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田水利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农田水利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摘要:对于农田水利工程来说,不仅能促使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更有利于农田进行灌溉。但是,也正因为农田水利诸多方面的优势,从而其施工建设也会给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基于该种状况,则需要农业工作研究者加以对农田水利工作的设计以及施工过程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以后农田水利施工建设中避免出现对环境的影响因素。现如今,农田水利施工建设一方面促使农民的经济得到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其工程建设更是在改变着人类的生存环境,,那么怎样趋利避害,发挥出农田水利施工建设的积极作用,是当前社会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那么在接下来的文章中,为了更好的探究农田水利施工建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以及防治措施,将以农田水利施工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防治措施为切入点,以农田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作为基础,从全方面出发,做好每个细节的分析工作,更好的促使农田水利施工建设能与环境协调发展。

关键词:农田水利施工;环境;影响;措施

1引言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农田水利施工模式逐步受到人们的淘汰,现如今,建设生态农业成为了当下发展农业的核心理念。因此,对于农田水利施工工程来说,要从传统中单一发展农业的方向,逐步向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方向演变。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不断发展,致使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其影响力也在不断的加强。而农田水利建设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规划建设等方面,必须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但是在实际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问题越来越严重,该项问题不得不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基于此,为了促使我国农田水利建设能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措施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从而在农田水利建设对环境产生一系列影响的基础,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其对环境影响的措施。

2农田水利施工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植被及环境破坏

对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来说,无法避免的就是要进行地基开挖、交通要道建设以及淹渍填埋等施工,而这一系列的施工建设,无可厚非的会对当地植被建设造成一定的破坏。生物生存的植被环境一旦被破坏,那么其必会引起生态环境失衡。

2.2粉尘及有害气体

在农田水利进行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施工交通产生的粉尘、露天施工搅拌产生的混凝土粉尘以及爆破、焊接等带来的有害气体等,都会对周围的空气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2.3噪音污染

在农田水利施工建设中,由于诸多大型机械设备的使用,会产生爆破、切割、搬运等各种噪音是必然发生的事件,而因此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及污染。

3农田水利施工建设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3.1压缩工程占地与用地面积

为了减少农田水利建设对当地环境造成的影响,可以在保障工程设计的效益基础上,将最大限度促使占地面积缩小,合理规划用地建设,减少水利建设中占用的土地面积。比如在进行地基开挖时,其施工建设可以在缩小面积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多选择荒废地进行。尤其是在进行地基深挖施工时,要把施工方案不断优化,从而减少回填量的同时尽量避免对周围土地的破坏,从而保护生态环境免受破坏。另外,在进行红外线临时占地施工建设时,除了尽可能的选择荒地之外,在工程完毕之后,更要及时对红外线所占荒地进行地形恢复,将施工建设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影响降到最小程度。

3.2采用新技术

如今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技术也要有长期的发展。为此,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每隔两年就会有一批新的技术专利被注册。其中建筑工程的新技术专利就包括12项,主要包括地基处理技术、混凝土技术等。在农田水利施工建设中更好的应用该些新型科研技术,不仅能够促使环境免受水利建设的破坏,而且还是建设提高施工效率的保证。

3.3采用新材料

目前,不断出现的新型节能环保材料,促使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与环境协调发展成为了事实。因此,这就对从事农田水利建设的工作人员有了新的工作要求,为了促使农田水利工程能够在发挥出最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做到与环境协调发展,建设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积极发现并利用好新型的节能环保材料。比如,主要以水泥为生产原材料的水泥发泡板的使用,可以在其加入双氧水、粉煤灰等使其充分融合发泡;用轻质的砂浆制成保温块使其充分与墙体复合,形成保温系统。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加快工程施工的速度,不仅可以促使工期明显缩短,而且还能建设施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3.4严格落实施工“三同时”

在我国近期颁布的《环境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在进行建设项目的施工时,其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工程建设同时存在,其防止污染的措施也必须符合规定的环境影响条例,建设单位不能出现私自更改的行为。因此,对于农田水利施工建设来说,必须以相应的环境影响条例作为基础,进行项目的确认工作,另外,在建设过程中要以“三同时”为制度规定,将对工程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落实到实处,避免出现一个建设项目完成后新的环境问题。

3.5实行部门联保

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其中包括工程设计、具体施工、主要部门以及环境保护等多个部门,而对于诸多的水利部门来说,各个部门必须在各司其职的基础上,又能进行合作交流,简单来说,就是在处理农田水利建设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问题上,各个部门既要有自己明确的责任,同时左右部门又能联合起来,共同解决破坏环境问题。比如说,在后期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除了前期的监督管理之外,在后期更要对工程进行有效的监管,为了使得周围环境达到最好状态,必须对原本的生态环境加以恢复。另外,还要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对于出现污染的情况,哪个部门污染的,就由该个部门负责治理。

