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浅析城市水环境治理生物修复技术,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在未来城市建设中须考虑应用更健全有效的城市维护技术,减轻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危害,进一步提升生活环境质量。主要针对生物修复技术如何合理融入城市水环境治理建设中进行探究,首先分析生物修复技术的概念,了解及认识其内涵,其次认识如今城市水环境现状和突出问题,以及在治理中所遵循的原则,最后推导出生物修复技术在城市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策略及方法。
关键词:城市水环境;环境微生物;生物修复;技术应用
1生物修复技术的概念
生物修复技术作为现代化水处理技术,技术涵盖内容广泛,包括水生植物修复技术、土地处理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生物膜法处理技术以及水生动物修复技术等。其中,生物修复技术也体现在利用微生物自身的机理性能吸收污染物质,起到净化水环境的作用,实现生态平衡,满足我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建设环境。生物修复技术起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水环境污染快速治理的同时,获得高效治理成果,且具备资金投入小、方便、安全,实用性强等优势,备受各国推荐应用。随着研究深入,逐渐发展出多种以大型水生植物为主体的水处理和水体修复的生态工程技术。根据植物生活形式差异,可分为漂浮植物系统、挺水植物系统和沉水植物系统。
2城市水环境治理生物修复技术应用现状
2.1底泥生物修复不够重视
如今城市水环境治理中,根据底泥性质可反映出多项污染数据。首先底泥通常是黏土、泥沙、有机质及各种矿物的混合物,经过长时间物理、化学及生物等作用及水体传输而沉积于水体底部。底泥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不断向水体中释放污染物,因此必须重视分析底泥指标数据。2020年对佛山市顺德区5条黑臭河涌底泥进行调研,经第三方检测单位检测,结果显示5条黑臭河涌的底泥均污染严重,具体检测结果见表1所示。由于水环境具备流动性、开放性特征,底泥处理在控制黑臭水体中具有重要意义,可见处理底泥沉积污染物,是水环境治理生物修复技术选用前的重要任务。
2.2吸附作用机理引发的二次污染
生物吸附技术作为治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主要涵盖微生物学、环境工程学、水文地质学等学科。其吸附原理为微生物细胞,特别是细菌具有胶体粒子特性。由于微生物细胞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具有吸附水中有机颗粒、胶体物质和溶解性有机物,特别是疏水性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的处理能力。然而部分城市的水环境污染治理方法单一,被吸附去除的有机物会积累在剩余污泥中,从而引起二次污染。因此,仅仅依靠微生物投放和人工增氧方法,难以满足水环境治理要求,产生二次污染将持续危害水环境,影响治理成效。
2.3水环境的生态恢复是个缓慢过程
良好的水生态系统具有自我修复、自我调节能力。水生态系统组成越多样,能量流动及物质循环途径就越长、越复杂,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反之,系统越单调,结构越简单,则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然而该能力具有自限性,超过生态系统最大负荷时就不再起作用,生态系统便会破坏,如佛山市南海区盐步大涌显示,在20世纪80年代前,河涌的水质非常好,鱼虾成群,附近居民常下河畅泳。但随着经济发展,忽视对水环境的保护,导致盐步大涌变成一条臭水沟,在进行水质治理前,水质指标严重超标,CODcr为74.29mg/L,氨氮为11.53mg/L,TP为1.25mg/L。再如2019年[北滘镇水生态修复服务项目]中的广教工业区涌,清淤前河道水体CODcr为65.14mg/L,氨氮为9.32mg/L,TP为1.02mg/L,清淤后CODcr为54.22mg/L,氨氮为8.45mg/L,TP为0.87mg/L,清淤前后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并不明显,后续经过生物修复治理后才有了明显的改善。根据以上情况分析,应积极运用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来延长水体生物链,按需稳固提升指标。
3生物修复技术在城市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3.1在脱氮除磷方面运用生物修复技术
