的灌溉工程。

2.1设计标准

灌区的外来补给水量永远是动态的、变化的,一年中有丰水季、平水季和枯水季。农田种植面积以及作物种植的种类和生理发育阶段会影响灌区需水量,导致灌溉用水量发生变化。因此,在灌溉设计理念上,灌溉工程技术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该地区基本的水文气象资料,合理选用灌区水源。同时,要对该地区的灌溉制度进行科学分析,最终设计出符合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灌溉工程,满足当地经济发展所需的灌溉条件。

2.2设计原则

在进行渠道规划设计时,要因地制宜,结合已占据的土地资源和可利用沟渠等,综合考虑灌溉渠系的布置形式及布置路线。第一,对灌区所在区域的地形地势进行充分测量,寻找有利于渠道布设的地形、地势。在地势较高处建设灌溉渠系,以利于渠道进行自流灌溉。在地势较低的地方布设排水沟,便于多余的水分进行汇聚。对局部特殊地势,如局部高地或洼地等,建议采取小片区提(排)灌等措施进行处理。最终合理应用地形地势,减少经济成本。第二,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减少风险较大的工程。如架设渠系时,应尽量避免深挖方、高填方和难工险段,防止出现塌方、塌陷等;对于山地丘陵地区要尽量避免靠近沿河、溪布置,避免后期河道出现洪水,渠系外边壁由于长期受水的侵蚀而出现塌方。第三,遵循综合利用的原则,对所有用水单位进行综合考虑,土地应选择适宜作物,以便进行多种经营,一水多用,增加水分利用效率。在平原地区为减少对地下水的依赖,应采取地表水与地下水相联合的方式选用水源,进行灌溉系统的布设,最终建立合理而高效的灌溉系统。

2.3取水方式

取水方式的确定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期设计输配水方案、论证生态影响均具有较大限制。对于水源的选取,首先要充分论证水源的水量和水位是否满足灌区要求,以便能够自流引水进行灌溉,或便于壅高水位降低提水的扬程,从而降低运营成本。同时,要测算水源水量是否达到设计区要求,水质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灌溉用水标准。常用的用水方式有自流灌溉和提水灌溉。自流灌溉所用水源主要以河流、湖泊为主,进行有坝取水和无坝取水。灌溉田地所处位置应比水源水位低一些,形成自流,以便日后农民自行灌溉。提水灌溉主要利用人力、畜力、机电等动力设备,提水浇灌田地。因此,受水源、地形和地质等条件影响程度较小,但造价和后续维护管理费用较高。

3农田水利灌溉技术存在问题与对策

3.1存在问题

农田灌溉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会出现许多问题。一是农民对农业节水灌溉技术认知程度较差,使用节水灌溉技术仅仅是由于当地政府的压力,认为节水灌溉方式应用效果远远没有常规灌溉好,且与节水灌溉制度相比,常规灌溉所造成的水资源浪费也不是很严重。二是受前人思维的影响,认为本地区的水资源充裕,对节水灌溉技术较为反感。三是灌区管理制度较差,设施设计标准低。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会出现渠系渗漏严重、淤积堵塞的现象,农民苦不堪言,急于改变现状。四是部分地区由于产权关系和职责划分混乱,各管理部门难以有效地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进行管理,使灌溉工程的实际应用效果大大减弱。

3.2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强先进农业节水工程与灌溉技术的推广力度,不断创新宣传手段,让农民真实的看到节水灌溉的优点,从经济收益角度了解节水灌溉的好处,了解节水灌溉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从而自觉学习先进的灌溉技术。二是加强农民节水灌溉技术的培训力度,让当地农民提高种植积极性,帮助当地建立完善的农业节水技术体系,最终宣传并发扬节水灌溉的目的。三是秉承因地制宜的灌溉原则,根据本地区气候、地势及水源的具体情况,统筹分析制定适合当地的灌溉方案,并根据农作物的种植类型和农田的水土条件选择适宜的灌溉技术。四是积极促进水利管理部门与高校单位的深度合作。高校和地区水利管理部门双方优势互补,工学结合,为水利事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也为提高本地区农田水利设施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

4结语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是推进农村节水灌溉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使农业经济朝着可持续化方向不断发展。因此,建设科学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无效耗水,增加农民经济收益,从而提高我国的农业经济水平。

参考文献

[1]马玉新.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问题与优化方式探索[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7,(3).

[2]范天胜.探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6,(1).

[3]李继杰.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与灌溉技术的探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5,(1).

[4]谢欣芮.浅析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J].科技与企业,2014,(9).

作者:王晓娟 单位:玛纳斯县广东地乡农业(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