4农田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

4.1结合生态环境进行水利工程建设

在进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必须以其施工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原则。首先应该做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正确分析、处理人类、环境与工程之间的关系,在进行农田水利建设时,尽可能将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只有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共同发展,最终才能实现双赢。其次,农田水利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心建设思想,确保经济效益能够与生态效益协同发展,将工程建设与环境建设相结合为基础,改变传统单一的施工管理,从而更好的进行生态环境、施工等全方面的施工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农田水利建设中,更好的做到保护生态环境。

4.2实现施工中资源的综合利用

所谓的实现施工中的资源综合利用,其实质主要针对的就是建设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材料。在进行农田水利施工过程中,应该着重使用一些能够循环可再生的材料,以再生循环作为施工基础,对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施工垃圾及时的进行处理,或者是将其中一些废弃材料变废为宝,从而最终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协调的目的。比如说,在农田水利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渣,这时可以用来将其进行沟地填满使用,既能使水利建设的生产成本减少,而且还很好的保护了环境,提高的生态效益。

4.3形成施工和环境的互补

在进行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将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作为基础,将其关系进一步形成互补、平等的关系。简单来说,在进行水利建设中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时,过程中一定会产生大量的废渣,如果这些废渣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那么一定对土地资源进行占用。而在水利工程生产过程中,必然也会对土地进行一定的占用,用来建设生活场所。然而这两种都需要占用土地资源的现象,如果单看其中一方,土地资源遭到浪费是必然结果,但是如果将这两种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对土地资源形成共用状态,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还能节约生产成本,降低投入的劳动力成本。

5农田水利施工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5.1对农田、林地、草地产生的影响

在进行农田水利施工建设中,一定会占用土地资源或者水域面积,因此,不管是占地还是清理过程中,都会对当地的农田、三林等造成一定的影响,最终将导致当地动植物失去平衡,极有可能会造成当地的食物链受到破坏。

5.2对水域产生的影响

在农田水利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噪音以及工业废水等。而其中的建筑垃圾倒入河流会导致河流出现堵塞;未经过处理的工业废水倒入河流,会造成严重的水质污染。这样一来,造成的水污染情况不仅会对当地的土质、植被造成破坏,而且还能破坏生态环境中的水生物,从而极大的影响的当地的生态环境。

5.3对水环境产生的影响

对于农田水利施工来说,一般情况下其工程建设都是在农村开展,而水利施工主要依靠的就是农村本来就存在的河流。因此,在进行河流建设施工中,必然会使水温、流量等发生变化。施工建设会迫使自然流淌的水流被迫静止,水中的溶氧量急速降低,最终将严重影响河流的自我修复能力。而这一系列的影响,会导致水中的有毒物质越来越多,对当地水环境的平衡造成严重的影响。

5.4对陆生动物产生的影响

从上面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农田水利施工过程中,会给当地土地以及水环境等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不管是哪一方面的影响,必然会使当地的陆生动物环境受到破坏。动物生存的环境受到破坏,不仅数量会急剧下降,而且原有的生物链也会受到破坏,最终当地生态环境必然受到影响。

5.5对气候方面的影响

在进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随着水流量不定时的增加或者是减少,会使当地空气的温度受到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其周围水域的温度以及光度变化等。比如,晴天状况下,阳光强烈,反射到水面时,会使水面的温度提高,其光度也随之增强;而阴天状况下,没有阳光的直射,水面温度会降低,则光度也会随着降低。对于这些变化来说,周围动物的生存环境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栖息环境受到改变不仅使得动物们的生活习惯发生变化,而且还极大的影响了它们的生存环境。

5.6工程建设不合理造成的环境影响

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的环境,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如果一旦受到破坏,短期之内是不可能恢复如初的,必须经过几年甚至是几十年才能得以恢复。而水资源要想保持自身的生态平衡,如果在进行开发利用时,忽视了其自身的承载能力,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整体状况,那么极有可能造成河道断流堵塞、水土流失等情况。如果水利工程建设选址不恰当,那么就会出现大面积的河流堤岸崩塌引发地震等。

5.7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进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必然会造成土地资源一定的压力,进而使得村民的耕地面积数量逐步减少,最终导致村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一定的影响。另外,在进行工程安置时,必须要进行房屋重新修建、建设配套设施等,而这些施工建设,都会导致周围环境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5.8工程施工期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在进行农田水利施工建设过程中,由于粗放的管理方式,必然会使环境受到一定的影响。其主要包括受到破坏的植被以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弃以及噪音污染等。另外加上工程过程中开挖施工,堆放的废渣材料等都会导致周围的植被受到破坏,从而不仅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而且会使周围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

5.9工程运行期对环境的影响

对于农田水利施工建设来说,一方面工程建设完成之后,将改善水利基础设施,促使其灌溉能力赚不提高,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但是,另一方面,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在进行农田管理过程中,必然会使用大量的农药、化肥等,当农业退水时水域中存在的残留农药必然会造成水体的污染。

6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对环境影响分析评价

6.1工程建设前环境状况的预先调查

在农田水利施工建设过程中,其事先的调查工作是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而调查结果是否准确也将直接对之后工作的一系列结论产生影响。简单来说,所谓的预先调查就是对工程范围内的自然状况和社会状况展开一系列的调查工作,为今后工程建设的情况提供准确的资料信息,而对于其中的自然状况调查来说,主要包括地质条件、气候特点以及水质、土地资源等的调查;而社会状况主要包括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以及交通设施等方面。