氮、磷元素作为城市水环境中污染物的重要衡量指标,由于N或P在水中含量过高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迅速生长繁殖引发“赤潮”或“水华”。而藻类大量生长,首先会大量消耗水中氧气,使鱼类等其他水生物缺氧死亡,其次在赤潮消失时,大量赤潮生物的死亡和分解,分解物附带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恶臭难闻,严重影响城市水环境,并通过生物链威胁人类健康。由此对城市水环境中的氮、磷含量的控制是非常必要、迫切的。对城市富营养污水进行针对性处理时,应当将去除污水中的氮、磷物质作为前提。而氮、磷元素作为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运用植物修复技术能有效帮助水环境治理。水生植物作为水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通过根系和叶面的光合作用和同化作用,可以吸收富集氮、磷营养物质,最终通过收割过盛的植物并移除水体,从而实现对水体的脱氮、除磷。在2019年[里水镇小布村池塘水生态修复项目]中,通过种植矮型苦草、金鱼藻沉水植物,菖蒲、美人蕉、鸢尾、睡莲挺水植物等对池塘水体进行生态净化,经过6个月治理后池塘水体得到明显改善,水体由原来严重的富营养化、蓝藻、绿藻爆发转变为水体清澈见底,水质氮、磷指标由劣V类水体提升达到Ⅳ类标准,具体水质指标见表2。
3.2生物修复技术在降解有机污染物方面的运用
随着社会发展,生物修复技术在污水治理环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当前,生物修复技术作为常见的治理方法,采取在污水中注入高效菌来进行控制,可提升污水处理的效率,其所展现的有效性和适应性与单一的治理措施形成了鲜明对比,能极大提升治理工作的效率。专家学者进一步研究生物强化技术的应用时,发现通过在活性污泥中投入些许高效菌种,可大幅清除污水中的挥发酚物质,达到污水排放各项指标。其次,此模式结合未加入高效菌种的污水处理系统后,清除污染物的工作质量提升明显,提高了生物修复技术的去除率。伴随科技日益进步,如今在各治理工作均广泛采用生物修复技术,应用现代化的治理技术,相比老旧单一的治理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具有快速有效的优点,及时获得治理成果,同时具备资金投入小、技术方便、安全,实用性强等优势,可有效控制水环境治理工作,降低城市化发展对水环境的危害,实现节约减排的效果,助力水环境的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3.3生物修复技术在去除重金属污染方面的运用
重金属污染对水环境破坏严重且影响重大,对人们伤害更大。震惊世界的日本“水俣病”和“痛痛病”就是由重金属污染导致的,其中包括含汞废水和含镉废水的污染。
3.3.1重金属污染物的修复方法现状
目前,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有化学法、物理化学法,虽然这2类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治理和及回收废水中的重金属,但通过生物修复技术去处理重金属废水也有很多优势:如降低成本、提高处理效率、无二次污染,还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3.3.2运用生物修复技术去除重金属污染
生物修复技术去除重金属污染利用的是微生物、植物、动物等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代谢、降解、吸附、改变其形态等方法实现对重金属废水的处理。应用该技术时,建议从下面几个角度开展探讨研究:(1)利用微生物修复方式,在控制重金属污染物过程中,大多数情况是依据水环境中的重金属形态来进行治理的,加速重金属元素的沉淀进程,进一步完善清除重金属污染物。其次,领域内专家学者依据活性污泥进行反复研究,了解到部分霉菌拥有吸附性特点,可以在治理工作中加速吸收水体中金属离子元素。微生物吸附去除重金属效果详细可参照国内外研究概况。(2)植物修复技术应用范围广泛,能够应用到重金属污染的处理工作中,依据植物的根部来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残留,优化城市水环境,参考相关实际数据,部分水中植物可以吸收重金属元素,同时在过滤重金属时不会对水环境形成危害。(3)在重金属污染治理过程中积极应用动物修复方法,通过调查研究,利用甲壳类动物可有效处理污水中重金属物质,可去除水中将近80%的重金属元素,因此动物修复方法可作为可靠的治理水环境手段。
4展望和思考
采用生物修复技术将是城市水环境治理的大趋势,也是城市水环境的治理制高点。生物修复技术作为最绿色、环保、自然的技术是城市水环境恢复自然水生态环境的必然之路。在远离人类活动的森林,草原中的水环境是那么的自然美好,水体清澈见底,而转至人类密集活动的城市各类污染导致水环境破坏,水体出现黑臭。寻根穷究,在不断研究水生态环境及自然生长规律中,日后将更好总结利用自然生物的力量,通过利用生物修复技术重组水生态系统,恢复城市水生态系统的自然生物净化能力,达到水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城市水环境将持续转好,河道水体恢复干净、清澈。
5结束语
通过落实好监督工作,对一些产生污染水资源的厂家行为进行及时遏制,以高效的技术和手段运用到企业发展中去,对现代污染物处理以及城市水环境的维护更科学地应用生物修复技术,利用自然生态的能力去修复城市水环境污染问题,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社会发展以及国民生活环境提高。
作者:刘鸿藜 吴耿辉 邱建贺 梁锡伟 黄志中 单位:佛山市玉凰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