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管理强化大气污染治理探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城市环境管理强化大气污染治理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城市环境管理强化大气污染治理探析

【摘要】由于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已逐渐成为当今人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尤其是大气污染已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大气污染不仅不利于城市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公众健康。因此,各级生态环境部门都把大气污染治理放在首位,并不断加大治理力度。本文概述大气污染的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处理措施,以减少大气污染问题。

【关键词】城市环境管理;大气污染;强化治理

0前言城市环境管理是现代社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任务。目前阶段,大气污染问题是限制城市环境管理水平的主要因素,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为排放因素,例如工业排放、汽车尾气、餐饮油烟、建筑扬尘等。因此,如何控制大气污染问题已成为城市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1城市环境管理对强化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性

城市环境管理对强化大气污染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城市环境管理的发展可以控制排放过多废气的污染源,强化并定期举办环境保护讲座,以建立公民独立的环境保护观念[1];②城市的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不仅节省能源,还减少排放和污染问题,最大限度控制大气污染[2]。

2城市大气污染原因分析

大气污染的原因有两种:①自然;②人为。自然大气污染大部分是由自然灾害引起的,包括火山喷发和火灾造成的碳化物和硫化物。人为污染物是指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排放的大量污染物。通常,人为排放大气污染物主要有:(1)车辆尾气排放。汽车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汽车污染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的难点,解决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已经迫在眉睫[3]。(2)工业废气排放。工业废气主要有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与重工业的发展密不可分,但应重视后续出现问题。(3)法律框架不完善。尽管国家已经修订出台了多部环保法律,其中《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都大幅提高了处罚条款的额度,但是地方受限于执法力量、技术手段水平,执法监测仍存在一定的漏洞。(4)工业设备水平相对落后。一些工厂设备的性能相对较低,能耗较高,不能在绿色生产中发挥作用,而且一些工厂员工的技术能力不符合标准,也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5)治理技术不够成熟。工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等传统的污染物治理已经非常成熟,但是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的技术仍然处于探索和适用阶段,特别是实用大量化工原料和有机溶剂的工业企业的治理仍然存在技术瓶颈。例如,近几年兴起的光催化氧化技术、等离子技术都被证明存在效率低下、次生臭氧污染等缺陷。而催化燃烧、蓄热燃烧等技术虽然能有效削减污染物,但又存在投入大、运营成本高及技术适用度等问题。

3主要大气污染物

(1)颗粒态污染物:主要分为一次颗粒物和二次颗粒物。一次颗粒物是由人为和自然污染结果而形成的。它们漂浮在大气中,形成雾霾对人体极为有害,并降低能见度。二次颗粒物是大气中有害气体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颗粒物。颗粒物主要是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性烟尘,工业发达和集中的地区更多是人类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颗粒物。(2)气态污染物:目前气体性废气主要有含氮有机废气、含硫废气及碳氢有机废气。含硫废气其同空气中的水结合能引发酸雨,对植物、建筑及人体健康造成损害,还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二次污染。含氮废气会对空气组分造成破坏,改变气体构成比例。氢有机废气主要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会对臭氧层造成破坏引发一系列问题。当前,北方城市夏季臭氧超标较为普遍,并有恶化的趋势,臭氧治理已经成为夏季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

4大气污染的危害

大气污染的最大危害是威胁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大气污染会损害人体的免疫系统。而某些大气中的颗粒(例如PM2.5)可引起呼吸道疾病。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是人体中最重要的两个系统,这两个系统的损坏会增加死亡风险。此外,气体中毒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大气污染不仅影响人体,还影响其他生物的生长,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生物的栖息地。大气污染会降低生物体吸收营养的能力,如果生物无法正常繁殖,则死亡的风险将大大增加。即使这些生物没有死亡,它们对疾病的抵抗力也会减弱。近年来,由于大气污染和其他原因,许多生物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如上文所述,大气污染会导致酸雨,造成金属材料腐蚀,城市建筑物、汽车等主要由金属材料构成,腐蚀后的使用寿命也会缩短。此外,大气污染会导致臭氧层严重受损,尤其工业废气中包含许多有害气体,这些气体可能会破坏臭氧层并对人体的辐射造成损害。