6.2工程建设环境状况的具体分析

在进行完工程环境状况的预先调查工作之后,就要根据调查的工程情况,对其影响工程的环境因素加以分析,根据不同环境的影响程度进行不同层次的探究。首先是规划协调性分析。从农田水利施工建设项目是否符合当地的发展规划、土地规划以及水资源规划出发,分析该项建设是否与整体的水利建设发展保持一致性。其次,合理的分析工程方案的环境因素。在保证不影响农村生产的基础上,从工程选址、设计方案等方面进行反复的比选,从而将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共存的利益最大化。最后,分析影响源。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污染、废水废渣等进行有效的控制排放,尽可能避免周围植被不受到破坏,居民环境不受到影响。

6.3工程建设环境影响的预测

所谓的工程建设环境影响的预测,其实就是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完毕之后可能存在的影响变化进行分析,其预测结果主要可以利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方式。其中一些环境因素能够用量度单位来表示的,可以借助数学模型做出定量的预测。比如说,该项工程建设完成后,对周围的气候以及水资源的温度等有何影响,则可以通过相应的数学模型来预测。但是其中还存在一些环境因素是很难用量度单位来表示,那么我们还可以用类比分析法进行有效的预测。其原理简单来说,就是选择与该项工程相似的项目,从而对其自然、社会环境等做出详细的分析判断。

6.4工程建设环境综合分析评价

要想进行工程建设环境的综合分析评价,则需要在上面文章中提到的,环境影响分析预测结果来执行。根据预测结果中出现的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全方面的分析,从而及时的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避免正式施工时相似环境问题的再次发生。其对农田水利工程项目进行评价,主要可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对拒不气候产生的影响。第二,对陆生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影响。第三,对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对周围居民健康产生的一系列影响等。以环境保护作为目标,不管是从施工周期还是运行建设方面,都应该对水资源保护、水生生态系统保护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措施,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管力度,从而更好的使工程环境更方面得到更好的保护。

7农田水利施工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措施

7.1合理规划、布局

为了更好的加强农田水利施工能够与环境协调发展,因此在正式进行施工前,就需要对水利建设进行统一的规划布局,制定出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案,及时应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果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其生态环境与水利建设发生矛盾,那么就要及时对施工方案做出进一步的论证,以经济、社会以及生态效益为基础,及时制定出相应合理的解决措施。一定不要出现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环境的情况。因此,这就要求从事农田水利建设的工作人员来说,首先自身要有保护生态环境的强烈意识,其次在施工过程中,按照要求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最后,一定要牢记保护生态环境的职责,更好的造福于子孙后代。

7.2因地制宜

为了促使农田水利工程能够顺利施工并且发挥出本身的作用,那么就需要设计工作人员在进行工程规划时,要以当地的地形、生态等因素作为规划基础,因地制宜,对当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做出详细的分析,尤其是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一定要深入探究。另外,在水利设计工作人员进行方案设计时,必须从实际的农业需要出发,根据当地的农业生产特点,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设计规划,确保工程建设完毕后不仅能够与生态环境得到协调发展的目的,而且又能促使两者在相互作用之下,提高当地的农业经效益持续稳定发展。

7.3加强职能部门的监督力度

要想促使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作为水利工程来说,既要从自身情况出发找出问题所在,同时又要与相关的职能合作加强监督管理力度。而对于其中的相关职能来说,可以对其协调发展工作制定严格的监督制度,加强管理,避免出现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破坏环境的现象出现。而对于无视保护制度出现破坏环境的行为,要依法对其加以处罚。

7.4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为了农田水利建设能够达到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最终目的,其关键措施就是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该项机制简单来说,就是在水利建设过程中,一旦发现污染环境的现象,除了及时制止之外,就要对其进行治理以及处罚。而进行处罚的手段,能够提高各单位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视,从而能让其破坏环境的单位,积极的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达到最终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7.5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今的“绿色经济”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主要理念。而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同样也要将环保的发展理念作为基础。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从点滴做起,为做好循环经济发展加油打气。这在农田水利施工建设中,更要做到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调,不仅促使水利工程发挥出巨大的效益,而且还能促进生态环境与农田水利建设协调发展。

8结论

简单来说,传统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虽然一定的程度上促使农村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但是在建设过程中,也会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为此,在当下社会中,为了保证农田水利建设在促使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还能做到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作为农田水利工作者,就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与各个水利部门协同合作,及时制定出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江惠民.长乐市农田水利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17):219~220.

[2]袁志国,郭金成.新形势对农田水利建设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2):213~214.

[3]乔娜.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困境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23):14425~14426.

[4]朱光胜.泰安市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1.

[5]钟玉秀,李伟.加强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对策建议[J].水利发展研究,2010(3):12~16.

作者:鲍立荣 单位:通辽市水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