5强化大气污染治理的城市环境管理措施

5.1完善响应机制。首先,列出部门职责并明确分工。抓住机会,落实中央和国家生态环境保护部门的职责清单,落实有关部门对大气污染的预防和控制的监测权。其次,加强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预防和控制大气污染污染的责任,要认真认识环境保护和公益性企业集中处置大气污染和医疗废物的现状,对大气污染处置的潜力进行调查评估,分析焚烧能力与处置能力之间的差距,合理规划位置和实施长期建设。对于大气污染污染治理和监督的无效工作,应进行避免,并采用各种方法,例如通知、访谈和问责制,以紧密遵循责任链,提高各个机构和管理层的责任认识。制定一套完整的环境治理计划,环境治理不应是一个临时项目,而应是一个长期工程。同时,要将环境治理纳入城市发展进程。

5.2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如今,大多数公民已经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各行各业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与发展的融合。但是,居民自发的环保意识还不够。政府还应积极鼓励和引导公民参与,定期组织有关环境问题的讲座。通过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使每个公民都可以成为城市环境的参与者和保护者。

5.3控制有害气体排放。许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被排入大自然,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有害气体排放的管理和控制,制定科学计划,进一步淘汰高污染企业。并注意工业现代化,不仅减少大气污染,而且可以减少能量损失。一方面,要履行企业的主要职责,重视大气污染的日常监督检查,并加强标准化治理体系。促使企业全面对大气污染生产进行管理,并制定相关的计划,完善申请注册的管理制度。而且针对大气污染生产和处理中的违法行为进行坚决打击,并对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进行追究,包括进行刑事处罚、经济处罚及行政处罚。而另一方面,要有效加强社会监督机制,并建立可靠的环境保护报酬和责任追究制度,利用社会力量,比如媒体监督、公众监督等,对大气污染进行全面监督,并将大气污染的转移与处置作为监督的主要内容,及时相关的大气污染处理信息或者污染事件,发挥有效的预警作用,并向公众提供防护,以避免造成人身伤害。

5.4长期监测城市大气质量。①完善监测体系,结合垂直管理制度的改革,以监督和执行省以下环境机构的法律,明确环境主管部门日常执行大气污染法律的责任;包括对大气污染的日常环境监测,纳入环境立法的内容;②加强监督能力。各地要加强地方与环境机构和执法部门,加强基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加强环境和技术大气污染管理培训。加强政府机构和大气污染处置专家队伍的建立,创建管理专家队伍危险和环境方面的大气污染,并在关键和困难时期加强技术支持,从而使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更加有效。在监测中,主要监测指标为PM2.5、PM10、氮氧化物、臭氧、二氧化硫、挥发性有机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同时应注意升级监测设备,以便可以更准确地监测城市的大气质量。

5.5完善环境管理机制。确保环境与经济同步发展,在考虑环境问题的情况下积极发展经济。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必须改善环境和发展体系,在项目审批过程中注意环境问题,并在建设项目时将环境问题作为重要考虑因素。此外,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建立环境保护制度。城市环境管理措施的实施应建立在制度基础之上,环境保护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最重要的。因此,通过环境法律法规支持城市环境管理的发展。一旦制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就必须予以实施,以真正发挥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的作用。

5.6改进大气污染管理政策和环境法规体系。①对现有的法律法规体系进行完善,制定符合形式发展的大气污染管理法规,其次要完善现有的管理制度,加强大气污染的管理以识别职能,并且明确相关的管理责任。要求院校与科研机构研究危险行为的识别标准,以制定科学的监控标准,降低大气污染对环境的危害程度;②在制定相关评价制度的过程中,要审议制定各种行业的大气污染评价标准,并在产生环境影响前进行有效的监督与评价,避免事后监督,以降低对环境造成的破坏。评价要按类型、数量和污染预防措施对大气污染进行处理和技术调查;③完善标准规范。修订诸如大气污染的识别标准与规范,并制定相关的控制标准和技术指标,以及对有毒和大气污染的限制和利用有害废物的措施;④加强资金支持。通过政策优惠或者财政补贴促进生产企业主动对大气污染进行控制,并完成相关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强制纳入大气污染,以完善财政支持体系。

6结语

加强对大气污染的预防和控制,是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比如要求,也是现阶段我国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领域。在对我国大气污染环境治理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环境治理中的不足,对于大气污染的治理提出措施和建议,以实现大气污染环境治理体系的发展,并提高治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琼.城市环境管理背景下如何强化大气污染治理[J].区域治理,2019(7):125.

[2]刘宇妹,冯志国,王玉.城市环境管理中如何强化大气污染治理[J].科学与财富,2019(4):10.

[3]曹静静.关于城市环境管理如何强化大气污染治理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9(4):222.

作者:余广彬 刘元泉 于洪波 单位:临沂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 临沂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 兰山大队临沂市科技职业学院